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南宋湖湘学派的文学研究

宁淑华 宁淑华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07出版)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宁淑华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

宁淑华  

页数:

205  

Tag标签:

无  

前言

宁淑华来滨海城市福州读博,学成之后,回湖湘了。临行前,淑华来道别,并说,她的博士论文《南宋湖湘学派的文学研究》已交给出版社,要我作一篇序。宋代的闽学,在理学家中自成一派。十五年前,我对宋代闽籍理学家作了一个粗略的疏理,并制作了一个师承关系简表(详见《福建文学发展史》第三章第二节,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这个表,包括了后来去了i坍湘的胡安国和胡宏,也包括了出生在福建的婺源籍理学大家朱熹和胡宏的弟子湖湘籍的张械。朱熹生在福建,长在福建,在福建活动的时间超过六十年,研究闽学、研究宋代福建的地域文学,一定得关注朱熹,一定得对朱熹的理学、朱熹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乃至于他的交游,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乾道三年(1167),朱熹来到潭州,与张栻等游南岳,有《南岳倡酬集》传世。为了对朱熹有更进一步了解,还需要知道张栻和他的思想,他的诗。做研究就是这样,为了研究一个论题,必须关心次一级、次二级,甚至次三级、四级的问题。在你研究这些次级问题时,有时也会觉得这些次级的问题相当重要,甚至不亚于、甚或超过你研究的论题,那么,这些次级的问题则有时就可能上升为新的论题,让你继续研究下去。每次研究一个论题,都可能带出几个问题;几个论题中可能有一个或两个成为新论题。就这样,新的论题生生不息,研究也就无穷无尽。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生命有限,那么自己有朋友、弟子、学生还可以不断地研究下去。宁淑华来我这儿读博士,我想到湖湘学派。湖湘人做湖湘学派的研究也许有她的长处,我的想法虽然不一定十分正确,但也有它的道理。毕竟,淑华从小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对那里的山山水水、风土民情会有比较多的了解,至少,要比那些对湖湘的地理、历史若明若暗的学者有更多的便利。

内容概要

  朱熹生在福建,长在福建,在福建活动的时间超过六十年,研究闽学、研究宋代福建的地域文学,一定得关注朱熹,一定得对朱熹的理学、朱熹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乃至于他的交游,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乾道三年(1167),朱熹来到潭州,与张栻等游南岳,有《南岳倡酬集》传世。为了对朱熹有更进一步了解,还需要知道张栻和他的思想,他的诗。做研究就是这样,为了研究一个论题,必须关心次一级、次二级,甚至次三级、四级的问题。

作者简介

宁淑华,1969年出生于湖南邵东,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1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古代文学方向),2009年获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先后曾发表古代诗文研究领域的论文十多篇。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南宋湖湘学派概述第一节 南宋湖湘学派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南宋湖湘学派的弟子概况第三节 南宋湖湘学派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第二章 胡安国文学思想及其文学作品第一节 胡安国生平和学术第二节 胡安国的文学思想与文学作品第三章 胡寅文学思想及其文学作品第一节 胡寅的生平和理学思想第二节 胡寅的文学观念第三节 胡寅的文章第四节 胡寅诗歌第四章 胡宏文学思想及其文学作品第一节 胡宏的理学思想第二节 胡宏的文学思想第三节 胡宏的文学作品第四节 胡宏作品个案分析第五章 张栻文学思想及其文学作品第一节 张栻的文学思想第二节 张栻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张栻文章的艺术特色第四节 张栻诗歌第六章 湖湘学派的文学总论第一节 彭龟年和游九言的文学成就第二节 南宋湖湘学派学术思想对其文学的影响第三节 南宋湖湘学派的文学总特征结论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胡宏的明道诗所达到的境界,可从其《绝句三首》中见出一斑:“朱元晦寄诗刘贡父,有风藉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因作三绝。云出青山得自由,西郊未解如熏忧。欲识青山最青处,云物万古生无休。幽人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山中云出雨乾坤,洗过一番山更好。天生风月散人间,人间不止山中好。若也清明满怀抱,到处氛埃任除扫。”胡安国从子胡宪(即籍溪先生)是朱熹早年的老师,绍兴三十年(1160)六月胡宪入都赴秘书省正字任,朱熹有诗送之:“祖饯衣冠满道周,此行谁与话端由?心知不作功名计,只为苍生未敢休。执我仇仇讵我知,谩将行止验天机。猿悲鹤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归。”对胡宪出山入朝为官持消极的态度。这时胡宪、刘珙又以书招朱熹入都,朱熹不赴,以两诗代书:“先生去上芸香阁,阁老新峨豸角冠。留取幽人卧空谷,一川风月要人看。”“翁牖前头列画屏,晚来相对静仪刑。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诗中充满了遗世独立的隐逸情怀。胡宏见到后对张栻说:“吾未识此人,然观此诗,知其庶几能有进矣。特其言有体而无用,故吾为是诗以箴警之,庶其闻之而有发矣。”这是胡宏《绝句三首》的来历。胡宏和朱熹上述诗实际是在吟风弄月中谈心论道,抒发的是彼此对于出处进退之“道”的不同理解。身处乱世,以道自任的理学家如何自处?朱熹更强调乱世中独善其身,他人名利场中去,独我青山空谷留,“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这是以“道”自乐的情怀;而胡宏则强调“有体有用”之道,既要悟“道”之体,更要致“道”之用,“天生风月散人间,人间不止山中好”“若也清明满怀抱,到处氛埃任除扫。“道”不止在山中,也在万丈红尘中,只要心中清明,尘埃满地任扫除。胡宏更强调理学家清氛扫尘的“道之用”。此外,这些诗也体现朱熹和胡宏当时对“道”的体悟境界不同。朱熹认为“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看到了“道”体恒定;胡宏认为:“欲识青山最青处,云物万古生无休。”“山中云出雨乾坤,洗过一番山更好。”真正的“得道”是对物欲的超越,即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尽物之用而不滞于物,恰如苏辙所言:“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很明显,这是一种更高的“得道”境界。


编辑推荐

《南宋湖湘学派的文学研究》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南宋湖湘学派的文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