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复杂性

尼古拉斯·雷舍尔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

尼古拉斯·雷舍尔  

页数:

253  

译者:

吴彤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探索了复杂性的本性,思考了它对我们世界的影响意义,以及我们如何在复杂性内管理我们的事物。作者指出,科学的进步也要求技术的不断增强。伴随着问题的产生速度大于解决速度,科学和技术的渐增复杂性使我们面临着较多的管理难题和决策难题。 本书开创了这类复杂性研究的先河,作者力劝我们调整生命之实践事物的行为,以满足一个复杂世界的要求。对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政治学研究感兴趣的人,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雷舍尔(Nicholas Rescher,1928~)。美国哲学家,匹兹堡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哲学中心主席。1951年,他22岁时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创造了该校哲学系的一项记录。雷舍尔对哲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很深入的研究,著作颇丰,有上百部作品问世,其中很多被翻译成英语以外的他国文字。他的最新作品包括:《客观性》、《预测未来》以及本书《复杂性》。

书籍目录

对本书的评价内容提要作者简介中文版序前言导言 复杂性衍生的枝枝权权第1章 复杂性的条条道路 1.1 复杂性包含什么 1.2 复杂性的各种模式 1.3 复杂性的认知方面第2章 真实的复杂性 2.1 事物的描述无尽性:自然复杂性的规律 2.2 描述的不完全性 2.3 描述无尽的动力学方面:知识的不稳定性 2.4 实在的认知不透明性 2.5 规则复杂性或操作复杂性 2.6 复杂世界中的知识不可完成性第3章 复杂世界中的认知过程:去稳定化和复杂化 3.1 斯宾塞定律:认知复杂性的动力学 3.2 最小努力原理和科学中偏爱简单性的方法论境况 3.3 复杂化和科学的碎裂 3.4 复杂性和人文科学第4章 复杂的知识:科学的生长和对数回报法则 4.1 科学的扩展 4.2 对数回报法则 4.3 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含义 4.4 知识的生长 4.5 品质的集中性及其隐含意义第5章 技术扩增和自然科学的探究模型 5.1 对我们管理复杂性认知能力的说明 5.2 科学探究的探索模型 5.3 技术扩增:对抗自然的军备竞赛第6章 完美科学在理论上的不可实现性 6.1 完美科学的条件 6.2 理论上适当:诘问完备性的问题 6.3 实用的完备性 6.4 预言的完备性 6.5 时间的终结 6.6 完美的非必要性 6.7 理想化的“完美科学”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对照概念 6.8 科学和实在第7章 地外科学 7.1 “科学”潜在的多样性 7.2 “唯一的世界,唯一的科学”之争论 7.3 第一原理 7.4 科学的潜在多重性第8章 计算机的解题能力存在任何极限吗? 8.1 计算机能够克服我们的局限吗? 8.2 计算机解题 8.3 各种理论极限不是有意义的局限 8.4 实际的极限:不充分的信息 8.5 实际的极限:预言的极限——实时处理的难题 8.6 实际的极限:相关细致管理表征的极限 8.7 预言的内在极限——自我认识的难题 8.8 实际的极限:认知一建模的热力学极限 8.9 人的因素第9章 应对认知极限:复杂世界中的合理性问题 9.1 问题设置阶段:问题解决方式依可利用信息而定 9.2 理想合理性对实践合理性:理性之困境第10章 技术、复杂性和社会决策 10.1 技术进步使生活变得更复杂 10.2 超过解之复杂性的问题复杂性 10.3 未知的令人畏惧的动力:冒险与不稳定性 10.4 具体化窘境与决策大僵局 10.5 一种追思第11章 复杂性的哲学人类学意蕴 11.1 界限的维度 11.2 复杂性的分支:界限的悖论 11.3 复杂性的原理 11.4 复杂世界中的哲思 11.5 后现代主义之后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杂性的条条道路  (1)系统的复杂性是关乎系统组成要素的数量和多样性的问题,是关乎组织构造和运作构造的相互关系精巧性的问题。(2)本体论的复杂性(ontological complexity)因此具有三个主要方面:组分的复杂性、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复杂性。(3)随着一个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对它充分理解的认知要求也在增加,当然,认识不当和管理不善可能把简单的主题处理得更复杂。同样,即便我们把这个系统的复杂性的实用索引做得最好,这也仅是一种努力而已,我们仍然要花费精力对复杂性的认知理解进行描述和说明。这就意味着复杂性在原则上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领域。  1.1 复杂性包含什么  世界的复杂性是影响着我们的某种意义深刻而又深远的事实。复杂性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关乎系统组成要素的数量和种类多样性的问题,以及是关乎相互关联的组织构造和运作构造的精巧性的问题。任何系统或过程——任何完全由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复杂的。因此,事物的所有样式或多或少是复杂的:自然客体(植物或河流系统)、物理的人工制品(手表或帆船)、精神生产过程(语言或传授)、知识的形态,等等。复杂性或大或小已经遍及真实存在的所有领域。复杂性也同样属于虚幻想象领域。正如在一部小说或戏剧中,一个“简单的”人是天真和质朴的,而一个具有“复杂的”性格的人,其行为很不容易说明,其动机描写也是经常变化,反复无常的。  有些作者用混沌(chaos)定义复杂性。但他们错了,因为也存在其他通往复杂性的通路。整体性系统(holistic systems)就是一例。在混沌系统(chaotic systems)中,我们不能在其相关组分细节的基础上预见整体的性质,因为(1)我们不能确定(观察)非常细粒化的细节,(2)这些细粒化的细节对于从其中涌现出来的大尺度结果又是至关重要的。反之,在整体性系统中,我们也不能依据系统相关组分的细节来确定系统的性质,因为组分并不能够确定那些整体的性质——它们的特征是从各个部分独立自治的行为中涌现出来的。于是,譬如,个人心理学不能够指示我们去预见由个人构成的社会聚合体的各种特性——例如,自杀率或货币流通率。当这些整体法则影响到我们时,我们必须详尽地研究有关整体;这里不能期望从有关个体举止的信息中派生出大范围的我们感兴趣的观点。就双方系统而言,在有更多详细资料的范围内解题就变成一种既分离又要附加上较低层次的解题的计划。这样,系统双方就又向更大操作复杂性迈了一步。例如,故事的复杂性是一个整体。它存在于其事件、情节的错综复杂以及角色的相互关系中:如是混沌,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复杂性 PDF格式下载



给朋友买的、还不错,简单哲学


就是送货速度还是有些慢


复杂


本书内容正是我需要之物,很受启发,有兴趣可以读。


作者22岁获得博士学位,而且是普林斯顿大学!其思想性是毋庸质疑的。不足是翻译不尽人意(可能不是翻译的水平欠缺,而是这种书真的很难翻译),以及叙述有些重复。但总体说来,受益匪浅


需要认真的读


书真心的不错,可惜自己静不下心来细细研读,有很多专有名词需要耐心查实。


书的内容不错,正是国人所缺失的观念,前面的序和后面的感写得也不错,但中间部分的翻译有些下功夫不够。这种哲学类的书本来就难读,弄夹生了就难读了。理解现今浮躁环境下翻译的难处,建议这类书籍可考虑出影印版或双语版,便于读者精读时准确把握内容。


内容朴实 比较易懂 静下心来看 自己主动思考 才能领悟


我喜欢这书,哈哈!


  在我看到第二章的时候,整章可以概括成一句话:科学是无止境的,人们只能得到个局部认识。
  理由就是,知识是无限复杂的。
  首先,对于复杂性的本性和其来源,作者根本就不明白。只知道像小学生一样嚷嚷世界好复杂呀。
  其次,作者想必是在唯物的内含基础上论证的。那啥叫实在?实在像其他概念一样,是人自己的定义。也就是实在并非实在的东西,而是个假想。就像假想一个点一样。所以科学完成的工作是用工具来完成假想。这是有可能的。
  满篇“绝不可能”绝不是有洞察力的表现。Nobody can tell.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