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
2002-9-1
四川文艺出版社
(清)文康 著,刘中桥 改编
397
199000
无
清时康雍年间,“醇儒”安学海在垂老之年出任河工知县。因不善于逢迎上司,被革职拿问。其子安骥闻讯筹金往救,途中误投能仁寺,险遭凶僧杀害,幸亏立志为父报仇的侠女十三妹弹杀凶僧,始免于难。同时获救的有村女张金凤及其父母。十三妹做媒,将张金凤许配与安骥,并解囊赠金,借弓退寇,使安骥一行人平安到达淮安。此时安学海的案情,已为软差查清,冤屈得以伸雪。但安学海经过这场宦海风波,弃官不做,以“还弓取砚”的线索找到了十三妹。十三妹原名何玉凤,系被纪献唐所害的何将军的女儿。她从安学海口中得知纪献唐已被诛杀,大事已了,心无所系,本想出家,后来经过壮士邓九公等人的劝导,也嫁给了安骥。在安学海的细心指导下,安骥中举,翌春又点探花,从翰林院编修,逐步升到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简放山东学政,政声载道,位极人臣。
清代小说家。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号燕北闲人。满族镶红旗人。道光初年至光绪初年在世,生卒年未详。他是大学士勒保的孙子,曾任过理藩院郎中、徽州知府,后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因病未能赴任。他出身显贵,早年家世盛极一时;晚年诸子不肖,家道中落,以至于家中物品变卖殆尽。文康当时独居一室,仅有笔墨相伴,有感于世运变迁、人情反复,便以警教式的理想化的笔触,撰写完成了长篇白话小说《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原书53回,今存41回。作品宣扬了旨在维护封建社会腐朽制度的道德风范,明确显现出作者的阶级局限性。然而作品亦有可取之处。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丑恶现实,揭露了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展示出晚清时代科举、礼仪及市井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真实情状,描绘了若干满族生活的特有场景。作品娴熟地运用北京口语,并且采用评话形式,绘声状物,深刻感人,遂能广泛流传于世。
第一章 中五魁垂老放外任第二章 触河台蒙冤困淮安第三章 行路难主仆暂分手第四章 悦来店姑娘寻因由第五章 遭暗算公子宿古庙第六章 杀恶僧侠女破山门第七章 探地穴张金凤脱险第八章 说身世十三妹隐名第九章 当月老红丝变白刃第十章 吟新词宝砚换雕弓第十一章 胡县官糊涂销巨案第十二章 安公子安然慰双亲第十三章 乌钦差巡按淮安府第十四章 安老爷走访褚家庄第十五章 酒合欢演义十三妹第十六章 话投机巧计设连环第十七章 借雕弓灵前赚侠女第十八章 忆往事当面话恩仇第十九章 何玉凤改妆全孝道第二十章 众豪杰叩灵青云峰第二十一章 返故乡婉转依慈母第二十二章 开菊宴苦口激新郎第二十三章 邓九公酒醉戏宵小第二十四章 安老爷庭训传衣钵第二十五章 科场异兆举业如梦第二十六章 探花及第满路春风第二十七章 道情唱破人间世相第二十八章 御笔钦点华国文臣
与《红楼梦》叫板的武侠奇书:携金救父,安公子千里走风尘,拔刀锄恶,十三妹孤身破山门,弓砚良缘,绾合人中龙凤,侠骨柔肠,演义儿女英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