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极化的发展

周立 海南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海南  

作者:

周立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20世纪初以来,有一个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国形成和发展,并逐渐获得了单一霸权地位,这就是进步主义。伴随达尔文自然进化论、马克思社会进化论等理论在中国百年来的盛行,进步主义的话语,逐渐与国家意识形态结合,并利用话语增强机制,走上了自我强化道路。在20世纪末,其地位已经上升为单一霸权话语,也就是由国家政权推动的单一话语体系。之所以说是霸权话语,是因为它已经上升到无可置疑,甚至毋庸置疑,最后全社会也缺乏能力置疑的意识形态高度。进步主义的流行,与信仰进步,崇尚进化的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大主流理论在中国的流行有关,也与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力推动和全民去意识形态化的意识形态的自觉努力有关。

内容概要

本书从农业的角度指出了当前以石油资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的弊端,并且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农业文明也必将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灭亡。作者警告如果地球化石资源耗尽,工业文明将难以为继,而此前农业文明也由于遭到了灭绝性的破坏,最后整个的人类文明也都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本书主要收纳了作者的五篇有关发展与发展主义的讨论文章,各有侧重。第一篇文章是“极化效应和全球大危机的到来——由农业特征谈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的螺旋上升及发展主义的终结”。第二篇文章是“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食物商品化、食物政治化以及食物帝国的形成和扩展”。第三篇文章是“当粮食遭遇发展主义时代——粮食属性、食物体系、倒金字塔与人类文明的终结”。第四篇文章是“转基因谎言与利益结构及基因竞赛”。第五篇文章是“‘穷人恒穷’的逻辑”。

作者简介

周立,男,1970年3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农业经济系)副教授(2002年至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国情分析、现代化进程、农业与农村发展、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粮食政治与食物主权、农民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金融发展、农村金融、金融工程与衍生工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研究。曾在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泰国等20个国家做过调查或访问研究。著有《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发展的尽头》(海南出版社2010年出版)等书。

书籍目录

序 进步的迷信第一章 极化效应与全球大危机的到来第二章 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第三章 当粮食遭遇发展主义时代第四章 转基因谎言与利益结构及基因竞赛第五章 “穷人恒穷”的逻辑附录 有关农业与食物体系的4篇文章后记 发展的终结

章节摘录

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正如解决了自然领域的诸多问题一样。市场主义则相信自动均衡的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发展主义则相信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社会进化理论。三大主流话语依据的理论,都建立在与其倡导的实证精神相悖的先验假说之上,这就组成了对进步的迷信。2009年底,作者在互联网上“百度”了一下,发现“科学”一词有9380万个相关网页;“市场”“经济”“发展”三个词,居然有10亿个相关网页的峰值,排在人们常用关键词的最前列。2010年初,作者再次搜索,上述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全部达到了峰值。这三大主流话语,只有科学主义的历史长一些,但也不过百年左右。按照汪晖在其《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四卷本之二《科学话语共同体》中的梳理,科学主义在中国形成话语共同体,肇端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1949年后,科学的重要性被长时期地、无限制地放大,以至于“科学话语共同体”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的核心主题。科学的地位,由一开始的理性主义启蒙角色——赛先生,逐渐上升为最高的知识形式。科学话语共同体,已经进入国家的关键决策的权力中心,不再仅仅是一种话语实践,而是获得了绝对公理的地位。这类似于笛卡儿首倡的基础主义认识论。认识了农业的风险特征和供求特征这两大规律之后,我们再将话题转到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农业补贴上。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去指责发达国家,说他们在干预农业生产,提供高额补贴。要知道,可能是他们对了,而我们错了。因为他们很清楚,政府要弥补市场失灵,不能眼看着农产品供给的市场失灵继续下去,否则政府就失灵了。所以,我们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农业补贴。很明显,农业是提供生存必需品的部门,农业已经由一个产业性的生产部门,慢慢转变成一个提供全社会生存必需品的公共部门。所以,将农业当做一个产业,将农产品当做私人物品,是对全人类生存必需品认识的不足,是对农业多功能性认识的不足,说可怕一点儿,是在挑战全人类、全体国民的生存权利。农产品既然不再是私人物品,就不应该由市场来提供,或至少不应该单纯由市场来提供。在发展中国家,有一批人批驳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比如,有一些言论说,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小农竞争不过美国、欧洲、日本的农民,是因为他们高补贴,我们没有补贴。’政府不仅没有补贴农民,农民反过来在补贴政府:在2004年之前,中国的农民还一直交着农业税。而且,除了这些显性税收外,还支付着远远大于农业税的农产品收购价与市场价价格剪刀差的隐性税收,以及教育、医疗、道路、县乡村行政开支等费用。什么时候他们不补贴了,我们肯定能竞争过他们。可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永远穿着高补贴这双耐克鞋,我们至今还是光着脚,前些年腿上还绑着沙袋,怎么和他们进行赛跑?实际上,让两种甚至多种耕作性质完全不同的、提供生存必需品的农业模式同台竞争。

后记

一直以来,我们笃信进步,笃信发展。但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89-1979)却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简单进化的思想产生质疑。在《单向度的人》这本书里,马尔库塞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就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象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由单向度的人所组成的单向度的社会,是我们憧憬的现代化美好图景的底色。由《单向度的人》做进一步的思考,我们所追求的现代生活,实质上是被资本控制的,所谓的自由与幸福,是资本灌输给人类社会的一套制式话语,实质上只是将每一个现代人标准化为生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和消费机器上的一只永难餍足的漏底袋。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被外面纷至沓来的思潮、各种各样便利的享乐,以及一整套现代化系统控制着。每个人自以为自由,实际上不自由。社会性质表面上民主,实际上极权。身处其中的人,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自由与向往,不再寻求革命。马尔库塞是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他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人被异化了。


编辑推荐

《极化的发展》当人们无节制地推崇“科学”、崇尚“市场”、迷信“发展”之时,我们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世界,最终将在我们手里崩溃吗?人类文明,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科学迷信——意图祛魅的科学,在后期却脱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走向了蒙昧主义,摇身一变成为永恒真理的科学主义。主旨本来是认识世界的手段的科学,却变成了改造世界、判断真伪的科学宗教,甚至上升为科学迷信。市场主义一一“市场”的作用被不断地强化,以至于成为改革开放、合理合法、社会进步的代名词。这也使得“市场”具有了毋庸置疑的“主义”特征。“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发展”为中心的时代。“发展”不但已成为现代话语的集中表达,而且也成为这个时代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关注的中心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极化的发展 PDF格式下载



作者在书中警告,如果地球石化资源耗尽,工业文明将难以为继,农业文明也已遭到灭绝性的破坏,整个人类文明都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田松以“泸沽湖生态已遭破坏”为例,表明“大家现在只思考怎样发展和进步是远远不够的,人类的欲望被激发起来,让它停下太难了,而且惯性非常大,可能没等停下来就掉进旋压了。”他主张大家“像邋遢道人一样翻然悔悟,本来都从发展里面获得东西的,他开始停下来了,成了一个有道德的人。”   著名经济学家韩德强认为,“人们接受真相分三个阶段,嘲笑,强烈的震惊、反对,到最后接受。所以人要从谬论中走出来很不容易。周立的书也有这个问题,人们开始是嘲笑,觉得什么是极化的发展,发展怎么会不是件好事呢?能透过两层到第三层读者就很少了,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耐心透到第三层去,这样书的价值就会突显出来。”   《新京报》著名评论员曹保印对本书颠覆性的理论表示肯定:“新的观点像一滴水倒在沙漠里,还是少,如果大家不断地滴入水,它就会慢慢地引起人们注意。我们写一篇文章只要能够影响一个人,这本书就值了,网络时代人的思维更加自由,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多了,颠覆性的观点恰恰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   针对“现在老百姓一听专家教授说话就头疼,他们写文章老百姓更不喜欢看”的问题,海南出版社编辑能昀表示,...有意向出版一套“天下士”系列丛书,目的在于让学者来为大众分忧,让大众看到确实还有为老百姓讲实话,为老百姓分忧解难的学者。   周立教授非常赞同这一做法,他说:“文人从劳苦大众里面慢慢脱颖而出,应该站在劳苦大众这一面,跟自己原来所出来根慢慢失去联系是不应该有的。”同时他坦言,这一过程对他来说也不容易,“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孩子能够讲一点真话,无论社会潮流如何我也愿意保留一点童贞,说话不遮遮掩掩,也不忌讳别人去怎么看。”所以作者周立才会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变化,从原来非常市场化的视野慢慢转到关注农业和农村领域,发表的言论主要集中在农业、农村发展和粮食、食品等相应话题上,这些话题经过筛选汇聚成一本关于计划和发展的书。   同时,周立教授还强调,他写作的动机不是为了影响别人,而是一种好奇心驱使自己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找到答案,讲故事是想用这个故事引出大众好奇心,不愿看到人们活在幻觉之中,“画饼充饥”。基于一种责任感,他把好奇转化为认识,形成了这一本书——《极化的发展》。 阅读更多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