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法学丛书
2010-5
湖南人民出版社
刘徐州
275
湖南人民出版社请我为该社编辑的“边缘法学丛书”写个序言,我欣然接受了这个请求。对于长期从事边缘法学研究的我来说,作为“边缘法学研究”的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能够为我国边缘法学的发展壮大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我十分感谢湖南人民出版社给予我这个机会。一社会在进步,法学在发展,由西学东渐传入我国的西方法学,在我国一百年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和革新,西方法学过分注重纵向研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与我国社会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于是人们开始对日益成熟的法学体系进行新的反思,开始从新的角度认识法学。边缘法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美国大法学家魏格模1928年在总结法学研究的经验时,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过这样的感慨:“现在谁也不能专门研究法律的一种科目,而不顾那和法律有关系的其他科目了。”法律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要使法律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就不能孤立地从法律上研究法律。就法律研究法律,这是狭义的研究方法。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研究法律,就不能不注重边缘法学。从实用、实际的方面来研究法律,就必须运用边缘法学的理论和知识。关于边缘法学研究的重要性,外国学者早已注意到,而我国学者在很长时间里认识不足,直到近年才有学者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
边缘法学丛书作为一套重视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著作,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力求处理好法学理论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它的出版,对于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法治建设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边缘法学丛书以交叉为视角,以非法学的思维,用非法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法律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它是法学理论应用化、法学应用理论化的综合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积累价值。
第一章 法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法律、传播与法律传播 第二节 法律传播研究述要 第三节 作为学科的法律传播学第二章 法律信息研究 第一节 法律信息特性 一、法律信息的概念 二、法律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法律信息的分类 一、作为法理形态的法律信患 二、作为法律文化的法律信患 三、作为法律事实的法律信息 四、作为法言法语的法律信息 第三节 法律信息的发展演变 一、法律信息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法律信息的数字化趋势第三章 法律传播的媒介研究 第一节 作为技术手段的法律传播媒介 一、媒介技术理论 二、媒介技术对法律传播的作用 三、法律传播媒介衍变 四、电视法制节 目完美地融合法律传播媒介技术 第二节 作为传媒机构的法律传播媒介 一、大众传媒理论 二、公共的媒介与法律传播 三、经济的媒介与法律传播第四章 法律传播的受众研究 第一节 法律传播中受众的行为分析 一、影响受众媒介行为的动因分析 二、受众媒介行为的形成分析 三、受众媒介行为的过程分析 第二节 法律传播中受众的结构分析 一、法律传播中受众的基本特征 二、法律传播受众的主要类型 三、不同类型受众产生的结构分层 四、受众结构分化的影响 五、削弱受众分化的必要性 第三节 法律传播中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考察 一、经济环境考察 二、政治环境考察 三、文化环境考察 四、法律环境考察 ……第五章 法律传播效果第六章 法律的跨文化传播第七章 法律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真正较早进行系统研究法律传播现象的当属戴勇才所著的《法制宣传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只是囿于时下的表述习惯和传播学还没有引起学者的广泛重视,书中提出的是“法制宣传学”的概念。这本开创性著作在吸收古今法制传播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分析了法制宣传学隶属交叉学科的学科定位,勾勒了法制宣传学的基本轮廓。接着,1996年8月喻毅、赵英华著的《法制宣传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该书紧密围绕“三五普法”,“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法制宣传,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地位、功能作用、决策方法,初步阐述了法制宣传学的基本原理”,①进一步推动了法制宣传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步伐。②2003年长期从事法制宣传实践的牛克、刘玉民又推出《法制宣传学》(人民法院出版社)。本书从总结我国法制宣传实践经验人手,从法制宣传学科建设、法制宣传管理、法制宣传实务、舆论监督、新闻侵权等五个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次年,李振宇的《法律传播学》(中国检察出版社)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用传播的视角关注法律信息传受行为和过程、用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范式揭示传播规律的著作。该书是边缘法学论丛中的一部专著,体系宏大,分为上、下两编,共十七章,其中的法律传播准备、法律活动传播、法律文牍传播、法律文献传播、法律传播决策、法律传播现代化诸章散发着浓郁的“法学气息”。2006年,庹继光、李缨又出版《法律传播导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刘海贵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法律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渠道的多样性以及信息效力的差异性等,都使得对法律传播理论的研究颇为困难。虽然传播学理论可以为法律传播研究提供方法上的极大支持,但真正要把法律的内核与传播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操作上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此言可谓一语道破法律传播研究的关键。
先谈一谈研究这个题目的一些背景。非法学专业出身的人到法大教书,很快能感受到这里强大的法学“气场”,不知不觉中就得琢磨着如何将教学和科研与法学“沾边”,谋求与法学的交叉,以达到走近、结合、融入的目的。我对法律传播这个领域格外关注,一定意义上就是这个“气场”作用的直接结果(本人2002年以来开始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传播学)。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催化剂。2008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来中国政法大学看望学生,谈及希望中国政法大学要成为培养法律人才的摇篮、培训法律干部的基地、进行全民普法教育的学校,全校上下为之振奋。“培养法律人才”、“培训法律干部”,中国政法大学一直在做,而且堪称全国一流,实效举世公认。私下讨论的时候,大家觉得似乎唯有在“全民普法教育”上,中国政法大学确有疏于战略层面的规划和定位之处,提升空间广阔,这就更加坚定了包括本人在内的很多人深耕法律传播的信心和决心,因为全民普法教育的要义离不开法律的传播。法律传播是一个研究领域,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用这个视角放眼当下,大到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中到收入分配、教育权利、司法公正,小到娱乐八卦、头疼脑热、柴米油盐等宏观、中观、微观的生活万象里都有繁复琐碎的法律传播物事和因子。特别是近年来,处于社会舆情风口浪尖的“躲猫猫”、“欺实马”、“洗澡澡”、“楼歪歪”、“睡觉觉”、“钓鱼执法”、“光头警察”、“李庄案”、“拆迁自焚”等等纷纷扰扰的热点、焦点事件,无一不是典型而生动的法律传播案例。总之,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新现象、新问题更让人感到深入研究法律传播的必要和紧迫。
《法律传播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正版书,不错,写论文要用到,呵呵,2010年版本的,目前国内最新版本。但是书中内容我并不完全赞同,甚至不赞同的内容还不少。送货速度很快,超过我的想象,赞一个,卓越。继续努力,给客户更好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