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北京风土
2004-01
河北教育出版社
邓云乡
264
226000
无
邓云乡先生以《鲁迅日记》为纲,从风土、生活的角度记录了鲁迅在北京生活时期的真实情况,抚昔追今,因人寓景,可谓识小而见大。文笔简洁、真诚,游曳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充满浓郁的风土特色。读之可从书中看到鲁迅先生在琉璃厂访书访碑的形象、气氛,怀想鲁迅先生徜徉于北京城的情景,追思鲁迅先生不同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另一种风采。
邓云乡教授,学名邓云骧(1924.8.28----1999.2.9)山西省灵丘东河南镇人。青少年时期,先后在北京西城中学、师范大学和私立中国大学求学。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任教山西大同中学,天津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中央燃料工业部工作。1953年10月起,先后在苏州电校与南京电校教书。1956年1月在上海电力学院教书,至1993年退休。
邓云乡教授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深厚文史功底。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勤于撰述。退休后,以其亲身经历的事件或与他有涉的人,或事缘为诱因,或描绘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之变化,或明清以来文人文事钩沉,探究众说纷纭的历史文化现象,潜心著书。著有:《燕山乡土记》、《北京的风土》、《红楼风俗谭》、《北京四合院》、《清代八股文》。还有散文集:《书情旧梦》、《秋水湖山》、《花鸟虫鱼》、《吾家祖屋》。
厂肆志略 从《北平笺谱》说起 琉璃厂气氛 书肆杂谈 书价杂谈 碑帖铺和古钱铺 拓碑的艺术 南纸店 古玩及其他 琉璃厂外厂甸风貌 厂甸游览路线 火神庙和古玩摊 厂甸的书摊 耍货的精华 特殊的耍货 吃食摊等等 茶座和人物酒肆谭乘 酒肆题名录 饭铺、饭馆、饭庄 “和记”和二荤铺 走堂绝技 小酌名酒家 南味和乡味 百年老店——广和居 东西城饭庄子 大小番菜馆 茶楼·名点 公园·嗓茗 茶座风光 堂会和请帖 旨酒嘉肴和冰 酒肆沧桑 别了,广和居;别了,先生!名胜散记生活杂摭后记跋
书摘走堂绝技 饭馆不论大小,要依靠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灶口上掌灶的师傅;一部分是堂口招待客人的师傅。这种小饭铺,掌灶的师傅虽然都是一般手艺,而堂口上招待客人的跑堂,却是十分值得称述的。其惊人之处有二:一是看座的能力;二是报菜名算账的能力。清代《道光都门纪略》一书中写道: 走堂,市廛茶馆酒肆,俗尚年轻,向客旁立,报菜名至数十种之多,字眼清楚,不乱话,不粘牙,后堂一喊,能令四座皆惊。 这是十九世纪早期的情况,到了二十世纪之初,情况略有变化,近人徐凌霄在《旧都百话》中记道:“番菜馆里竖在桌上的整分菜目单,虽极精雅;南菜馆的挂在壁上的菜目价表,虽用玻璃框装簧的像名人字画一般,但在老饭馆皆无所用之。因为菜的名目、样数,都记在走堂的脑中,都挂在走堂的口中。” 大概是礼失而求诸野吧,后来稍微大一点的饭馆都有了印刷的菜单,都时兴开单子点菜,那么这种能报菜名的人才,就只有从二荤铺中去找了。这种小饭馆的生意,不靠卖名酒、名菜大席面,全靠卖家常便饭赢利。到了吃饭的时候,行话叫做“饭口”上,那生意是十分忙碌的,一般店家,真也够得上人头济济,起满坐满的程度。客人来了,首先全靠跑堂的伙计调动座位,绝不会让顾客站着等座,他总能有办法给你拆兑一个地方。客人落坐,先揩桌面,后摆调羹、筷子,动作迅速、麻利,然后动问:“您几位?吃点什么?喝酒不喝?”等等套话,然后报菜名点菜。一个人也好,三五个人也好,点好菜之后,高声报到菜口上,按所喊配料、烧菜,直到酒、菜、饭样样端上来,从来不开什么单子,不拿什么牌子、筹码等等,多少张桌子,多少位客人,多少样菜品,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生意再忙,也不会弄错。某张桌子,什么菜上来了,什么菜没上来,随时都会注意到。如果催快一些,或某张桌子某个菜提前,他会马上高喊:“某某菜马前!”最后一个菜端上来,会自动告诉顾客:“齐啦——您哪!”再问一句:“您还添点什么?”真是手快、眼快、嘴快、腿快,头脑清醒,记忆惊人,态度从容,动作迅速,所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静中观察,简直令人惊叹不已。 ……
无
一直喜欢看邓云乡这类讲北京风物的书,虽然许多地方和他的其他几本有些重复,但作为收藏,从鲁迅角度而言,还是蛮有趣的。
喜欢云乡集的文字,象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的古趣。鲁迅的故事离不开北京,笔下纵有字钧千斤,背影道具一律都是北京。鲁迅是北京的鲁迅,北京是鲁迅的北京。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怎么也离不开他生活成长的环境,这是邓师所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写的原因。我爱鲁迅的文字亦爱北京的厚重文化。因为兼爱两者,此书读来颇为痛快!
看过邓云乡的红楼识小录什么的,很喜欢他写的东西,实在,没虚架子,功底又很深厚,能学到不少东西,这本目前看了大半,但还没看完,挺爱那个牛皮纸的封面的,很古朴
邓老自述是个南北综合的人,所以看他写的北京风土,别有一番滋味。
有人要拆除北京的周作人故居,但是鲁迅也在那里生活了大约八年。
邓云乡的文笔实在是好,作者知识渊博,考据充分,全是发自内心情感的创作。文集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一体,值得推荐。
邓云乡的文章一向好,而且排版不浪费
邓云乡一套全集买齐了,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风格。
邓老的文字,一直都是都是我喜欢的,这本书,光看书名,也该明了。鲁迅,不消说,是个划时代的大家,只不过在一段特殊的时期,让政治包装得有些走样了。这本书从鲁迅说起,涉及的面很广,喜欢邓老文字的朋友看了一定会有所获益的。
性价比可以。有助于了解鲁迅生平
该书在大学时在图书馆里借来看过,看得津津有味,对北京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少也甚是向往。
介绍大师与北京的风土人情,怕是以后再也找不到了。
身边不缺乏美,少的是审美的眼光。邓老先生的笔触,一下子把思绪拉到了印象中的北京
喜欢邓先生的集子,非常耐看。
我在凑齐邓先生的这个集子。
这套书从制作到内容都是十分喜欢的,还没收集齐,慢慢收
老派学者的书非常耐读,装帧朴实,可谓价廉物美。
这套书很早以前就买了,民俗学家的角度看问题很有意思,搬家的时候没有带走,现在买一套收藏,好评。
书的内容不错,排版很好,是正版。
价格又实惠。近两年的出版物动不动价格都二三十以上。对比这套书,内容好。价格也实惠。值得拥有。可惜不全了。有点遗憾啊。
书不错,喜欢,京味儿十足
书品尚佳
原先这书缺货,现在终于有了,马上买了来。
非常好。
是个老版本,喜欢。以前只买了一本。这次收齐?
一套书,经典之做。
物美价廉装帧别致的一套丛书
引人入胜的好书
好书,清新自然。
作者学识丰富,文字简练。
浮躁的社会与心态,精心品读邓老的文章,是对自己心灵的舒缓与按摩,感谢邓老!
难得的好看。
这套邓老的文集还有五本就收全了。有时间慢慢看!
初次接触邓老师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非常喜欢。
大家系列丛书,内容精美,装帧朴素大方。
2月里买了先生的《云乡话食》,近日正看得爱不释手,喜欢先生朴实平和的笔触,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俨然就是一幅老北京民俗风情画。先生是87版《红楼梦》的民俗指导,其作品也多从民俗视角切入。如昔时北京茶馆内只卖香片、高末,不卖红茶、绿茶,且茶叶钱和水钱是分开算的,而江南茶馆多售绿茶、红茶诸种,茶水一起算账;清宫御膳食单中有一道“掐菜”,“掐菜”为何物呢?《红楼梦》里的茄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菜?宝钗跟湘云说“地里出好螃蟹”,螃蟹怎么成了地里出的了?旧时大家之作,是沉下心来写的,当然也需要静下心来看,受益匪浅!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快,急功近利成为很普遍的心态,而书,是让人慢下来、静下来的东西,书评自然也要慢慢地写,可今时今日的当当也忒浮躁了些,我书评还没写就被默认为好评了,这不是对读者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当然,也要感谢当当为爱书之人提供了广阔而便捷的渠道。此番又买了五册先生的书,刚刚收到还未看,所以只打了四星,若当当把给《云乡话食》打分的权利还我的话,那本书一定是五星级别的。
了解邓云乡先生还是他的红学,写美食也不错。他笔下的文字有浓厚的生活味儿,接地气。于是收了全集,还缺三本,慢慢收集中。
对于鲁迅所处的1910年代的北京的生活做了详细的描述。读了以后你就会知道,网上所谓鲁迅超有钱的说法是根本不了解当时的状况而胡猜的。
邓云乡的这个系列,还有本没有购全,能以如此的优惠购买多年以前出版的书,真是喜出望外
邓先生的文笔,琐琐碎碎的,自有深厚的感情,在北京,无论如何找不到了
以鲁迅作品为纲
地道北京文化娓娓道来,很有意思。
基本上收集全了,只差一本。
这套书装帧、印刷、排版都很好。价格也能接受。
邓先生的文字也读着舒服,温暖,有收获。
他对于古代典籍的掌握更是随手拈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经他那么一写,都显得有诗意了。
先生的字朴素,字里行间能感觉到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读了徐城北的书知道这本书,不错,值得一读。
书的质量很好,送货速度快,服务不错。
库存书,品相一般。
排版一般,字号小了一点。
内容没的说,经典好书,用纸很差
一座城市,需要这样的人,来为它增添风采。
好书不用多言
说的是老北京,鲁迅只是一个引子。里面提到的很多饭店,都是当时很著名的,在一些描写同时代的北京的书中都能看到。唐鲁孙的书中,提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这本书我找了好几个网站,最后只在亚马逊找到了,当即就拍了下来,卖家包装很细心,书到手后,价格很值,是正版,支持!
封面简单大方 有点泛黄的牛皮纸 贴上去的书名 感觉很好最重要的是内容 有点古风 是他那个年代的典型代表记得那次在哪看到关于他的评论 他不是为了出书而写文章 只是有点东西在肚子里 不说出来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