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类的艺术

房龙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作者:

房龙  

页数:

216  

译者:

李晗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艺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与人类一同诞生,只要有人类,艺术就如影随形,不同时代的艺术轮番登场,在房龙的笔下,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人间史话。 房龙以深厚的历史知识底蕴,清晰睿智的文风,将与人类历史一样沧桑的建筑、雕塑、绘画、爵乐、戏剧、文学、舞蹈、服饰等几乎所有人类的艺术客观还原。在他笔下,艺术不再高不可攀,亲切得如同相知多年的朋友。正如他所说,他要为读者开启一扇门,一扇通向人类艺术发展历程的快乐之门。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年),荷裔美国著名人文主义作家和历史学家。青年时代先后求学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过编辑、记者、播音员、大学教师等职业,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
房龙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30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于世界各地。他用轻巧、俏皮的文字,理性、进步的思想,惊人的智慧以及真知灼见,几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全部复述一遍。其中《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人类的艺术》、《宽容》、 《房龙地理》、《太平洋的故事》等著作风靡世界几十年,影响了几代人。
《人类的艺术》自1937年出版以来,一受赞誉、传读不衰,时至今日依然是最受欢迎的艺术读物之一。

书籍目录

请先认识他们史前人的艺术埃及人的艺术希腊人的辉煌犹太人的艺术古老的基督教艺术伊斯兰教的艺术波斯罗马式时期哥特式艺术后哥特时期伟大的文艺复兴油画的发明新大陆在欣赏新绘画的地方听到新音乐巴洛克艺术路易十四和他的时代莫里哀葬于圣地洛可可艺术中国、印度及日本结尾的忠告

章节摘录

插图:史前人的艺术如果我生活在一百年前,那么写这一章就会轻松很多,可今天动笔,恐怕就十分困难了。因为一百年前的艺术史如《圣经》年表般简单,而我们的思维也比较单纯。乌瑟主教说,世界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8日星期五诞生,我们便毫不怀疑地相信了。至于人类的祖先亚当究竟是生于公元前4004年,还是40004年,又或者是400004年,对我们而言无关紧要,大可不必自寻烦恼。一百年前,歌德和莱辛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提起他们的名字,人们无不肃然起敬。1786年秋天,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跨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梦寐以求的意大利。两年后,他将著名的《意大利纪行》公诸于世,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凭吊古迹时的悲凉心情。此外,他还以报告的形式,为自己的崇拜者指点迷津,告诉他们要严守古训,遵守生活原则。在歌德之前,另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是约翰·约阿西姆·温克尔曼先生。尽管他本人令人感到厌倦,但他的著作《古代艺术史》却被认为是衡量希腊艺术的力作。可惜的是,温克尔曼还没来得及完成这部巨著,便死在企图谋财害命的屠刀之下。但他留下来的理论成果却成功的启发了歌德和莱辛,于是,莱辛孕育出了《拉奥孔》—一被誉为“揭示了诗歌和造型艺术内在关联”的著作。这样,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莱辛的《拉奥孔》、歌德的《意大利纪行》便成为公认的艺术“圣经”。谁还敢去挑战权威,提出史前人的艺术呢?对于同等地位的艺术品,是否早在古希腊人或古罗马人之前诞生,人们更加不敢妄加猜测了。所幸,世界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奇异的事情发生。首先,古埃及文明在18世纪最后两年得以重见天日。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罗多德曾游历至尼罗河谷,并惊叹眼前的文明古迹“古老得简直难以置信”。但直到一个世纪之前,埃及文明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没有人会想到,希腊人的艺术很有可能来自古埃及。更无法想到的是,古埃及人的老师,则是先于他们牛活存屁罗河谷地的由前人.史前人已绎消逝了。何时挖掘他们的墓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创造的文明与艺术,是那么的引人人胜,令人浮想联翩。寻祖的本能以及对艺术的好奇,使我们迫切地想要唤醒那沉睡的灵魂,可是生于几万年前的史前人却无法重生。好在,科学造就了令史前人起死回生的魔法师,他们被称为——考古学家。文艺复兴时期,古物收藏家正式转变为考古学家。中世纪的意大利人将他们的罗马祖先抛之脑后,已为我们所知。他们生活在不同寻常的古罗马文明遗址之上,却没有意识到那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在他们看来,那些断壁残垣、破砖旧瓦是那么杂乱无章、毫无价值,这无疑是对伟大的罗马艺术最大的讽刺。他们甚至有清除这些废物的念头,因为这使他们周围就像洪水过后的废墟一样衰败。确实发生了一场洪水,一场野蛮的、极具破坏力的洪水,它汹涌澎湃、横扫大地,所过之处,一片狼藉。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在土耳其军队的铁蹄之下,残存的希腊文物不得不逃向西方,并在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大学中找到栖身之所。这激起了西方研究古文物的热潮,因为被他们视为天书的古希腊文献,在销声匿迹上千年后,终于能够被破译,于是,研究古文物盛行。在15、16世纪,不仅王公贵族,就是教皇和君王也都沉迷于此,忘却了自身拯救世人、治理国家的重任。此时, “文物家”一词登场亮相,用以形容那些以收藏文物为乐趣的人。这些人遍及欧洲,他们不惜重金,将诸如雕塑、坛坛罐罐、古币、古代首饰等等种类繁多的文物收归囊中。这种形式,就是我们现代博物馆的雏形。诚然,私心和贪欲是文物家挖掘文物的动力,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多少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古代的难题,否则,就太不尽情理了。说他们知识面狭窄、兴趣狭隘,对偶遇的远古遗物浅尝辄止,也是事实。可我们不要忘记,他们所处的时代,根本没有史前人的概念,每个人都认为世界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新闻报刊几乎每周都有关于史前文物被发现的报道。比如,某天一具50万年甚至100万年前的人类头骨被发现。又比如,一位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远古的墓地,人类遗骨中,混杂着灭绝了几万年的柱齿象和剑齿虎的遗骨,打磨过的石器旁有几枚彩色鹅卵石。这些文物,或许我们生活在13世纪或l6世纪的祖先也曾发现过,只是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就算是面对遗骨,也贸然以为是朝圣者或士兵的骨骸。现在,我们已经明白,那些残缺不全的遗骨极有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祖先。它们正在慢慢的与大地融为一体,幻化作数粒微尘随风吹过。对于挖掘出的形状有些怪异的雕塑,人们多认为是基督教传人之前,曾在北欧游荡的异教神僧带来的神灵。也有人将这些雕塑看作是巫师、魔鬼的宝贝,于是敲锣打鼓的将之沉入湖底,以避免让魔鬼再找到失去的宝贝。假如你因读了本章内容想成为考古学者,那么我必须对你提出忠告:考古是一项非常艰难的研究,需要多年精心准备。同样是法国南部的草坡,不知情的人可能会悠闲地坐在那里抽烟,而考古学家却会告诉他:“你正坐在史前村落的一堵墙上,那里是村寨大门,那里是塔楼……”在考古学家看来,到处都有可能是古迹。事实也确实如此。一战期间,英国和土耳其在美索不达米亚开火。英国士兵常常在挖战壕时挖到迦勒底城的遗址,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大破坏,给人类文明古迹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如果你决心献身于考古,那就勇敢地去干吧。在破解谜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是一项多具魅力的工作。可是,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年复一年的耕耘到头来可能一无所获。尽管这样的结果令人失望,但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正是因为这种人在以前、现在、将来的出现,才使人类的步伐不断前进,人类的思维越来越趋于成熟。我们的祖辈是何时意识到史前祖先的存在的呢?不得而知。但到19世纪,人们开始用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旧约全书》叙述的事实。在两河流域出土的史前人石斧,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几位勇敢的开拓者提出,世界应该有更久远的历史。于是,这些尘封已久的考古发现,将人类的目光引向了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年前。上古人与新几内亚人或澳大利亚的内地人的生活方式所差无几,并无特别之处。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你不会相信史前人在雕刻、削磨、工艺方面竟达到如此非凡的地步。他们可以用简单的燧石创造出奇迹。这些出土的器物,展示了上古人精湛的手工技艺,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一百年前,当白人到达新西兰时,发现当地土著毛利人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毛利人精美绝伦的石制或木制雕刻,却使他们大为震惊,无不为之折服。想要像论述中世纪的艺术那样谈论史前艺术,并非易事,那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准备。还好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史料,足以使艺术年代向前推一万年。艺术创作除反应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外,还受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的制约。长年生活在冰雪包围中的爱斯基摩人,拥有卓越的冰雕技术。而埃及人则可以从近郊运来石料,建筑宫殿或雕刻法老肖像,尼罗河为他们解决了运输问题。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擅长绘画与音乐的荷兰祖先,并没有伟大的雕塑家?我想原因在于,一个阴雨不断的国家更适合在室内绘画或者演奏。而且在他们以砖为建筑材料的前提下,恐怕不能进行雕刻吧。同理,希腊是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人们乐于进行户外活动。家只被他们当作养育孩子、吃饭睡觉的地方。再加上拥有优质的原材料大理石,希腊人成为一流的雕刻家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绘画,他们似乎就不甚精通了。不过,这条规律并不一定,因为反常的事情也时常发生。比如同样盛产大理石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却并没有出现伟大的雕刻家。可见,很难为艺术发展建立一个固定的规律,它包含了太多不确定因素。但是,要寻找简单的艺术特点却很容易。比如,每个民族都懂得利用现有的材料。这样一来,生活在温带的史前人常使用驯鹿角制作器物,也就不难理解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从伊拉斯谟以来,出生于鹿特丹的作家中没有人能够超过房龙,任何从荷兰到美国的同类人物,没有谁能与房龙相比。  ——《纽约先驱论坛报》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和思想”,他所“选择的题目基本是围绕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和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  ——钱满素房龙的这一种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郁达夫这本书的作用仅仅是抛砖引玉,想要真正理解艺术的普遍性,读者们应该悉心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因为,艺术就蕴含于生活之中!  ——房龙


编辑推荐

《人类的艺术》是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为你开启一扇通往,人类最高智慧的艺术之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类的艺术 PDF格式下载



个人认为房龙的书值得读的,作为对文化艺术的了解,他的书值得一读


经典好书,图文并茂,物美价廉。推荐给工作学习和艺术有关的人,对人类艺术有兴趣的人,想开拓眼界的人看。


带我走进了人类艺术的天堂~~~~~


房龙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我几乎都有,是他的作品把我引进世界史,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很喜欢房龙的作品,买一本回来看看


房龙的书,必备的


艺术呀


确实是好书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艺术很不一样 很划算


物超所值,图文精美,很喜欢。


之前买过文字版的,一直希望能有图文版的,这一版拿到手后看着不错,很满意。


这本是武汉出版社的,翻译不错,看着也比较赏心悦目


感觉是专业性蛮强的一本书,图画喜欢


书的质量一般吧,但是内容还是不错,作者的观点很新颖独特!


特价买的,太合算了,内容丰富,图画精美,很喜欢


刚收到,没读。但是包装,印刷都很好!!!完美!!


总体来看,都可以,值得收藏


不愧是大家之作,内容很有吸引力。


没有读完,书的内容好,我女儿很喜欢。


部分彩页,部分黑白,并不是整本彩印。内容还不错。


有图片,感觉不错的书


插图很漂亮,内容有深度但不枯燥。


换换脑子


还是不错,质量很好


29折特惠!我对这本书非常满意 !


读房龙的书像是在接受一场艺术的洗礼。


翻译有点问题,言不达意。配图不错。应该选用经典译文!


帮朋友买的,内容挺有趣


书内容一般,装订还可以~~


书不错,图文并茂,快递服务也很好


想要大致了解下的可以看.不过真的很划算.


没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那个版本好,那本3件一套,业绩额单买,全彩,这本相对差


在豆瓣上面看到评价还不错,图片颜色比我想象的稍微暗了一点


很便宜,书却也不错。


海量,对西方飞艺术描述尚可;对中国的艺术了解不多,评述偏颇。作为了解西方艺术泛泛读物,还是可以的。


从他怎么评论中国艺术就知道准不准确了


插图 有得黑白,有的彩色,偷工减料啊。


便宜是便宜,7.5元。所以根本不是全彩色的,只有少数图片是彩色的。


太深奥.粗人看不懂啊.烦躁.


书的质量还是可以哈


纸张差劲,字号读起来也不舒服!没想到会是这样。


内容质量都挺好的


封面不是标注彩色图文吗?P1-24是彩图,P25-120全是黑白图,P121-136恢复彩图,P137-200又是黑白图,最后几页是彩图。即使是特价书也觉得太坑爹了,不知是我收到的这本有问题还是所有的都这样?
PS:内容还是不错的。


这本书我没读过,但很想读,因此在网上比较了好多个版本的目录,发现这部书没有注明字数,而且目录上明显比其他多个版本少,所以,请真正爱书、读书的人务必小心!


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文主义大师,房龙对人们有着殷殷希望,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学点艺术,都能懂点艺术,也许他认为这样一来,人们就不会像昔日的祖先那样,将更远的祖先留下的瑰宝毁于一旦。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点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个人修养,更为了了解作为人类的我们自身。


整本书的的感觉还行,新旧程度比想象中的好,值得阅读和收藏。


整体都很好,内容也不是很枯燥。


写得生动有趣,由于作者博学多懂,描述起来让人容易理解,是本好书!


只有一小部分是彩页,其他都是黑白,有的竟然不知道是什么颜色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又回到艺术中去。在我们看在稀松平常的事物,在艺术家眼中都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于是,我们或看到了美丽的画面,或听到的动听的音乐,或聆听了感人的诗歌……这就是艺术,同时也是艺术家的生活。


好书要大家一起分享。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艺术。艺术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对生活充满热情,发现、挖掘生活的美,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你自己就是艺术家。如此,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写此书的目的便达到了。


   这部书在我看来写得非常好,我一边读它一边忍不住感叹-作者的知识该要有多丰富才能使这样一个大部头成书啊。它的写作风格和我看过的林达《一起来看美国系列》,〈明朝那些事儿〉很像,都是用幽默通俗的语言来讲那些严肃的东西。看这样的东西就像是在听一位学识渊博而又风趣幽默的老师讲课啊,真是享受。
   这种书可能入不了专业人士的眼。因为它们有一个致命通病,它的轻松幽默使得这它不严肃,体系也不够严密,轻轻松松的样子会让读者感觉是在读小说,结果什么读完了好像什么也没有记住,只过了一把干瘾。鱼与熊掌为毛总是不能兼得呢?
   读前半部分让我觉得西方的建筑成就真让人啧舌,可是中国的建筑-让我想起了国足。但是我并不感到我们有什么比不上人家,正如房龙在这本书里所说“如果把同等数量的天才放到十几个国家里…有的国家发展绘画,有的国家发展音乐,有的国家发展……。”我们在文字著作方面的成就是让人惊叹的,记得我初读《庄子》时,忍不住要感谢上苍让我的母语是汉语,才有幸品尝到这样充满智慧的文字。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的这些汉字著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这浩瀚的海洋可真真不能将它抛到脑后去。
   后半部分几乎是囫囵吞枣式地浏览,可是读到贝多芬,巴赫,莫扎特那部分时,我不能不仔仔细细地看,我读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些伟大的人,面临生活的苦难,他们从来没有屈服过,也或许是他们那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使得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蒙受的苦难。他们要将生命讴歌,哪怕将自己燃为灰烬也再所不惜。考琳·麦卡洛的小说里提到的荆棘鸟不就是这样吗?The best is only bought at the cost of great pain.It is singing among the savage branches ,and dying,but the whole world stills to listen , and God in his heaven smiles.
   读这本书算是对西方的艺术走马观花的过了一遍,书里讲的许多东西,我一窍不通。因为,在艺术方面我是个门外汉,但我还是想进到那扇门里去将那神秘的花园偷窥一二,这本书给了我这个机会,向作者致敬!


   第一次看到房龙的书,感觉文笔不错。作者对人类历史的了解程度确实不同一般,对世界的发展,国家的变迁也都新手拈来,很佩服。对中国艺术那部分的描写还是不错滴,不过只是从绘画和文化两方面进行了描写,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造诣的,如军事,礼仪,文学等。
   看完本书后最大的收获是对艺术有了重新的认识,以前对艺术的感觉总是一种很模糊,很深不可测的东西,现在看来艺术也是根植于人类的实际生活,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任何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我看来,都可以认为是艺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