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学课程研究
2011-3
浙江教育出版社
余自强
425
回顾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第一代综合科学课程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第二阶段是在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中,我国第二代综合科学课程的开发。余自强的《综合科学课程研究》基本上按照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线索展开。第一章“中国科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介绍我国古代科技教育的特点以及20世纪科学教育的发展,包括现代综合科学课程在我国的出现。从第二章到第六章,以浙江省为例介绍了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动因以及自然科学课程的研制、内容和实施的情况,并分析了浙江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成功及其存在的问题;从第七章到第十章,对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中国家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作了分析,并以浙江省为例,介绍了第二代综合科学课程教科书的特点及其教学现状;从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是对我国综合科学课程进一步开发的一些思考。
余自强,1945年7月出生于温州市区,1963年至1970年在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毕业后在中小学、温州师范学院及温州教育学院任教,1986年至1991年任温州中学校长,1993年至2004年任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现任温州市教育局教学顾问。1987年起连续担任中国生物教研会理事,并任浙江省生物教研会副会长、自然科学教研会副会长。余自强是1985年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特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4年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999年起受聘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专家;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初中小学科学教材和高中生物教材审查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生物教育硕士导师。
第一章 中国科学教育的历史回顾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教育第二节 近代科学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三节 初中科学课程分科还是合科的争议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学科学课程的沿革第二章 浙江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动因第一节 科学教育理念的变化第二节 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需求第四节 义务教育的实施第五节 对当时科学课程的调研第三章 浙江省自然科学课程的研制第一节 对综合科学课程的认识第二节 对国外综合科学课程的考察第三节 国内先行者的借鉴第四节 自然科学课程哲学思想的确定第五节 形成自然科学课程编制的基本思想第四章 自然科学课程的内容第一节 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标和学科要素分析第二节 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和内容第三节 自然科学课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节 自然科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第五章 自然科学课程的实施第一节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配套改革第二节 《自然科学》教科书的编写第三节 《自然科学实验实习册》的编写第四节 从浙江省自然科学课程的实践看教师的适应第六章 浙江科学课程改革的成功及问题第一节 改革得到全社会的支持第二节 实施层面的成功操作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成效和困难第七章 国家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第一节 制约科学课程发展的因素第二节 20世纪后期的科学教育理念及课程第三节 科学哲学新观念进入科学课程第四节 面向21世纪的科学课程改革第八章 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第一节 初中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第二节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学科要素和内容体系第三节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第四节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第九章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的分析第一节 科学课程教科书的建设第二节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的内容及特点第三节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学习方式的变革第十章 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第一节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取向分析第二节 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设计示例第三节 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设计示例第四节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领域的教学设计示例第五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领域的教学设计示例第十一章 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第一节 科学课程继续改革的必要性第二节 综合科学课程的合理设计第三节 综合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第四节 提升综合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第十二章 充分展现各分支学科的特点第一节 物理学科的特点第二节 化学学科的特点第三节 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第四节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学科特点分析第十三章 对科学课程进一步综合化的思考第一节 美国科学教育界的讨论第二节 小学科学课程的启发第三节 围绕思维素质教育实现综合第四节 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五节 以模块化促进综合化第十四章 综合科学课程本土化的展望第一节 科学课程本土化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第三节 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第四节 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