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飞吧孩子

(日)坂元良江 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8  

出版社:

南海出版社  

作者:

(日)坂元良江  

页数:

203  

译者:

曹艺  

Tag标签:

无  

前言

世界上最自由的学校——夏山学校在一九九九年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其创始人A.S.尼尔在世时,夏山学校就已经受到过多次来自政府部门的审查。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种审查更趋严苛。在一九九九年的一次大规模审查之后,政府部门责令夏山学校“必须保证学生进行有规律的学习”,这与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左。对此,夏山学校提出上诉,世界各地声援夏山学校的运动也随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日本,就有数千人联名支持夏山,给予了夏山学校大量的资金援助。在政界、教育界人士以及媒体的鼎力支持下,夏山学校终于得以与政府部门握手言和。主审法官甚至为夏山学校提供了一个法庭,供他们举行学校大会之用。在大会上,全校师生都要讨论并表决,夏山学校是否接受这一判决结果——上至校长,下至五岁的孩子,每个人都有投出自己一票的平等权利。学校大会可以说是夏山学校的生命,大会当天,绝大多数学生、教职员工都来参加了,主席、副主席、秘书在法官席就座,表决通过了接受和解的提议。这个学生人数不足七十人、世界上最自由的私立学校——夏山学校,在与政府的对抗中取得了胜利。学校决定于二○○一年举行建校八十周年的校庆。二○○○年秋,夏山学校校长珠绮•里德海德夫妇来到日本参观,我参加了他们的演讲会,会场里来了几位日本的夏山校友,他们个个都是优秀的年轻人了。他们都说,当年就是看了我的书之后才决定去夏山的。“现在不后悔吗?”我不禁开口问他们——他们都是我的读者,这是多么重大的责任啊。本书问世于十七年前的一九八四年,在之后的七年间重印过数次,接着就渐渐绝版了,读了这本书去夏山求学的孩子们如今都长大成人了。这个时代需要的正是夏山式的办学理念:把孩子们从压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体会成功的感觉。回头看看当前的日本校园,欺负弱小、“班级解体”的现象司空见惯,教职员工束手无策,由此不去上学的孩子超过了十三万。尼尔说:“学校不是小型军队”,“让孩子幸福起来吧,幸福会带来一切”。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本书的主人公、我的儿子小拓在念完高中后去了纽约,在那儿求学、工作。他在二十七岁时回到了日本,过了一段自由职业者(其间从事过口译之类的工作)的生活后,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找到了一家音像公司的工作。他和其他回国的日本人子女一起,被称作“外籍军团”,工作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有个日本女孩子,从夏山学校毕业后就留在了英国,成长为一名顶级摄影师。常常有人质疑,夏山学校的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外面世界”的生活?事实上,他们每个人都遵循着自己的价值观,本着对人生负责的态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扳元良江

内容概要

老师们眼中,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拓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老爱发出奇陸的声响,制造噪音,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基本不举手发言,也不回答老师的提问,有自闭倾向。”“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无法安静下来。” 在母亲看来,独生子小拓心地善良,有自己的个性,不讨厌上学,成绩也不错。 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观念、方法大相径庭,小拓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一度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为了小拓的将来,母亲良江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让10岁的小拓转学到英国夏山学校。 小拓在这所崇尚自由教育、顺应孩子们自由天性的学校呈健康成长。16岁毕业时,他已经蜕变成为一个开朗、自信的青年,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就是受到夏山学校影响,创办了巴学园。夏山学校的教育本质在于尊重孩子、关爱孩子、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作者简介

坂元良江,日本电视节目制作人。1961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后进入东京广播公司(TBS)。1970年创建“电视大联盟”。
  另著有《超越结婚的关系》,合著《身边有逃兵的时代》。

书籍目录

再版序初会夏山问题学生小拓来信陌生的日语挤脓期夏季露营学校大会纽约之旅自由生活快乐课堂女朋友劳拉惜别夏山夏山的将来回到日本夏山毕业生关于夏山学校母与子的后记

章节摘录

初会夏山“三年都不用上课,光玩,也没人管?这学校我想去!”当时还在区立小学念书、刚升上四年级的独生儿子小拓大声说。就是儿子的这句话,让我踏上了前往夏山的旅途。“由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去上课。”“夏山学校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学校的一切活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大会上,从五岁的孩子到校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投出自己一票的权利。”没想到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学校,儿子兴冲冲地嚷着要去那儿念书。“小拓你看,还有这样的学校呢。”我把自己翻看了几页的书拿给儿子看的时候,心里的确有这样一个念头:“要不让小拓也去那儿上学吧?”通过工作单位制作的电视节目,我得知了夏山学校,为了加深了解,我开始阅读夏山学校的创始人A.S.尼尔的著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开始对儿子所在小学的办学理念产生了疑问。儿子已经在那公立小学就读三年了,而我开始担心:“这样下去这孩子肯定没戏了,得趁早想想办法。”等到孩子当真想去夏山学校念书了,我这个做母亲的却慎重起来:“不急,等妈妈去看个究竟再说。”小拓的爸爸马上赞成。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当初怎么没想到带上小拓一起去呢?毕竟,决定入学与否的不是我们做父母的,而是小拓自己呀!那时倒是说去就去,我调整了工作安排,腾出一周假期,动身前往夏山学校的所在地——英国。我在伦敦郊外的利物浦街车站乘火车,往东北方向行驶两小时后在一个名叫萨克斯曼丹的小站下了车,用小站前的公用电话叫来出租车。出租车行驶了十分钟左右,便进入一个小镇。驶过低矮的灌木林,眼前便出现了一片碧绿的草场,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英国童话,沉醉在眼前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司机告诉我: “这儿就是里斯敦。”出租车继续往前开,不远处,一道砖砌的低矮围栏映入眼帘,此行的目的地——夏山学校到了。校名下方有块小小的牌子,写着“谢绝参观”。我随身带着伊娜。尼尔校长欢迎我随时来访的邀请信,而且也事先通知了校方我拜访的日期,所以牌子拦不住我,我曾在尼尔先生的书中读到过,这块牌子所要阻拦的,是慕名前来参观这所“世上罕见”的学校、却没有预约的访客。走进学校,右手边是一幢私人住宅式的平房,脚下的一条林阴小路向前延伸出去几十米远。不远处,小路的一侧有一幢两层建筑,墙上铺满了爬山虎。校园内绿茵遍地,一间间小房子点缀其间,视野的尽头是一片葱郁的密林……目光所及之处,并没有看见哪儿有写着“办公室。字样的地方,也不知道何处是“校长室”。一个小女孩路过,我向她打听:“请问伊娜太太在什么地方?我跟她约好了的。”“伊娜啊,她在厨房呢。”“厨房在哪儿?”“这个房子的另一头。”一番找寻后我发现了厨房,与伊娜校长见了第一面。伊娜没有一点儿校长的派头,而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农妇,走路时缓慢地摇摆着庞大的身躯一一亲切稳重,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刚才听那个女孩子直呼其名,我心里还有些别扭,这会儿见到了她本人,也不由自主地就把“尼尔太太”这个庄重的称呼咽到肚子里去了。伊娜也只是在刚刚开始谈话的时候称我“小拓妈妈”,说了没两三句就改口叫我“良江”了。在夏山跟人交谈时,直呼对方的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拘泥于虚礼,就连称呼老师、保姆们也直接叫“克里斯”、“奥莉”之类的。伊娜领我去了她的住所兼办公室,给我沏了杯香郁的英式红茶。我完全拋开拘谨,开始滔滔不绝地向伊娜谈起想让小拓入学的理由,蹩脚的英语没能阻止我的倾诉欲。“不光是日本,哪个国家都有不幸福的孩子,德国也好法国也罢,美国也一样。”伊娜默默地听我说着,就插了这一句话。在我看来,让孩子放弃在日本的学业而送他到夏山来上学,这其中的原委我得说明,想入学的迫切愿望我也得表达,类似的话伊娜校长肯定听过不下上百遍;夏山学校的创始人A.S.尼尔在世时,就曾收到从世界各地发来的写着类似内容的信件,所以,我说的基本上都是废话。当时的我对夏山知之甚少,而很多夏山孩子的家长都是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尼尔的著作,赞同尼尔的教育方针和理念,才把孩子送到夏山学校的。跟他们相比,我是个初识夏山的人——几个月前才得知夏山学校的存在,读了两三本有关它的书,一拍脑门,“就是它了”,这就来了,仅此而已。跟伊娜的谈话告一段落后,她告诉我:“你先在学校里随便转转看吧。”说着便带着我向主楼走去。我到达夏山的时候刚赶上午饭后的下午茶,学校没课,孩子们都在玩耍。下午的授课从四点开始。“有一个名叫幸路的日本女孩子,就让她带你四处转转吧。”说完伊娜找来幸路——她在人称“曲棍球场”(Hockey Field)的一块大草坪上跟同伴们玩得正欢。伊娜介绍后,我跟幸路打招呼:“我的儿子九月份就要来这儿了,到时候请多多关照哦!”她用英语回答:“他自己能行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不能因为偶尔有个日本人来参观就硬要她来带路吧,便告诉身边的伊娜:“我还是自己转吧,有什么问题再请教您。”幸路说:“我就在这块儿玩儿,有事来找我。”说完就走开了。老实说,那时我觉得这孩子真冷漠,而且她满口的英语也让我浑身不自在。现在想想,便可以理解了,幸路当时并非爱搭不理,不过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罢了,我反倒应该感谢她,没有因为我是初来乍到的日本同胞就中断玩耍,特地陪我参观校园熟悉环境。她可不能理解,她一个日本小孩到夏山来都能学会英语,交上朋友,作为大人的我却需要一个小孩子来帮助。至于我对她那满口的洋文过敏,也是缘于我当时的无知:幸路还是个孩子,一连几个月泡在英语环境里,日语早就生疏了,而且在没有人事先通知她的情况下,突然让她接待日本的访客,当然有些反应不过来。后来,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我和小拓的身上:小拓入学夏山后曾一度“忘了日语”,我去纽约留学,也曾有“说不出日语”的亲身经历,对于这一点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幸路在那个学期结束之后就离开了夏山,我跟她再也没能见面,每次我回忆自己初会夏山的经历,就会想起这个女孩子……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循声走去,有个女孩子凑过来跟我搭话,一点儿也不认生:“你是来参观的吧?从哪儿来的?”“我九岁的儿子九月份就要来这儿了,我先来看看,我是从日本来的。”“从日本来?好远哦。要多长时间?”“最快也要十五个小时,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我叫海伦,十岁,德国人。爸爸妈妈都住在法国。”海伦一边自我介绍,一边随我一起往前走。“那儿的小房子是做什么用的?”“那叫Carriage”,给大孩子住的。”“这里边都有些什么?”“这儿是工艺室,要不要进去看看?工艺课老师叫克里斯……”就这样,海伦陪我参观起学校来。“Carriage”门口聚集着一些年龄稍长的孩子,他们聊着天,屁股底下坐着破旧的车座,上面大洞小洞星罗棋布,还有几根钢丝弹簧从孔洞中钻出来。夏山学校不乏参观者,但大概鲜有日本人的缘故,我的到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一个孩子主动过来跟我搭腔,他自称“吉尔。,法国人,十四岁。“你儿子九岁,九岁是入学夏山的最佳年龄。”俨然是学长的做派。不久上课铃响了,吉尔走向教室。那一年(一九七六年),欧洲迎来了据称是两百年以来最热的夏天,也有人说是气象观测史上的酷热顶峰。六月初的天气如盛夏般灼人,干旱让农作物和草坪泛黄,人们拿这百年不遇的大热天没辙。可是在我看来,盛夏时节的夏山学校那才叫名副其实一一夏山夏山,夏天的小山。太阳公公赖在天上,迟迟不肯下山,直等到夏山的孩子们吃完晚饭才渐渐隐没光辉。从夏山学校步行五分钟有家白马旅馆,我在那儿过了一夜。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后,我毫不犹豫地决定了:夏山就是小拓将来的学校。第二天早晨八点半,我早早地来到了夏山,可能孩子们还没吃完早饭吧。前一天晚上伊娜说她今天早晨要去伊普斯威奇(距离夏山学校所在的里斯敦镇最近的大城市)采购,这一上午都不在。让我自由参观,还可以去课堂里看看。一些昨天见过面的孩子纷纷向我打招呼:“Hello!”“Good morning!”昨天我在食堂门口的公告板上看到,上课时间是从九点半开始。于是我站在理科教室外面等待上课。记得那块公告板上还写着“四班,生物课”,教室里却不见人影。一会儿过来了一个男孩子,他向教室不远处躺在草地上看书的男子打招呼:“早上好,迈克。”“今天热得很,就在这儿上课吧。”答话的那位是教生物的迈克老师,他光着上身,下面穿着由整条牛仔裤裁剪而成的中裤。于是两人坐进了树荫,开始一对一授课。我也在草坪上坐了下来。低龄儿童的班级教室前的大广场上也在进行户外授课,十来个孩子围着年轻的女老师席地而坐,听她朗诵书本。女老师的穿着同样轻松随意:比基尼的上衣配裙子。

后记

森编辑提议,让拓写下自己在夏山学校学习的感受,作为本书的后记。读了他写的东西,说实话,我被震撼了。大人们最关心的通常是,在自由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如何适应外面世界,但是我们并没有打算让他写这些。尽管如此,他的文章中还是透露了出现在他身上的孤立感。虽然他对夏山学校的教育充满信心,却感到自己并没有吃透这种教育,因而感到苦恼。这种苦恼反映在了他的文章里,尽管有些字句可能还会让人认为他自以为是,这一点希望读者能够理解。不管怎么说,这才是他回国的第二年,他今年读高二,离结束教育还有一段时间。回归普通学校教育的第一年,他为了适应被作业和考试包围的生活,身心俱疲。第二年就轻松多了,他步入正轨,适应了学校生活。第一年他沉醉于打棒球和做DJ,第二年则迷上了网球和制作音乐电视。他交了很多朋友,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他说要交到知心朋友很难。以后他就会明白,拥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一生中都碰不上几个。不光是他,每个人都是这样。凡事都要追根问底,夏山学校培养了这种性格。这让我想起夏山学校的毕业生乔舒亚•波本欧说过的话:对夏山学校的学生来说,人生可不轻松。我认为,个人的体验中也包含着普遍的规律,因此我记录下了自己孩子所受的教育,以及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自由学校——夏山。我也认为,写一写夏山教育培养出的孩子们毕业后的生活,是很有意义的。我不想盲目赞美夏山学校是一个如何美好的乐园,或者吹捧那里的学生都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是在日本这个重视同一性的社会里,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自己思想的人特别容易受到压制和排挤。但是,所谓的幸福感是发自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孩子成长为一个肯定自我、遵循自我价值观生活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跟屁虫”,这是我的教育目标。对我来说,生命中能够邂逅夏山学校,幸甚之至。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学校,还有这样的教育——读者能够了解到这一点,我就十分满足了。在小型军队般的学校里苦苦奋斗的孩子们,与夏山学校的孩子们相比,谁更幸福?如果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便是我的荣幸。我更希望读者能够想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夏山学校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这个社会能接纳这些不同教育理念造就的、性格各异的孩子,那该有多美妙!夏山学校的创始人A.S.尼尔写了很多书,日本及其他国家的研究者们关于夏山学校的著作也不胜枚举。本书中记录的,只是我通过自己孩子的经历所看到的夏山学校,可能缺乏客观性。读者肯定下心来读一读我们这些普通人的体验,真是非常感谢。在这里请允许我说一点儿私事。人文书院出版了影响全世界女性——包括我在内——的波伏娃的著作,而如今我的这本书也能由人文书院出版,真是令我欣喜万分。我出嫁后没有随夫姓,这也是归功于波伏娃的启蒙啊。小拓出生后,我第一次出家门就是去日比谷公会堂听萨特和波伏娃的演讲。在四年前我结识了常给人文书院写后记的森和先生。那时小拓还在夏山学校学习,我根本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写一本关于夏山学校的书。后来我开始写这本书,人文书院决定出版。工作人员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就本书与我们这对顽固的母子反复讨论,陪伴我们直至本书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坂元良江去年暑假,我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夏山学校,遇见一群坐面包车来参观的人。他们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得到许可,就到夏山学校来了。“伊娜允许你们参观夏山学校了吗?”孩子们问。“没有。这里不是自由学校吗?还需要许可吗?”他们回答。一直以来,夏山学校都经常被误解。一种误解是“夏山学校没有规定上课的时间”。最近听说有日本学校仿效夏山,说“上课的时间由学生自己来定”,他们以为夏山学校就是这样。其实,夏山学校所有的授课都有规定的时间。只要老师没生病,就一定会按规定的时间来上课。有人还在书中这样写:“听参观夏山学校的人说,夏山学校没有规定上课的时间。”希望大家写作的时候,先确认自己要写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事实。还有人认为“夏山学校是问N)L童的学校”,依我看,其他学校的孩子才有问题。夏山学校被称为自由学校。“自由”如果被理解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学校里不能放火,也不能杀害老师。比起普通的学校,夏山学校确实自由得多,但也不能为所欲为。学校一直都有保障安全和健康的规则。最近禁止携带火柴盒、打火机,天黑后不能外出,吸烟、饮酒也都是禁止的,这些规则即使在学校大会上也不能随便改变,最近伊娜建议停止修改、制定一些新规则。当然学校一直都在召开全体大会,更改或添加新的规则——在出现新问题的时候。也许有人认为,法律只是一张纸,不一定要遵守。但是在夏山学校,大家都自觉遵守每一项规则。破坏规则的人会受到警告,知错不改就会被诉诸学校大会,由大家作出评断。第一次从母亲那里听说夏山学校是一所“不用上课的学校”时,我很兴奋。那是因为当时大久保小学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但是,说实话,我当时决定去夏山学校,是因为我喜欢坐飞机。没想到啊没想到,夏山学校会完全改变我的一生。刚去夏山学校的时候,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有时候会觉得很高兴,那是当然的,因为没有作业和考试追在屁股后头了;但大多数时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回到日本后,去ASIJ上学,这种感觉就完全变了。一般来说,大家都觉得美国人比日本人、英国人更友好。ASU尊重学生的个性,着装上也没有统一要求,只要不是奇装异服就行。美国式教育的好处,在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科目,选择的范围很广。但是,ASIJ跟世界上其他的学校一样,也有成绩、学分、考试等,夏山学校却没有。对此我很长时间不能习惯,即使到现在也还没习惯。所有的学校都这么做,那么一定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这些东西吧!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同伴面前吹嘘“我英语测验得了A”,好像在学校获得好成绩就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看到他们,我就会庆幸自己在他们这个年纪躲开了考试,又高兴又自豪。我能理解他们为取得好成绩而高兴,但我在考得好成绩受到老师表扬时,并不觉得有什么好开心的,只是觉得这下不用担心学分不够被学校赶出去,自己想学却没有学校好去了。我认为成绩是无所谓的。成绩也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但是,会学习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魅力的人。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堂堂正正,夏山学校正是这样教育我的。在夏山学校,学习无需老师来强制,靠自觉。夏山学校唯一的考试是0级国家测试前的模拟考试和0级国家考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考试,直到学龄满离开学校。整个学习阶段没有诸如成绩、评价、学分等烦人的玩意儿。我在ASIJ很难交到朋友,可能大多数的夏山毕业生离开夏山融入“外面世界”时都有这种感受。不是说我不习惯跟美国人交往,而是因为我觉得我的同龄人都很不成熟。他们玩着我们四五年前乐此不疲的游戏,去游戏厅打电玩,对商店里的人出言不逊,在电车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我无法和他们一起胡闹。在ASIJ第一年,我几乎没交到朋友。和比我大一两岁的人在一起,又觉得他们比我年长,没法交心。当然,我很庆幸自己有夏山学校的经历。不过,在一定意义上,因为读了夏山学校,我在许多方面变得跟别人格格不入了。这样说也许有些人会误解。我一年多以前才从夏山学校回来,也不知道今后会是怎样,就眼下来说,我感到自己确实无法真正融入“外面世界”。当然,在现在的学校里,我也会和同学们一起打网球拍录像,和很多伙伴和睦相处——但这跟交上知心朋友是两码事。不光是他们,一般人认为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教育体系理所当然。我上的ASU里,有人完全不知道夏山学校,有人即使知道也并不赞成。偶尔有人赞成,也是盲目赞美,并没有真正理解。理解夏山学校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没有体验过那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理解的。即使是在那里生活了六年的我,也谈不上完全理解夏山。但是,我是真正从心底里庆幸自己曾是夏山的学生。我没有成为向现有的教育和社会妥协的人,当别的孩子被关在集中营似的学校里时,我却在夏山学校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多半不会要孩子。但是如果我有孩子,一定会把他送到夏山学校去,否则不生孩子。现在,我渐渐懂得了夏山学校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而“外面世界”又有多么残酷。如果可能,我想重返夏山,不再觉得百无聊赖,不再盼着早点放假回家,我会好好珍惜在夏山学校的日子。本野拓一九八四年五月(原文用英语写成,坂元良江翻译,译前有删节。)


编辑推荐

《飞吧孩子》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飞吧孩子 PDF格式下载



初会夏山“三年都不用上课,光玩,也没人管?这学校我想去!”当时还在区立小学念书、刚升上四年级的独生儿子小拓大声说。就是儿子的这句话,让我踏上了前往夏山的旅途。“由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去上课。”“夏山学校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学校的一切活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大会上,从五岁的孩子到校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投出自己一票的权利。”没想到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学校,儿子兴冲冲地嚷着要去那儿念书。“小拓你看,还有这样的学校呢。”我把自己翻看了几页的书拿给儿子看的时候,心里的确有这样一个念头:“要不让小拓也去那儿上学吧?”通过工作单位制作的电视节目,我得知了夏山学校,为了加深了解,我开始阅读夏山学校的创始人A.S.尼尔的著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开始对儿子所在小学的办学理念产生了疑问。儿子已经在那公立小学就读三年了,而我开始担心:“这样下去这孩子肯定没戏了,得趁早想想办法。”等到孩子当真想去夏山学校念书了,我这个做母亲的却慎重起来:“不急,等妈妈去看个究竟再说。”小拓的爸爸马上赞成。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当初怎么没想到带上小拓一起去呢?毕竟,决定入学与否的不是我们做父母的,而是小拓自己呀!那时倒是说去就去,我调整了工作安排,腾出一周假期,动身前往夏山学校的所在地——英国。我在伦敦郊外的利物浦街车站乘火车,往东北方向行驶两小时后在一个名叫萨克斯曼丹的小站下了车,用小站前的公用电话叫来出租车。出租车行驶了十分钟左右,便进入一个小镇。驶过低矮的灌木林,眼前便出现了一片碧绿的草场,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英国童话,沉醉在眼前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司机告诉我:“这儿就是里斯敦。”出租车继续往前开,不远处,一道砖砌的低矮围栏映入眼帘,此行的目的地——夏山学校到了。校名下方有块小小的牌子,写着“谢绝参观”。我随身带着伊娜。尼尔校长欢迎我随时来访的邀请信,而且也事先通知了校方我拜访的日期,所以牌子拦不住我,我曾在尼尔先生的书中读到过,这块牌子所要阻拦的,是慕名前来参观这所“世上罕见”的学校、却没有预约的访客。走进学校,右手边是一幢私人住宅式的平房,脚下的一条林阴小路向前延伸出去几十米远。不远处,小路的一侧有一幢两层建筑,墙上铺满了爬山虎。校园内绿茵遍地,一间间小房子点缀其间,视野的尽头是一片葱郁的密林……目光所及之处,并没有看见哪儿有写着“办公室。字样的地方,也不知道何处是“校长室”。一个小女孩路过,我向她打听:“请问伊娜太太在什么地方?我跟她约好了的。”“伊娜啊,她在厨房呢。”“厨房在哪儿?”“这个房子的另一头。”一番找寻后我发现了厨房,与伊娜校长见了第一面。伊娜没有一点儿校长的派头,而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农妇,走路时缓慢地摇摆着庞大的身躯一一亲切稳重,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刚才听那个女孩子直呼其名,我心里还有些别扭,这会儿见到了她本人,也不由自主地就把“尼尔太太”这个庄重的称呼咽到肚子里去了。伊娜也只是在刚刚开始谈话的时候称我“小拓妈妈”,说了没两三句就改口叫我“良江”了。在夏山跟人交谈时,直呼对方的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拘泥于虚礼,就连称呼老师、保姆们也直接叫“克里斯”、“奥莉”之类的。伊娜领我去了她的住所兼办公室,给我沏了杯香郁的英式红茶。我完全拋开拘谨,开始滔滔不绝地向伊娜谈起想让小拓入学的理由,蹩脚的英语没能阻止我的倾诉欲。“不光是日本,哪个国家都有不幸福的孩子,德国也好法国也罢,美国也一样。”伊娜默默地听我说着,就插了这一句话。在我看来,让孩子放弃在日本的学业而送他到夏山来上学,这其中的原委我得说明,想入学的迫切愿望我也得表达,类似的话伊娜校长肯定听过不下上百遍;夏山学校的创始人A.S.尼尔在世时,就曾收到从世界各地发来的写着类似内容的信件,所以,我说的基本上都是废话。当时的我对夏山知之甚少,而很多夏山孩子的家长都是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尼尔的著作,赞同尼尔的教育方针和理念,才把孩子送到夏山学校的。跟他们相比,我是个初识夏山的人——几个月前才得知夏山学校的存在,读了两三本有关它的书,一拍脑门,“就是它了”,这就来了,仅此而已。跟伊娜的谈话告一段落后,她告诉我:“你先在学校里随便转转看吧。”说着便带着我向主楼走去。我到达夏山的时候刚赶上午饭后的下午茶,学校没课,孩子们都在玩耍。下午的授课从四点开始。“有一个名叫幸路的日本女孩子,就让她带你四处转转吧。”说完伊娜找来幸路——她在人称“曲棍球场”(HockeyField)的一块大草坪上跟同伴们玩得正欢。伊娜介绍后,我跟幸路打招呼:“我


本书是我早就存收藏夹了的,这次买华德福书籍时看到这么优惠的价格就一同买回的。三四年前就拜读过尼尔著的《夏山学校》,当时也很向往有这样的学校供自己的孩子上。现在已加入了华德福教育行列,本书中关于“挤脓”(挤的是社会强加给孩子的行为规犯)是我最受用的,我深思自己在孩子养育上点滴,也深思如何挤到童年在我身上烙下的“脓”!

摘录一段书我最感动的一小段(第183页):
有些人一直长不大,始终摆脱不了孩子气,这是因为小时候该发泄的没发泄完,这种观点很有见地。小拓完全没有十五六岁孩子的“拧劲儿”,也没有对父母的逆反心理,而是非常自然地把我们当朋友看待,估计是小时候已经疯够了。孩子在最需要自由成长的孩童时代受到压抑,虽然身体已经长成中学生,看上去像个大人,却往往会对大人采取暴力反抗的态度,事出有因啊。“强化道德教育”,再怎么拼命压抑,看看问题解决了吗?


看到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小拓,似乎就看到了我儿子!只是我儿子才刚刚读小学一年级,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儿子的心情还不至于这么糟糕!但是,我常常在困惑,怎样才能让儿子的行为和老师的要求达到一致?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中,这通常就意味着家长的苛求,孩子无可奈何的让步!我们国家有夏山学校吗?真想让儿子也去上夏山学校!真想让儿子能够自由飞翔!


一本非常好的书。以前看过《夏山学校》,《床边的小豆豆》,非常喜欢那种教育理念。现在看《飞吧,孩子》,感觉自己得心都在随着小拓妈妈的心飞到夏山,享受夏山的环境,夏山的教育。多么幸福的孩子!!做孩子自己!这是对孩子来说最最重要的!!


像良江在序里说的,有很多人是看了她这本书后,才决定去夏山读书的,这本书应该影响了不少人吧,至少,它现在充盈了我的理想。

这两年,关注夏山比较多。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学校”,从1921年夏山学校创立到现在,它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被更多人所认同。在国内,也有不少人开始身体力行。

而大环境下的传统教育,还是像尼尔所说的“小型军队”,这种局面的改变,恐怕很难吧。

不管孙瑞雪的实验园也好,或是华德福也好,亦或李跃儿的巴学园也好,大家秉承的最基本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传统学校的理念里好像从来没有过这一句吧,从来都是说“全面发展”不是吗?但事实上有几个人会真的“全面发展”,每个人本来就各有所长有所短,是传统教育一直在仰望一个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吗?

我的孩子过两年就要入小学了,我一直在头大要为他寻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常常我想着孩子们在学校里,被很多的规则压制着,不管心情状态好与不好,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去学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任何一门他长大后可能会完全用不到全部忘掉的功课都必须要考试达标,放学后也没得玩要做作业到临睡前。。。。

一想到这些我就很是不甘心。。。。。。继续摸索,继续找寻,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

推荐:《夏山学校》《请让我慢慢长大》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在一般学校被认为是问题学生的男孩,后来转学到了夏山,6年的夏山生活男孩变得自信开朗而且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通过男孩的夏山生活很详细的介绍的夏山学校,推荐老师家长们阅读,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快乐中学习,陪孩子慢慢成长~


很好的书,正和夏山学校联系,看到小拓在夏山的情况,让我了解不少。


日本作者写自己孩子去夏山学校的经历,看了之后对自由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巴学园或者夏山有兴趣的家长推荐看看。


看了夏山、巴学园,我认真地思考,孩子该如何去教育
我真动了念头把女儿想送到夏山
伦敦的同学帮我联系了夏山现在的负责人,校长的女儿

我又犹豫了,孩子不到7岁,能适应那里吗?

但是,那么多人的向往,说明,我们的教育界、这个国家的领导,真的要好好反思下,我们的教育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到底该如何去改变了!

希望有更多的华得福,不仅仅在成都和北京
更多的巴学园,不仅仅只有李跃儿一个人独撑


没想到英国的夏山学校至今(就是现在2010年)仍然存在,它的存在已经80多年了!让人敬佩。夏山的教学与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至今仍在发挥着它的影响,在西方有许多国家吸收了它的一些特点来教育学生,可是在我们中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习成了孩子的压力,学习只是为了学习而已,没有兴趣,没有对于人格的培育,我们培养的都是一个又一个机器人,儿时充满灵性的小天使,到长大却成了工业社会的一个零件,可叹啊。这本书中描写的夏山让人向往,令人震撼!虽然在中国还做不到这些,但我们取其精华尽力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吧。


这是一个母亲将孩子送到夏山学校接受完全自由式教育的亲身经历。


一个了不起的日本妈妈把孩子送到了夏山学校,说她了不起是因为这个举动多少有些冒险,通过他孩子适应下来的过程我们可以反思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由而又敢于负责的人。


我也想去那个自由的学校去上学,这是孩子说的,她还说这是她看的最好的一本书之一。还问我夏山学校在哪里,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书是买给十岁的儿子看的。他很喜欢,问我他能不能去夏山学校去学习。夏山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学校尊重学生,适应学生。我和儿子讨论的结果是虽然我不能送他去夏山上学,可是我们可以在家里按照夏山的原则安排儿子的课外生活。这本书让我们深思,一个人从很小时生活在不受尊重的环境,不能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可能就是在他长大成人后遇到困境时会手足无措和显得幼稚的原因。书中有个观点让我很受启发,人在14岁前如果不把该玩的玩透,不把该淘气的淘完,成人后会仍会很幼稚。所以现在看到儿子淘气的样子,也不再说他:都十岁了,还这么爱玩。而是告诉他,14岁之前要尽情玩,变着花样玩。


这是作者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历程的回忆,她很中肯,让我看到了真实的夏山学校。


之前看过夏山学校,再看这本书,很羡慕那里的孩子,中国的孩子的应试教育太沉重了


看着便宜买的,意外收获了“夏山学校”的信息。这样的学校在国内可遇不可求,但是尊重孩子的观点是值得借鉴的!


夏山学校,很理想,让孩子飞起来


看完了,从一个日本妈妈的角度去了解夏山学校。很不错。


五十年前的故事,却依然对现下教育有很大参考意义。为什么过了这么久夏山还是小众的教育?为什么在中国知道它的人这么少?不合理啊!


读了此书,觉得夏山学校的理念很能让人深思,给我教育女儿有一定的帮助,我会经常翻翻它!


我们国家有夏山学校吗?真想让儿子也去上夏山学校!真想让儿子能够自由飞翔!


夏山是真正的自由学校,这是从家长的角度看学校,很有启发。


因为喜欢夏山学校,就顺便买了这本书。不错!


读后觉得夏删学校一般,也要到社会就业,孩子在那也没学到很多知识,社会认可行不强。


还没看完。不过是我喜欢的类型。向往夏山学校。


为了了解夏山学校而买的,还行。


从家长的经验了解夏山学校的一本好书


一直很喜欢这一系列的书。看着封面都很漂亮。巴学园确实是我们向往的地方,这本书讲的是夏山。。


看了一下目录,非常不错,本来就喜欢巴学园,这和我们国家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自由放飞对孩子而言是多么的可贵!书的质量很好,当当发货快,老客户了。


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值得好好阅读,让孩子的天性可以自由地象水一样地流动.


是一个父亲的经历,感谢他让我了解夏山的状况。


一下子看完了,喜欢里面的夏山。


了解真实的夏山


看完以后真想把孩子送去夏山学习!


是一个很好的家庭学校教育书,值得一看


写的太好了,真有这样的学校吗有的话,真想把孩子也送到那样的学校


本书书看似儿童读物,可是看完让我深思,教育也该如此,现在中国教育潮流不断狂热,可是真真正正是对孩子有用的不是这些漫天飞的试卷和挑着夜灯埋头苦干,有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灵,跟他们好好了解过他们的世界。。。。


这本书看完了,深得体会,和中国的教育完全不同,家长可以看看,感觉咱们的孩子缺少哪些快乐


希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帮助


书中讲到的东东,可以让作为父母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更好。


在国外也是很特别的教育方式,值得现在的大部分家长反思,我们给孩子的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妈妈写的书看起来更容易,她的孩子是如何长大的,遇到了些什么事,她如何理解教育。


每个孩子都期望如此的自由吧


因为《窗边的小豆豆》而知道了巴学院,不要错过~~


看推荐买的,还没看,估计应该不错,只是字有点小。


以前就看过了,这次做活动就收了一本.是宁夏蒙特梭利学校推荐的书,很不错


对于 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理解


内容写得不错,适合给孩子看看


孩子很喜欢看!特别收益!还介绍给其他同学一起看!


向往,但是在所处环境中,只能随大流,唯一能做的是尽量减少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压力。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值得父母一读!


还可以,没有窗边小豆豆的感觉好!


令人向往的学校,希望中国也有这样的学校


很真实,豆豆的学校的起源,利弊都有分析


希望在我的城市 也有能这样的学校。


儿子读了非常向往这样的学校,中国要是也有这样的学校就好了。


有这样的学校在中国有多好呀!


很具有教育意义,翻译的也不错


一直很喜欢巴学园的系列书籍。这次价格合适买进。


适合孩子,价格实惠


这本书适合孩子看,内容很好。


书质量很好,内容还没看,里面没有图画,孩子再大一些看。


让孩子了解同龄人的生活


如何让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才是真正对他负责


对孩子好的事,都要做


内容性强,故事生动,孩子喜欢。


对孩子很有益


好像去夏山看看


帮朋友买的,老师的课外读物清单要求,买回来一看还不错


作者的文笔不错,育儿的心态值得我学习.


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书,很好


里面的教育方式真的令人向往


感动,希望老师们家长们都读读


书看上去很不错哦,只是现在还没看。


书不错,就是内容太少了,再丰富些更好。


不错,值得一看,建议大家都看看


内容很好看 书本质量也不错


一次性买了几本书,这本书还没读呢,应该不错吧


自己先看的。感觉很不错。宝贝也很喜欢。


不错的一本书,家长可以买来一看


买书已经上瘾了,好书,在看着呢


好好学习,价格很美好


为了弥补童年?当时是为了凑单才买的


买了那么多本,就这本妹妹最喜欢看了


值得你购买的一本书


非常喜欢这些书,还会再来的。


很喜欢这本书,介绍给朋友了


看了这本书,感触挺深的,只是书里说的和现实相差太远了


很好,喜欢,写的很有趣


一直值得称赞的当当的服务,物流


家长可以多看一看这样的书。。。。。。。。。有意义


还美看 老婆买的


一直在当当购书,送货快。包装好。又划算。给力。


很满意,。。。。


很好 里面的内容很吸引人


还没看呢,看完再贴


这本图书对启迪家长有很多益处.


听好的,应该是预想中的。


我宝贝很喜欢,每晚都拿着看。


随便翻看了下,几本印刷都ok,没有缺页,比较满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