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原生艺术的故事

洪米贞 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3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洪米贞  

页数:

25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艺术的另一端 ——揭开“原生艺术”的神秘面纱 法国著名作家、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皮埃尔·若尔称他为“不由自主的画家”,而台湾作家、艺术家洪米贞在《原生艺术的故事》一书中称其为“通灵画家的先驱”,这显然是不为大众所知的。事实上,雨果不仅画了一辈子的画,甚至可以说是与他的写作事业相平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还被冠以通灵大师之名。他作画时,任由超自然的力量牵引而进入恍惚状态,即兴地将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或再将纸对折按压以产生两边对称的图案,继之用画笔加以勾画,造成一种混沌迷梦的幻象风景,带有神秘、鬼魅的气味。 这仅仅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原生艺术的故事》一书中一个小小的故事,在书中,作者给我们讲述了艺术世界更为神奇的一面。精神病人阿道夫·韦尔夫利三十年疯狂的创作生涯,玫瑰情人阿罗伊姿无望的单恋爱情,前卫艺术的催生者穆勒的活体雕塑,出生农家、迷恋火车的奥古斯特的木雕,心智发展缓慢、爱幻想的约翰·豪泽的铅笔裸女,行动迟缓、极其节约能源的丘德纳的魔术线条,通灵者拉斐尔·娄内的潜意识怪谈,黑色魅影一般的玛奇·吉尔的窈窕仕女绘画与刺绣,冷眼笑看天下事的迈松纳夫的贝壳面具,露天卖艺人斯科蒂的鱼鸟世界,菲利普·德赫的干马铃薯灵感,还有秘密创作长篇小说《不真实的王国》以及大量大幅水彩作品、死后才为人所知的亨利·达格,以及1996年受委托在亚特兰大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上制作一个高度超过三米的大型可口可乐瓶的想像力先生。书中的艺术家或由于疾病,或由于家庭的变故,或由于强烈的爱情、亲情,甚至仅仅是在路上踢到了一枚小小的石子,便突然生发了创作的欲望,从此开始在一种“原生”的状态下进行艺术创作。 “原生艺术”这个词对多数人来说也许比较陌生,但对其滥觞原始壁画、大型石窟等原始艺术、自发艺术当是有所了解。在文明发展初期,艺术创作尚未达到自觉的阶段,无意识、潜意识的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艺术不仅仅是精英的事情,而是具有普适性。《原生艺术的故事》一书就从原始艺术出发,从“原生艺术”(ART BRUT)一词的创造者让·迪比费为这一另端艺术所做的努力出发讲述了非主流、非学院的艺术创作。 让·迪比费这位经营葡萄酒生意的法国人年轻时就读于著名艺术学校朱利安学院,与超现实主义的圈子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事业渐渐走上轨道之际,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精神恐慌使他重拾画笔,并意外在儿童画里发现一种似乎负载着某种难以言宣的力量与新东西的具象,由此走上这种力量探索之旅。他从普林茨霍恩的《精神病人的艺术表现》一书出发,参观访问了好几个地方的精神病院及其收藏,深深为那些精神病人的作品所震撼。他出版了《原生艺术笔记》,创立了原生艺术之家又很快结束,接着设立原生艺术协会后解散又再生,举办原生艺术展览,为原生艺术辩护,成立原生艺术收藏馆。经过长久的观察与思考,迪比费对原生艺术的定义逐渐成形并对其进行修正:“(原生艺术)包括各种类型的作品,素描、彩绘、刺绣、手塑品、小雕像等等。显现出自发与强烈创造性的特征,尽可能最少地依赖传统艺术与文化的陈腔滥调,而且作者都是默默无闻、与职业艺术圈没有关系的人。” 读《原生艺术的故事》,能明显感到其强烈的特点:一是作者并不是凭空或仅凭书本、史料编排出这些故事。作者旅居欧洲多年,走访参观了原生艺术收藏馆,书中有相当一部分资料和图片甚至都是作者亲自采访和拍摄所得。所以这本书读来毫不乏味,而显得很是生动有趣;二是为了表现画作的细部,在版式上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四百来张图片,再加上近十万的文字,要浓缩在不到三百页的书中,确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这些图片细节之处的精彩极为引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表现了“原生艺术”的创作魅力。因此,在细细欣赏这些作品时,不能不感叹其强大的震撼力量,不能不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在艺术的另一端,原生艺术默默地存在、发展着,不求引起世人的注目,但求满足对生命中自我艺术的追求,这是否是艺术更为真实的一面呢?而相比之下,西方艺术家对原生艺术更为关注,这反映了他们对人类艺术有更宽广、深入的理解。实际上,西方一些现代艺术大师,在创立自己的流派时,也强调无意识、潜意识在创作中所起的作用。艺术的多彩与神秘有着更深层的缘由。

书籍目录

致谢词第一章 原生艺术的故事 第一节 原生艺术的史前史 第二节 迪比费的探索 第三节 原生艺术的嫡系与分流 第四节 原生艺术与当代艺术第二章 异艺分子 第一节 原生艺术一:精神病人的艺术表现 1.圣阿道夫的虚拟世界——韦尔夫利的囚灵之歌 2.玫瑰情人——阿萝伊姿不醒的爱情梦  3.前卫艺术的催生者——穆勒的活体雕塑  4.向将军致敬——奥古斯特的木刻兵团  5.划过天空的蓝星——约翰·豪泽的艺术  6.超级简主义——丘德纳的魔术线条  7.符号宇宙的祭司——瓦拉的艺术与象征  8.来自童年森林的猎人——侯比亚与他的枪 第二节 原生艺术二:通灵者的绘画  1.来自地底的声音——矿工勒萨热的艺术宿命  2.五金店的艺术家——通灵者克雷潘  3.潜意识怪谈——拉斐尔·娄内的通灵图  4.黑色魅影——玛奇·吉尔的窈窕仕女  5.前生今世不了情——洛尔·皮容的艺术轮回 第三节 原生艺术三:民间自学者的创作  1.善游天堂恶下狱——波德斯塔的劝世签  2.冷眼笑看天下事——迈松纳夫的贝壳面具  3.露天的卖艺人——斯科蒂的鱼鸟世界  4.缤纷世界的纪念——盲人哈提耶的木头玩具  5.苏黎士车站的卖花人——汉斯·库吉的牛世界 第四节 学院主流的颠覆者——新创物、独特艺术  1.孤绝的隐士——乡下鞋匠谢萨克  2.马铃薯的启示——菲利普·德赫的干艺术  3.灵魂的肉——内德贾的魔幻人形  4.欲望的破布——马歇尔与他的填塞物  5.失落童年的洋娃娃——西蒙的成人玩具结语参考资料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作者洪米贞生于中国台湾,曾客居巴黎多年。本书是作者在阅读了大量书籍、参观了很多展览和走访了一些艺术家本人之后写成的关于“原生艺术”的专著。  “原生艺术”一词来自著名的现代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Dubuffet)。1945年,正在寻找创作可能的杜布菲应瑞士洛桑市之邀,到瑞士做了一次文化交流之旅,他在行程中参观了好几个精神病医院的美术收藏,精神病人的创作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回到法国之后,他提出原生艺术(ArtBrut)一词,继而展开了一场长达四十年的探索。到底什么是原生艺术呢?要简单地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是困难的,连发明这一名词的杜布菲都花了好几十年的时间去思索和定义(最后发现真的说清楚还是很难),引用杜布菲的话,他说:“(原生艺术包括)各种类型的作品———素描、彩画、刺绣、手塑品、小雕像等等———显现出自发与强烈创造性的特征,尽可能最少地依赖传统艺术与文化的陈词滥调,而且作者都是些默默无闻的、与职业艺术圈没有关系的人。”顺着杜布菲的定义,我们在他的原生艺术版图中找到三个主要类别的作品:精神病人的艺术表现、通灵者的绘画、具有高度颠覆性与边缘倾向的民间自学者的创作。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原生艺术”:阿道夫。韦尔夫利把剪贴、图画和文字融为一体,做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装饰艺术;无望的爱上德国国王的女画家阿萝伊姿不断地重复着色彩鲜艳的爱情主题;奥古斯特用木头和其他材料做成了一支庞大的军团;候比亚用木头、铁杆、电池、灯泡、破布等各种材料做成枪支和飞机;勒萨热的无比繁复的圣像赋格;皮容鬼魅般云絮状线条画;盲人哈提勒以惊人的毅力在双目失明后重新捡起了木匠活,凭记忆做出了木制的艾菲尔铁塔、摩天转轮、吊车、马车和汽车;菲利普。德赫用各种干燥的果实、花瓣和种子粘贴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图画;犹太人艺术家米歇尔。内德贾用各种质感的布缠绑在一起并缀成人物的脸或躯体,再用麻线缝系上纽扣、木块、羽毛、贝壳之类的东西,最后再染上土黄、暗红、黑褐等颜料,甚至染上泥土和血,形成恐怖的感觉,使人想起对犹太人的大屠杀;马歇尔用尼龙裤袜填塞破布旧衣做成淫荡、恐怖的人形;嘉利玛用洋娃娃和其他材料做成既华丽又恐怖的大杂烩;乡下邮差舍瓦尔十几年的时间在自己的院子里建成了“生命之泉”、“智慧之泉”两大瀑布、“法老墓穴”、“大自然神庙”、“印度神庙”等人造奇观;富雷神父在圣马洛海岸的岩石上雕刻了无数的人形和妖怪。毕卡西特在他家的墙、天花板、厨房、餐桌、座椅、火炉、收音机、缝纫机、甚至每一个瓶瓶罐罐上都嵌满了马赛克……  对艺术家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足够多的猛料:精神病画家穆勒在从医院捡来的包装纸或纸盒的硬卡纸上画图,因为捡来的纸片有的很小,所以穆勒在画图之前,要先把这些卡纸用针线缝合起来,所以在他大部分的画画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截一截线缝的痕迹;奥古斯特从小就喜爱火车,甚至忍不住要在铁轨上摆起石头,1914年的一天,一列火车因为他堆在铁轨上的石头而出轨,造成事故之后,奥古斯特被抓了起来,当他接受调查被问起为什么在铁轨上堆石头的时候,他的回答竟是“他很想看看火车碾碎石头是什么样子”;行动缓慢的丘德纳在医生不断的鼓励之下完成作品,他画图的动机就是要应付别人的一个要求,他想尽可能花最少力气、最少时间、最少的线条来达成这项任务,然而他的这种偷懒的行为却形成一种无法模仿的“超极简风格”,那些最简单的线条竟然具有难以抗拒的美和感人的力量。  在令人味口大开的“书肉”之后,还是把这本书严肃的“骨头”啃一啃吧。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梳理了原生艺术的历史,由于原生艺术从定义上来说是与文化历史割裂的,所以这段历史实际上是原生艺术的发现史和定义史。我们从中看到杜布菲强烈希望维持原生艺术纯洁性的近乎偏执的努力,以及原生艺术最终和各种来路的艺术合流而变得驳杂不清,最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原生艺术本身被纳入艺术的体制,最终趋于消失的过程。这些描述促使我们思考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是什么,艺术家被承认对艺术是福还是祸这样一些严肃的问题。  另外,《原生艺术的故事》印刷精美,图片美轮美奂,极有收藏价值,惟一的美中不足或许是中国人写书的一贯缺点:行文过于谨慎,缺乏作者的个人色彩,读来给人的乐趣大多来自材料本身,而非作者本人智慧的流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原生艺术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其实没必要有那么多文字解释,看了以后也没什么大用处。作品就说明了一切。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非常喜欢里面的图


一本好好的书。。。。。。。。。。。。


看了之后又买了几本送给朋友


感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