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雪暴

迈克尔·阿拉贝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  

作者:

迈克尔·阿拉贝  

页数:

201  

内容概要

  《危险的天气·雪暴》对天气现象及其给我们这颗星球的广大地区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我们总是把雪暴与南北极联系在一起,而最近在中国、欧洲与美国发生的雪暴表明:雪暴可以在低纬地区出现并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书后附有国际单位和单位转换表。《危险的天气·雪暴》附录部分还向你推荐了可供进一步阅读的书目和文章。为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书中还特别添加了补充信息栏。  对于那些想了解气候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及气候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的读者,本套丛书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危险的天气》系列丛书进行了修定更新,且题材不断扩大,描述了威胁我们环境和人口的极端天气状况。著名的天气和气候作家迈克尔·阿拉贝给我们提供了权威且生动的文本;读者在赏析栩栩如生的图片与插图时,会一直思索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危险的天气会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危险的天气·雪暴》为其中一册,对天气现象及其给我们这颗星球的广大地区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最初的版本是六年前出版的,现对之进行较为充分地修订,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增补:气团运动;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大冰期;安全与防护; 冻雨和雾淞;历史上的雪暴;暴风雪;风寒与雪寒。

作者简介

  迈克尔·阿拉贝,独自出版并与他人合作出版或编辑出版了40多部作品,大多关于科学,自然史和环境。他最近在Facta On File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有《沙漠》、《温带森林》、《天气与气候手册》和两卷本的《天气和气候百科全书》。《天气和气候百科全书》入选美国科技图书2002年 “十部最佳科学参考书”。

书籍目录

前言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季节与倾斜的地球绝热冷却与升温空气与水的流动大气环流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计算大陆度与海洋度冬季气团的运动冷空气,高气压气团气团与气团带来的天气当气团移动时当气团汇合时气压分布锋面急流为什么暖空气比冷空气富含更多水分冰盖、冰川与冰山冰川在哪里形成极地冰盖为什么北极比南极温暖冰川是如何移动的陆架冰与冰山北大西洋深水与全球大输送带输送带力量削弱,不能启动通过冰盖透视过去天气状况东方湖、欧罗巴与甘尼麦迪,木星的两颗卫星解读树甘勺年轮与冰核东方站,GISP和GRIP氧同位素冰盖与海平面截留的温室气体浮尘火山灰沉积物、花粉、珊瑚与甲壳虫雪暴盛行的极地沙漠探险者面临雪暴北极与南极的差异冰雪覆盖的茫茫沙漠大风与温带飓风路易斯·阿加西与大冰期漂移石之谜阿加西与其冰上假期冰川漂移均变论与灾变论并非只有一个冰期,而是有许多为何有冰期出现?小冰期暴风雪闪击战冰盖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反照率雪缘正反馈这会发生吗雪球地球古代冰川沉积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这会发生吗?融化产生“温室地球”白云岩雪球还是冰凌球雪线干燥的大气与湿润的大气山形效应山风哪里最容易降雪雪暴发生在何地寒冷的气候就是干燥的气候春季雪暴产生暴风雪的条件科里奥利效应欧洲雪暴大风及其发生原因风力和海军上将蒲福托里拆利如何测量空气重量,发明气压计为什么气压会有差异?空气运动不成直线克里斯托夫·白·贝罗及其定律冰雹、雨夹雪、雪质量、拉力与落速蒸发、冷凝与云的形成湿度为什么水滴是球形的?为什么降落时有快有慢冰雹、雨夹雪还是雪冰雹冻雨和雾凇冻结核过度冷却接触产生冻雨雾与霜雾凇水结冰和冰融化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分子结构水加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潜热的发现融解、冰冻以及气体与固体之问的转换万能溶剂威尔逊·本特雷为雪花拍照喜欢雪花的人研究雪花分类雪花和雪的类型冰晶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雪花有六个角并截然不同温度对雪花形状造成影响大气中水分的可用性云里面是什么雪一旦降落,必有变化雪崩雪移动的威力动能雪崩是怎样开始的雪崩的类型雪和风安全设施冷空气与暖水流比热辐射与黑体比热与黑体传导性、反射率和透明度海洋的影响暴风雪、漂移与雪暴风与城市城市气候吹雪吹雪的危险性严重暴风雪及形成原因稳定性与温度直减率气压、高压与低压云内部情况闪电正负电核分离降水湖泊效应当大气穿越水面时降雪地点与降雪量不仅五大湖区如此欧洲与亚洲的湖泊效应优点与缺陷寒流1899年2月的大寒流寒冷带来危险冷锋急流吸引暖气团北上,冷气团南下阻塞冰暴人工降雨研究云的催化地面结冰冰暴后果风寒、冻伤、降温和雪寒计算风寒指数裸露的皮肤暴露在外面的危险冻伤降温雪寒雪盲光的分散与反射你应当做什么历史上的雪暴1888年的美国冬天春季雪暴冬季雪暴1978年美国东北部的雪暴1996年美国的暴风雪欧洲雪暴1996年席卷欧洲的暴风雪气候变化难道会减少雪暴吗何忧之有严重的“温室效应”大气如何吸热跟踪辐射太阳光谱预测未来热盐循环预测雪暴规模问题气象台、气象气球与气象卫星天气预报警报安全供应充足,做好准备驾车外出警报来临户外活动如果车被困住附录蒲福风级雪崩等级国际单位及单位转换国际单位制使用的前缀参考书目及扩展阅读书目

章节摘录

  陆架冰与冰山  最后,冰盖来到海岸附近,但这没有使其进程滞后。在海岸附近水很浅  的地方,冰压海床。在水深一些的地方,冰漂浮在水面上(参见“水结冰、  冰融化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冰离开海岸线继续漂流,从海岸上再也看不  到了。在南极洲,一些冰盖在海上漂浮,形成了巨大的陆架冰。罗斯海上的  罗斯陆缘冰,面积如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缘冰;威德尔海上的龙尼冰缘  冰几乎一样大小,由几个岛屿环绕;菲尔希纳陆缘冰和拉森陆缘冰小得多,  所有这些陆架冰都以发现它们的探险者来命名的。大陆架冰的厚度一般在55  0英尺(168米)1000英尺(300米)之间,而北冰洋没有几个陆架冰。  在海岸附近,陆架冰会稳稳地停留在陆地或水深度很浅的海床上。如果  行进远一些,在海平面时,它会失去同固体表面的接触,漂浮起来,水的上  下垂直运动会对它造成影响。不时地,陆架冰边缘地带就会出现小块断裂,  这就是冰山。在南极洲,冰山犹如一张桌子,上面是平面的,高达115英尺(  35米),面积大约有几百平方英里。北极冰山的形成基本相同,能在北冰洋  上飘浮多年。这叫浮冰岛。一些科学研究基地设在这些岛上,就是为了监控  冰山的运动。但绝大多数北极冰山并不是这样由陆架冰产生的,而是由从山  谷冰川上分离出来的冰组成,这也决定了为什么北极的冰山比南极的冰山密  度大——这是因为北极的冰山因巨大压力才形成的。而且北极冰川颜色要深  ,这是因为里面含有从地表冲刷下来的泥土和石块。没有几个冰山长度超过  半英里(800米),但高度却能达到近200英尺(61米),而且能伸到海平面下80  0英尺(244米)的深处。由于脱离了冰的主体,这些冰山随着洋流漂浮,有时  会进入航路。1912年,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沉人海底,用悲剧说明了  这一点。因此,现在科学家用卫星来监视冰山,并把有关情况向过往船只报  告。  冰山进入温暖的水域后便开始融化,破裂成小块。房子那么大的冰山叫  冰块,不足30英尺(10米)长的Ⅱ峨碎冰山或小冰山。  图14“海冰、积冰和冰山”展示了融化之前的冰山,在北大西洋与南极  洲的行程面积以及海水的结冰区域,冬季冰前进与夏季退缩的边界线以及永  久性结冰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区域。冰山前进并不断堆积成各种形状,当面积  很大时,我们把它称做大块浮冰或积冰。海员们都知道什么时候浮冰出现了  ,这是因为在地平线上空,他们看到了一束叫冰映光的白光,这是太阳射到  冰面上的闪光引起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雪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