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家庭学校

亲近母语研究院 长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作者:

亲近母语研究院  

页数:

1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于上世纪80年代因商业性质流传开来的“不要输在起跑线”这句话,因其强烈的竞争性和蛊惑性,成为长盛不衰的教育口号。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这句话不仅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至高名言,也成为众多商家至关重要的宣传口号。与此同时,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和争辩也从未间断过,不同社会阶层都在发表对此的看法。教育部、学校、媒体、培训机构、学者专家、家长等,不断地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为什么这个并不科学的口号会一语击中家长的要害,成为商业卖点?为什么这个被众多专家学者视为漏洞百出的命题,会引发长期的社会回响?
  针对“起跑线”以及由此可见的社会问题和父母心理状态,《家庭学校》通过组织梅子涵、郜云雁等多位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邀请数百位家长共同参与讨论和对话,搭建了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在这本读物中,读者能看到家长代表陆纯刚、新闻记者柏阳月,作家蔡真妮的观点和讨论。此外,汤素兰、蔡朝阳、凹老师三位不同时代的有识之士也展现了各其具特色的童年生活和见解。著名学者杨东平、梁永佳也一抒己见,从专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个问题。不同方面的声音在这里一一呈现,为您提供各方面的视角。
  这一辑也延续了常规的栏目,如南桥、看云和程玮的专栏。叶开在茶座中用轻松的笔调谈起了他女儿的成长故事;现场中收录了精彩的教学案例和评述;人物栏目中,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老师在独家专访中为我们讲述了科学松鼠会的发展和对于科学阅读的看法。还有更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期待您的阅读和思考。

作者简介

亲近母语 呵护童年
怎样让儿童亲近母语,让母语教育更契合儿童生命发展的需要,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母语教育,不断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丰富自我,从而帮助儿童走上幸福清明的人生之路。
亲近母语,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自2000年开始至今,以扬州为实验基地,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以“亲近母语,呵护童年”为理念,以“倡导儿童阅读,促进母语教育,营造精神家园”为宗旨的一个实验项目,旨在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母语教育,不断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丰富自我,从而帮助儿童走上幸福清明的人生之路。

书籍目录

【茶座】
 王丽 七十年前的素质教育
 叶开 少女是怎样炼成的
【专栏】
 南桥 童年没有起跑线
 看云 春风不度玉门关
 程玮 成长的失落
【特别策划】童年没有起跑线
 背景  “起跑线”的来龙去脉
 观点 陆纯钢 “起跑线”是个什么字眼
 柏阳月 作为一个“人”起跑
 蔡真妮 什么是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
 故事 汤素兰 你是在哪儿玩大的
 蔡朝阳 菜虫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人生
 凹老师 我觉得我的童年还不错
 纵深 杨东平 别让你的孩子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梁永佳 为理想行走
 声音 他们说
 孩子学前应该识字吗
 推荐阅读
【对话】
 起跑线的“输”与“赢”
【人物】
 姬十三:你可以不断跟着链接往下跑
【现场】
 张燕 今天我来教语文
 点评
 冷玉斌 最好的教育现场
【新读】
 陶行知 评陈著之《家庭教育》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读吧】
 曹文轩 对《窗边的小豆豆》的另一种读法
 王晓渔 小学生的公共生活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自小,我耳濡目染父辈的努力,他们身上有典型的浙江人的智慧和勤劳,那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卓绝努力,常使我感佩有加。而绍兴,这座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走向的城市,这些先贤的事迹,不光是我们后人的骄傲,更是勇气、力量、智慧的源泉。当你在一地居处的时间越长,你越了解这个地域的特质,你就越是会有深切的感动。我希望将来菜虫能以这座城市为骄傲,并从这座城市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活得堂堂正正。所以,我乐意菜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浙江人,希望这个地方的文化气质熏陶他,因为这个地方性格中的随和与骨子里的硬气,是保证一个人尊严生活的重要品质。我这么理解孩子的童年,期许孩子的未来,一则是阅读学习所得,一则是我成长的经验。一个人在大地上只有一生,不可复制,不可逆转。而你究竟以怎样的态度度过这一生,其实,在你获得独立理性之前,就基本奠定了。即是说,童蒙时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的重要性。反过来,我们看到很多成年人情感与生活中的病态,可能,病理在童蒙时代就种下了。因而,每次跟菜虫在一起,散步或者玩耍,我都很感动,因为这个在我潜移默化影响之下的小孩,他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有意无意的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便是一件关乎生命的重要工程,基于日常生活之上,而又有神圣性的一面。有研究表明,一个孩子,3周岁之前能够和母亲长时间在一起,他将来的幸福感、创造力,都会高于那些不能长期跟母亲在一起的孩子。很简单,因为这段时间,母爱是无法取代的、具有唯一重要性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有不同的需求,但不管怎么样,爱与信任,始终是首要需求。初为人父,我已经33岁了,在国内,这不算一个年轻的父亲。但我很庆幸,因为这个时候,我的处事能力基本上能跟我的思考到达同一个水平线上。面对菜虫的到来,尽管手忙脚乱,到底还能坦然面对,并欣然学习怎么做一个父亲。所以,菜虫的来到,进一步促使我告别童蒙时代,朝一个有理性的成年人进化。我所谓的成年人,并非人之所言“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更多是指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和履行。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在承担责任上,我都是不够的,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企图跟世俗生活隔绝。但现在看,我也不认为我拥有的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媒体关注与评论

教育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在心性的养育、习惯的养成。最好的教育永远只能由家庭提供,家庭是最好的学校,家是最好的教育现场。孩子的诞生让我们成为真正的男人和女人,让家真正完整,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和第一任老师,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家成为最好的教育现场,让我们不仅是儿童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也真正成为儿童教育学意义上的父母。  ——徐冬梅


编辑推荐

《家庭学校:童年没有起跑线》是一本致力于发现儿童,追寻优质教育的亲子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家庭学校 PDF格式下载



看完姬十三的文章,受益匪浅。怎么在网络时代向读者传达靠谱的信息,我们又如何寻找到靠谱的信息。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到处都是资讯,有些因为表现形式的问题而不被读者注意,有些是在传播途径上没有善加利用,有些则是内容本身就很成问题。姬十三做科学传播,亲近母语做儿童教育推广,两者虽然针对不同人群,但是在传播方式上,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怎么将你的理念和内容传达到受众当中。


里面文章都看了 很赞同很多学者的意见 家庭教育确实很重要 当好父母不容易


文章深入浅入,细致又深刻地分析这些简单普遍的问题。可以让做家长的人都反思一下,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童年。


孩子老师说可以买回来看看,反正也不贵。。。原来里面很有一些学者的文章啊,家教书做成这样确实是不错了。


暂未阅读,不便发表意见。


其中的观点很好。当相关文章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要有合订本就好了


这套书都不错,除了《儿童和哲学》缺货,其他都买齐了!不过这都是2011年的,后来就没再出新了吗?


首先是一批自恋者的自我思考和表白(有点令人反感),另一方面,觉的只是看教育类杂客和杂志的感觉,其中不少造作的东西和即兴的感想,没有什么经过东西经过长时间的反思,所以物非所值,有点浪费时间和金钱。


总体还说还是不错的吧。我自己先看了一遍,浅灰色的封面看起来蛮随和的,呵呵,主要是里面的文章质量蛮好的。尤其是现场里的那篇文章教女儿学语文的文章,感觉做妈妈的真不容易啊,看来我真的要多学习学习了


一直以来很焦虑,也并非刻意,周围大环境都是这样,我们也不知不觉地就逼的孩子越来越紧。这样的一本小书,让我们看了心情缓和很多,也让我们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他多一些温暖。


要多看这类家教的书,自己进步,孩子才能进步


跟别的花花绿绿的家教书不同,看着挺温馨的


每本书都有一些东西是可以值得借鉴的。但这本书估计更适合那种对孩子有急功近利的父母的人看。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是这本书的中心点。 多看看书,总是有好处的。


童年究竟有没有起跑线?让家长思考,怎样来对待今天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


冲着姬十三的名字买下的书,翻看了下,发现居然有些杂志散文类。不太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