石版文章·历代碑刻琐谈
1996
四川教育出版社
路远,裴建平
192
132000
无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无论你走到哪里,是去游览名山大川,还是去参观古迹名胜,或是到偏远的乡镇采风探幽,几乎总会看到形形色色的碑刻,大到皇室显宦刻立的丰碑钜制,小到寻常百姓坟前的墓碑,风流潇洒如文人墨客即兴挥毫的摩崖题字,肃穆庄严如森然壁立于殿堂之中的儒家石经,每块冰冷的石头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石板上的每篇文字都是一段历史的无言见证。其丰富的内涵,涉及它所存在的二千余年间各朝各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碑文的各种书体,则反映了古代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以及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轨迹。 今天,中国人民正迈步走向现代化,而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文化重构的过程。这种重构当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而是以新的价值取向,在有选择地引进和吸纳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批判地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符合时代需要的新文化构筑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便尤其显得重要。当然,如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这是“五四”以来几代人尚未最终解决的大课题,它需要当代中国人尤其是思想家、政治家们拿出自己的答案。本书只是想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历代碑刻这笔文化遗产加以概要的介绍,它是写给那些想对中国古代碑刻有一个起码了解的青年朋友的。如果本书真的对他们有所帮助,能加深他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热爱,从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前言中国古代碑刻概说 从仓颉造字说起 中国古代碑刻的源流 中国古代碑刻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石鼓文》——中国碑刻之祖 《石鼓文》的发现及流迁经过 《石鼓文》的刻制年代 《石鼓文》的内容和书体 其他先秦刻石秦代刻石——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历史见证 秦始皇五次出巡与七处刻石 秦代刻石的存佚情况 李斯与小篆——秦代文字改革的深远影响碑刻大发展的时代——汉 石碑的定型与汉碑形制 汉碑的内容与书法 镌刻在山岩峭壁上的文字——摩崖埋于地下的石版文章——墓志 墓志的缘起与魏晋墓志 《鸳鸯七志斋》与北朝墓志 唐代墓志与《千唐志斋》碑版书法鼎盛的时代——唐 高大的碑体,华丽的藻饰——唐碑形制略说 唐太宗与初唐碑刻 “颜筋柳骨”书风的展示——盛唐碑版书法宋元时期的碑刻 石版上的名家墨迹——宋代书法刻帖 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碑刻刊刻石经——中国古代浩大的文化工程 开中国刻经先河的东汉《熹平石经》与曹魏《正始石经》……西安碑林——中国古代碑刻和书法艺术的宝库
无
历史的范围到底有多么宽泛!每当看到形形色色有涉及历史元素的题材的书籍总是能大呼过瘾。不断强调或暗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书和所在便能够联系在一起。看过路远、裴建平的《石版文章——历代碑刻琐谈》,便自然而然想起了西安的碑林。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唐代大秦景教传入中国的石碑、唐玄宗御笔的石碑、昭陵六骏及高祖陵的动物石刻。旅行中的种种见闻,再加上书籍的熏陶,这样的体验无疑是最心弦的。本书首先按照朝代简要的梳理了中国碑刻的发展历程,选择其中著名的石碑进行重点介绍,如先秦《石鼓文》、秦《在泰山刻石》、汉《群臣上醻石》、北魏《元桢墓志》等;其次从书法角度介绍书体的演变碑刻中的反映,如《石鼓文》、汉摩崖石刻、唐《孔子庙堂碑》、《皇甫诞碑》、《同州三藏圣教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回元观钟楼铭并序》、《玄秘塔碑》、《三坟记碑》、宋代书法刻帖等;再次对少数民族及外来民族的碑刻做一描述,如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西夏文《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女真文《奥屯良弼石碑》、蒙古畏兀尔字《成吉思汗石》及泉州古墓碑等;再次总结中国几次刊刻石经的工程;最后专门介绍了西安碑林的历史沿革。怀着轻松的心情浏览本书仍然也会有知识的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比较浅,作为消遣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