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平常茶非常道

林清玄 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林清玄  

页数:

27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本禅茶文化散文,由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先生所作。全书共分四个栏目,包括:茶能生善、人间奇香、饮茶洗心和入清凉地。阅读本书,如同听听林先生在作禅与茶的讲演。讲演深入浅出,颇能明心见性。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
八岁立志成为作家;十七岁正式发表作品;三十岁前获遍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图书;同时创作的“现代佛典系列”,掀起学佛热潮;四十五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当年录音磁带总销量达三百二十多万盘,被称为有声书的经典;五十岁完成《茶言观色》、《茶味禅心》和“人生寓言系列”,被选为青少年最佳读本;五十二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玄想》,被选为中学生优良读物。
三十多年来,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随着阅历的丰富,体验的深入,作品不断地提升境界,文章深入浅出,语言清雅脱俗,既有文学的优美,又有佛禅的睿智;既有丰富的认知,又有博爱的慈悲;能点亮众人的心灯,能提升读者的觉悟。其作品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

书籍目录

茶能生善 王孙草与野人家 第一位女茶师 万古云霄一羽毛 友情的茶 沏壶冻顶供养春天 看时大彬的茗壶 卢仝七碗茶 流华净肌骨 相思一磬声 茶歌与酒诗人间奇香 新鲜的桂花茶 莲花香片 菊花普洱 若兰茶酒 酢浆草茶 冷泡银针 太阳茶 云香茶 松子茶 肉骨茶 沉香茶 感通茶与嬉野茶 药草浴与普洱茶 雾里听草 小五太平茶 仙茗自仙家 龙井问茶 佛国奇香饮茶洗心 请上坐,泡好茶 卖茶老妇 饮茶洗心 爱,永远保持分享 无事最可贵 无我的茶 大茶壶与小茶壶 过眼的繁华 水在舌头上 佛山无影水 在蟹眼与鱼眼问沉浮 情如无憾情补天 茶香一叶 猫空半日 茶与杯的玄思入清凉地 私房茶与私藏茶 茶禅一味 不可一日无茶 无不是茶 所谓乌龙,即非乌龙 黄叶中的风骨 不可小看老婆子 百鸟不衔花 茶匠的心 落叶永远扫不干净 净土也有好茶 入清凉地 一片茶叶 片叶不沾身 水会永远活着 一味 达摩茶杯 家家有明月清风

章节摘录

  王孙草与野人家  唐代有两位孤儿,我最佩服,一位是玄奘法师,一位是茶圣陆羽。  玄奘法师到西方取经,这实在是千古的盛事,唐代西域的路是多么难行,他过了一百三十八个国家,携回佛教经论六百五十七部,他的坚强、勇毅、智慧、胸襟,一想到就会令人脊椎骨挺直,有一种巨视来俯看中国的文明与气派。  陆羽则是写《茶经》的雅士,他自幼在寺庙与茶结缘,然后自己采茶、制茶煮茶,从茶叶中发现新天地,他既不作官,也不营谋生活的作务,一生都在茶与诗中度过,他的(茶经)完整地给中国茶艺一个深刻的美感结构。喝茶的时候想到陆羽在小小的茶叶中,思维到生活的内涵,就使我们有一种微观,在细小的茶叶里却展出不凡的美感觉受。  玄奘与陆羽都是孤儿。  孤儿乃是人生最坏的出发点,但是,我常常想,这最坏也许就是最好。玄奘自幼剃度出家,没有任何挂碍,长大以后飘然西行,生死不计,没有任何畏惧,这种毫无背负与留恋的坚毅性格,在贵族与富豪的子女中恐怕很难养成。对于一个孤儿,父母都已经是身外之物了,财富名位又何足道哉!  陆羽从小被弃于江边,容貌又丑,又有口吃,或者是这样,使他对生命的美感有强烈的感受,没有人传授,就泡出最好喝的茶,放牛的时候用竹片在牛背上写诗,与朋友能真诚相交,这都是强烈的美感追求。在任何最平凡的事物中体验美感,恐怕也是富贵子弟不能理解的吧!  生于贫贱,或生为孤儿,是人生的最底层,这个底层对凡夫俗子是甚可哀痛的,但有志远才高的人,或美感强烈的孩子,这却是最好的出发。在《庄子》的“知北游”里,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  庄子说:“道是无所不在的。”  “请你明指个所在!”  “道就在蝼蚁身上。”  “怎么会这样卑下呢?”  “道就在稊稗小草里面。”  “怎么越来越卑下了呢?”  “道就在砖瓦里面。”  “怎么又更卑下了呢?”  “道就在屎溺里面。”  东郭子不说话了。  庄子下结论说:“你问的话、离开大道太远了,以人道来观看万物,万物没有贵贱。蝼蚁、稗梯、砖瓦、屎溺是一样的。它们如果不合乎道,或根本不能存在,所以我说道是无所不在。”  是呀!如果不是从最底层出发的人,他可能连蝼蚁、小草、砖瓦、屎溺的样子都看不清楚,自然看不清大道的所在,豪贵的人容易对平凡的事物轻贱,也容易对低俗的事嫌恶,对生命之美就有了坏的出发点(谁的生命没有砖瓦和屎溺呢?);卑贱的人则牛粪。小草的味道貌岸然多么亲切,砖瓦、蝼蚁多么美而有生命之力,对美的出发是很好的。  每次想到陆羽是一个弃婴,被抚养在佛寺,曾经放牛,甚至.在戏班里演过丑角,就觉得是茶的幸运,是中国生活艺术的幸运,是茶的美感经验的幸运,想一想,陆羽如果是高官的儿子,他便不会亲自去汲泉水;陆羽如果是富人的儿子,他便不会到荒山去采茶;则中国将没有《茶经》,如此想来,都会吓出一身冷汗。  为了深入体验获的美感,孤儿陆羽把我国茶叶产地分成五大区,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对同一地区不同地点的茶,都品评其质地,并下了深刻的评语,这对饮茶的历史是划时代的创举。  为了知道茶味,陆羽完全地了解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的制作方法,他曾亲手造茶,采茶,光是茶饼就要经过来、蒸。捣、拍、焙、穿、封七道手续,对茶研究的深入可知。为了对茶的境界有更多的体会,陆羽也研究了水,他把水分成山水、江水、井水三个类型,把天下的水分为二十个等级,他品评过的水,西到商州、(现在陕西省的商县),南到柳州(广西柳州),北到后州的淮水发源地(豫西桐柏山区),遍及长江中下游。甚至,他也品味了瀑布和雪水。最后,陆羽留下一个对水质精辟的见解,他说:“夫茶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恭善烹洁器,全其功也。”它的意思是说能出产好茶的地方,那里的水都是很棒的。因为得到水土之宜。再好的水运到远处,品质只剩一半,要靠泡茶技术和好的器具来补救了。这位孤儿出身的陆羽,不只使饮茶从生活提升了美感,也使得一向为少数人专属的品茶艺术,成为普及的、人人都能体会的平民艺术。在史传上,陆羽是“聪俊多能”,是“学赡辞逸,诙谐纵辨”,是“有文学,多意思”,是“耻一物不尽其妙,茶术尤著”。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时常“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他对朋友热诚,凡结识他的都乐于亲近他。他因为自小被弃在竟陵城下的河边,“于江湖称竟陵子,于南越称桑芒翁”。  他是一个视富贵如浮云的人,许多从人生底层出发的人,容易对名利产生执著,但是陆羽有官也不愿去做,一生游历天下;遍品天下的水饮遍天下的茶时常走入深山去采茶制茶。  他怀念感恩养育他的竟陵禅师智积,在唐代李肇的(国史补)中说:“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作诗寄情。”他写的诗是:  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罍;  亦不羡朝入省,亦不去幕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他不羡慕荣华富贵;只羡慕那西江的水,能流在竟陵城下永远陪伴着师父。  陆羽是一个了不起的孤儿;他虽“以茶为经”,以小见大,不像那些研究六经的人,以大见小,但他作为人的品质,他对美感追求的贡献,比许多穷完六经的学者犹有过之。  作为野人家的子弟,陆羽却研究了被称为“子孙草”的茶,“分其原,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今天我们对喝茶有一些体验,实在应该感念他。  皇甫冉写的《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一诗:  采茶非采篆,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为陆羽在深山采茶留下了身影。他的弟弟皇甫曾则有一首《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的诗:  千峰待通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陆羽是一位每次上山采茶,都不仅令人“怀念”,甚至今人“相思”的人。不只是他煎的茶,也是他的人格特质,对于从人生底层出发的老百姓,陆羽是很好的启发,有时喝茶之际,想到陆羽,都像听到遥远的时代传来的磐声,香茗还在千峰,烟霞横于无边的天际!  第一位女茶师  在西安的时候,我很想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大雁塔,一个是法门寺。  大雁塔在慈恩寺内,是玄奘法师译经的地方,传说玄奘为担忧经文梵箧遇到火难而散佚,乃请高宗皇帝采西域之制,建大雁塔,安置梵箧。  大雁塔的来源还有两个传说,都非常动人。  一是在一位菩萨舍身的纪念日,慈恩寺的法师聚集在一起诵经,这时,一群雁子呈人字飞过天空,有一位僧人起了一念:“我们生活艰苦,一直不能饱腹,菩萨也应该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舍身的日子。”  他的念头才闪过,空中雁群里有一只雁子突然笔直坠落,当场触地而死,为了纪念这只舍身供僧的雁子,在它触地的地方盖了一座雁形的宝塔。  二是曾有猎人在慈恩寺外射雁,一只大雁被射中了,它的伴侣悲啼数声,飞上高空,然后急速地撞地而亡,为了纪念这对雁子的情深义重,慈恩寺的僧人遂盖大雁塔以为见证。  不管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每一个都令人十分动容。  法门寺则是收藏佛骨舍利的地方。唐朝皇帝经常迎佛骨舍利入宫供养,使得韩愈看不过去,写了《谏迎佛骨表》给宪宗皇帝。  我想去法门寺,不只是为了瞻礼佛骨,而是十年前因法门寺的宝塔崩塌,发现了“地宫”,这地下宫殿里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茶文化,还是首次被发现。  可惜行程的安排太紧,使我没有时间到大雁塔和法门寺,幸好,在书店里找了许多书籍资料,对法门寺发现的茶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陆羽的《茶经》里虽然对茶作过非常完整的记述,但陆羽到底是一个平民,对于唐朝宫廷的饮茶方式是无法记载的。  此外,陆羽对茶具虽有细致的描写,可惜因年代久远,找不到当时的茶具,无法呈现出茶道在唐朝的原貌。  法门寺在一九八八年发现的茶具,制成于咸通九年到十二年,为僖宗皇帝御用的真品,保留得非常完整,这套唐朝宫廷用的茶具,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包括:  一、烘焙器:金银丝结条笼子、鎏金飞鸿球路纹笼子。  这两件都是烘烤团茶所用的,通体剔透,工艺精巧,可见早在唐代,金丝编织工艺已达到极高的水准。  二、碾罗器: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  因唐代用团茶,煮茶之前,要将团茶烘烤,用茶碾子碾碎,再用茶罗子筛茶。当时的人品茶,多是自碾自罗,是品茶者酝酿品茶情趣的重要过程。  陆羽在《茶经》中主张碾罗器要用竹木制成,法门寺出土的茶具显然豪华得多,也可见帝王饮茶的享受比一般人讲究得多。  三、贮茶器、贮盆、椒器:鎏金银龟盒、鎏金人物画坛子、鎏金摩羯纹蕾纽三足架银盐台。  唐人吃茶,以茶粉末放入爆发中烹煮,加入椒、盐等佐料,调成糊状,一起吃下。  四、烹煮器:鎏金飞鸿纹银匙、鎏金飞鸿纹银则。  银则是投茶时的匕状量具,形如勺,茶匙是煮茶时用来击沸汤面,使茶末融于汤中。  五、饮茶器:鎏金伎乐纹银调达子、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茶碗。  可见以琉璃制成的茶具,早在唐代就已起用,色茶碗更可看出茶具在唐朝已经在造型、釉彩、纹色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了!  法门寺地宫得以保存如此完整的茶具是非常偶然的。原来,晚唐的皇帝经常到法门寺拜祭佛骨舍利,祈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这套文思院特别为僖宗打造的茶具,不知是僖宗拜祭时供养佛陀所用?或者是随行喝茶所用?它就存放在法门寺的地窖里,上面又盖了宝塔,才能经历千年还毫发无损,完美如新。  这套茶具使我们知道茶道在唐朝不只是成熟的文化现象,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还是精美的艺术形式,成为生活的完美实践。  宫廷,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层,也是社会意识的源头。既是时尚与文明的典范,又是文化思想传播的中心。当皇帝讲究饮茶之道,御用茶具金碧辉煌、华美富丽到了极致,社会饮茶的风靡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我们将饮茶分为不同的层次;民间茶道是为了联结友情、品味人生;寺院茶道是为了超脱世俗、宁静致远;宫廷茶道是为了拣精择极、豪华享受。这样,我们才能对茶道有全面的了解。  在研读法门寺茶具的历史资料时,意外地发现唐德宗皇帝有一个宠妃李冶,竟是中国第一位女茶师,而且是茶圣陆羽的红粉知己,她的身世坎坷离奇,令人感慨万千。  安史之乱后,陆羽离开竟陵,沿长江而下,经过鄂州、黄州、彭泽等地,最后抵达湖州。湖州的风景秀丽、地灵人杰,邻近地区的茶泉都非常好,加上结识了方外至交皎然,陆羽便在湖州定居下来。  经由皎然的引荐,陆羽认识了一个色艺双绝的女道士李冶。  李冶原是吴兴一带的名妓,在诗歌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后来看破红尘,出家修道。由于她长得美丽非凡,写一手好诗,又能谈禅论道,附近的名士都乐于结识她。  陆羽就是在这种惜才的情况下认识李冶的。初次见面,李冶向陆羽敬了一杯香茶,没想到陆羽只向杯中看了一眼就说:“久闻李道姑以诗才著称,没想到尚未摆脱庸俗之气。”  李冶吃了一惊:“我们尚未开口交谈,陆处士何以断定我未脱庸俗之气?”  陆羽说:“从这杯茶就可以断定了!”  李冶不解地问:“这茶里有什么事可以断定?”  “你所居的吴兴,啄木岭茶名扬天下,顾渚山的紫笋茶是历代的、贡品,但你泡的茶和俗人一样,辱没了好茶。”  李冶更为惊奇:“茶,还有道俗之分吗?”  陆羽说:“茶,乃养生之精,可以解热渴、驱凝闷、缓脑痛、明眼目、息烦恼、舒关节、荡昏寐,长期饮用可以有力悦志、增益思考……这些还在其次,善茶之人必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饮之美、境之美,茶的境界与诗情道心并无分别,境界高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  李冶听了心中大为叹服,口中依然不服,说:“你还没有喝这杯茶,怎么说我未脱俗气呢?”  陆羽说:“茶水煮开时,小滚为鱼目,大滚为蟹眼,唯有鱼目与蟹眼,茶叶才能显味,你用尚未开透之水泡茶请我,以致茶叶浮水、茶香未出,显露出你泡茶的时候心不从容、意不平宁、志不专一,这不是和俗人一样吗?”  李冶听了若有所悟,当场拜陆羽为师,学习茶艺。陆羽当晚即留宿观中,住了半个多月,这段时间除了与李冶谈诗论艺,就是传授烹茶品茗之道,李冶很快领略其中的要诀。后来,陆羽常来与她煮茶论道,使她的茶艺走向了新境界。不久之后,李冶不仅色艺知名于天下,烹茶煮茗的声名也震动八方。  唐建中四年(公元七八三年),德宗皇帝闻知李冶的诗名茶名,特别下诏召她上京晋见。德宗一见李冶惊为天人,当时李冶已经四十几岁了,但姿色脱俗,气质更是非凡。德宗惊喜之余,把她强留在宫中,并召幸了李冶。  第二年,大将朱批发动政变,唐德宗仓皇逃走,后宫佳丽都被弃在宫中。朱泚入宫后找到李冶,被她清雅不凡的风韵所倾倒,把她占为己有,李冶迫于无奈,只好随在朱泚身边。  这场叛乱很快被平息了,唐德宗再度回京,恼恨李冶对他不忠,下诏将李冶处斩。  中国第一位女茶师,诗艺与茶道都达到高峰的女茶师,就在男性无知与霸权的心态下不明不白地死了,死在那些心不从容、意不平宁、志不专一的俗人手里!  李冶的形体如茶香飘散了,但她从陆羽学来的茶道艺术却流传下来,至今吴兴一带用的还是她的烹茶方法,湖州一带著名的“擂茶”听说是她传下来的绝技。  就在李冶被召进宫中的前几年,陆羽在湖州的青塘门外,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经》,时在公元七八。年。  谈完李冶的故事使我掩卷叹息,再想到法门寺地宫里那些皇室的茶具,更是怅惘无限。想到李冶当年也是用这种茶具煮茶来侍奉庸俗的皇帝,不像她的老师陆羽,听到皇帝召见,连夜逃出皇宫,浪迹天涯。她的心也是这样怅惘的吧!如同用未开透的水泡出的茶叶,半干半湿、半绿半黄地浮在水面,水是水,茶是茶,人已非人。  即使是一片茶叶的香气,也是在天地间寻找知味的人呀!  这样想来,慈恩寺大雁塔舍身的那只大雁,在万古长空中虽只有小小的身影,在一朝风月里,却又翼长万里,覆盖了整个蓝天。在人间的俗人,可能在一生里偶得风月,以权势和粗鲁服人,却只是历史里的一点烟尘煤灰,一提到他们就仿佛污染了我们洁白的衣裳呀!

媒体关注与评论

  茶能生善  茶,是为了友谊而存在世间的;最好的茶,则是为了知味的人存在世间;我们到处找茶品茶,不也是渴望着与知味的人对饮吗?  当我想念起一生中曾经启迪过我、鼓励过我、安慰过我的好品质的朋友,就有如在森林中孤寂的小径突然听到远方寺庙传来的钟磬之声,或者听见空山里松子掉落的声音,猛然惊觉,呀!不是松子,也非钟磬,而是来自深深的相思。  人问奇香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即使是小如松子。  饮茶洗心  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生命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  入清凉地  禅自然是有的,但不是写在墙上、画在茶杯上。它和茶相同,人生无所不茶,无不是茶;人生无所不禅,无不是禅。  茶不在禅里,禅也不在茶中。茶或禅以及生活的一切恼害都化成一缕轻烟,飞向空无的所在,那就是茶禅一味了。  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


编辑推荐

  《平常茶非常道》是本禅茶文化散文,由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先生所作。阅读《平常茶非常道》,如同听听林先生在作禅与茶的讲演。讲演深入浅出,颇能明心见性。  禅自然是有的,但不是写在墙上、画在茶杯上。它和茶相同,人生无所不茶,无不是茶;人生无所不禅,无不是禅。  茶不在禅里,禅也不在茶中。茶或禅以及生活的一切恼害都化成一缕轻烟,飞向空无的所在,那就是茶禅一味了。  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  茶是可人儿,万灵丹,  寒冷若你,茶将为之温暖,  激愤若你,茶将为之安定,  沮丧若你,茶将为之开怀,  疲惫若你,茶将为之抚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平常茶非常道 PDF格式下载



林清玄写的一本关于茶的书,充满禅的意味,有很多关于茶的故事,读着有中如在仙境的感觉。非常好值得一读。
这是本禅茶文化散文,由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先生所作。全书共分四个栏目,包括:茶能生善、人间奇香、饮茶洗心和入清凉地。阅读本书,如同听听林先生在作禅与茶的讲演。讲演深入浅出,颇能明心见性。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
八岁立志成为作家;十七岁正式发表作品;三十岁前获遍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图书;同时创作的“现代佛典系列”,掀起学佛热潮;四十五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当年录音磁带总销量达三百二十多万盘,被称为有声书的经典;五十岁完成《茶言观色》、《茶味禅心》和“人生寓言系列”,被选为青少年最佳读本;五十二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玄想》,被选为中学生优良读物。
三十多年来,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随着阅历的丰富,体验的深入,作品不断地提升境界,文章深入浅出,语言清雅脱俗,既有文学的优美,又有佛禅的睿智;既有丰富的认知,又有博爱的慈悲;能点亮众人的心灯,能提升读者的觉悟。其作品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


听林先生在作禅与茶的讲演。讲演深入浅出,颇能明心见性。


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但凡讲到茶,必会想到禅,两者渊源极深。大学时我的老师每次讲茶必会讲到禅,联系到日常生活,教以平常心处置生活繁杂。
记得台湾作家林清玄应柏林禅寺和河北茶文化学会之邀,到柏林禅寺演讲“平常茶非常道”将他个人对佛教·茶文化的感悟与高僧和“柏林茶”进行解读。他把茶和禅用拆字的方法加以理解和解释:“茶”这个字,上面是草,中间是人,下面是木,所以茶跟人保持最好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禅 往往被解释的很深奥,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它的左边是表示的“示”,右边是单纯的“单”,单纯的表示单纯的心那就是“禅”,心要静下来,你才可以单纯,当你心单纯的时候,无论你在多么混乱的条件都可以得到禅!
很期待林清玄老师的课,体会大师对禅的理解,对生活百态的心态,一次启悟我们平凡的人生。


记得一年在西安,我偶幸与林先生小座。话中,因为林先生从台湾来,我便问了一句:林先生对南怀瑾老先生如何评价?林先生微微一笑曰:他已经不是人了。我感觉诧异,但是也不好再问什么。林先生看我表情,娓娓道:不要有联想。我是对南先生评价极高的。于是,林先生讲了三个字:俗、仙、佛。并精彩的做以拆字:“俗”就是人在山谷走,未能通过去,更不用说登上山,即为俗人也;“仙”就是人在山谷走,已经登上山,说明已成仙;“佛”就是人在山谷走,已经登上山,而且身入云,已经不是人了。那是啥呢?成佛了。林先生的解释的确具有深奥的人生禅语。至于本书《平常茶非常道》亦很精彩。我以读过数遍,每一遍心得自有不同。其实,林先生出的基本散文集子是很好的。不妨先睹为快。


书买了很久了,只是间隙在看。林清玄先生的《平常茶 非常道》,感觉和他以往的风格一样,是一本可以让人的心灵得以清宁的书。

茶中禅,禅中茶。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一切都要恰恰好,才能品味到一盏好茶;一切都要顺顺利利,才会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好茶不是轻易可以品尝得到,一帆风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少之又少呢?

“人生沉浮,如一盏清茶。苦如茶,香亦如茶。”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细想前尘的往事,青春的韶华,虽已被现实的生活荡涤的色彩无存,却也残香依然。一如那盏清茶,经过了滚热的水的浇灌,才能散发幽幽的芬芳。
人生短短数载,恍如梦幻。或富贵至极,或穷困潦倒,总是无法超脱在繁纷杂芜的尘世之外,世俗虚幻的名利,任凭物欲的横流,人都有失去自我的时候。也许,人都无法真正地做到,无欲无求,洒脱自然在喧嚣混沌的尘世间,渐渐地,我们失去了身上仅有的一点宁静和纯真。。。

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
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


林清玄的文字让人很舒服,在这本书中,他借茶论禅,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使我从中悟到关于生活、生命的哲学。他的书,总能够在炎炎夏日中带给我一丝清凉。


林清玄的《平常茶非常道》,很好的一本书,文字清新俊雅,意境宁静悠远。于俗人如我看来,也觉得神清气爽,境味盎然。是一本稳心神,暖五脏,思雅意,悟禅道的佳作。每每翻阅便觉心身滋养,意随书万里,飘然若茶中仙子。


第一道 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香来营造祥和温馨的气氛。
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 孔雀开屏 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有的精美的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 孟臣沐淋 乌龙入宫
孟臣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孟臣沐淋就是用开水将壶里壶外烫洗一遍,其目的是消提高壶温。
把茶叶放入烫好的壶内称之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 高山流水 春风拂面
武夷岩茶讲究“高冲水,低斟茶”,因此称为高山流水,即悬壶高冲使茶叶随着水浪上下翻滚。
接着用壶盖轻轻刮去壶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称为春风拂面。
第五道 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
头一道茶汤一般不喝,可以拿来汤洗茶杯,称为若琛出浴。或者直接注入茶海称为乌龙入海。
再向母壶中注入开水后,在壶的表层再次浇淋一层白开水,称为重洗仙颜。
第六道 玉液回壶 再注甘露
将母壶中泡好的茶注入子壶,称这为玉液回壶。
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趁着壶热再注入开水,称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 祥龙行雨 凤凰点头
将子壶中的茶汤快速且均匀地注入闻香杯中,就好像祥龙行雨,甘霖普降。
当子壶中茶汤剩少许时,再用点斟手法,点斟一遍称为凤凰点头,表示欢迎嘉宾。
第八道 珠联璧合 鲤鱼翻身
将品茶杯倒扣在闻香杯上就称为珠联璧合,表示有情人终成眷属。
再将两个紧扣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取鱼跃龙门之意,表示事业辉煌腾达。
第九道 捧杯敬茶 众手传盅
茶从离泡茶者最近的嘉宾传递给最远的嘉宾,称为众手传盅,表示传递友情。
第十道 喜闻幽香 鉴赏佳茗
喜闻幽香是三闻中的头一闻,将闻香杯轻轻地提起,用两只掌心,慢慢地来回搓揉,这样杯底的茶香就能溢出来了。
然后再观其汤色,琥珀色是优质茶色。
第十一道 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
端杯又有一定的讲究,拇指、食指护杯沿,中指托住杯底,称之为三龙护鼎。女士可使用兰茶指。
然后品茶,小口细啜。
第十二道 再斟流霞 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就是斟上第二杯茶。《全唐诗题武夷》中有一句说“空中萧鼓几时回,只得流霞酒一杯”,借流霞比喻岩茶艳丽的汤色。
二探兰芷就是第二次闻香。范仲淹在《斗茶歌》中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意思是茶香更胜那兰芷之香。
第十三道 二品云腴 喉底留甘
云腴是古人对茶叶的一种美称,二品云腴就是品这第二道茶。
第十四道 三斟石乳 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一种贡茶,三斟石乳就是斟第三道茶,闻第三道茶又与前两次不同,是用口腔来闻,大口,大口地将茶香吸入,再从鼻子徐徐呼出,犹如吸烟一般。
第十五道 含英咀华 领悟岩韵
细细体会领悟茶韵。
第十六道 君子之交 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品了三杯后,斟上一杯清纯的白开水,将白开水含在口中,过一会儿再咽下去,会感到口中有一种甘甜,此时无茶胜有茶。
第十七道 名茶探趣 游龙戏水
上好的岩茶可冲泡到“七泡有余香”,“九泡色香味全”,有兴趣的话,可以上试一试。
第十八道 宾主起立 尽杯谢茶


读了林清玄的书才知道喝茶有这么多学问,平时自己饮茶的方式只能算作牛饮,以后真要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那些好茶.


第一次读林清玄的作品。这部介绍茶, 饮茶历史,茶文化,茶知识,茶人,茶品, 茶具的书读来深具茶意, 读来让人觉得清幽,散淡,恬静.......还真有些禅意呢!


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让人的心能瞬间平静下来,忘记世俗的烦恼。此书描写了一些关于茶的一个个小故事,让人心境舒畅之余,还了解了许多知识。喜欢茶,喜欢林清玄的散文。


收到书,捧在手里,绿色的封面,如清茶沁入心里。如果喝茶都能喝出这番心得,实在是人生一幸事。而林清玄的文章亦能感受到丝丝茶香入鼻,也唯有这样的心才能品出这样的茶,写出这样的文字。


对林清玄先生的这本书倾慕已久,也是爱茶之人不得不看的一本好书!印刷精良,封面也清新的如同明前新茶一样。非常喜欢!


感觉林清玄的文章,无论是否与茶,都会带着点儿禅意,权看你是否喜欢这种风格了(如果你不喜欢这种方式可能就会觉得有些大道理)。个人是比较喜欢林氏风格的,尤其是述茶,朴实又不失清雅,没有一丝炫技与卖弄的感觉,大师就是大师。阅读他的茶书,仿佛与一位修行高人对坐桌前,清香袅袅,娓娓道来,嗅不出一丝功利与俗思,却又不会“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渺。他泡的那杯茶,饮出的是宁静淡雅的生活滋味,涤净心灵。如果你喜欢这种方式,他的书是必读推荐。除了外包装外,书还有单独的塑封膜(很喜欢这一点),装订、纸质都很好,排版及文字的间距设置也很适当。物流速度也不错。各方面都无可挑剔,5分!


这是我第一次读林清玄先生的文字,真的被他那娓娓道来的清新脱俗的文字深深吸引,每次品读就好像在品饮一杯极品茗茶,让我这个平时根本不喝茶的人每天都要为自己泡上一壶,一边喝茶一边领略林先生如茶香般清雅的文字,真是舒服极了。也正因此,我总不舍得一口气读完,每天只读一点点,生怕这仅有的一包好“茶”让我一下子统统喝光。所以每次都细细地品,慢慢地看,似乎我的体内也随着查的魔力发生了某奇妙的变化,让我神清气爽,头脑清晰。最佩服的是林先生能在每个喝茶的细节感悟人生的真谛与生命的价值之所在,更是让我深深地爱上这本书。每天清晨我都要早早地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读一读这本书,好让我收获一整天的宁静和智慧,在茶香中品味人生。


先在电视中观看了林清玄的茶道讲座,感觉仿佛一杯清新的绿茶,香味扑鼻而来。在网上收索到他写的这本书如获至宝,捧在手心的一刹那,仿佛在寒冬中捧着一杯热茶,暖手暖心。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让你需要静心阅读的一本书。读完,让你眼前豁然开朗,愉悦的心情仿佛与朋友一起分享了一杯上好的茶。


我比较喜欢喝茶,所以买了这本书,读完对茶又多了很多认识。以前只读过单篇,这是第一次读林清玄先生的集子,感觉非常好,正如简介所说:文章深入浅出,语言清新脱俗。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散文,买了两本,第一本在去姐姐家度假时,随身携带,因为姐姐也喜欢,就留给她了。回来后立刻又买了一本。几乎每天临睡前都要读一两段,几乎每一篇都反复看了好几遍,可是每次看还是感动。我还照着林先生文章中介绍的方法,如法炮制了“茶酒”、桂花茶、冷泡银针、菊花普洱、沉香茶、茶叶炒鸡蛋等,果然味道不俗,而且趣味盎然,似乎置身于林先生淡雅怡然的意境之中。读这本书,可以使人从一天的喧嚣中沉静下来,给自己的心灵一点轻轻的抚慰,从书中仿佛可以嗅到那淡淡的茶香,可以和那些爱茶的古人对话,透过古人那清新隽永的茶诗,真个体验到了“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边生”的惬意。


喜欢林清玄的文章,茶禅结合


读这本书犹如喝一杯好茶,喜欢茶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林清玄以他清灵的文字娓娓道出生活细节之美,人的情怀不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么?怀着一颗空灵的心,读这本书,能洗涤都市喧嚣的心灵。


酒是催情剂,茶是清凉帖,林清玄的书像茶一样让人舒服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书的质量很好,关键是文字很具有哲理韵味,林清玄把茶和人生哲理相溶,读此书犹如品香茗,身心留香的感觉。


林清玄的散文看着很舒服,适合在暖暖的午后,沏壶茶慢慢感悟。


好久没有读林清玄的散文了,这次是因为“茶”而购此书,文如茶,清新雅致。


随便点击关于“茶”的书,就看到了这本,作者林清玄,是个很有名气的人,没有读过他的书,于是买了这本。
总是在睡前读几段,越读越觉得精神。人就应该这样活着吧,在点滴间感悟,感动,然后自省。
有一次去了云南,回来后就疯狂的爱上了喝茶,同时也爱上了紫砂壶,近乎于疯狂的看壶,买壶。之后才知道,我们这里哪有真的紫砂啊,都是投其所好以次充好罢了,虽然被骗的滋味很难受,可喝茶的兴趣却没有改变,虽然茶具不是很好,但一喝到茶,心情是愉悦的,我想,这就够了。
在书中,林老师说,有时候我们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和茶具,而是喝茶的心情。读到此处,我宛然一笑,豁然开朗。
喜欢喝茶和静思的朋友,应该看看这本书,在烦恼的时候,可以让我们开悟......


一直不怎么喝茶,可能是北方人的缘故,提起喝茶,就想起父亲的大茶杯,中空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半是茶叶在杯中起起伏伏,冬天甚至可以拿在手里暖手,喝一口,透着浓浓的苦味,所以喝父亲的茶,总是在下午,等他喝的没有味道了,才当解渴的水端起来。我相信读书靠的是缘分,在汗牛充栋的书库里,随手拿起并翻看的就是缘分,所以这本林清玄的《平常茶非常道》就是我最近的缘分,放在床头细细品位,当然也不时的带入卫生间与我独处。喜欢林清玄的文字,喜欢他宁静淡泊的喝茶品茶感悟人生。喝茶需要境界,让心安静下来,捧一杯茶,看茶叶三起三落,一如人生。


林清玄的这本茶书符合他的风格,简洁,明了,清新,略有禅意。现代作家中写茶算一个!可以看看!


一直喜欢林清玄先生的文字,就如那壶氤氲着清香的好茶~~


因为好茶,所以对茶书也比较关注,也买不了少茶书。平常茶非常道这书名很有味道,所以看了书名和林清玄的名号,尽管看到是不出名的出版社(一向偏爱三联中华书局等名牌出版社出品的书),但也毫不犹豫地下了订单。收到书以后,对印刷和装帧还是满意的。更满意的是林清玄对茶的品味对茶的认识对茶的领悟,看毕也让自己吃了道精神大餐。推荐了。


台湾作家的书看过几本,感觉文笔清新流畅,透着一种随意。本书作者由茶论事及人,让阅读倍感轻松,还能有所感悟,极力推荐。


林清玄的书都很喜欢。一本与众不同的茶书。平常也不平常。


买这本书前已经读过一些林清玄的散文,觉得写得非常好,让人如饮清泉,心脾清澈之感。所以看到当当上有这本书,立刻就下单买了。读了以后第一感觉就是值得一读。在一天忙碌的工作后,斜倚在床上静静的读上一篇,就像啜饮了一杯淡淡的清茶一般,心也静了,也开阔了,那些繁琐世事,渐行渐远。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 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每次看林清玄写吃的就特别馋。。。这本写了那么多生活与茶的故事,感觉很静心。睡前看一篇很不错。


对于作家不是太了解,但基于对茶及茶道的粗浅认识,觉得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台湾人对于茶道的精神,怕是大陆年轻人所难以理解的。喝茶,看书,品茗,论道,首先得有一种能静下来的心态,这正是大部分人所欠缺的。忙都是借口,只是偷闲的时候真的就莫名其妙的闲着混过去了。所以说这书,值的一看,而且需要用心去看。对于作者的评述,有些难以苟同,毕竟好茶从来稀有,有缘喝到是幸事,看了作者的描述让我心痒痒,却又无奈。但增加了不少见识,还是很感谢作者真切的文字!


读这样一本书真是不亚于喝一壶好茶!当然,读的时候如果能同时品味着一杯清茶,就更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了。作者即谈茶也论道,茶禅一味,本就密不可分,只可惜我境界未到,尚不能用心品味出其中最后一阕的真味,但是好书总有让人一读在读的魅力,回味无穷,所以,有朝一日希望我也能体味到那种“入清凉地”的好味道。


林先生的几本书里,我较喜欢此书,而且我还买一本送给兴趣相投的朋友,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中青年朋友一定会有同感的;因为本人非常喜欢茶,所以更有深层次的喜欢意义;散文\杂记加游记;一般如果没有对人生有深深的体察是很有此感悟的;一句话,太喜欢了.


因为爱茶也就爱林先生,还真是不错的一本书,分享茶味,禅味很好


虽然自己对茶没什么研究,但是读着林清玄写茶却也幻想多年后的某一天,自己也能云游四方品天下茶。


我很喜欢林清玄前面介绍各种花茶的文章,原来茶还可以这样做这样喝,茶在林清玄笔下已经超越了茶本身,升华成一种文化。


书的质量很好,到货也及时。读林清玄的书真的是一种享受,能从日常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读他的书会忘掉烦恼,把人带入一种清灵的境界,感觉自己是一叶茶,一滴水,一片云,一朵花,生命虽弱,却能活的自在。受益匪浅。


买来后,身边朋友陆续读过,我才有时间翻阅。一位朋友说,一杯好茶,晚间十点的灯下,温暖而清明。待我读时,才知茶意,道心何来,呵呵,想起朋友说的“明心见性”。若心有蒙尘,不如借这清风还其澄明~


读林清玄的书,就好像在喝一杯茶,清新淡雅,醇香浓厚,回味无穷。


林清玄的书不用说都喜欢,因为看他的文字总有种温暖的感觉,这本是专门讲喝茶的体会,网上有他的茶道的讲座,很多内容在书里都有,很开眼界,仿佛跟随他走遍茶园,但是现在想尝到他书中说的那些茶,恐怕比登天还难吧


一直喜欢林清玄的文章,看了这本,真的不错,对茶的历史有了不小的了解,也读到了不少茶的诗句。文章清新、简练,喜欢


在平常的品茶中,感悟心灵的宁静、内心的超脱。只有心的顿悟才能品出茶中的滋味。所谓得道不过如此。


在学茶道,所以买了这本书.书中既有茶的知识茶的精神,还涉及了一些禅,读后能给人心静平和的感觉.很好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读的一本书,尤其是对于喜欢喝茶的朋友,一边品茶,一边读林清玄的书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了。喜欢林清玄的清新的文字,深入浅出的诉说。


选的茶文章还可以,比较感性,但是反感台湾人自以为是的姿态


俗人多泛酒,谁借助茶香?林先生的文字很美很飘逸颇有仙骨侠气...如一位隐者是本好书,至少爱上了茶,也颇有感悟


平常茶 非常道——启发精选好书是本好书!


一直以来还是挺喜欢林清玄先生的散文。


说实在的,我觉得文学上讲,文笔并不是那么美.但是静下心来读, 觉得作者的确是有很深的修养的人, 他的对茶对人对朋友观点让我非常敬重.而且文章里谈到很多关于茶的诗词,典故,历史等等, 是一本难得的关于茶之道的书. 很值得买和反复地读.


没听说“金柱茶”吧!(以朋友的名来命名)在我的信念里,朋友最好的境界就是“分享”。如同两个月亮互相照亮,心心相印,不只分享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分摊生命里遭逢的困顿与痛苦。只有我们愿意分享,才能保持着爱朋友的心。如果能分享,普通的茶叶也会有深刻的芬芳。茶好,人好,一切好。


茶道和禅道是一体的,林清玄从小小的茶叶里,见到了净土世界。我也用沉香木煮水,异香扑鼻。


读了此书,才知道喝茶也有讲究,不同的人能喝出不同的感受。茶和禅是相通的,也即茶中有人生。


这本书是我看林清玄著的第一本书,看后就很喜欢林先生写的书了,感觉他写书像是一个自己的老友,在园子里娓娓到来他的所见所闻


是每一篇前配有一首小词吧,然后是作者对生活和茶的认识、思考,安静的看看,让浮躁现实的心稍微静静。不过同时买的两本书,另一本早就看完了,因为那本是连续性较强的,呵呵实在惭愧。
不是讲解茶道的,想购买的朋友可以参考。
纸张还挺好的。


关于茶的故事、思考、禅味,集于一身。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 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


禅茶一味


禅,茶


品尝茶禅


最近些时日才喜欢上喝茶的。这其中林老师的作用也很大。从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读林老师的文章。无论是从考卷还是读者等杂志上看到的。都很喜欢。感觉林的生活是这边的平常与非常。喝喝茶看看书平平常常都能做,但能通过这些平凡的事情悟出那非常的道理,无一颗平常心是能难做到的。但在这浮躁的年代,有平常心又岂是一件易事。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能如林老师般闲看庭前花,漫随天外云。


喜欢林先生的文字,近来喜爱喝茶,这本书涉茶也甚是不错,


林先生的叙事、抒情及评论有如一杯杯的好茶,甘甜的让人宁静怡然,微涩的让人凛然清醒。。。值得一读,再读。。。


林清玄关于生活关于禅的思想令我很是着迷,我喜欢他淡淡的文字中透露出的深刻哲思。每每拿起他的书,我都觉得自己远离世俗,远离尘嚣,仿佛有一束柔和的光照进心房,给予我安宁......


看林清玄的书很多年了,禅思,文化人的自尊和赤城令人动容。


书中内容很好,读后对茶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见作者知识之渊博和对茶的了解之深。寻一个的静处,泡上一杯清茶,细读林先生的书,优哉游哉啊!


并非是专业的茶书文化,书本身并非是技术性书籍,但是才看了几篇文章就感觉很喜欢。
从品茶文化、茶经渊源到以茶会友、修身养性、悟道等,很长知识,在如今紧张激烈的生活中,感觉找到一席清凉之地,有醍醐灌顶之感。
很喜欢,可以细细品味!


不愧是大师之作。用散文写出茶的美好!


个人来说,是林清玄的迷呢,所以,很喜欢林先生的书!~


喜欢林清玄的文笔,女儿非常爱看。并且从中获取不少知识,看林清玄的书有一种说不出的美,非常感动。就像书里写道喝茶的时候要有和你爱的人在一起时那种缠绵的心,放下茶杯,有和你爱人离别时不舍得心。看林清玄的书有这种感觉。


学习到了有关茶的知识,让心宁静


买了才知道,原来是林清玄的作品。以前就看过他的散文,不错,意境在那里、


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书,之前的林泉、清欢、玄想三本书都是很好的散文读物。淡淡的文字之前总藏着快乐,惊喜。这本书里介绍了更多的茶道和一些令人深醒的启示。不错的一本书。


喜欢林清玄的散文,也喜欢喝茶,没有想到林清玄也喜欢喝茶,所以就买了这本书,和作者一起体会了一把品茶的感悟。看书之后有种想喝茶的冲动。,想找找作者喝时的味道,我想我是不会有如此的悟性,只好通过看书弥补吧!


书的封面很淡雅清新很喜欢林清玄的书早买了他的心的菩提情的菩提书都很有禅意


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之前上大学的时候就买过他的书,这才买回来,书面就超级让人喜欢。买回来,基本上是一口气就看完了。后来就又不时拿出来看看,随便翻到哪一篇,都可以顺利的看下去,佩服作者总是有那么细腻的情感和淡然的态度观世。很适合任何的时候看,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信手翻看,定能做个好梦


喝茶的同时,读读关于茶的散文和游记,嘴巴和头脑都得到愉悦!文风如茶


初看文字,就已经能看到茶之舞,问道茶之香;细细品来,又能使人修心养性。值得一看。


好书就象一杯清茶。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就象作家的名字,清新、玄妙,充满哲理。


启发精选好书,林清玄的解说很独到。


平常茶,平常道,一切皆平常


平常茶 非常道,人生就应如大淡淡清茶,平和,淡雅,值得一看!!!:)


平常茶,非常道-----一本值得多次品味的书!品茶当中品人生,品味当中有所悟!


因为看到平常茶非常道觉得很有哲理才买的,书的质量一般,没有想象中的好。


自己平时就爱喝茶,读了这本书,让我对茶文化更加的感兴趣,爱茶 的朋友值得一读啊


喜欢茶,却喜欢得懵懂,这本书文字优美,富含哲理,同时增加了自己对茶文化的知识,很喜欢的一本书,值得买哦!!!


非常好的一本书,作者通过自己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引经据典,将从古至今的茶文化向]读者徐徐道来。让爱茶的人士受益匪浅。


读林清玄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每一次,都会有一股温泉涌上心头。


通过写茶的历史,作者与茶,更让人体会到什么叫做浮生若茶


读林清玄的书,源于同时的推荐,初读时,感觉洋洋洒洒的文字,如清泉流动,再读时,感觉自己身心清澈,心灵好像被泉水涤荡过,原来好多事情现在看来,只是过眼烟云!好书!


以前我珍惜好茶,现在我珍惜好茶人,一念之间,茶生百味


林清玄的书永远给人淡薄、宁静的感觉,是一本好书,值得收藏,尤其是在心绪烦乱的时候阅读,能够使人心绪平静。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很难找到清静如此的境界。


一本好书 一杯好茶 很惬意的环境 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好书


看完这本书 忍不住去研究下 《茶经》 了 并且书中介绍了一些茶的制作方法 小学了一下
从茶看人生 茶中悟禅理 好书~~ 值得一看~


林清玄的文章很有思想,倾入心扉


茶文化,值得大家关注。林清玄用平直的语调,向我们娓娓道来


茶,让人淡然一切,书使人洞悉世间万象。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