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问题贷款识别与防范

顾晓安 立信会计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立信会计  

作者:

顾晓安  

页数:

28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迄今为止,信贷业务仍是我国银行业的主要业务和收入来源。问题贷款是困扰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以及银行业体系的一大顽疾,是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挥之不去的梦魇。 经历了2009年高达9.59万亿元的超常规天量信贷扩张以后,问题贷款更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防范和控制的严峻问题。与此同时,很多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问题贷款的认识仍相当浅显,甚至没有意识到其潜在危害的严重性。 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和持续蔓延,如何提高防范、处理问题贷款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风险是导致问题贷款的主要原因,按照新巴塞尔协议,风险可以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本书围绕这三种风险,探讨了问题贷款的识别与防范。 全书分为认识篇和实务篇。认识篇阐述了问题贷款的界定和成因等。而实务篇则提供了从宏观分析、行业筛选到借款人评价等一系列实务操作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信用社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信贷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审计稽核人员、信贷业务人员从事贷款业务与管理的指定手册,也可以作为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相关员工的培训教材。另外,关注问题贷款的读者也可以此为参考。

作者简介

顾晓安,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经济师(金融),就职于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实务(贷款风险管理、表外业务管理、银行稽核、风险资本管理及银行稳定性研究等)、会计、审计、公司及个人理财、资产评估。已经在《财会月刊》、《财会通讯》、《财经论丛》、《会计之友》、《广西会计》、《中国注朋会计师》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在国内较早提出从银行个体的角度研究银行稳定性,并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银行稳定性测度柔性系统;率先系统地论证并构建了资产评估项目的审计监督体系;首次运用功效系数法创建了一种正确率和实用性为学界认可的财务预警方法;首次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合并范围变动”手段粉饰财务报表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边行了实证研究。学术研究创新颇多,以跨学科、复合型研究见长。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认识篇 第1章 认识问题贷款  引言:问题贷款“孰是孰非”  1.1 什么是问题贷款  1.1.1 问题贷款的含义  1.1.2 问题贷款的特征  1.1.3 问题贷款的预防控制是贷后管理的核心  1.2 如何界定问题贷款  1.2.1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  1.2.2 五级分类法的现状  1.2.3 贷款风险分类的具体实践  1.3 我国银行问题贷款的现状  1.3.1 我国银行资产的分布情况  1.3.2 我国银行问题贷款的状况  1.3.3 我国银行问题贷款的处理模式  1.4 我国贷款管理的相关法规  1.4.1 《贷款通则》  1.4.2 贷款管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1.4.3 《贷款通则》与“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联系  思考 第2章 问题贷款的产生  引言:寻根溯源,探本求质  2.1 市场风险——引发问题贷款的外部环境  2.1.1 经济运行周期与问题贷款  2.1.2 财政、货币政策与问题贷款  2.1.3 国际资本流动与问题贷款  2.2 信用风险——产生问题贷款的内在原因  2.2.1 来自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  2.2.2 来自担保的风险  2.3 操作风险——造成问题贷款的隐性杀手  2.3.1 银行内部管理缺陷与问题贷款  2.3.2 银行内部人员欺诈与问题贷款  2.3.3 借款人外部欺诈与问题贷款  2.4 产生问题贷款的中国特殊原因  2.4.1 体制性原因  2.4.2 政府过度干预  2.4.3 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问题  2.4.4 其他原因  2.5 我国问题贷款成因的统计分析  思考第二部分 实务篇 第3章 如何识别和管理与问题贷款有关的市场风险  引言:监管、内控“双管齐下”  3.1 行业分析——找准行业——以彩电行业为例  3.1.1 行业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分析  3.1.2 行业周期分析  3.1.3 行业需求和供给分析  3.1.4 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3.1.5 行业盈利性分析  3.1.6 行业依赖性分析  3.1.7 行业可替代性分析  3.1.8 行业集中度分析  3.1.9 行业风险综合评价  3.1.10 汽车行业分析综合案例  3.2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  3.2.1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3.2.2 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主要内容  3.2.3 报告统计的内容  3.2.4 提取市场风险资本  3.3 缺口管理——一个度量市场风险简单而实用的工具  3.3.1 利率缺口  3.3.2 流动性缺口  思考 第4章 如何预防和管理与问题贷款有关的信用风险  引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4.1 贷款发放前的筛选  4.1.1 别把贷款给错了人——借款人分析  4.1.2 问题贷款的缓冲垫——担保的设定和评价  4.1.3 给借款人的信用排队——信用评级  4.1.4 可以给你,但不完全满足你——信贷配额的确定  4.1.5 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信贷资产分散化  4.1.6 贷款中的价值规律——合理进行贷款定价  4.2 贷款存续中的监测与管理  4.2.1 给问题贷款上保险一贷款准备金制度  4.2.2 用资本覆盖非预期风险—一经济资本的应用  4.2.3 为贷款作体检——问题贷款的早期信号  4.2.4 贷款分级实践——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  4.3 问题贷款出现后的管理  4.3.1 确定问题贷款的管理目标——银行与其他主体的博弈  4.3.2 分析问题贷款的产生根源——对症下药  4.3.3 选择问题贷款的管理对策——具体应对方法  4.4 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的预防和管理  4.4.1 个人贷款的面谈面签制度  4.4.2 个人信用风险评估  4.4.3 个人贷款的贷后管理  4.5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的信用风险防范  4.5.1 固定资产贷款的信用风险防范  4.5.2 流动资金贷款的信用风险防范  思考 第5章 如何管理和规避与问题贷款有关的操作风险  引言:消除潜在威胁,谨防隐性杀手  5.1 控制操作风险的指导思想  5.1.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要点  5.1.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5.2 控制操作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完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  5.2.1 信贷决策科学化  5.2.2 良好的信贷监督机制  5.2.3 完善的贷款质量评估与控制体系  5.2.4 标准化的信贷操作  5.3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规定的信贷操作  5.3.1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相应的信贷操作规定  5.3.2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相应的信贷操作规定  5.3.3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相应的信贷操作规定  5.3.4 《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中相应的信贷操作规定  5.4 问题贷款和欺诈的预警识别  5.4.1 问题贷款的预警  5.4.2 贷款风险预警处置  5.4.3 企业欺诈的预警信号  5.4.4 企业欺诈的测试  思考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问题贷款识别与防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