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让《读者》御风而行

彭长城 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  

作者:

彭长城  

页数:

346  

前言

  《读者》创刊30年了。30年来,《读者》杂志始终保持着心灵读本的品位,传承了雅俗共赏的风格,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胡亚权、郑元绪、彭长城三位同志都有新作即将付梓,我在这里表示祝贺!1981年4月,在时任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曹克己同志领导和主持下,胡亚权、郑元绪创办了《读者文摘》。次年彭长城同志到编辑部,从那时起,亚权、元绪和长城同志一直在为这本期刊工作,三个人都是编辑出身,后来渐次主持《读者》杂志的工作。亚权、元绪在《读者》杂志前后工作了十四五年,亚权现为省政府参事,元绪已退休多年了。长城同志现为读者出版集团的副董事长和读者股份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这三位同志不但是《读者》三十年发展壮大的见证人,而且是《读者》三十年栉风沐雨的亲历者,他们是《读者》的塑造者、操盘手和掌门人。是他们与几代读者人一起,在甘肃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读者》发行量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奇迹。 读着书稿,时不时地被他们对《读者》杂志舐犊情深般的热爱与眷恋所感染:时不时地被扑面而来的职业出版人的忠诚与坚定而感动;而当读到他们当年办刊、营销的几多经验体会时,又会感悟到《读者》成功中的智慧与艰辛。 初来甘肃工作时,同外地的朋友谈起《读者》杂志,常常是一些人知道《读者》却不知道《读者》在甘肃,当我告之这个事实后,有人脸上会露出莫名的诧异。这些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直接参与了2006年1月读者出版集团(原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指导了2009年12月的读者出版集团股份制改造,也见证了《读者》发行量突破1000万份的时刻,还与《读者》的同志一起,到美国和宝岛台湾搞过《读者》海外市场的拓展,使我对《读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读者》这样一个大刊、名刊为什么生长在甘肃这个问题,也渐渐找到了答案。简言之,甘肃的悠久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培育《读者》的肥沃土壤,甘肃特有的文化精神是催生《读者》并使它发育成长的支撑。甘肃是中华文化的资源宝库。史前文明的大地湾文化上溯历史8000~,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敦煌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红军长征会宁会师,西路军血战河西,还为甘肃留下了许多红色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文化土壤滋养了一代一代甘肃的文化人,也不断深化着他们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甘肃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在《读者》这个杂志上得到了比较典型的体现。一是包容。甘肃的文化从根上说就是开放包容的。1600年前,莫高窟初建,敦煌成为中华文化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互碰撞的一个交汇点,北方和西域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逾千年的进退战和,形成了区域文化的多元特点。《读者》也是包容的,文摘类刊物必须兼收并蓄,《读者》的LOGO就是一个采集百花的小蜜蜂。开放包容成为《读者》30年来坚持不辍的一个办刊指针。二是坚韧。自唐以降,甘肃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清时被李鸿章称:天下贫瘠者无如陇右。世世代代的甘肃百姓无一不是穷毕生之力与严酷的自然相抗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存。这样的存在上升为意识,就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也就是肯于付出,长于坚持。读者人是坚韧的,三十年来,刊物越办越好他们没有沾沾自喜,家底越来越厚他们仍在过紧日子,“快餐文化”来了他们不跟风,时下高返点、大回扣的营销手段他们不追捧,始终坚守“内容为主,读者至上”的理念。似乎有些“老旧 ”,有点“迂腐”,但正像彭长城同志在书中所讲“一生只做一件事,任尔东西南北风”。三是创新。有交流碰撞就有创新。甘肃的文化是开放包容的,读者的精神是坚持创新的。逻辑是如此,事实亦如此。《读者》要打造“百年老店”,这是读者人的共识;纸质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多重挑战,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创新,这也是读者人的共识。读者人迈开脚步了,尽管还没有甩开膀子、迈开大步,但每一步都是扎实的。读者电纸书出来了,读者新媒体大厦在建设中,核心期刊群、数字出版、动漫、物流等业务版块的集团产业规划也是呼之欲出。 借彭长城同志《让(读者)御风而行》、胡亚权同志《读者往事》、郑元绪同志《读稿笔记》三本书出版之际,谈了些对《读者》的认识,这也是《读者》给我的教益。再次对三位《读者》的掌门人及全体读者人表示由衷的敬意! 祝愿《读者》杂志越办越好! 权为序。

内容概要

《让读者御风而行》汇集彭长城同志所撰写的编辑论文、为《读者》杂志所写的卷首语、对《读者》杂志办刊过程及未来发展的思考和研究性文章。《让读者御风而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读者》30年成长的足迹。读了这个集子,也许你就读懂了《读者》背后的秘密。

作者简介

彭长城
1953年12月生于甘肃兰州,祖籍河南罗山。1969年12月在兰州工农轴承厂参加工作。“文革”后首批大学生,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1982年1月起,历任《读者》杂志社编辑、副主编、主编、社长,现为读者出版集团副董事长、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新闻出。版总署、甘肃省领军人才,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文与思
卷首语一束
这是一枝幽香四溢的兰花——介绍《读者文摘》杂志“文苑”栏
写在评选揭晓之时
《读者文摘》十年
有朋自远方来
厚重与拾贝
《常常感动》后记
愿《读者》是这样一本书
始终如一的关怀——寄语2002年《读者》
让《读者》御风而行——《读者》杂志发刊300期暨创刊22周年纪念
《读者人文读本》后记
九九归一——《读者》月发行量突破900万册暨创刊24周年纪念
一本杂志的诞生
爱是什么
写给“读者的挚爱”诗文音乐朗诵会
第二辑 言与行
《读者》有爱情系边防——在兰州军区南疆军区赠书仪式上的发言
齐心协力绘就《读者》新蓝图——在《读者》第六届编印发会议上的讲话
保护母亲河共建读者林——在刘家峡龙汇山“读者林”开工仪式上的讲话
《读者》:读者的心灵读本——在第二期HFM期刊经营与管理研讨会上的演讲
弘扬先进文化繁荣期刊事业——在“弘扬先进文化模范集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一生做好一件事——在省直机关工委“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先进
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与读者一起成长——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让《读者》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窗口——在中国甘肃藏区风情摄影展暨《读者》推介会上的发言
期刊如何应对阅读口味的变化——在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上的演讲
尊师重教兴国利民——向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赠书活动上的讲话
风雨百年路我的兰大情——在兰州大学百年校庆庆典仪式上的发言
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汇报发言
拥抱时代拥抱变革——在第三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上的演讲
时代选择我们一切刚刚开始——在“西部再出发·兰州论坛”上的演讲
架起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在《读者》(台湾版)发行仪式上的讲话
第三辑 感与悟
《读者文摘》更名的一些问题及思考
对《读者文摘》编辑工作的零星思考
促进期刊发展的广告经营之道
发展电子杂志丰富期刊家族
创建品牌期刊的营销策划——从《读者》杂志谈起
用人文关怀打造国人的心灵读本
坚持人文关怀打造心灵读本
对读者出版集团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思考
我们用人性主义打败了热点时尚——中国《读者》与美国《读者文摘》对话(沙林)
两情若是久长时(王立强)
我眼中的《读者》的三位领导(袁勤怀)
城中三万户此地六十家——新中国60年60编辑(甘险峰 董文杰)
人间正道是沧桑——读者杂志社主编彭长城访谈录(孙际铁)
那些与《读者》有关的若干片段(代后记)

章节摘录

  这是一枝幽香四溢的兰花 ——介绍《读者文摘》杂志“文苑”栏 年初,《读者文摘》编辑部为了较好地掌握读者的阅读兴趣,了解读者对刊物的要求,随第1期杂志发放了一份《读者调查表》。 该表其中一项内容,是调查本刊读者喜爱刊物的哪些栏目。截至2月底,编辑部共回收调查表54 386份,从中抽样统计,得到的答案是,读者最喜爱的栏目是“文苑”。 新疆读者王维刚在调查表上情不自禁地写道:“我喜爱《读者文摘》许多栏目的文章,我喜爱读那令人惊奇的自然奥秘,千奇百怪的趣味小品,捧腹叫绝的幽默漫画,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但我特别喜欢‘文苑’栏的文章:散文朴实自然,小说精美动人,诗歌清丽隽永,语丝修身养性。 ” 辽宁读者徐兰英对“文苑”栏的喜爱也溢于言表:“要问我为何喜爱 ‘文苑’栏的文章,是因为那些文章既能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起来又温馨上口,如潺潺流水自然而然地注人您的心田。如1986年6期《新嫁娘的前夜》,1986年7期《温柔的奖赏》等等文章。” 黑龙江读者张斌则由衷地赞道:“我很欣赏‘文苑’这一栏目,十分感谢编辑同志为我提供了如此迷人的诗歌,简直妙不可言,我不知道还有比它更好的诗歌,像1985年第3期的俄国诗歌《别声响》,我至今仍能背出。” 像这样的看法还有很多,很多读者都从不同的侧面称赞了“文苑”栏。有的谈到他读了“文苑”栏的一篇文章,对人生道路上的某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有的谈到他读了“文苑”栏的一系列文章,对生活、对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向往;还有一些青年读者看了“文苑”栏登载的一些优秀作品,为这些优秀作品深厚的底蕴所打动,为那些行云流水般的文笔所折服,从而坚定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从1981年4月创刊到今年第4期,《读者文摘》杂志由小到大,已出版了69期,累计达8 226万册,成为一份月发行量达150多万份的杂志。伴随着《读者文摘》的成长,“文苑”栏也同其他栏目一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果把整本杂志比作是一座清新素雅的小花园,“文苑”便是这所花园中一枝幽香四溢的兰花。 迄今为止,“文苑”栏已登载了不同题材、不同形式、古今中外、风格迥异的各种作品数百篇。这里既有中国文学大师鲁迅、巴金、冰心等劲健洗练的力作,也有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纪伯伦、东山魁夷雄浑飘逸的精品;既有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深邃的名言警句,也有当代无名之辈精妙的看法见解;既有情节扣人心弦、使人一睹为快的小说剧作,也有清婉明丽、让人一咏三叹的诗歌散文。尽管该栏目登载的文章只是浩瀚的文学沧海里的几滴水珠,但读者能从这几滴水珠感到沧海的博大精深。因此隽永耐读的文章,朴素自然的文笔,凝练含蓄的风格,便成为《读者文摘》“文苑”栏追求的第一个特点。 《读者文摘》“文苑”栏追求的第二个特点——是强调文章的哲理性。在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在那些藏而不露的诗歌里,在司空见惯的对话中,在信手拈来的花絮里,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编辑推荐

  《读者》创刊30年了。30年来,《读者》杂志始终保持着心灵读本的品位,传承了雅俗共赏的风格,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彭长城同志不但是《读者》三十年发展壮大的见证人,而且是《读者》三十年栉风沐雨的亲历者,他是《读者》的塑造者、操盘手和掌门人。与几代读者人一起,在甘肃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读者》发行量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奇迹。《让〈读者〉御风而行》汇集彭长城所撰写的编辑论文、为《读者》杂志所写的卷首语、对《读者》杂志办刊过程及未来发展的思考和研究性文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让《读者》御风而行 PDF格式下载



还行吧 感觉有点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