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06天府高考全程总复习

张作富 等编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

张作富 等编著  

页数:

365  

字数:

881000  

内容概要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命题模拟也在重大的改变。2002年上海开始单独命题,全国统一命题的格局由此被打破。2003年上海所有科目都自主命题,北京语、数、外单独命题,其他省市及北京的其他科目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发展最快的是2004年,北京、天津、上海、江苏高考所有科目都自主命题,辽宁、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重庆除语、数、外单独命题外,这些省市的其他科目和其余省市所有科目继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2005年,山东也加入了自主命题的行列。2006年,四川高考、数、外开始单独命题,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仍使用全国试卷。  从高考改革的趋势看,今后高考自主命题的省市只会逐渐扩大,自主命题的科目也会增加,同时,自主招生的高校也会逐年增多。这是中国高考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对于四川的考生、教师和家长来说,最为关心的是:四川自主命题将会出现哪些变化?考生应做好哪些应对准备?对四川高考命题应做出怎样的判断和预测?  我们认为,四川单独命题可能会有以下趋势:  首先,从全国统一命题及部分省市自主命题的试题板块结构看,语、数、外三科大致趋同,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的命题方式虽有差异,但试题结合大同小异。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已进入高考命题成熟期,题型和难易程序相对稳定,已形成一定规律和惯性,也被大家认同和接受。综观各单独命题的省市,并未随意“变招”,刻意追求出新,始终与全国高考命题模式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近似性。这是因为有一点是共同的——教学大纲或新课程标准是命题依据。四川也不会例外,尽管有可能编写新的考试大纲,考试内容略有差异,但不太可能超越教学大纲,故意去打破这种平衡和稳定,更不可能为求变而“冒险”。因此,考生仍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按学科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进行复习。故意去追求所谓的“新”“奇”“变”,也许自己会走偏。  其次,从已经自主命题的省市的命题形式看,穿插少量有地方特点的题目是完全可能的。包括四川在内的各自主命题省市,有可能选择一些本省市的具体情况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或信息来源,使考生更贴近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对于考生来说是比较有利的。比如:2004年江苏卷的地理试题就给出了一幅江苏地图,要求考生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和人口等方面进行分析。本省的考生对江苏的情况相对熟悉,答题就得心应手。而四川作为西部的一个重要省份,试题中完全有可能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出现与西部大开发及四川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相关的题目。这对于四川的考生来说,无颖是好消息。  再次,命题的难易程序也不可能随意加大,为难考生。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形式。有难题是正常的,但四川的自主命题不大可能加大难题的比例。这一点,四川的考生应消除疑虑。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 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二、现代汉字的字形 三、标点符号 四、词和词组(虚词、熟词、成语) 五、修改病句 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八、语言表达 九、常见修辞方法第二部分 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 一、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二、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三、文学体裁常识 四、常见的名句名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及翻译句子 四、分析综合 五、鉴赏作品的艺术性 六、评价作品的思想性第四部分 现代诗文阅读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六、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七、根据内容推断想象、鉴赏评价 八、鉴赏文章的艺术性评价文章的思想性 九、三类文章的整体阅读第五部分 写作 一、要求与提示 二、关于作文命题 三、各类文体写作要领 四、话题作文对应训练参考答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06天府高考全程总复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