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现代思考

刘雅丽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刘雅丽  

页数:

258  

前言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直是教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社会转型条件下,这一问题尤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从市场经济与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到知识经济与教育、全球化与教育,都是这一主题的发展谱系。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以及其他领域的全球化倾向既对中国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它既可以成为提升国家全球竞争力的助动器和抑制全球经济离心力的缓冲器,也可能相反。现代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以彰显教育的积极功能,是目前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终身教育凸显了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征。如今,终身教育思想以其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划时代特征,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导思想和指导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开始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化社会的建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终身学习作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一个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十七大”报告把建设学习化社会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内容概要

  终身教育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和理论、现代终身教育的教学方法、终身学习的意义、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和实际运作策略、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发展模式和趋势、终身学习与人的生命完善思考。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直是教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社会转型条件下,这一问题尤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从市场经济与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到知识经济与教育、全球化与教育,都是这一主题的发展谱系。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以及其他领域的全球化倾向既对中国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它既可以成为提升国家全球竞争力的助动器和抑制全球经济离心力的缓冲器,也可能相反。现代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以彰显教育的积极功能,是目前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作者简介

  刘雅丽,女,1964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198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副教授、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湖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系列研究论文分别刊发于《中国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福建论坛》、《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1.1 古典终身教育思想1.2 20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和美国的成人教育实践及成人教育思想1.3 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1.4 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参考文献第二章 终身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1 终身教育的概念2.2 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保障终身学习2.3 终身教育的目标——建立学习社会2.4 终身教育法律地位的确立参考文献第三章 现代终身教育的教学方法3.1 现代终身教育模式3.2 终身教育的内容3.3 传统教育方法——面授教学3.4 现代教育方法——远程教育参考文献第四章 终身学习与人的生命完善思考4.1 宏观的终身学习——全体公民生命利益的指向4.2 微观的终身学习——个体生命境界的提升参考文献第五章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5.1 终身教育体系的保障5.2 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参考文献第六章 实践终身学习的运作策略思考6.1 日本的终身学习6.2 构建学习化社会实践终身学习参考文献第七章 现代终身教育发展与终身学习的动力第八章 世界各国现代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实施第九章 我国现代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发展模式第十章 现代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发展趋势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1.2 终身教育的原理  像今天这样零星地进行一些教育改革,而没有一个关于教育过程的目的与方式的整体观念,这已不再是可取的了。  (1)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的个性化”要求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人的发展上、个性差异上、从学习者本人出发上。朗格朗说,世界上“没有哪两个生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独创性、他的独特特征以及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突出的结论是:不是存在一种教育,而是如存在着许多个人那样,存在着许多种教育。这对处于各种水平上的个性教育(无论它是有关成人的,还是有关年轻人和孩子的)来说,具有头等的重要性。教育的个性化,不是在”因材施教“意义上说的,而是在”注重个性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和连续性“意义上说的,即它要求学习者根据自己发展的要求、兴趣、必要性,自主地选择教育,参加教育活动,主动成为教育的对象。教育个性化要求教育要多样化、弹性化,保持连续性,实施自学原则、主动学习原则、”学习者是学习主体“的原则等。  (2)社会的教育化  实现个性化教育以实现整个社会(社区、企业、传播媒体、环境影响等)教育化和一体化为条件。因此,社会应向”学习社会“(或教育社会)迈进,保证向所有公民提供其个性充分得到发展所需的教育机会,而且使复杂而多样的各阶段教育相互衔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现代思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