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龚育之党史论集(上.下卷)

龚育之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龚育之  

页数:

89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龚育之党史论集(套装上下册)》的出版得到了广州市宣传文化出版资金资助,湖南人民出版社领导对《龚育之:党史论集(套装上下册)》的出版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责任编辑莫金莲、李茜、邓胜文为《龚育之:党史论集(套装上下册)》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在此,我们向上述各位同志、广州市委宣传部和湖南人民出版社致以敬意和谢意。

书籍目录

上卷 1.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文献——读周恩来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 2.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遵守党的决议和保障科学研究的自由 4.论实事求是 5.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读《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一九八二)》 6.端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决定性斗争 7.《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的哲学意义 8.学习理论、研究现状和研究历史相结合——从《刘少奇选集》下卷出版谈起 9.“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 10.《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的特色和意义 11.《实践论》三题 12.几个历史争论的回顾——读《刘少奇选集》下卷首次发表的三篇手稿 13.毛泽东和新中国的起步 14.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思想解放的新起点 16.党的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 17.再谈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起点 18.党史研究与当代改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20.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1.走自己的道路 22.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下——读邓小平著作笔记 23.市场经济问题与思想路线问题——围绕邓小平有关论述的对谈录 24.新的革命?新的理论?新的旗帜——十四大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25.线索和阶段——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6.党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党史新著——读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 27.刘少奇与新中国经济建设——读《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 28.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29.邓小平论毛泽东 3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与党史研究下卷 31.弦急琴催志亦酬——乔木同志的最后岁月和《回忆毛泽东》的写作 32.时代的重托,历史的选择——邓小平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的由来 3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由来和意义 34.三件事和三点思路——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座谈会上的发言 35.犹思挥笔追班马——读《胡绳文集》 36.理论探索的一份财富——读《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 37.理论学习和党史研究——从《纲要》谈起 38.党的文献和党史研究——读《万里文选》 39.理论队伍的理论武装 40.“壮心未与年俱老”——读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战争岁月)》 41.读《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 42.先驱者的信念——读《杨匏安文集》 43.刘少奇论毛泽东思想:今天的启示——读刘少奇《论党》 44.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改革发展新阶段 45.两大历史关头的道路选择 46.业绩?思想?风范 47.十五大精神和党史研究 48.周恩来和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49.思想解放和新时期二十年 50.学习理论和研究党史的结合 51.从十五大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从十五届三中全会看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 52.不尽长江滚滚来 53.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编写 54.“纪念五四”的历史回顾和当代意义 55.邓小平理论:新中国五十年历史的科学总结 56.理论来自历史 57.党史工作的党性原则 58.党史著述中的十个关系 59.关于党史教科书的审定 60.对理论和党史教学的一个浪漫设想 61.关于建国以来党史的分期 62.再谈建国以来党史的分期 63.三次三中全会: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 64.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文献 65.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要求 66.为建党八十周年和历史决议二十周年答《人民日报》记者问 67.在党的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前进 68.明确的目标艰辛的探索 69.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到江泽民七一讲话——纪念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 70.始于和成于之间首创和坚持之间——读薄老党史新著 71.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有感 72.读《李君如文集:邓小平理论研究》 73.十三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 74.十三年与新时期党史的分期 75.再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76.党的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 77.毛泽东文献编辑的文本选择 78.毛泽东与八大党章的两个特点 79.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上的发言 80.独特的超越——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8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问题——访龚育之教授 82.在刘少奇《论党》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83.读《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所想到的 84.漫谈口述历史 85.党史研究:萎缩还是繁荣? 8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异端”问题 87.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回顾党的历史 88.一个让读者更多了解领袖历史的方式编后记

章节摘录

小平同志、耀邦同志坚决支持这个意见,这对于我们正确看待党的历史,看待毛泽东同志的一生,科学地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科学的方法,也就是从整个历史着眼来看问题。第二点,这个决议是在公正地评价各个方面的革命力量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的基础上,来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的,可以说,历史决议放眼四面八方,既看到了国内国外,也看到了党内党外,特别是看到了党内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拿国外来说,这个决议讲了中国革命的国际条件和中国革命所得到的国际帮助。共有几处地方:一处是我们党建立的时候,除了十月革命这个背景以外,讲到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我们党的诞生的帮助。第二处地方,抗日战争期间,讲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首先是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我们支援了他们,也得到他们的支援。第三个地方,讲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到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援助,这些都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对这些事实,我们把它们如实地反映在我们的历史决议上。当然后来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大党沙文主义,背信弃义地破坏我们和威胁我们,我们与它进行坚决斗争,那也记载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了,共产国际对于我们的一些消极影响,决议里面也讲到了。但是,国际的帮助,我们也如实地写到历史决议上。这是讲的国际的方面。在国内,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但也要看到党外革命力量的作用。决议从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讲起,讲到第一次国共分裂的时候,蒋介石、汪精卫要分裂,而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坚持孙中山的正确方针。还讲到抗战前夕,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它对国内局势从“内战”转到“国内和平”准备抗日,起到重大的作用。在我们党的历史决议上,对这样的党外的革命力量,后来杨虎城牺牲在国民党的监狱里,是烈士了,也给他们公正地写上一笔。还讲到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以后民主党派的作用。特别重要的是对我们党内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同志,他们所做的努力,他们所做的贡献,都在一个简要的历史回顾和历史决议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加以全面的考虑。这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大家对党史编写工作的一种强烈的要求。因为“文化大革命”中间不光是颠倒了许多历史,歪曲了许多历史,而且对历史上很多事情处理是不公正的。许多同志、许多方面的历史功绩被抹杀了,或者被贬低了的,我们现在来拨乱反正,就要如实地把我们党的历史上各方面的贡献都给摆一个适当的位置。

后记

十年前,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龚育之论中共党史》。那本文集收录了龚育之同志一九九九年以前的49篇党史文章,颇受好评和关注。此后直至二oo七年去世,龚育之同志又陆续写了多篇党史文章。现在我们想在原文集的基础上,充实他新写的作品,重新选编一部他的党史文集。此议得到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赞同和支持,于是有了这部《龚育之党史论集》。龚育之同志是著名的党史学家,一生党史著述甚丰。原来那本文集,是龚育之同志自己选编的。如今他不在了,怎样选编,才能既全面又集中地反映他在这个领域的成就呢?我们考虑,以选编他的理论性、评论性文字为主;至于考订、叙述、回顾性的文字,因为已经有了三册《党史札记》和《在漩涡的边缘》、《“阎王殿”旧事》等回忆性集子,就不再收录。龚育之同志一贯倡导论从史出,而且身体力行,阐述理论观点都是建立在对浩瀚史料的梳理扒抉、对纷繁史实的扎实考订的基础上的,从不空论。因此,这部文集虽然以“论”为特点,但并不枯燥刻板,而是夹议夹叙,娓娓道来,了无“八股”的程式和腔调。选目最初由韩钢提出,经孙小礼教授筛选补充,征求石仲泉教授的意见后确定。全书共收录89篇文章,近半是一九九九年以后的新作。石仲泉教授欣然应允以新作《独特的超越——龚育之对党的理论和历史的几个贡献》作为代序。中共中央党校讲师沈传亮、博士后王启峰承担了清样校对工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张琦也校对了部分清样。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广州市宣传文化出版资金资助,湖南人民出版社领导对本书的出版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责任编辑莫金莲、李茜、邓胜文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在此,我们向上述各位同志、广州市委宣传部和湖南人民出版社致以敬意和谢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龚育之同志诞辰80周年,这本文集的出版自然有双重意义:既为庆祝国庆,也为纪念他的诞辰。对这位一生以读书、思考、写作为主要生活内容和方式的著名学者来说,整理、编辑、出版和研究他的文字遗产,应该是最好的纪念。

媒体关注与评论

老龚写了大量文章,出版了许多著作,发表了不少富有创意的新观点,立了一个又一个很有影响新思想,成为党史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和大家。他的思想非常解放,不断与时俱进,因而也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老龚关于学的理论和研究的总体建树,对当今党史学界言也可视为某种“独特的超越”。像他那样“文理交融”,“史论贯通”的党史大家太少了,他走后留下的学术空间,很难在适时得到弥补。   ——石仲泉


编辑推荐

《龚育之党史论集(套装上下册)》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龚育之党史论集(上.下卷) PDF格式下载



本书汇集了作者改革开放以来所撰写的党史研究论文,对这一时期党的理论思想及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卓有成见的评价和看法,为我们认识许多问题,开阔了眼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