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城市的发展

马学强 等 著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马学强 等 著  

页数:

406  

Tag标签:

无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尤其是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和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枢纽。上海在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进程中应努力发挥示范作用。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城市建设所体现的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成果,也将启发世人思考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我们可以采取的选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立足上海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特大都市,深入地观察城市、思考城市、研究城市,可谓适逢其时、其地,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对于城市这样_-』个复杂而又丰富的研究客体,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应当得到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首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符合中国国情和未来发展走向的城市化路径。

内容概要

  中国城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延绵不断,生生不息。其城市形态多种多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创造过辉煌,也经历过衰落和重建。中国城市在绵延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凝聚了丰富的智慧。  关注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反映,或从城市的起源入手,考察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或从城市功能的形成变化中概况出不同的内容;也可以从城市的不同类型中反映城市的多样性,等等。  《城市发展研究系列丛书》综合运用当今城市研究中的最新方法,从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微观经济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智慧与理念》是“城市发展研究系列丛书”之《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智慧与理念)》,对中国城市发展和世界城市发展理念作了系统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传统中国城市的变革、困境中的自强、中华城市的风尚习俗、和谐共生等。 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马学强,1967年12月生,浙江嘉兴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明清江南史、近代城市史研究。主要着作有:《上海通史》(第2卷)、《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集权与裂变》(合著)等;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先后主持“中国江南地区一个家族的变迁:洞庭席家研究”、“近代上海城市土地制度研究”、“近代上海买办的社会生活”等多项国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项目。  郁鸿胜,1956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双聘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规划委员会咨询专家。专长生产力经济学、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国民经济计划与指标体系、国家与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城市化发展战略等方面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专著、论文等共计200余篇.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上海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市级优秀成果奖10余项。  王红霞,女,1973年6月生于山东。2004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发展、人口城市化、空间经济学等。在经济类、人口类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主持、参与过三十多项国家、省市级以上重大课题研究。主要著作有《企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制度分析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路径探究》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编 生生不息的中国城市第一章 绵延的辉煌:与中华文明同步的城市发展进程一、中国城市的起源二、中国城市的早期发展第二章 传统中国城市的变革一、中世纪的“城市革命”:唐宋坊市格局的变化二、明清市镇的勃兴与功能变化第三章 困境中的自强一、浴火重生的城市二、外力冲击与近代中国城市的自强维新第四章 自强不息: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一、新中国的探索:城市发展从工业化起步二、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城市的巨变三、多种类型城市的崛起第二编 “师法自然”与中国城市的发展第五章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中国城市营建一、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与布局的自然观二、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与营建中的山水自然观第六章 源于自然、胜于自然:传统中国的住宅与园林一、师法自然、顺应自然的城市建筑二、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城市住宅三、宛然天成、巧夺天工的城市园林第七章 追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城市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城市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编 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第八章 包容万物、关注民生一、经典画卷:再现盛世名城的市民生活二、百业百态、百工百技第九章 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一、各民族、各区域文化在城市中的交融二、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三、中西交流:近代通商口岸的市民生活第十章 中华城市的风尚习俗一、时岁节令的由来与构成二、风情万种的中华城市风俗第四编 和谐共生的城市时代第十一章 求同存异、各美其美一、理念阐述二、中国城市的差别化发展三、多文化和谐共存四、依托区域要素差异,推动城市开发区建设五、中国“城市之最”第十二章 和谐共生一、理念阐述二、“和谐”城市的建设与探讨三、以群簇生: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四、开放交流:城市间的国际合作附录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四)近代市镇的变迁  尽管在明清两代以东亚和东南亚海域为中介,中国与西方直接或间接地建、立起了贸易联系,但世界市场对中国居民的生活还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更确切地说,日渐成型的世界市场虽然已经通过贵金属的流动引发了中国财政的一些全局性变革,但这些变化经过商人和政府的层层过滤,一般居民还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有着世界市场的因素。  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透过通商口岸这一闸口,市镇经济将直面世界市场的直接洗礼。首先面临的便是市场的国际化。五口通商以后,原先繁琐的公行体制彻底废除,出口关税也大幅下调。例如,生丝的出口税从最初的9.43%下降到3.97%,减少了50%以上,同时,不少市镇人士前往通商口岸与洋行接触,成为买办,他们熟悉产地情况,将生丝产地与出口洋行迅速联系起来,生丝的出口贸易因而大幅上升。太平天国战争中,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曾遭到很大破坏,但在生丝外销的刺激下,地方政府招徕客民,积极推广蚕桑生产,不少稻田改为桑地,蚕桑规模日益扩大,经济亦日渐恢复。其中,最先走向国际市场的是湖丝,湖州南浔镇的丝商几乎包揽了湖州一带所有蚕丝出口业务,镇上商业兴隆,一片繁华景象。受湖丝畅销的刺激,邻近各地纷纷仿效,江南的蚕桑区域迅速扩大,从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传统蚕桑重地扩展到了太湖流域及宁绍平原的大多数县份。江苏无锡地区的农户在同治末年开始蚕丝生产。宁绍平原的嵊县也在光绪初年也开始兴起了蚕桑业。蚕丝的出口旺销为市镇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作为湖丝生产中心的吴兴县,“农村之商品经济,确较内地各地发达。换言之,吴兴农民所用之熟货,视其他各处为多,购买能力较大,生活程度自亦较高……在昔全盛时代,吴兴民间生活颇为安适。一般乡镇中产阶级,本有田产房屋,无不家给户裕……曾有谣云:丝行店伙真惬意,头发梳得光,咸蛋吃个黄,鱼虾喝点汤”。  《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城市战略:上海的选择》一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问题研究研究之一,也是上海社科院城市系列丛书之一。本书由左学金研究员提出研究思路和大纲,组织我院城市研究方面的专家集体,协同攻关,共同完成的一本著作。本书放眼全球,瞄准国家战略,立足上海现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上海城市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建议作了针对性地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城市的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