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东方文化史

方汉文 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

方汉文 编  

页数:

37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六国表》中说过: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东方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东方文化正在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辉。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首部全面介绍东方文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规律的著作,视阈广阔,贯通古今,通览北非埃及文化,西亚、南亚文化到东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文化的历史,观澜索源,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广博的知识层面,严密的理论体系,精湛的分析,使本书成为广大读者了解东方文化史的既有权威性、学术性又有普遍性的著作,成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优秀教材,更是当代方兴未艾的东方文化研究的必读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古埃及的宗教与文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埃及的宗教与神话  一、神界观念  二、“创世论”的神学体系和来世说的观念  三、宗教制度  四、古埃及的宗教节日 第三节 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化  一、文学  二、天文历法和数学  三、建筑、雕塑及绘画  四、象形文字  五、医 学第二章 西亚的古代文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璀璨的古代西亚文化  一、远古的神话  二、两河流域之间的文明  三、波斯帝国时代的文化大融合 第三节 犹太文化与基督教的诞生  一、古老的犹太文化  二、基督教的起源第三章 古代南亚印度文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多样性的宗教  一、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  二、佛教的诞生  三、耆那教  四、印度教 第三节 哲学思想  一、《吠陀经》考辨  二、《奥义书》解析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缘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先秦时代的东方奇观  一、先秦时代的文化形成背景  二、先秦哲学的内容  三、先秦哲学的共同特征  四、先秦哲学的意义 第三节 儒、道、佛的相互激荡  一、儒 学  二、道教  三、佛教的传入和发展第五章 阿拉伯民族与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三节 多领域的文化成就  一、《古兰经》  二、《一千零一夜》  三、百年翻译运动  四、教 育 第四节 辉煌的自然科学成就  一、数 学  二、天 文  三、医 学第六章 印度文化的再度辉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宗教的多元性  一、大乘佛教的兴起和佛教的衰落  二、印度教的兴盛  三、印度教和种姓制度  四、伊斯兰教的传入 第三节 印度的文学艺术成就  一、梵语古典文学  二、迦梨陀娑与《沙恭达罗》第七章 日本近代文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宗教与思想  一、本土的神道  二、外来的佛教  三、中国儒学在日本的发展  四、基督教的传入和洋学 第三节 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一、古代文学概观  二、近代文学第八章 朝鲜半岛和蒙古文化 第一节 朝鲜半岛文化概述 第二节 近代朝鲜半岛文学  一、朝鲜新小说  二、朝鲜近代新诗 第三节 朝韩文学史上的双杰——李光洙李箕永 第四节 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蒙古文化第九章 近代南亚国家文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印度近代宗教 第三节 印度近代文学  一、印地语文学  二、孟加拉语文学 第四节 印度教育的发展 第五节 艺术成就第十章 现代阿拉伯文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代阿拉伯制度文化  一、沙特阿拉伯的制度文化  二、埃及的制度文化 第三节 现代阿拉伯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一、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  二、阿拉伯世界与外部的矛盾 第四节 阿拉伯现代文学与教育  一、文 学  二、教育第十一章 历史悠久的东南亚文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一、佛教与印度教  二、伊斯兰教  三、基督教 第三节 多姿多彩的古代文化  一、早期的文字与文学的萌芽  二、辉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处于变革中的近代文化 第五节 文学成就  一、越南文学  二、缅、泰、柬、老四国文学  三、马来群岛各国文学第十二章 现代日本文化与印度文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代日本文化  一、现代日本教育  二、日本电影的发展  三、日本现代文学 第三节 现代印度文化  一、印度现代文学  二、音乐、电影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东方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但是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兴盛,东方文化的研究远远未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国内外竟然长期没有一部完整的东方文化史。由于资源的匮乏,俄罗斯学者阿甫基耶夫写于20世纪50年代的《古代东方史》的汉译本竟然不久前重版,以应时下之急,由此可见东方文化研究的困境。美国萨义德的《东方学》一书风行海内外,一部东方文化史却无处可觅,这种状况不禁令人感慨万端。所幸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扛鼎力作《东方文化史》的出版有力地扭转了这一局面,这是由中国学者所撰写的第一部东方文化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东方文化史 PDF格式下载



  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同事微笑着和我说,看圣经吧,让耶苏温暖你灵魂,给你前进的勇气...
  我说,谢谢你,不过我内心已足够强大。
  同事说,你是在回避,我们不强求,但你要敢于面对自己。
  是的,我不了解,所以我选择回避。
  当我遇到了这本书。
  它从历史、地域、民族文化等各方面把宗教与文化的脉络和他们形成渊源友好的呈现出来,平静又有理有据,不塞给你一丝情感色彩。从这里,我懂得了什么是西方,我才能懂得什么是远东、中东、近东;我了解了犹太,我才更了解罗马;我了解了儒、道、释的内涵,我才更能体会西方文化的精华。
  真正内心强大者,不畏权,不畏神,坚持怀抱着一种与各文化各宗教求同存异的敬心。
  这本书特别适合出现在这个时代,人类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迫切急需按“本来面目”对事情进行统筹安排。我相信自由的,生产性,合理的社会体系,它自然会要求和报答每一个人身上最出色的东西。
  在地域和文化上走了一圈又回来原点的我,比以前更平静也更自信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度。


真正内心强大者,不畏权,不畏神,坚持怀抱着一种与各文化各宗教求同存异的敬心。
这种心态很好。很难,也很孤独。偶然来临的脆弱会让你感觉到“自身”难以依靠,那个时候,人都会选择将一切放在“神”的肩膀以求解脱和安心。你呢


回楼上的朋友,
  我爸爸是天主教,父方亲戚的大事如送葬等事会走天主教仪式;姐姐和妈妈是汉传佛教,初一、十五过年过节会烧香拜神;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我既会参与并帮着他们料理,但同时我也跟他们申明我没有宗教但有自己内心的信仰。


嗯?你的家庭还真不是一般的环境,父辈一代都有信奉,而且还不同;更奇妙的是你在中间居然还能保持自己的“信”。
不过最难得是,你既没有跟着某一个去“随信”,也没有去反对双方以示独立,这份宽容理解与平和淡定,大概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徒也永远不懂的。


当然我们身边更多的是强调无神论,反一神论,或者唯科学论的朋友。曾经与友人背包到印度,四人坐在恒河边为保护各自内心的信仰进行大激辩,回头看也只不过是一种排他的性的信仰保护,实在没有多大意义。科学是求真,宗教是求善,社会关系是求和平发展,只有在当下把这三种关系都处理好的人才能明白它们对于人类的意义。


如果让你死一次或狠狠地绝望!!你就知道你内心的强大程度了!!


rock suoks 你的话,让我联想起好几个好片,都是追求死亡尊严的主题,楢山节考、深海长眠、入殓师,还有西藏生死书,还有安乐死的争议话题...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这个不太对,其实不知死,焉知生。我们年青我们还没老过,但我们身边的亲人一定有老过病过离开过的....
天主教是宣扬生命有无价值都要存活,这是天主教的教义,其实健康的人很难想像生病的人过的日子,所以健康的人不要替病人决定事;中国人审美是鲜花要永远盛开,花落时背过去不提,但只会留下更大的恐惧。不能真正面对死亡(包括自己的),就永远不成熟。这正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学习接受的。


如果生不由已,死不由身,那么生命究竟是自己的还是上帝的,这似乎是宗教的问题了,当死亡已经在死亡之外...
我会更坚定的重申,尊严是信仰,尊严未必是宗教;科学不是让你长生不老,没有苦疼,而是让你了解真相,了解花开花谢的大自然规律。


呵呵!!我们都相信科学!
因为我们相信自己亲眼见看!或经过求证!有依有据的东西!
科学从人类的角度!!去探索这个世界!!
并给了我们清晰透彻的客观解释!使我们可以从理性想得通!
可是!人类的角度真的可靠吗??
看看最近流行的H1N1病毒!现在已经进化到第二代了!这些病毒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它们中间有科学家么??它们的进化是依靠它们自己的一套科学理论么?在它们的认识中是否知道我们人类的存在!!还只是把我们认为一种食物或一个世界而已!我们用抗生素杀死它们的时候!它们是否认为这是天灾人祸!或自然规律!!
照此想想!我们之外是否有另外N种我们眼界所不能及的生物?或我们无法解释的灵界事物呢?
我们是否只是某种生物体内某个器官的一群细菌而已呢?
科学告诉我们!磁铁有正负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然而却永远说不出这力量是如何来的!于是就归为自然!
是!!!生老病死跟花开花落一样!!再自然不过了!!
傻瓜才会相信是某种大得我们无法探知的生物用抗生素之类的东西把咱给毒死呢!


嗯,我觉得不管古往今来什么宗教什么信仰,我作为一个人,就一定要站在人的立场上看问题。不管他什么仙佛神帝,也不管他讲什么教义谈什么道理,我只看他行什么事。
比如,假如你最亲爱的人,他没有犯任何错,此时忽然有“人”要杀了他,那么我相信,不管这个“人”是人是鬼,是神是佛,不管他的教义有多恢弘,道理有多坚定,我都会一脚踹死他,让他滚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