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心的菩提

林清玄 河北教育
出版时间:

2007-11  

出版社:

河北教育  

作者:

林清玄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九九九年春天,我到大陆几个城市巡回演讲,并出版系列作品。几乎每到一个城市,都会被许多读者问及“菩提系列什么时候在大陆重印呢”?  菩提系列是我的写作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作品。写作时间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长达十几年的时间。  菩提系列共有十册,每隔半年或一年出一册。书出版后,弓I起非常热烈的反响,每册的印量都超过一百版,十册共印行一千版以上。后来被传播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一九九三年,北京作家出版社曾印行过这十册菩提系列散文。据说也曾轰传一时,可惜有的读者没有买全,颇以缺书为憾,所以一再地向我询问什么时候重新出版。  这个问题使我陷入思考,菩提的写作虽是我创作历程中重要的阶段,但毕竟时过境迁,有许多思想、体验与现在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并不适合原版照录地再版印行。可是,对我的文学创作有兴趣的读者,如果没有读过菩提系列,又是非常可惜的。  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出版一套精选集了。  我把十册一百五十万字菩提的文章,拿出来重新检视,删去其中一部分内容,辑选了菩提系列的精华,冠之以《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成为我的菩提系列的精选本。  当我整理菩提十书的文章时,仿佛对过往的写作生活又做了一次清楚的回顾。  过去,有许多评论家对我的写作做过分期评论。但是,对一个作家而言,分期是非常艰准的事。如果由我自己来分,我的写作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九七。年到一九八五午,是“旭日初照”的时期。那时的我是一个做着文学梦的青年,以纯粹的文学作为追求的目标,作品注重文章的雕琢,文章飞扬浪漫。  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五年,是“镜花水月”的时期。这个时期受到佛教的影响,变得含蓄和内敛,文章追求出尘出世。因此,作品清净淡泊,写作态度转向静观,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  一九九五年以后,是“繁华落尽”的时期。在写作上不刻意追求,也不造作,任作品自然形成,思想自由流露.既不文学也不佛学,只是用手写自己的心,真淳自见。  所以,第一个时期是‘文学的”,第二个时期是“佛学的”,第三个时期是“文学与佛学的交会”。  菩提系列的作品正好写于第二个时期中,是思想与风格形成的代表作。  现在,把菩提的精选呈现给海峡两岸的读者朋友,我的内心感到非常欢喜,但愿大家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见一个写作者内在的成长与蜕变;也祝愿大家在观照、觉察、静心、思维里,能得到平安和欢喜。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菩提系列散文精选集。菩提系列散文原书共有十册,是作者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作者从中选文一百四十篇,分编为《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两册,以飨读者。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作者简介

林清玄,高雄旗山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曾连续十年成为台湾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的风云人物。他先后出版过一百多本著作,且本本畅销,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随着阅历的增长,体验的深刻,他的作品不断提升境界。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文字魅力风靡华人世界,作品多次被编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中文课本。

书籍目录

自序佛鼓清欢飞鸽的早晨养着水母的秋天猫头鹰人飞翔的木棉子路上捡到一粒贝壳清风匝地,有声记忆的版图鸟声的再版送一轮明月给他 秋天的心河的感觉伤心渡口水晶石与白莲花欢乐中国节永续今好欢乐悲歌人间山水大音希声莲花汤匙 轮回之香走向生命的大美季节之韵宫本武藏观斗鸡妙高台上自由人吾心似秋月纯善来自心海的消息半梦半醒之间璎珞粥琉璃王的悲歌布施,是菩萨净土心的蒙太奇 温柔半两十点八分四十五秒一尘雪的面目平凡最难蜜事想象的城堡生命的化妆戴勋章逛街的人《楞严经》二帖围炉一束觉醒的滋味莲瓣之不朽被箭射中十指成林时到时担当回到自己的居处柔软心谦卑心践地唯恐地痛油面摊子不是茶掌中宝玉老实镜云水如意智慧是我耕的犁数字菩担林清玄创作年表

章节摘录

  养着水母的秋天 从南部的贝壳海岸回来,带回来两个巨大的纯白珊瑚礁石。 由于长久埋在海边,那白色珊瑚礁放了许多天都依然润泽,只是缓慢地 褪去水分,逐渐露出外表规则而美丽的纹理。但同时我也发现了,失去水分 的珊瑚礁仿佛逐渐失去生命的机能,连色泽也没有那样精灿光亮了。当然, 我手里的珊瑚礁不知道在多久以前已经死亡,由于长期濡染海浪的关系,使 它好像容蕴了海的生命,不曾死去。 为了让珊瑚礁能不失去色泽与生机,我把它们放进一个巨大的玻璃箱里 ,那玻璃箱原是孩子养水族的工具,在鱼类死亡后已经空了许久。我把箱子 注满水,并在上面点了一只明亮的灯。 在水的围绕与灯的照耀下,珊瑚礁重新醒觉了似的,恢复了我在海边初 见时那不可正视的逼人的白色,虽然没有海浪和潮声,它的饱满圆润也如同 在海边一样。 我时常坐在玻璃箱旁,静静地看着这两块在海边极平凡的礁石,它虽然平 凡,但是要找到纯白不含一丝杂质,圆得没有半点欠缺的珊瑚礁也不容易。 达种白色的珊瑚礁原是来自深海的生物,在它死亡后被强劲的海浪冲激到岸 上来,刚上岸的时候它是不规则的,要经过千百年一再地冲刷,才使它的外 表完全被磨平,呈现出白玉一般的质地。 圆润的白色珊瑚礁形成的过程,本身就带着一些不可思议的神秘气息, 宜于时空的联想。在深海里许多许多年,在海浪里被推送许多许多年,站在 沙岸上许多许多年,然后才被我捡拾。如果我们从不会见,再过许多许多年 ,它就粉碎成为海岸上铺满的白色细沙了。面对海的事物,时空是不能计算 的,一粒贝壳沙的形成,有时都要万年以上的时间。因此,我们看待海的事 物——包括海的本身、海流、海浪、礁石、贝壳、珊瑚,乃至海边的一粒沙 ——重要的不是知道它历经多少时间,而是能否在其中听到一些海的消息。 海的消息?是的,就像我坐在珊瑚礁的前面,止息了一切心灵的纷扰,就听 到从最细微处涌动的海潮音,像是我在海岸旅行时所听见的一般。海的消息 是不论我们离开海边多久,都那样亲近而又辽远、细微而又巨大、深刻而又 永久。 有一个从海岸迁居到都市的老人告诉我,从海岸来的人在临终的时候, 转身面向故乡的海,最后一刻所听见的潮声,与他初生时听见的海潮音之第 一印象,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从海边来到都市的人们,死时总面向着海 ,脸上带着一种似有若无似笑非笑的苍茫神情,那种表情就像黄昏最后时刻 ,海上所迷离的雾气呀!”老人这样下着结论。 我边听老人的说话,边就起了迷思:那一个初生的婴儿,我们顺着他的 啼声往前追索,不管他往什么方向哭,最后是不是都到了海边呢?那一个临 终的老人,我们顺着他的眼睛往远处推去,不管他躺卧什么方向,最后是不 是郜到了海岸呢?我们是住在七山八海交互围绕的世界,所以此岸就是彼岸 ,彼岸就是此岸,都市汹涌的人群是潮水的一种变奏,人潮中迷惘的眼睛, 何尝不是海岸上的沙呢? 对于海,问题不在我们的时空、距离、位置,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体贴 海的消息。眼前的白色珊瑚礁在某些时候,确实让我想到临终时在心里听到 海潮音的老人。它闭着眼睛,身体僵硬如石,石心里还有温暖的质地,那是 属于海的部分,不能够改变的。 我养了那两个礁石很久以后,有一天,夜里开灯,突然看见了水面上翻 滚飘浮着的一群生物,在灯光下闪动着萤光,我感到十分吃惊,仔细地看那 群生物,它们的身体很小,小得如同初生婴儿小拇指上的指甲,身上的颜色 灰褐透明,两旁则有无数像手一样的东西在划动着,当它浮到水面,一一翻 身,反射灯光就放出磷火一样的光芒。它身体的形状也像一片指甲,但也像 一把伞,背后还有细微几至不可辨认的黑点。 这一群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生物就像太空船忽然来临,使我惶惑。到底 这是什么生物?什么因缘突然出生在水箱里?我只能判别这群生物的诞生必 与珊瑚礁石有关,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懂生物的朋友,他大叫一声:“唉呀!P27-29


编辑推荐

  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唇霰长醒。”    心若能持平,清净如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河大海之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但如水的心,要保持在温暖的状态才可起作用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来凋谢,就没有足够的养分长出树叶;一粒种子如果不全心地来消失,就不会从内在最深处长出芽来。因此,我们的生命不能打折!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菩提系列散文精选:心的菩提》的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心的菩提 PDF格式下载



东东纸质很好,真的是精装本的。快寄很给力,服务态度很好。赞一个!


一直喜欢林清玄的文字。从很早时候的《温一壸月光下酒》、《生平一瓣香》、《青山元不动》等等,到后期的这本《心的菩提》。篇篇美文,每次都是一看题目就让人满心的欣喜与安静。
   文如人心,似乎也不是一开始,林清玄的文字就直接指向佛、指向内心深处的禅修。文字间,也倾泻着打马江湖、月光下酒的豪迈。内心平静、清欢生活的追求仍然是所有文字的主线。
   一定需要多一些的经历、多一些的感悟、多一些的沉思,才可以从“大醉、大爱”转变成清淡的“清欢”吧。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总是有那么多美到极致的文字,让我清静,让我微笑。
朋友的推荐看了台湾散文作家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一书。作家以自身对生活的感触,用一个个生活中平凡的片段感慨人生的意义。菩提就是生活的开悟,就是觉醒。我们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去看待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人性的欲望和利益,带给我们无尽的困惑、烦恼、迷茫和无奈时又该怎样去思考去理解呢?特别是贫富差别的扩大的今天,走在大街上的你就如空气中的尘埃那么的渺小,你的工资收入只能满足你的日常生活时,内心的失衡该是多么的痛苦。
   作家用佛的眼光对生活进行了诠释,每个故事就如春风般清透你的心灵,点亮你的心灯,让你浮躁的心情平和,恬淡宁静。清新优美的散文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透过文字感受一份欢喜。
   心若能持平,清净如水,装在园得或方的容器里。
   甚至在溪河大海之中,又有什么损伤呢?
   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
   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但如水的心,要保持在温暖的状态才可以起作用,
   心如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
   心若躁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
   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
   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地来凋谢,就没有足够的养分长出树叶、
   一粒种子如果不全心地来消失,就不会从内在最深处长出芽来。
   因此,我们的生命不能打折!
  


这本书是林先生从过去菩提系列散文十册中选编出来的,故此,留在书里的文章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 十册书,数百近千篇散文,如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婆娑起舞,而作者力翦而编辑成本书,即是对过去作品的翻阅,也是对曾经心境的又一次濯洗。能够读到本书该是有一份珍惜与斟酌。而我,更愿把这样的过程,比作菩提结籽。淡淡的文字,浅浅的字句,道出的确实最让人明白的事理,我喜欢书中引以为例的佛偈故事,平凡如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禅的意境就是在我们眼前,风,云,水,甚至是尘埃。 能够品鉴生活的,是高人; 能够参透人生的,是圣人; 能够领悟生命的,是佛祖。......如同 在空山之中修行 青苔石梯 树林光影里的 山寺 有一种 沉淀悲喜的心情 如同 春天街头 老太太提着小竹篮售卖用铅丝穿起的白兰花 别在衣服扣子,芳香四溢 一种笃定的世俗生活态度 眉目厚实 如同 有一所木房 见很生活中总有很多难以解决或难以理解的经历。累了就是着给心灵找一个出口,用另一种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让自己更澄澈,更清醒,更纯良。这本书给我们了一个很精彩的答案。.少的人 默默的走在 春光的柏油公路 偶尔有单车响铃经过 一种气定神闲的高傲姿......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心的菩提》一书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


《心的菩提》和此前读过的《情的菩提》是一部很类似的林清玄自选的散文集。这些散文并没有明确的主题,但冠以“菩提”大概是借佛的指引而对生命和人生的觉悟罢。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对生命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觉悟生命,未必都需要佛的指引,热爱生命的人如果能够注意生命的细节并通过细节进而思索生命及其意义,就会有所觉悟。对佛的看法,觉得类似于一种常见的现象,麻醉是因为疼痛。

佛和菩提的中心都是觉悟,看开,明了,是一种探索和探索的结果或者境界。起初佛陀,就是因为见识了人生的生老病死,并将其归结为苦痛的本质,而为众生寻求解脱的。后来的佛教给人的印象却似乎有悖于佛陀的初衷,佛是讲众生平等的,但佛教内部的等级森严;佛讲觉和明,但佛教派别林立,相互争斗的激烈而混乱的程度远胜过俗界;佛的觉和明教人把俗物看淡,但佛经却以俗世的诱惑作为善的向导。
《心的菩提》讲了许多故事。比如说僧鞋的破六个洞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谦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及参破六道轮回,勘破贪喷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甚至也要看破人生的短暂,人身的渺小。
佛教人从这些故事中学到智慧,从一定的角度引导人们的思维。却觉着用一些让人无法看开的东西,去诱导人们把这些东西看开始终很难。为了达到极乐而受苦,或者为了未知的来生而领受今生的苦,这算得上觉和明吗?人生即是苦的,苦为苦苦,乐为乐苦,这算得上菩提吗?如果真的觉,真的明了,又何苦之有,何乐之有呢?


与佛结缘,是因家人皆为信徒。我虽不相信佛会成全凡人琐屑的心愿,但仍笃信果报轮回。佛法经义博大精深,悠远绵长。他教人如何在五浊尘世中保持一颗清明安定的本心,度一切苦厄。因而,于佛,我是虔诚皈依的。林清玄老师的文字,有着淡雅的意蕴。他有一颗佛心,慈悲而明净,如同温柔延展的莲花一般。于细微之中见佛理,以凡间俗事说慈悲。这是我所欢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态。品读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盏铁观音,清香袭人,温暖弥漫。他曾这么写过,“爱,也是写在流水上的字,当我们说爱时,爱之念已流到远处。”听来只觉感慨不已。的确如此,我们常叹爱恨无常,姻缘浅薄。却是看不穿爱,甚至是生命也不过只是写在水上的字,生生灭灭无痕迹,看不穿万法如水,聚散因缘。过分追求因缘,则成了欲,陷入了执。林清玄老师说,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妄执所缠缚,无法挣脱,因而痛苦不堪。若愿得菩提,则须手刃我执,须历过那痛彻心扉的割与舍,才见清明。心若清明,而能柔软。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为泥而开放。呵,若能菩提,若得菩提,要有多好。


一直只是关注上学时曾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的作者作品,而这一本《心的菩提》一拿起来就感到了好久没有了的清心的感觉,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让我在优美的字句中感悟着人生。在人心浮躁的时候读它,象是和一个雅者对话,又似象和自己的心灵交流,自然而流畅,又很贴心,不错的一本书。


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文字,最喜欢的就是《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它让内心宁静,对生命充满感恩,让我们能坦然的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我已经看了好几遍这两本书了。每当心情不好,或情绪低落时,便会翻开,这些简单的文字让我的内心平静,让我忘却烦恼。值得收藏!


《心的菩提》这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的精选本之一,书中的禅理浅显易懂,语言清新朴实,让人在繁忙之余得到心灵的宁静!


小时候就很喜欢看林清玄的散文,菩提系列总共有10册,可惜现在只能买到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其他几册已经买不到了,小时候也只不过看过10册中的6册而已,


很久以来,我一直都很喜欢读散文,因为散文虽然矮小但是所含的寓意却非常深刻.很喜欢林清玄的文字,就跟他的名字一样超凡脱俗.他的菩提系列读起来也叫人爱不释手.他的文章要安静的悠闲的读,在某个清晨,在某个下午喝着下午茶,或者来怀清咖,细细品读.那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享受.


《序》中,林清玄对出版《心的菩提》《情的菩提》说了说明,是对自己第二创作阶段时间多时间作品的重新审视与结集。初读几篇,感觉都是些小事、人世、风景的感触,再度才见到作者清风明朗的心境。不仅是写自己的体悟,更有关爱他人之心,娓娓读来,心中宁静!


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心里的觉悟。宁静,所以快乐。

行云流水的心灵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除了一个叫“身体”的东西,还有一个叫做“心”的东西存在。

拥有一颗柔软心。就会去宽容,就会去爱护。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叶子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买了情的菩提,真是本好书,所以把心的菩提也一起买了。集哲学、佛学、文学为一体的林清玄散文,非常非常值得一读!


“心的菩提——菩提系列散文精选”是本好书,值得一看


“心的菩提——菩提系列散文精选”,心灵鸡汤!


这是个心的洗礼,的确,给我最多的是心灵的触动。我的阅历很浅,只是个高中生,有的也许不能深刻理解,但我会好好品味的,记录经典。这书,一辈子都受用。淡淡的,心灵飘出沁人心脾的茶香,听禅语,感受菩提的博大。


这本书装帧很精美,作家的笔触很自然,文字是清丽的小品文形式的散文。读来总有意想不到的转合,心中只有惊艳。我是在床上睡觉前读的,读一篇再睡。很适合做为床头读物。文字不是很长。读来宁人心安,那一刻能找到心里最深处的宁静。很是喜欢!超值!这个书很值得回味的,第一遍读后,还可回哦。读一次悟一层。很好。
下面摘《清欢》片断与大家分享: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纳兰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可是“清欢”就难了!


正如书名所写的“心的菩提”,使人的心境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引用书中的一个意思,那就是在热闹中难得有一种“清欢”。让一种浮夸的心能静下来,值得推荐读一下。


身处都市的我们,总有一些放不下的东西,心灵的安静与释然不是很容易做到,阅读完心的菩提,脑海中总是浮现书中林清玄引用苏轼的那句诗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可是这在忙碌、浮躁的都市中,何处寻清欢?这一切就要取决于我们的心了。林清玄的禅意很有人情味,我们究竟还是凡人吧。

总之这是一本都市人值得一读的书,读书的过程中能带给读者不断的思考与心灵的安静。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净化心灵的书。林清玄的书很多,这套《情的菩提》《心的菩提》可以说是精髓版,很喜欢。


水的心,要保持在温暖的状态才可以起作用。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冰可以割开皮肉,甚至冻结世界。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  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我是先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然后才到当当买的,当当的价钱非常便宜。这本书不论是内容还是装帧都非常好。一篇篇精美的散文,语言质朴而简洁,读过以后感觉仿佛有潺潺小溪在心田流过,很温馨。以前看过林清玄的另一本散文集《清音五弦》,比较之下,我更喜欢这套菩提系列散文。


很喜欢林清玄的文字。他的菩提系列的散文更是让我爱不释手。素雅的文字传达出的是一种淡淡的情怀。


一起买了两本,心的菩提,情的菩提,感觉非常好,希望朋友看了喜欢!


愿我来生得菩提时心似琉璃。林清玄的文才就像山间的甘泉,总是淙淙向前,奔涌不停。


从大学开始一接触就喜欢上了林清玄,一位很幽默的文学家,把文字写得很美,在他的文章的渲染下,对台湾的山区产生了非常美好的向往。想买他的《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那一系列,可惜已经绝版了,只好买一本合辑。还有一本《情的菩提》,这本书质感很好!推荐哦!


信手捻来的文章素材,行云流水的文章思路,给每篇文章都赋予了菩提心般的清新、静定、和智慧,使人读来颇受启发。


是看了网友评论才买来看的。虽然对我这样的半文盲来说,有点深,但看书的时候,心情非常好。全书都有一种禅的意境,本书作者序里也介绍了,这本书是精选的。据说另一本情的菩提也不错。如果时间充足,会买来看的。


林清玄的菩提系列的精选,很不错,很喜欢林清玄的灵动清净淡然的风格。


每次读林清玄的文章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相比另一本情的菩提我觉得这本更深刻。需要时间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心境与思想。


心的菩提 心的倾诉。很好很好的书,每一则小故事都是作者经历的平常小事 看似平凡,却发人深思!


原来菩提就是觉悟
一本书,找到了生命的答案和自省的力量
而读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享受文字的美,禅的美,世间万物小小的美
谢谢林清玄...


在一天学习与工作完毕后,静心翻阅《心的菩提》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


非常喜欢林老师的作品,读后受益匪浅,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看完过后以后还会拿出来回味的。


第一次看《心的菩提》是在书店里,很喜欢,但是时间的关系没有买。最终在当当上买了这本书。书本身就很好,语言流畅自然,是心迹,也是禅意。人生总有太多困惑和痴迷,在菩提树下沉思、冥想,也许就能释怀,就能放下。


每回看《心的菩提》,都会感到很平静。那种由心而发的平淡是看其他的书所体会不到的。
书很精美,文章更是精品!


刚开始看情的菩提,这本还没有开始看。但是看了很多关于菩提系列的评价都说很好,这两本还是精选的,应该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看了《情的菩提》,觉得很不错,又来买的《心的菩提》,是一套启迪心灵的好书,非常喜欢!


菩提是一种境界,她需要足够的阅历做支撑


这本书文字优美,读者读者,心不由得清净起来,如处在山间看朵朵白云,听小溪流水潺潺,所有烦恼忧愁焦虑不知不觉烟消云散,人生种种困扰疑惑一一通晓明白。感恩作者。感恩出版社,感恩当当网。


是心是静是菩提,求但求真求涅槃


果然是心的菩提啊!让我的心上了一次灵性的课!


用心体味心的菩提


心既是菩提菩提既是心


喜欢林清玄的东西,这本是他菩提系列的精选。


看林清玄的书,心中总会饱有一份清静、淡然与美好,这是一种境界,进入这种境界,你的语言,你的表情,你的情绪都会表达出来。这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东西,是抑制不住也掩盖不了的,并极具感染力。正所谓:你的心是什么样,你的外在的表象就是什么样。


之前买了《情的菩提》,看了简介读了之后才买这个的,书的装帧纸质都很不错,内容更更是没的说了,看了林清玄的创作年表,简直要汗颜自己的半生虚度了,浑浑噩噩,为什么没像他一样好哈好划一下……


每当心浮气躁时,拿起这本书看一下,心自然而然的就静下来,在床上盘腿而坐,看着纸上那些淡淡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带着我回到最原始的状态,仿佛呼吸到了心仪已久的自然的气息~希望以后能有幸多阅读此类的书籍。


林清玄的菩提系列,很有感觉!能从中平静心灵。


我喜欢林清玄的菩提系列,读起来有种很平和的感觉!


犹如心中种下一棵菩提书 林清玄大师的文采依旧 深入浅出 读完如沐春风 非常棒的心灵读本!


以前买过《情的普提》,感觉很好,就再买了这本《心的普提》。林清玄的文笔很好,最有特点的是他将佛教的一些观点融入了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使人于平凡之中悟到一些东西。喜欢思考与佛学的人可以读读。


林清玄的书,很喜欢。还有《情的菩提》。


从什么时候起,看很多事都像行在吴越小城里巷的长廊,偶尔转过脸去看廊下细细的水滴或低头看廊地上折转的光阴——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不太容易激动的人。也许是因为懂得了可以循借着文字,慢慢找到内心需索的光亮,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从容地去接近和理解,不必急迫。这样的心态,拿来解读诗词也是有益的,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如果滑 潋滟坦白的心思,是无法走进古人留在书册中的幻境的。凡心所向,皆是虚妄。从梦中的花畞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弹琴,自己对话谈心。自我收敛,内心沉静,是我希望获得的心境,而我亦渐渐成为这样的女子。


这本和《情的菩提》一起购入。正在品读,文章短小,意味深长,值得休闲时品一品


他的书充满了文学性、佛性,作者用心去思考了,用爱去感受了,对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人、事、过往、未来,给予文学的光照,爱的感化,用极柔软的方式,让你看到自己的悲悯之心,让人感受自己的渺小和伟大,让人感受自然的博大和关怀,让人感受佛的慈悲和不吝。我们不仅需要看,更要看见。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每当不快乐的时候,静下心,读读他的文章,总能寻到微幸福。


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他的书基本上每一本我都看过,好的书确实值得收入囊中。喜欢他清新自然的散文风格,讲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中,读来受益匪浅。就像你走在喧闹的街道上,仍然可以听到自己最真实的心声,不会在繁华喧闹里迷失了自己。现在的人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建议多读写此类的散文,少一点计较,多一点时间去欣赏自己的生活,去珍惜现在的生活。


喜欢这套菩提系列


菩提系列,启迪人生的好书。


每次看他的菩提系列都会让心灵获得宁静


一个字:好! 高中时做语文阅读题时经常看到林先生的作品被选入练习。由适应高中生理解、分析的层面来看,先生的作品具有内涵和通俗的两重优点。 我一直觉得林先生的作品是十分耐读的,正如其人名,“清而不玄”。晚上挑一盏小灯,靠在温暖的床上,静静从美文中体味世间百态,人生美好境界莫过于此! 林先生的文章往往从生活小事点出人生大哲理,真不愧为大师! 此书装订也很不错,价钱适中,推荐大家阅读。


林清玄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心理觉得很平静,心会随着文章而慢慢静下来。很好的文章,很优秀的作者。最早接触林清玄的文章是在高中语文的阅读试卷上接触到的,记得当时做卷子,一读完他的某一篇文章感到,很是震惊,心灵上仿佛受到洗礼一般,心想,怎会有这样的文章,遂再看了遍作者的名字——林清玄。


集子不错 看第一章时候不是很喜欢 越看越喜欢 毕竟是一部散文集,适合睡前烦的时候翻翻 心能静下来.
有时候自己一个人看着看着就笑了


这本书和《情的菩提》,不记得买了几回?只要被亲友看见,都会爱不释手,不记得送出去几本了。


意想不到的喜欢,原本只是想保存,真是太喜欢了,想继续购买另外一本《情的菩提》


看了几章,又买了姊妹篇《情的菩提》。


和《情的菩提》是一系列的,都很好。


虽然才看了一半,但已经完全被林清玄老师对细节的描写所深深打动,他的细节描绘并非是繁琐的描述,就像画家作画一样,大家的画和普通民众的画完全不同,大家的画容易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错觉,林清玄老师对细节的拿捏亦是如此,无论读他的哪篇文字都有一种跟随他天地空间时间互换的错觉,例如他写佛鼓时,对于霞光、对于比丘尼等的细节刻画,你仿佛就跟他一起就在现场,说得夸张一点,你能瞬间感觉到周围升腾的空气是如此的清新,耳旁似乎传来了山间寺庙独有的晨钟暮鼓之音。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我们来说,读林清玄老师的书,不仅仅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一次旅行,尽管这只是一场跟随书本的旅行!


十多年前开始喜欢林清玄,读他的散文,心情特别平静,心底特别纯净。前一段忙工作忙学习,现在准备静心读它。只想说:好书是可以相伴一生的!我愿意永远与书为伴。


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


尤其适合正在找寻自我的困惑期的人阅读,虽然不能说它令人马上解决问题,但确实会给人有所指引。不错,有哲理、有思想。读来 幽幽的,我是年轻人中生活的像老人的人,书的氛围我很喜欢,步调和我一致,但读者群恐怕在我猜来更适合年长一些的........
没有喧嚣、没有热闹、没有激烈的扣人心弦的情节,有的只是感恩、回味、生活琐事,看似平凡,意义深远。书会给我烦躁的心指引方向,点燃微弱的烛光
希望有一天我会顿悟些生活的真谛吧!


心灵的寄托,精神的食粮,要静下心来读才能体会作者的那种心境.文章很优病美,很有内函。初三老师推荐看的.


很喜欢林清玄的文字,让人的心可以在字里行间沉静下来,体会一种感动与欣喜,朋友的这套书陪我度过了许多磨难的日子.现在,磨难过去了,喜欢的心依旧,于是让自己也拥有了一套,可以不时的拿出来读读看看!


当我们深切地爱过一个人之后,就不要再恨他了吧,如果不能再爱,就把爱化成关心,化成理解,化成清澄的智慧与明心。如果要做春蚕,也不要到死都吐着怨恨的丝,如果要做蜡炬,也不要永远流着悲伤的泪。


读林清玄的诗让人的心很静,很纯,荡涤杂质。非常喜欢他的书,强力推荐。


林先生的散文,总让我能静下心,细细品味。


经典的散文集啊,很有哲理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自己去思考很长时间。


喜欢这本书。常常觉得人生背负太多,又不懂舍弃、放下,心生烦恼。看了这本书,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学会释然,获得心的宁静。书中关于佛学的观点,引用的偈语,不静心阅读,一时难以体会。适合静静地看,细细的品,慢慢地悟。于闲暇时,翻阅几篇,保持心的平和。


心的清净与平静是因为可以读书?是的,是因为读了这本书


纸张,封面都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
书中收录了许多林清玄与佛教有关的散文。很别致。


林清玄的文笔真是很好,文字写得很美,看了心晨很静*


每次看完林清玄的书就会觉得自己的心又静了不少,这真的是一本好书。看到这些字字句句,才发现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让人感动的事。值得。


我非常喜欢林清玄的散文。每次坐在柔软的沙发里,品着清恬的绿茶,阅读着他的散文,感知每一个字就是一个纯净的细胞,每一句话就是一个深遂的眼神,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清美的灵魂。让我心园里的湖面被温暖的灵光照得熠熠生辉,被轻柔的秋风轻轻拂过,那种大爱之美的惬意无痕地渗入湖底,而湖面却依然宁静依旧。


林先生的书,读来让心能够宁静,在朗读中平静心情,同时也了解到很多的知识。很喜欢林清玄的书。


买给同学的生日礼物,同学说很喜欢。一只觉得林清玄的文字很净心


文笔清雅,适合一个人静静的阅读,让心变得宁静


很早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很适合静下心来读~


读先生的书,总能让人的心平和下来。
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种豁达,一种淡然。
感谢先生,赠了一轮明月于我。


第一次读林清玄的书,很好。之前老师就推荐过,说林清玄的散文很美,果真没错


一个个的小故事,让我们从中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作者并没有去说教什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足见其心。特别适合在床上阅读


不论是景色描写还是心情描写,都非常的准确,贴近内心。每每心绪不宁时,打开书,总能找到一段落,读着读着,心就平静了。
或是不经意的某句话触动着自己,给以感悟和启迪。


信心为种子,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犁轭,惭愧心为辕


偶然在书店看到。林清玄的书可以让浮躁的心宁静下来。适合在睡前阅读。


近年比较浮躁,看了林清玄的书,心会静下来。也受益匪浅。


看了这本书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心情不好或烦躁时,就拿出来看看。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里,物欲横流欲望膨胀,心灵的安逸恬淡平静生活已经很少有人能拥有,但是健康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心态,一个人幸福感,而幸福只是个人体验。所以我选择林清玄的书,在纷扰的都市生活非丰饶的心灵获得丰盛的营养。


能够静下心来看书,是一种幸福。


从来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笔,看过后心会安静,也更加有心思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恬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