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岛
2012-5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凡尔纳
223
150000
这本《神秘岛》由凡尔纳著,殷福军编译,小说的内容是这样的: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5个被围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乘坐热气球逃脱了。他们被风暴吹落到太平洋一个荒岛上,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依靠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制造出了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把小岛建设成了一个繁荣富庶的乐园。每当危难时刻,总有一个神秘人物援助受难者,这个人就是在他们到达之前就已住在岛上的尼摩船长。他们还一起打退了海盗的侵袭。可惜,后来火山爆发……《神秘岛》给人悬念,让人享受了阅读的快乐。
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小说家。从小向往航海,曾离家当见习水手。十九岁在巴黎学习法律,毕业后不愿当法官,为剧院创作剧本,后以创作科幻小说为主。自《气球上的五星期》获得成功之后,每年都要发表一两部新作,作品共达六十六部之多,总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地漫游》。其中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是其代表作,《八十天环游地球》是凡尔纳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其他重要作晶还有《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十五岁的船长》、《蓓根的五亿法郎》、《机器岛》等。他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和预言未来,所作的许多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他也因此被称为“世界科幻小说之父”。
第一章
从天而降的氢气球
第二章
先生,你打算逃跑吗
第三章
荒岛第一天
第四章
森林里的猎食者
第五章
寻找希留斯·哈丁
第六章
工程师的智慧
第七章
以林肯的名义命名
第八章
在归途中
第九章
陶器时代的巨大成就
第十章
锁定林肯岛
第十一章
金属时代的完美制造
第十二章
谁杀死了儒艮?
第十三章
五层楼上的公寓
第十四章
严寒前的备战
第十五章
射向野猪的那颗铅弹
第十六章
上天赐予大礼
第十七章
丛林探险第一天
第十八章
遭遇美洲豹
第十九章
人猿拉锯战
第二十章
艰辛的劳作
第二十一章
享受收获与成功
第二十二章
与狐群的较量
第二十三章
远征达抱岛
第二十四章
发现遇难者
第二十五章
说出你的秘密
第二六章
连接两地的电报
第二十七章
眺望岗上的神秘火光
第二十八章
保卫林肯岛
第二十九章
铃声即将引出真相
第三十章
尼摩船长的故事
第三十一章
火山大爆发
波涛暗涌,水花翻卷,层层浊浪仿似不安分的丛林野兽,低吼着、堆叠着、推涌着,发出可怕的咆哮声,苍茫无际的海面一反往日的温和宁静而显得恐怖狂躁——此时,时钟的指针指向1865年3月23日下午4时,这里是风暴刚刚袭卷过后的太平洋。 突然,一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从海面上远远传来:“我们是在上升吗?”“不!是在下降!快速下降!”“比那更糟糕!希留斯先生,我们是在往下掉!”“快!快扔压仓物!能扔的全往下扔!”“还是没有上升!还在继续往下掉!”“氢气快泄光了!我好像都能听到波浪汹涌的声音。”“你说得没错,吊篮下面就是海!离我们最多不超过500英尺!”“天哪,还有没有可以扔的?赶紧再往下扔……” 声音渐渐清晰起来,由于浓重的水雾弥漫在整个洋面上,只能看清一只底部挂有吊篮的巨大氢气球正摇摇晃晃飘荡着近前,吊篮里到底乘坐着几人还无法分辨。怎么回事?他们是奇怪的旅行者还是不幸的落难者?他们来自何方,又为何沦落至此?这还得从一场5天前的大风暴说起。 3月18日爆发了一场骇人风暴。狂烈的风暴潮从东北方吹来,一刻不停地怒吼着,从北纬35度斜穿赤道直到南纬40度,掠过1800英里的地带。所过之处,村庄、城市尽数被毁,树木被连根拔起,巨浪冲毁堤岸,数百只船只被抛上陆地,数千人因此而丧命,风暴潮挟裹的龙卷风更是疯狂肆虐,将那些已被摧毁之处又夷为平地。美洲、欧洲和亚洲许多地方遭遇了这场浩劫,受灾情况极为严重,即使是1810年10月25日哈瓦那和1825年7月26日瓜德罗普的灾情也比不上这一次。 就在猛烈的狂风逞威横行时,那只氢气球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同样的悲剧。它就像是被龙卷风带到水柱顶上的皮球卷进了气流漩涡中一样,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掠过高空,同时又像被什么抓住了似的,不停地旋转着。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风暴中的小玩具来自哪?它是从哪个角落升起的?现在还没人知道答案,目前仅能肯定一点的是,它不会是在风暴刚起时起飞的。可是,狂风从18日起已经刮了整整5天,每一昼夜至少要走2000英里,真难以想象这个气球是从多远的地方飞来的。 那些早已迷失方向的乘客,当然也没法计算到底飞过了多少路程。不过庆幸的是,虽然他们被狂风吹得团团乱转,四处飘荡,却都毫发未损,并不觉得怎么颠簸。当5个人望向下方时,层层浓雾与阴云遮挡住了视线,周围一片昏暗,看不见地上的光亮,也听不到任何的人声,甚至连波涛的澎湃声也无法听见,这就让他们难以分清现在究竟是白天还是黑夜。只有当气球急剧下降时,5个不幸的家伙才意识到危险就在脚下,于是赶紧扔下枪支、弹药、粮食等,以使气球因减轻重负而能缓缓上升到大约4500英尺的高空中。与此同时,他们还得想方设法不让气球漏掉一点儿氢气,氢气现在就是命根子,能使他们暂且安全地飘悬在海上。 从3月24日清晨起,狂猛的风势终于有了减弱的迹象。黎明时轻云高升,几小时后飓风变成了水手们常说的“紧帆风”,大气流动的速度明显削弱了一半,风势也缓和了许多。将近11点时,下层空气已经比较明朗了,空气中散发出像雷雨过后常有的那种湿润气息,暴风似乎已是强弩之末了,有气无力地卷动着。它会不会像印度洋上的台风那样说停就停,一下子就烟消云散呢? 这个好兆头没过多久,吊篮里的5位乘客又开始提心吊胆了,因为这时候气球再一次缓慢下降。仰头上望,能看到它正在逐渐瘪下去,硕大的气囊愈伸愈长,从球形变成了椭圆形。到了中午时分,它离海面大概只有2000英尺了。要知道,气囊正常膨胀时能容纳5万立方英尺气体,这使得它能在空中上升得很快,或是在空中向平行方向移动得很快。 乘客们再一次感到危险正在迫近。他们把吊篮里仅存的一些物品,比如少量存粮、衣物,甚至衣袋里的小刀都扔掉了。其中一位还爬到套住网索的圆环上,打算将气球下部系得更牢靠一些。不过,即使做出种种努力,他们心里已经明白:氢气明显不足了,气球不可能再升得更高,唯一可能的就是不断向下坠落。 此时,5位乘客已能看清脚下。下方没有大陆,没有岛屿,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着陆或者让船下锚的地方,他们能看到的只是那一片辽阔无边的汪洋水域。即使是居高临下的乘客们将视野扩大到半径40英里,这片海水仍然望不到边,层层堆卷的惊涛骇浪正在呼啸着、翻滚着,远远望去犹如万马奔腾,又如群鸟飞翔,浊浪排天,声势惊人。 气球在继续下坠,同时顺着东北风快速飘移着。从乘客们脸上惊恐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的境况越来越危险了!他们已经不是气球的主人,做出的任何努力都没有用,气囊愈来愈瘪,氢气正在不断外泄,丝毫没有办法能堵住裂缝。下降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这种糟糕的情况持续到午后l点钟时,吊篮离洋面已经不足600英尺了! 氢气正从气囊的一条裂缝快速冲出,发出“嘶嘶——”的泄气声。裂缝太大也太高了,根本无法弥补或阻止。照这种情况来看,他们勉强还可以支撑几个钟头,但亦仅仅是苟延残喘而已,如果在天黑前还无法安全降落在陆地上,那么乘客、吊篮和气球都只能葬身海底了。 好在他们都是勇敢无畏、齐心协力之人,5位乘客决心奋斗到最后一分钟,与命运抗争到最后一刻。他们知道,吊篮不过是个柳条篮子,无法在水上漂浮,万一落到海里,篮子只可能沉没,必要时可以抛弃吊篮。下午2点钟时,气球离水面只有400英尺了,一个洪亮而坚定、不带有丝毫恐惧的声音响起来:“东西都扔了吗?”“不,还有2000金币。”话音刚落,“扑通”一声,沉重的钱袋落人海中。“气球上升了没?还有没有什么可以扔的?”那个声音又响起来。“刚升起一点儿又降下了,现在能扔的只有吊篮!”回答他的声音同样坚定有力。“让我们抓住网索,把吊篮扔到海里去吧!”谁都知道,这确实是目前唯一可以减轻气球重量的方法了。 一声沉重的落水声后,那只承载他们的吊篮沉了下去15位乘客爬上气球网,紧紧地攀住网眼,有的注视着下面的无底深渊,有的仰头张望着头顶那只赖以维系生命的气球。一阵飘荡震颤之后,气球终于扶摇而上又升高了2000英尺。 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气球对于重力的增减是最敏感的。即使扔下很轻的东西,也可以改变它的高度,这种在空气中浮动的工具就像一架极为精确的天平,一端只要略略减轻重量,另一端就会急剧上升。现在的情况正是如此,渐行渐瘪的氢气球每升高一英尺,乘客们的安全系数就增加一分。可是,只过了一会儿,气球再次下坠,爬在网索上的人们再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不断向下。那一刻,也许他们都在想:既然回天无力,只能听天由命了。P6-9
这本《神秘岛》由凡尔纳著,殷福军编译,小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内容与《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联系在一起,展示了在荒岛上人与大自然的搏斗、技术上的创新和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劳动,充满了对奇异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写,并且把各种知识融会到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中。可以说,《神秘岛》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依然具有情感、意志的召唤力!
孩子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