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吴福祥卷

吴福祥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吴福祥  

页数:

41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套丛书所选的作者代表了当代语言学界的最高学术水平,是对近30年来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次总结 。

作者简介

  吴福祥,1980年毕业于徽州师专(今黄山学院)中文系。1985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现为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历史语言学二室(原近代汉语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法国)、《古汉语研究》、《东方语言学》、《南开语言学刊》和《励耘学刊》等杂志编委。  著有《敦煌变文语法研究》、《近代汉语纲要》、《〈朱子语类辑略〉语法研究》、《语法化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等10多部专著。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方言》和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法国)等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关于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以及Origin and evolution of Question-words in Archaic Chinese: A cognitive approach等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检讨与反思
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兼论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两种演化模式
汉语讲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
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
粤语差比式“X+A+过+Y”的类型学地位——比较方言学和区域类型学的视角
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
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
南方民族语言疑问构式“A-not-A”的来源
从“得”义动词到补语标记——东南亚语言的一种语法化区域
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
语法化的新视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
附录一 代表著作提要
附录二 主要论著目录

章节摘录

  对于一个特定的汉语语法演变现象,是把它看作汉语的特性还是视为跨语言的统计共性,其间的差别并不只是给一个相同的现象贴上不同的标签;更重要的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很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讨论一个语法演变时选择什么样的观察角度和解释框架。举例而言,假如我们把汉语的“给”由给与动词发展为与格标记的演变看作汉语的特性,那我们很可能会在汉语内部寻求演变的动因和条件;但是,假如我们知道“给与动词>与格标记”是一种跨语言反复出现的演变模式,那我们就会从人类语言的形态句法演变的普遍动因和一般机制上寻求解释。显而易见,后一种思路能作出更高层次的概括和更为合理的解释。  当然,判定汉语语法演变现象哪些是汉语的特性、哪些是跨语言的共性,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需要研究者广泛了解一般历史句法学、语法化学说特别是历时类型学(diachronic typology)的研究成果。历时类型学是当代类型学与功能学派的历史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化学说)相结合的产物,也称“类型学的历史语言学”(typological historical linguistics)。历时类型学研究人类语言演变的共性制约和变异模式,从而揭示语言演变的规律。就形态句法演变而言,历时类型学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的形态句法演变,什么是不可能的形态句法演变,哪些形态句法演变是普遍可见的,哪些形态句法演变是极其罕见的。  我们认为,在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了解并借鉴历时类型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非常必要的。第一,当我们对汉语的某一语法演变具有两种不同的描写时,历时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哪种描写更为可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吴福祥卷 PDF格式下载



吴福祥先生是中青年语言学界的翘楚,在类型学、语法学和汉藏语言学均有不错的成就。


吴福祥先生的历史语法研究确实很厉害,值得好好读一遍!


好書,值得購買!吳福祥老師難得一見的書,雖然內容都為論文,但是每篇都是極具分量的文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