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莫扎特钢琴四手联弹曲集(中外文对照)

莫扎特 莫扎特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莫扎特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06出版)  

作者:

莫扎特  

页数:

272  

Tag标签:

无  

前言

为两架键盘乐器写的作品从17世纪后期就开始盛行.而最早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却是18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如果想两个人能自如地坐在一起弹奏一个键盘。那么它的音域就必须大于四个八度,尤其是通常演奏者之一是女士.而当时的风尚女士的服装很宽敞。联系到一封已遗失的利奥波德·莫扎特写于1765年7月9日的信,乔格·冯·尼森将这种体裁的发明归功于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年轻的沃尔夫冈在伦敦写了他的第一首四手联弹曲。在那以前,从未有人写过四手联弹奏鸣曲。”对这首曲子的确认一直有争议,不过小莫扎特1765年在伦敦逗留斯间以及在回萨尔茨堡的路上,他确实与姐姐那诺尔在一架和两架键盘乐器上合作公开演出过。查尔斯·伯尔尼的《德国,尼德兰联邦的音乐现状》(伦敦,1773年)中有一段有关沃尔夫冈与那诺尔于萨尔茨堡在“同一架拨弦键琴上表演重奏的”简短的记述;约翰·尼波穆克·德拉·克罗斯作于1780-1781年那幅著名的画中表现的是莫扎特与其姐姐坐在同一架键盘乐器前,这表明四手联弹曲目在这个家庭中的重要地位。莫扎特在维也纳定居后不久,阿塔利亚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他的作品.其中有两首作于萨尔茨堡的奏鸣曲K.381和K.358。作品的出版肯定得到了作曲家的同意.莫扎特接着为他自己或者是为他的学生们写的几首作品也几乎是立即就付印了。这种体裁的流行,尤其是他所作出的贡献,还见证于其作品在德国、法国和英国早期大量的再版。通过他的原作和在他去世后出版的那些为自动管风琴改编的幻想曲。莫扎特对他的同代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对利奥波德·科策卢(1747-1818)和齐奥·克莱门蒂(1752-1832),而且也影响到后来的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莫扎特的四手联弹奏鸣曲依据三个乐章的键盘乐器奏鸣曲模式(与此相对的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四乐章结构).然而所有他的四手联弹奏鸣曲在风格上都与双手的奏鸣曲有明显不同。它们的个性倾向于更开放、强调光彩和技巧表现,相比而言维也纳时期的双手奏鸣曲通常更细腻和复杂。在某些方面,它们接近于交响音乐的理想音响。其中他大量使用齐奏乐句.并不局限在乐曲开头,而且也见于慢乐章中.比如K.381和K.497:它们类似交响性音乐进行的出色的键盘缩编。莫扎特也强调自然流露的对话的可能性.比如一个乐句由另一位演奏者在对比音区重复,或者将主题材料分布给两位演奏者。这方面与他的两架钢琴乐曲有密切联系.莫扎特在手稿中将变奏曲K.501和奏鸣曲K.521作为两架键盘乐器曲做了布局,但是后来决定把它们写成钢琴四手联弹。

内容概要

  《莫扎特:钢琴四手联弹曲集(中外文对照)》为两架键盘乐器写的作品从17世纪后期就开始盛行,而最早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却是18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如果想两个人能自如地坐在一起弹奏一个键盘。那么它的音域就必须大于四个八度,尤其是通常演奏者之一是女士.而当时的风尚女士的服装很宽敞。联系到一封已遗失的利奥波德·莫扎特写于1765年7月9日的信,乔格·冯·尼森将这种体裁的发明归功于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年轻的沃尔夫冈在伦敦写了他的第一首四手联弹曲。在那以前,从未有人写过四手联弹奏鸣曲。”对这首曲子的确认一直有争议,不过小莫扎特1765年在伦敦逗留斯间以及在回萨尔茨堡的路上,他确实与姐姐那诺尔在一架和两架键盘乐器上合作公开演出过。查尔斯·伯尔尼的《德国,尼德兰联邦的音乐现状》(伦敦,1773年)中有一段有关沃尔夫冈与那诺尔于萨尔茨堡在“同一架拨弦键琴上表演重奏的”简短的记述;约翰·尼波穆克·德拉·克罗斯作于1780-1781年那幅著名的画中表现的是莫扎特与其姐姐坐在同一架键盘乐器前,这表明四手联弹曲目在这个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合著者:(奥地利)莫扎特

书籍目录

前言演奏评注VorwortHinweise zur InterpretationPrefaceNotes on interpretationPrefaceNotes sur l’interpr&ationQuellenkurzel Sigla of the sources Sigles des sourcesFacsimiliaKritische Anmerkungen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莫扎特钢琴四手联弹曲集(中外文对照)》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莫扎特钢琴四手联弹曲集(中外文对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