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转型时期的信用制度构建

商庆军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商庆军  

页数:

197  

内容概要

  中国人的信用理念积淀很深,但是社会现实非常不能令人满意,社会显失公平、信用失序严峻、社会治理结构失调,表明人们苦苦追求的“发展”目标并未完全支现,喻示着现行的社会治理结构无法解决自身所出现的问题。
  在我国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经济高速成长,人们对信仰的力量、道德的约束、价值的取向、精神的寄托这些追求就越强烈,不能继续坚持“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应适时转向“公平优先”,信用制度需要重建。信用具有制度安排的特征。健全的信用制度在经济上是有利的,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解决信用失序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劝人向善的道德教化,必须借助有效的规制予以治理,通过信用商品化、信用市场化,从健全制度设计、加快明晰产权、开展信用鉴证、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对信用秩序进行规范,信用有序化将成为优化经济环境的根本性措施。

作者简介

  商庆军,男,生于l968年12月。祖籍山东邹城,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南开大学金融学专业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硕士,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倾心于学问一一既孜孜以学,又勤于追问。坚持讷言卓行,注重学用相长。以经世致用关注学术研究,以学者情怀参与社会实践,以创新理念求索意义所在,以宽广视野追求专精覃思。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与公共管理、信用制度、国际经济、区域经济、行政管理、银行业务管理。著有《公共财政政策的激励相容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转型时期的信用制度构建》:有30多篇理论文章公开发表于国内期刊,其中包括14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书籍目录

引 言
 ——研究信用问题的缘起
 一、必须面对的现实
 二、信用制度需要重建
 三、根本措施在于制度优化
 四、研究信用问题的经济学角度
第一章信用的内涵与本质
 ——信用本质上是制度安排
 一、信用起源于商品和货币关系
(一)货币的产生及原始信用关系的起源
(二)信用货币的产生及金融制度的信用基础
(三)纸币和信用货币的属性
(四)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五)信用制度的二重性及信用的制度内涵的深化
 二、关于信用问题的论述
(一)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诚信传统
(二)西方哲学和古典经济学中的道德准则和制度建构
(三)道德传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四)管理学中的信用和伦理道德
  (五)法律经济学中效率和正义的平衡
(六)伦理经济学提出的市场经济的道德
  ……
第二章 信用制度的经济理论解释
 ——信用是必备的和有利的制度安排
第三章 转型时期及信用失序
 ——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
第四章 信用失序的根源
 ——对效率优先发展战略的检讨
第五章 信用秩序的规范
 ——经由信用市场化重构信用制度
第六章 道德作用的凸显
 ——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弘扬

章节摘录

  (四)信用选择行为对于交易秩序的重要意义  在此以例证进行说明。一家进出口公司欲向国外出口质量上乘的东北大米,该公司声称此种大米属绿色有机食品,耕种中未曾使用任何化肥和生长剂,各种理化指标符合进口商所在国家的标准和当地消费者要求。由于是大宗粮食出口,出口商便想到了在全部大米中羼入大量的劣等大米,因为出口商认为检查出大米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很小而以次充好的获利极其可观。假设劣等大米在交货检验时被检查出来的可能性较小,这是因为对全部大米进行检验的费用高昂,但是进口商只要付出成本进行检查,就一定能够检查出来。这样,对于出口商来说,就有不羼假与羼假两种选择,而进口商也有交货时检验并可查出羼假与不检验两种情况。因为在此研究的是信用选择行为,所以假设双方的交易价格是既定的。信用选择行为是与市场交易相伴随的,出口商选择非信用行为如果得逞,他就会获得额外利益,但是如果被查出来,他就会遭受惩罚。对于买方来说,如能查出出口方弄虚作假,他就会避免损失,相当于获得了收益,这意味着对出口方拥有了要求双倍返还定金、诉诸法律等惩罚措施。还要时刻考虑到,只要进口商进行检查,他就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在这样的局面下,进出口双方形成利益关系始终对立的局面。由于一方存在着欺诈的可能性,另一方极其严谨地进行着防范,使得从总体得益上看,市场上永远不会有赢家。因为进口商出于防范的目的,即使在出口商未羼假的情况下,仍须进行检验而付出高昂的检验费用,市场成为无效率的市场,因为未能防止劣等品的进入。这也说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无法达到最优状态,却教会了所有的人都要存有“防人之心”,这必然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转型时期的信用制度构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