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陌上花开缓缓行

高力夫 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高力夫  

页数:

224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  文气如虹妙思泉涌  雷达  多年前,一个非常曲折的机缘,一次小聚会上,认识了高力夫,当时她是做记者还是当教师记不清了。在沿着什刹海的路上,我们忽然谈起了古典文学,她的如数家珍使我大为惊奇,我试探性地提了几个难点,竟被她一一化解。再以后,完全没有她的消息。直到近两年,才读到她的文章,一篇又一篇,不由惊呼其为“燕赵才女”。这绝不是夸张。她的目前身份是编辑,但她的水平并不逊于某些以散文家自诩的人。当今时代,像高力夫这样从事实际工作却满腹经纶的人,把主要精力献给社会只留出很小空间进行自适性写作的人,正自不少,我们对他们注意得太少。这也就是我这个宣称不再写序的人,愿意为高力夫这样的编辑型文友写序的主要原因。  熟悉她的人都说,高力夫是一个博览群书、攻读不倦、以读书为最大乐趣的人,经常废寝忘食、不计晨昏。她的职业是编辑,她的业余爱好却是整个文学文化世界,涉猎面颇广。她在《书中有我,眼底无他》里写道:“书中的大干世界,丰富精彩,徜徉其间,其乐无穷。”读书“有的是书中有我,眼底无他的一份超脱和淡远,一份风趣与灵动,一种与先贤对话的怡然自得”。近年来,高力夫勤于笔耕,现在从已发表的大量作品中筛选出近八十篇,辑成此书,洋洋十几万言。粗略看来,涉及社会生活、人生百态、古今历史、家庭情感、文化现象、名人访谈、读书旅游、异域风物,等等。那么,作者通过人间万象的精彩描绘和展示,以及缘事缘物而生发出来的情感和议论,到底要阐释或说明些什么呢?我认为,作者面对全球化现代化的崭新而宏大的语境,展开的是多方位的思考,包括人生目标、人的生存境界、人的精神追求以及人对幸福的理解等等。她把一份极具个性特色的人生感悟,奉献于社会公众之前。  顺生,乐生,贵生。  一份人本主义的悲悯情怀,  一种虚实结合的人生智慧。  这是一位前辈对她的文章的整体评价,不妨看作解读作家创作初衷和文本内涵的钥匙。“悲悯情怀”和“人生智慧”八个字,浓缩着作者的生活理念、生命体验和美学追求,为读者提供了一座可资参考的路标。我们在木知不觉之中,在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之间,被引领到作家倾力打造的散文世界。这些作品,大到宇宙人生,小到青萍之末,大都能举重若轻,见微知著,那众多闪光的亮点,显示出作者思想艺术的深刻与成熟。  作者写道——  现代化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是富裕;最大的麻烦,是快节奏;最大的损失,是自由的缺乏。假如可以允许再极端一些,则是价值多元之中的价值失落,是文化重建中的文化贬值。  这段文字,满含忧虑,有一种警世色彩。毫无疑问,这些年来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的时代,是一个物质不断丰富的时代。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腾飞的过程相伴随,也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问题。现代化与“现代病”二者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决不可掉以轻心,任其蔓延滋生。否则,社会越富裕,可能越腐朽。这样的富裕和先前的贫穷,孰优孰劣,真是难说得很。作者援引德国思想家阿伦特的话,认为只不过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而已”,进而认定“如果我们至今对此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选择,最终,我们所面临的,将是比贫穷更大的尴尬”。这的确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所必须正视的。 《陌上花开缓缓行》中的不少作品,正是沿着上述思考路径,以精神文化为切入点,对人生做出解读和阐释,用以回应“顺生、乐生、贵生”的这一理念。  无疑,关于人生意义和人生境界,是这本书的重头话题,作家的见解渗透在许多文章之中,在《陌上花开缓缓行》一文中,作家回顾了和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的交往:那时张先生告诫作者别老是那么忙,“陌上花开缓缓行”,不要“久别吴娘暮雨声”。接下来作者写道——  当时,只是偏重于诗的境界的理解,后来才越加感悟到其中更深的人生哲理。仔细想想,能不能减少一些对现代化的过分依赖?不使或者少使自己被浮名和俗利过分奴役,尽可能多地维护身心的自由。这,对我们也许更为重要。  生活,生命,都需要更多的“陌上花开”、“吴娘暮雨声”的温情滋养,这样,我们的心,才会更加温润柔软,更加生动鲜活。幸福与否,更多取决于个体的感觉、体验……美好的生活,应该是理性与诗意的共同存在。  这是作者关于人生境界、人生幸福的内心独白,也是针对某些社会现象提供一服方剂、一番忠告、一段诤言。作者同张中行、启功、季羡林等大师有着亲切的交往,领受到前辈学人丰富的人生经验、耀眼的人格魅力和深厚学养的熏染点化,实在是一件幸事。加上作者自身的聪颖悟性、思索钻研,她对“人生”这一困扰了无数人的话语,逐渐有了深刻、透彻的体认和理解。在她看来,“在对人性最为朴素自然的本质追求与对平常生活的感悟中,去满足对幸福的渴念,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她提出“一粒微尘也快乐”的新命题。在《秋思与秋色》一文里,她写道:  自然之秋,人生之秋,无论怎样美好,都因其短暂而不免凄凉。生命的智慧,就是要在这浮生逆旅的感伤里,在世事无常的迷惑中,寻找坚持到底的理由和勇气,把沉思与感悟、快意与豪情,外化为神闲气定、步履从容。  秋季,借用海德格尔的话语,应该是“诗意的安居”。  这也许就是“顺生、乐生、贵生”的真谛,是贯穿文本滔滔数十万言的一道精神清流。  于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作者凭借自己综合素质的强有力支撑,在各种不同的表述对象中,无论是急就成章的干字小品,还是洋洋万言的长文,都能驰骋于古今中外历史与现实的天空,指点江山,感物抒怀,横空盘来,浑然天成,不少段落情韵生动,哲理深刻,读之令人击节。  如《又近秦淮》,写作者江南之行的诸多见闻和深长感喟——  秦淮河的声名远播,秦淮河的享誉古今,更多的是因为秦淮名妓用惊世美艳、兰心蕙质、绝代才华,用万种风情、缠绵悱恻、千秋忠义,合成人生悲剧而演绎出的无数或悲凉凄婉或风流蕴藉,令人回肠荡气、伤痛欲绝的千古绝唱,让后世之人在凭吊痛惜、感怀追索中,低回俯仰,兴叹无穷。  在这个背景上,作者推出她所敬重的名妓柳如是的凄美人生,歌颂了这位烟花女子的脱俗气质与惊世才华,歌颂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气大节。在秦淮河畔的思古幽情里,洋溢着正气、浩气和英气。同时,作者从她女性视角出发,也给予了柳如是更深的理解和惋惜。  《书中有我,眼底无他》中,在列举了陶渊明、李白“物我两相忘”的率真天然和儒道两家的核心要义之后,笔锋一转,又回到人生幸福的话题上来。  生活是否幸福,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感觉。它并不在于是否“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是否可以放情山水,亲近自然;是否可以夜雨读书,围炉品茗;是否可以日日笙歌,夜夜良宵;是否拥有豪宅深院,宝马香车。幸福更重要的元素,是你能否拥有和保持心境的轻松、平静和快乐。  幸福快乐的最好状态,是身心的舒展飘逸,自由自在。  此间作者的幸福观表述得较前面引文更为深刻更为到位。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沉溺于欲望的怪圈而乐此不疲,愈陷愈深,以至触犯刑律,沦为阶下囚,教训惨痛。我翻阅过一本叫《最后的忏悔》的书,由若干巨贪在临刑前的最后表白汇成。其中深深的悔恨,带血的泪水,无法言说的生之留恋和死之恐惧,给我留下极深极强的印象。少一份欲望,就多一份轻松与快乐,看来此言不谬。  在艺术表现方面,《陌上花开缓缓行》有若干引人注目的特色。作者纵谈人生,评点古今,研究情感世界之奥秘,探讨生存境界之高下,思维活跃。文思和文笔自然流畅而无滞涩窘迫之感。作者十分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品位,选择并营造出一幅幅具有浓郁诗情的景象,有人物、景物描绘,有历史片断、心理刻画……也就是说,作者把文化、诗情、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迥异于他人的“看点”。  目看这段挣情——  在细雨霏霏的清晨,打着花伞,细碎的步子踏在青石小径上,眼前的景物,被江南的杏花春雨,丝丝柔化,水雾微蒙,平添了几分梦幻般的不真实感,潜意识里,已模糊了许多界限:梦境与真实,今天与历史,他人与我自己。  花伞、青石小径、杏花、水雾,这些江南雨中的景物被作者整合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感的图画,更奇的一笔是写出了此情此景中人物的潜意识里那种微妙、朦胧的暗流涌动。  不少读者在经受了“文化泡沫”的戏弄之后,面对如此有品味的文字。眼睛一亮,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许多年龄、职业、身份不同的网友对高力夫的作品评价甚高。在时下能取得这种效果实属不易。  欧阳修在论述写作之道时说:“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这是非常中肯的经验之谈。在我看来,作家笔下的道不是凭空而来,不是书中得来,也不是灵感的产物,而与其生命经验相联系。我们从作家的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中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痕迹。上世纪七十年代,作者还是个十五岁的女孩,赶上轰轰烈烈的“知青”运动的扫尾,和许多孩子一样,离开大城市,到太行老区插队落户,锤炼红心,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知青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目睹和感受了北方贫瘠山区农民的生存境况。之后,上大学,当教师,再之后,凭着年轻气盛和勇敢无畏,只身南下,勇闯刚刚挂牌的海南特区,很快成为商海中的佼佼者。而因个人气质和兴趣爱好,使她在取得很大成功之际,毅然急流勇退,凭借学识、文化功底和个人魅力考进主流媒体,成了一名称职的新华社记者……经历是一笔财富,生活是一本无字大书,种种挫折和磨难,更是催生精神之花的土壤。南下北上几个回合下来。那个稚嫩的女孩成长为一位阅历丰富、学养深厚、思维深沉、眼光睿智的知识女性,她的心底保有许多生活赐予的珍藏,有不少发自内心的人生感悟。我们在读集子中的文章时,会感觉到作者对人生的种种见解和理念,不是僵硬冰冷的教条教义,其背后有着一种鲜活、生动、真实的人生作为支撑和基础,故而倍感真挚。这正是欧阳修“道纯则充于中者实”的境界。这是有关“道”的一个方面,下一步是如何把“道”“发为文者辉光”。作者的语言潇洒流畅,委婉清丽之中透出风骨,纯净淡雅中彰显力度,在有些调侃的作品中,还能看到幽默轻松的另一种笔墨,其运用相当娴熟自然。比如在《珊瑚在网》中这样写道——  前科,前科是什么?前科就是劣迹!就是污点!我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这叫一个冤哪!  最后,我还是被人家说得理不屈而词穷,只好默认。默认的结果是,房东罚我出钱包赔……真黑呀!这房东,这家庭,这世道人心!我恨不能泪水滂沱!  这样的文字,风趣鲜活,跳跃闪烁。  总之,这是一本有关人生的书,有关生活的书,颇多玄机禅思,闪烁着才情智慧,雍容而潇洒。

内容概要

人世韶光,何其忽然?人生际遇,何其偶然!与其独自向隅,击磐敲钟,以…生的快乐作修束,去叩问佛祖苍天,谋求来世幸福,不如好好的活在当下,珍惜所得,珍惜拥有,感受现实和现世的欢乐。“入山参禅,出山归凡”,如此,则幸福无处不在。
本书是一本有关人生的书,有关生活的书,颇多玄机禅思,闪烁着才情智慧,雍容而潇洒。

作者简介

高力夫,本名高莉芙,天津市人,山西师大中文系毕业,曾任大学教师,《语文周报》社副社长,新华社河北分社电视新闻中心记者、主任,现从事编辑工作。
社会兼职: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新闻作品曾多次获新华社社级、部级奖励,代表作有8集政论专题电视片《奇迹——共和国扶贫纪实》、《省部级领导访谈》、《希望将军》、《石家庄大爆炸》、《高校合并:痛并快乐着》、《钢铁限产:中央与地方的对话》、《关注城市“新贫困”》等。
此外,曾在《中华英才》、《中国市场》、
《当代人》、《书城》、《散文百家》以及《石家庄日报》、《中国旅游报》、《人物周刊》、《香港商报》、《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散文、通讯、书评等。
主编过《东方醒狮》三卷、《迈向21世纪的河北教育》等。

书籍目录


你是人间四月天
秋思与秋色
陌上花开缓缓行
心境澄然
如果迷路,我想在——托斯卡纳
品读高山
花与竹
随缘与珍惜
一粒微尘也快乐
心有光明,不会寂寞
爱,是一种信仰
病中呓语
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感言
人在旅途
又近秦淮
江南随笔
郑州半日
感受耶鲁
拉斯维加斯的海盗表演
泰国导游
泰国、马来西亚速写
书中有我,眼底无他
读安伯托?艾柯的《误读》
天与我,相当厚——读《树的记忆》
购书乱弹
琵琶五乐
张中行与《说书集》
刘永瑞与《岁月撷英》
张济海与其书法
读书笔记
中国不高兴
唯大英雄,方能本色
找回失落的雄风
学而获智,智达高远
宗教的悲哀
信念的意义
裸露上身的游僧
极端思维视野下,没有正常
对话与解读
领导艺术杂谈
成由勤俭败由奢
南方男人好共事,北方男人好交友
既已有情,何必眷属
新好男人的缺点
想做坏人,其实很难
阿Q精神
隔夜茶
远离“布波”
小事任性,大事任理
女性形象,是一种文化
女人的智慧与快乐
珊瑚在网
首都机场的遭遇
我的缤纷女友
闲花碎玉
有朋自彼岸来,不亦乐乎!
最忆千里故人来
孩子,别怕
逝者已远,生者何堪?
自由的囚徒——大地旅人
不能辜负苦难

章节摘录

  陌上花开缓缓行  人生路上,很多时候需要放慢节奏,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并在反复的体验、感悟、反思中,了解生命的意义,享受生存的幸福,欣赏生活的美丽。  现代化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是富裕;最大的麻烦,是快节奏;最大的损失,是自由的缺失。假如可以允许再极端一些,则是价值多元中的价值失落,是文化重建中的文化贬值。  富裕,为幸福提供了更多更实际的可能,是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但是,正如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所担忧的那样,如果,富裕不是以创造更大的自由为目标,不是以实现公共幸福为宗旨,那么,这样的富裕,带给我们的绝不是福音。以美国为例,美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革命性的成功,在于它在相当大范围里实现了富裕。但是,他们的富裕,是片面“追求暴富的、带有破坏性的热情”的成果展示台。阿伦特认为,这样的富裕与贫穷,只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  近百年来,“优等人种中心论”、“西方主流文化论”、“科学技术至上论”,甚至被许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人类中心论”,已经让我们这个星球的居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极关怀”,既非单一物质层面的狭义满足,也非只是某一群体的特权,更不仅仅是口头上用以诠释人文精神的时尚标签。如果,我们仍然对人类的明天缺乏理性的认知与选择,对现代化的行为没有合理的判断而一味狂热,我们所面临的,将是比贫穷更大的尴尬。  美国社会的富裕,形成无数耀眼的光环,导致整整一个时代陷入了集体性公共迷幻。人们天真地以为,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里。且不说美国自己所面临的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疾患,退一步说,就算它是完美的,也有着不可复制性。首先是他们那种掠夺性的资本积累,以及他们对整个人类社会资源不公平的霸道占有,就是大多数国家无法效仿的。  有数据统计,美国人均能源占有率,相当于印度的四十倍,相当于津巴布韦的四百倍。美国石油百分之四十以上要依赖于中东。仅此一点,美国式的富裕,就失去了范本的意义和价值。  或许,我们从中能够体会到我国近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是何等的及时必要而意义深远。  更为重要的是,以现代化为标志的“富裕”在快速扩张的进程中,将宝贵的道德、精神、文化等等无情而悲惨地边缘了。  现在,就连我们所羡慕的美国人本身,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未必感到幸福。那么,是否有必要重新修正我们对美式富裕的盲目追随与狂热?  如果说,上述表达过于抽象、过于公式化,而且,离我们过于遥远的话,我想,可以把关注的焦点切换到我们自身,并且,换一种比较平白的表述。  现代化也好,富裕也罢,我们追求的无非是幸福。既然,单纯富裕并不能代表我们对幸福的全部理解,倒不如我们适当放慢对富裕的追求速度,让过于集中于富裕的精神松弛下来,在对人性最为朴素自然的本质追求与对平常生活的感悟中,去满足对幸福的渴念,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凡去过欧洲的人,只要走过阿尔卑斯山一条山谷的公路,就会对那立在路边的标牌有深刻记忆。“慢慢走,欣赏啊!”这既是提醒过路司机不要超速,也劝导人们细品路两边美如画卷的风景,还包含了一种理念:人生的价值。很大成分来自于对过程的体验与欣赏。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剥夺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感受?不错,生而为人,不能不忙。忙,是一种存在的价值体现,是每个人对社会必须承担的一份义务与责任,也是一种生活的寄托,甚至是生命的必须与无奈。然而,如同一切事物都有其适当临界点与饱和度一样,过与不及,都将会走向谬误。我以为,对忙的价值判断,应有这样两条基本标准:  其一,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大更多的幸福、快感,还是更多更深的郁闷、痛苦。  其二,是心灵自由的翅膀,还是束缚精神的枷锁。  当然,在忙碌的工作中,特别是在那种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中,我们所获得的快乐和创造的价值以及被激发的智慧灵感,为我们所提供的精神满足,可以使马斯洛提出的高等级的人格价值得到较完美地实现,或者说,是对必然王国的超越,进而达到最理想的自由王国。因此,这样的忙,理所应当地被排除在世俗忙碌之外。  但是,如果忙到把自己挤压到无我,挤压到变形,挤压到成为机器部件,则是一种人本的丧失与异化,甚至是价值取向的庸俗化,因而,也是一种浮躁。其实,人生路上,很多时候需要放慢节奏,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并在反复的体验、感悟、反思中,了解生命的意义,享受生存的幸福,欣赏生活的美丽。那种行色匆匆、一路猛冲、把一切美好都寄托于明天寄托于未来的人,最终,会在终点悲哀地发现:原来,人生的四季,一切美好,都只存在于过程中;终点,意味着终结与虚无。  近来,经常想起张中行先生。以前,每次见他,都来去匆匆,张老对此很是不以为然。他生前总对我说,别老是那么忙,“陌上花开缓缓行”,不要“久别吴娘暮雨声”,当时,只是偏重于诗的境界理解,后来,才越加感悟到其中更深的人生哲理。仔细想想,能不能减少一些对现代化的过度依赖?不使或者少使自己被浮名俗利过分奴役,尽可能多地维护身心的自由。这,对我们也许更为重要。  生活、生命,都需要更多的“陌上花开”、“吴娘暮雨声”的温情滋养,这样,我们的心,才会更加温润柔软、更加生动鲜活。幸福与否,更多取决于个体的感觉、体验和欣赏。而这些,如果没有这种温润柔软、平和舒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记住了吗?“慢慢走,欣赏啊!”  别忘了,陌上花开缓缓行……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理性与诗意的共同存在。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些作品,大到宇宙人生,小到青萍之末,大都能举重若轻,见微知著,不媚不惑,理性超然;那众多闪光的亮点,照永出作者思想艺术的深刻与成熟。这是一本有关人生的书,有关生活的书,颇多玄机禅思,闪烁着才情智慧,雍容而潇洒。  ——雷达


编辑推荐

  《陌上花开缓缓行》不仅有心情随笔,哲理短文,也有长篇的人物传记,游览杂记。说人,说事,说景,说情,有的信笔拈来,有的精雕细琢,有的感情细腻,娓娓到来,像一首轻柔舒缓的钢琴独奏,读后让人感动,怅然;有的大气恢弘,思维缜密,犹如一曲完整的交响乐,让人随之激动,兴奋异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陌上花开缓缓行 PDF格式下载



太好了,建议大家都去买!


嗯,好看,值得买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