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平之甍

(日)井上靖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3-1-1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

(日)井上靖  

译者:

谢鲜声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台湾谢鲜声译本,前身由三三书坊1986年出版。
★鉴真东渡弘法的传奇。
★即使自己双目失明,也不愿世间有黑暗之地。
★天平之甍,日本对鉴真大师的尊称,意为“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文学巨匠井上靖旷世杰作,获日本艺术选奖。
★朱天心长文导读。
“既然日本有人来敦请,我同法众中,不知有谁答应渡日传法?”
没有人回答。 “有谁要去吗?”仍没有人回答。
鉴真三度开口:“是为了法。即使有淼漫沧海隔绝,生命何所惜,大家既然不去,那么我就去。”
一位大和上,十七名高徒,四个留学僧,无数大唐珍宝,浮沉流转于大海,和尘世。
此一鉴真和尚的史事,是井上靖依据奈良时代的著名文人淡海三船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而以小说笔法写成。书中人物所处时代的人世背景是如此深厚,以致所思所想所怨所怒所欢悦所终身企求的,不论值与不值,皆是掷地可作金石声的有分量。
——朱天心
《天平之甍》刻画了超越个人的意志和热情,与自然和时间进行搏斗的形象。
——福田宏年
我想起我喜欢的《天平之甍》,几个日本僧人耗费一生在异域之境抄写了上千卷经文,以四艘船载回日本,但在怒涛中因沉船而使大批经文一卷卷沉入海中。那样的残酷和虚掷。
——骆以军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井上靖 译者:谢鲜声

书籍目录

导读 时移往事——《天平之甍》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附录 《天平之甍》写作经由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四月三日自难波津出航的四船,在武库、大轮田泊、鱼住泊、柽生泊、多麻浦、神岛、韩泊、备后长井浦、安艺风速浦、长门浦、周防国麻里布浦、熊毛浦、丰前分间浦等内海的港口或寄港或碇泊,于月中到达筑紫的大津浦,在本土的最后一个港口,四艘船为等候顺风,耽搁了几日。 四月末,广成一行自大津浦航向外海。自接受节刀后已过一月。从大津浦到中国有两个航线;迄至天智天皇的第五次遣唐船为止,通常由此出发航向壹岐、对马,再沿南朝鲜西海岸北上,横穿渤海湾口,在山东的莱州或登州登陆,再由陆路南下洛阳入长安,但这一定要南朝鲜在日本的势力范围之下才能保证安全。后因新罗统一了半岛,此路已不通。第六次以后连续三次皆由此出发后西航,过壹岐海峡出肥前值嘉岛,得信风一气横贯中国海,漂至以扬子江为中心的扬州与苏州之间。当然广成一行也得走此航线。 普照与荣睿所乘的船是判官秦朝元的第三船,这条船上尚有两位留学僧,一名戒融,一名玄朗。戒融是开船当日自大津浦上船的筑紫的僧侣,与普照同年,体格高大显得傲慢,玄朗年轻两三岁,容貌端正,观察其言行颇有气质,是纪州的僧侣,听说来大安寺有一年,但普照与荣睿以前从未闻其名,也未见其人。 从筑紫大津浦出发的第一夜起,虽无惊涛骇浪,船却像一片树叶受外海大浪的搬弄。除了船员谁也不能咽下任何东西,都像死人般地随处卧着。这种状态持续了多日,只有普照是例外。头两天跟别人一样痛苦,第三天则头昏、胸闷皆除,已可平心正坐任船摇摆。可是朝夕眼见着身旁三位留学僧深受晕船之苦,也不是件愉快的事。最厉害的是荣睿,整日张着口,痛苦地微声呻吟,那浓眉锐眼的脸,不消几日已憔悴不堪。玄朗则像死了似的,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弹。 有一天,海上已暮色苍茫,躺在最远处的戒融忽然向普照讲话: “想着什么?” 这是这位外表放荡不羁、身体魁梧的同道首次打招呼。乘船时彼此互道姓名,之后晕船各自处于孤独的战斗之中,直到如今尚无交谈的机会。 “什么都不想。” 普照回答这位仰卧着身体、把眼珠转向这边的筑紫出身的和尚。从第一次见面普照就想不出这个大块头有何条件被选做留学僧。 “我在想,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唯有靠自己解决,之外毫无办法。我正在受苦,不仅是我,荣睿、玄朗皆受苦,可是你并不苦,很幸运地脱离了痛苦。” 普照心想这家伙怎么讲这种令人讨厌的话。严格地说,所说不差,普照并未同情别人的痛苦,虽觉得可怜也无可奈何,也不想办法帮助。给人指摘出来自然不愉快,戒融好像看透普照的心情,继续说: “不要介意,我只是说出事实罢了,我若换上你的立场,我也会跟你一样,人就是这样。”虽非故意做作,戒融突然匐伏,想从已无一物的胃中吐出什么,然后呻吟着:“啊!好苦!”普照跟玄朗这位年轻的僧侣倒时时交谈,通常是在船激烈摇摆的时候,老是由玄朗开口。好像是有意藉讲话分心,其口气似诉说亦似独白,显得有气无力,但语调颇为热切: “这算什么。不会有事的,再忍耐一些,只要不遇海难,船就可到达唐土,亲访传说中的长安、洛阳,在那里走动、在那里思考。大慈恩寺、安国寺、西明寺,都可亲眼目睹,我们将在其中的一个寺里进修吧,需要知道的事太多,需要读的书也很多,所有东西都要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从地大物博的唐土我该汲取的必须汲取。再忍耐些。只要再稍许的忍耐!” 听着有一种悲哀的味道传来。这些话确实触动了每一个人心中深处所具有的淳朴感情。这在别人或许是怯于启口的,不致如此表露。玄朗的脸色苍白,大家沉默不语地听着,大有让他说个满足的意思。 唯有一次戒融听不过去,对玄朗的话打岔说: “不要说梦话,船到得了到不了还是未知数呢!” 见血封喉似的说法。就是这种时候荣睿不知是听着或没听着,始终保持沉默,眼神注视空中的一点,不断呼呼作气。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一鉴真和尚的史事,是井上靖依据奈良时代的著名文人淡海三船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而以小说笔法写成。书中人物所处时代的人世背景是如此深厚,以致所思所想所怨所怒所欢悦所终身企求的,不论值与不值,皆是掷地可作金石声的有分量。 ——朱天心 《天平之甍》刻画了超越个人的意志和热情,与自然和时间进行搏斗的形象。 ——福田宏年 我想起我喜欢的《天平之甍》,几个日本僧人耗费一生在异域之境抄写了上千卷经文,以四艘船载回日本,但在怒涛中因沉船而使大批经文一卷卷沉入海中。那样的残酷和虚掷。 ——骆以军


编辑推荐

《天平之甍》编辑推荐:“既然日本有人来敦请,我同法众中,不知有谁答应渡日传法?”没有人回答。“有谁要去吗?”仍没有人回答。鉴真三度开口:“是为了法。即使有淼漫沧海隔绝,生命何所惜,大家既然不去,那么我就去。”《天平之甍》为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根据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最后终于成功抵达日本的历史事件写成小说:一位大和上,十七名高徒,四个留学僧,无数大唐珍宝,浮沉流转于大海和尘世。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之时,已经双目失明。最后抵达日本,经过经辩,令日本举国膜拜。鉴真仅仅凭着记忆,日本奈良筑成一座至今尚存的“唐招提寺”,不但成为佛国的奇迹,更成为感动万千今人的奇迹。鉴真东渡弘法的传奇。文学巨匠井上靖旷世杰作!

名人推荐

此一鉴真和尚的史事,是井上靖依据奈良时代的著名文人淡海三船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而以小说笔法写成。书中人物所处时代的人世背景是如此深厚,以致所思所想所怨所怒所欢悦所终身企求的,不论值与不值,皆是掷地可作金石声的有分量。——朱天心《天平之甍》刻画了超越个人的意志和热情,与自然和时间进行搏斗的形象。——福田宏年我想起我喜欢的《天平之甍》,几个日本僧人耗费一生在异域之境抄写了上千卷经文,以四艘船载回日本,但在怒涛中因沉船而使大批经文一卷卷沉入海中。那样的残酷和虚掷。——骆以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天平之甍 PDF格式下载



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能够从中获得“道”之不同面向的体验


仅仅白描,已足动心魄。译笔古雅,较楼适夷译本之通达又是另一番韵味。


喜歡素淡的封面,井上的書國內引進的並不太多支持下


此书看的很累~微微慎重一点吧


不是我的菜,耐着性子看了三次,都无法看下去。说是纪实书吧,不像;故事小说书吧,又没什么情节;不看了,反正是赠送的。


在看这本书前,对东渡的历史大抵还停留在几行浅薄的印象。在火车上,花了不到两个小时看完了。感受到一行带着梦想又或者湮灭了梦想的青年如何在繁华的大唐耗尽了他们的青春。文章略晦涩,本人阅读功底不够,第一遍懵懵懂懂。感谢卷首的小评,将整本书的内容,整本书的精神都用他自己的理解诠释了一遍。左顾无暇,右顾已老,这种岁月苍茫,不知出入的感觉,由此而引发,埋于心底,着实让人莫名揪心又莫名感动。


是亚马逊做活动的时候买的,觉得应该是一本能让自己心平气和看完的书。书中有太多的日本历史的简介,确实开篇看来,让人很眼花缭乱,分不清各种人物关系,有点看不进去的感觉,但是越往后看,发现这书大部分是从日本僧人的角度讲解的鉴真和尚东渡曲折与坎坷,这与学生时代所学的古代史的“鉴真东渡”简单的几句概述有着本质的区别,有太多的人物、心理性格描写。觉得看这本书,确实蛮需要点耐心。没有太多浮夸的文字,刻画日本僧人对聘请鉴真和尚东渡的顽强毅力和决心,感觉重点不是在写鉴真和尚。


不错,不过没有太多的惊喜


买来给孩子看的。尽管孩子对某些东西不是特别的关注。前面的介绍叫她崩溃(太长了)。她还是看完了她。


赠品,还没来得及细读,应该不错


还行吧,第一次读井上靖的书。


后半段果然更精彩。自荣睿故去之后,普照离开鉴真一行,专心代替业行抄写被他落在海南岛的经典。三年之后终于东渡之事再起,见到鉴真,本以为在流浪中失明的恩师一定苍老了,但鉴真面孔明亮安静,竟比原本更显得年轻几分。『照啊,你在哭吗?』鉴真问;普照哽咽着回答:『没有啊。』... 阅读更多


推荐,内容不错,有意义


值得阅读。文筆清簡,感人至深。如配上图画,图文并茂,则更加愉悦。買過井上靖的《孔子》《敦煌》,但沒有看。這本《天平之甍》是滿99送的。前一陣出差時帶著,看了一多半,結果落在飛機上了,準備再買一本,結果不送了。只能直接買了。由此可見我對這本書喜愛有加。供大家參考。


日本人写的这类历史小说很感人,比日本人崇高好多,仿佛他们仍然深深怀念以前的中华帝国,比我们自己都怀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