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读书这么好的事

张新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

张新颖  

页数:

15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读书这么好的事》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青年评论家张新颖老师应《上海中学生报》编辑之约,专门为广大中学生读者撰写的,关于如何读书、读书的乐趣何在等一系列问题的著作。作者庄谐并备,文字张弛有致,娓娓道来,令青少年读者感到平易亲切,同时又深获启迪。阅读《读书这么好的事》,让你爱上读书!

作者简介

张新颖,1967年生,山东招远人。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2002年任韩国釜山大学交换教授,2006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2006年)、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08年)等多种奖项。
主要著作有:《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栖居与游牧之地》、《文学的现代记忆》、《沈从文精读》、《双重见证》、《春酒园蔬集》、《默读的声音》、《读书这么好的事》、《迷恋记》、《无能文学的力量》等十余种。

书籍目录

致敬上篇 读书这么好的事 一、“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二、留在我们身上的种子和朝向自我的过程 三、不放弃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四、不读书的种种理由 五、很困难,所以很快乐 六、书中的恒星 七、“不懂”的召唤 八、起死回生的一骂 九、亲密与美妙,还有幸福 十、普通读者 十一、工具书不是工具书 十二、“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 十三、书的侦探 十四、重读 十五、像这样的一篇读书笔记 十六、网络时代的笨拙精神 十七、读书的历史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十八、向谁去抱怨书籍的命运 十九、阅读冈阅读经验的唯一性而存在 二十、鲁迅在知用中学的演讲 二十一、十二种声音 二十二、阅读者从书中抬起眼来下篇 读书这件事——一次演讲 一、一种基本的精神活动方式 二、带着满脑子的想法来读书,可能造成大的障碍 三、在“无知”的位置上去“胡思乱想” 四、阶段和顺序:野,从,通,物,来 五、离开,扬弃 六、一本没有读懂的书 七、“不求甚解”,为什么还能有所“会意”? 八、你对书好,书就会对你好 二版后记 三版后记

章节摘录

  七、“不求甚解”,为什么还能有所“会意”?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既然“不求甚解”,为什么还会有所“会意”呢?这个很有意思。  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读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感受,这些感受是随时出现的,读到某一页,某一句话,读到某个情节,哭了或者笑了,都有可能。这些随时出现的感受,很零碎,不条理,前后矛盾,说不清道不明,其中大多也许可能只存在了一瞬间,很快就消失了。很多人读书,急于做的事情是,当一本书读完的时候,要对他的感受进行概括,提炼,总结。我想说的是,要把后面做的这些事情放得慢一点,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尽可能地把读书过程中的那些零星的、你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保持得长久一点,不要急于把它们提升、概括、提炼、总结成一个什么观点,不要急于去形成意见和看法,而让感性的那个东西保存得长久一点。其实那些感性的东西是最珍贵的,你不有意去保护珍惜的话,它很快就没有了。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意见、看法,对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有意见和看法,其实呢,这些意见和看法不一定那么有意思。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在形成意见和看法之前的、属于你个人的、和你原始原生的反应联系在一起的那种感性的状态。所谓“不求甚解”,在我的体会里面,就是不急于把它提炼为、概括为、总结为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做起来是最容易的;难的是把自己那个感性的东西保存下来,这个才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好的大脑是什么呢?好的大脑是野生的、枝叶繁茂的植物,而不是修剪得很规矩、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树木。当然,那个原生的东西它很可能会自然、自动结晶为某种东西,自然、自动形成我们人生经验当中一些宝贵的东西,不要人为地去加速这个过程。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自己的想法、独立的见解,这个当然是好的;但是孩子在家里,在学校,他的独立的生活还没有开始,怎么就要求他对生活有见解、有看法呢?对生活的见解和看法是慢慢地从生活中体会出来的,是自然地生长出来的。做过母亲之后你就知道做母亲的辛苦和伟大,这个东西不用去教的,不用去提炼的。孩子还没有什么生活,你就要求他对生活有见解有看法,这是不合理的。现在好了,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很有看法,对很多问题都很有看法,但是这些看法是可靠的么?它背后没有一个生活世界的支撑,这样的看法是什么东西呢?这样的个性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我对这样的方式是很怀疑的。让这些东西很自然地成熟——我觉得生命就是一个时间过程——一定要时间到了,它才成熟,不要催生它。当然可以有三季稻,但是三季稻就是没有一季稻好吃。我们应该要有耐心,有耐心等待我们在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感受自然地形成某种东西。  我们也要有耐心等待阅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慢慢地解决,我们要学会和问题相处。通常我们碰到问题都很着急地去解决它,解决了就轻松了,其实不妨让那个问题在你身上停留得长一点。一个问题在你身上停留的时间越长,可能它给予你的营养越多。有的时候给予我们营养的东西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本身。所谓“会意”,“会意”的一定不是干巴巴的、抽象的、可以概括成几条的东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读书这么好的事 PDF格式下载



好书有很多种,并不都需要凑成很厚的一本,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读书这么好的事》虽然不是新作品,读来觉得还是很有启发,也不只是给中学生看的。。。推荐


还没读,我是老师,想让学生们更喜欢读书,希望这本小书多给我些启示。


很多名家读书的感受,还算实用,能激励孩子读书。


这是一本让人读了想读书的好书,而且还知道该读那些书,怎么去读书。我买了上百本去送给亲朋好友,很适合中小学生读,当然大人读读也很好。


非常棒的一本书,老师推荐的,对孩子和大人都有益.


很不错,内容丰富,很有教育意义


老婆要看的,买来送她!


很淡的一本书。


这本书写得很好,适合孩子看


其实,买它原本只是为了买刑法一本通,但是,这是一本别人已经推荐了很久的书,读起来感觉,如果早十年读到它,可能人生就会有些现在无法YY的变化。好好读,值得读,多次读。


书是给外甥女买的,她非常喜欢。


帮侄女买的,点名要的。


在书中有了许多感悟,在浮躁的时代里,能静下心来细细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错的一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


一般吧~感觉都是辞藻的堆砌~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一部关于读书的小品文的合集。看书名觉得应该是谈论读书的乐趣的;要是说一本书是为的解决一个问题,那对这本书来说这个问题应当是“为什么要读书”吧。不过看下来,有些失望。书里所讨论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名人谈读书’,一个是‘如何去读书’,只不过这些的讨论都是用了些淡淡的幽幽的散文化的口气,好像是比普通的文字雅了一些。可是前一个论题‘名人谈读书’,是个议论文的题目;后面的论题‘如何去读书’,更加是有些科学论说的意味,用散文话的行文似乎并不能增加什么雅致,反而感觉是少了些真诚和自信。因为对所谈的问题并不那么的确信,所以一直要拿名人的说话做挡箭牌,这似乎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所写的东西并非百分百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来是期待看到一些谈论读书乐趣和意义的文字。每篇文章一开始立个题,然后就用名人名言去填充的方式实在是少了些营养;像是一个个色泽鲜艳的小面包,吃吃是可以的,但也只能是做个偶尔的零点了。另外对于如何读书这个话题,阿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显然有更为体系化和深刻的论述。
  
  所以虽然并不害人,这书是不是一定要写出来,也许并没有那么要紧的意义了。


  我得承认找这本书,我是有明确的目地的。我希望能找到有关读书的建议。这个愿望很强烈,以至于让我丢失了读书应有的平常心。我还得承认,第一遍读这本书时,我觉得很失望,不明白这样一本书有什么好再版的。最后我得承认,我该打。首先不该丢掉平常心;其次不该在医院的候诊室里边听音乐边读书,这差一点就让失去了解一本书的机会。
  上个周日,抱着快点从书中摘录几句觉得还可以的话,好和这本书说再见的心情我打开了这本书。但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重新读了,且越读越觉得不忍放手。在这本书的陪伴下,我度过了一个很舒服的下午。
  这本书是一本引领我们如何读书的书。它就是我想要找来读的书。只是它很独特。如果把那些条理清晰,可一目了然快速翻阅的指导类书籍比作一个火辣性感的美女,那这本书就是一位家学渊源、温婉动人的贵族美妇。她不需要浓妆艳抹搔首弄姿,不需要夸张的表情与性感的高跟鞋,你就能发现她的美,感受她的魅力,即使只和她静坐在屋檐下吹吹凉风看看日落也是件极美妙的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想也许是整本书呈现出来的淡然、融合的气质吧。它有很多引用名家名言的地方,贯穿始终。这是一般指导类书籍常用的手法。但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自己的言语和那些名家名言的言语放在一起,一点也不觉得生硬、唐突。一切读起来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我想只有当说话表达的人本身就是和他所引用话语的人是一类的人才会这样的吧。
  我从这本书中得到以下几点小小的体会。
  1.带着平常心去读书。像作者儿子的那句话“水的样子就是它在水里的样子”。不带着问题,不想着归纳总结,只是读书。
  2.放空自己去读书。从小就知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但直到昨天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无论你是无知者的无知还是博学着的无知,那都是要不得的。
  3.做个挖矿工人。带着我的丁字镐,卷起我的袖口,放下我的脾气,不俱辛苦,去挖掘。领悟出一本书的价值,如同探寻地球土表下的矿藏。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冯至),作者在开篇里提及的一句诗文,现在我一想到它就想起这本书。
  
  


  《读书这么好的事》,一本不过130来页的小册子,原本是张新颖老师在04年写给中学生的启蒙读物,但在我这个工作五年近30岁的人读来,却别有一番滋味。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很晚,是在工作以后才逐步重视起来的,但是仍然会因为主观客观的很多原因,导致买书的速度总比读着快,以致于不得不整理一些书开始堆在沙发的下面。
  
  读书少似乎也是我周围人的通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大家更习以为常的是借助于网络去快速解决问题,而逐渐忘记了阅读理应作为的一种生活常态。我很同意郝明义在《越读者》里面说的,应试阅读所造成的功利性和局限性造成了我们把阅读看得过重,压抑着独立思考和作为求知的基本动力的好奇心,最终对阅读倒了胃口。以至于很多人考上大学或者工作了都会欢呼“再也不用读书了!”
  
  事实上,目标导向如此明确的阅读经历最终伤害到还是自己,阅读环境越来越丰饶,我们却在感受到阅读上的贫困,我们变成了“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的“原始人”。我能感觉到,因为“阅历”的匮乏导致诸多不便,行为谈吐、思维逻辑、生活情趣,贫乏一如“阅历”。读书带来的对个人成长的深广影响,远非我所能述及。
  
  让我们来看《读书这么好的事》里面是怎么说的:
  
  读书给人带来的变化,不单单使他接触和了解一个他外面的广大世界,而且引起他自身内部的变化。读书不仅带来心智空间上的拓展,而且引进了另外一种时间——读书时间。翻开书页,一个人就从表面的、平淡的、没有内容的物理时间,进入了他一个人独有的与书对话和交流的深层空间。在这种隐秘的深层时间里,他和书交互作用,他的自我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读书,在一个重要的意义上,就是一种朝向自我、理解自我、产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塑造自我的运动过程。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我想爱阅读的人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好处,而且一旦养成了就再也不会选择放弃。那更重要的就是,像我一样还游离在阅读之门以外的人,尽快在黑暗中摸着门边门把,徐徐推开,把持着或受教或亲身体会的阅读技能,去徜徉更广阔的阅读世界。
  
  《读》书中介绍的阅读技能不少,篇篇短小精悍,切到实处:读经典书以减少时间浪费;故意读稍难书而提高智慧;先读书的好处,再读出坏处;读工具书也有乐趣;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光是把这些技巧运用得当,也要是个读书大家了。
  
  最后一个问题,现在的网络似乎跟读书是个矛盾难以调和,很有些人会沉浸在网络中而忘记了书本。但会发现,网络逐渐带来的是浮躁和虚妄之气,远没有纸香的沉寂和充实。我想,这是这一时代人面临不止纸质一种知识媒介所体现出来的正常形态,区分媒介各自特性优劣很重要,但把握自身需求尤其是心理上的才是关键。
  


  “读书这么好的事”,寥寥数字,便道出天底下所有读书者,心底对于读书的那一份真挚的恋爱。悠悠地,静静地,即使只是看着这样一个标题,就足以使人开始浮想联翩,开始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回味那一幕幕与书相交的美好时光。那可能是春风和煦、草木初生的时节,以手枕头,仰躺在校园茸茸的草坪上,手握一卷诗歌,诵念几行诗句,移眼看那天空中云卷云舒,心下细品方才那几个句子的滋味;那可能是窗外绵绵细雨、惊雷暴雨或者沁凉小雨的某个落雨天,端坐在书桌前,左手边是一杯新沏的茶,茶叶正缓缓地舒展开来,面前是一册心仪已久,却不得空读之的书,利用这因天公做美而偷得的半日清闲,向倾慕已久的对象一诉衷肠;那可能是冬日蜗居在陋室,猎猎寒风肆意地从未能紧闭的门户缝隙袭进屋来,早早地梳洗完毕,钻进几层厚厚的被褥里面,蜷着身子,却饶有兴味地读着或厚或薄的一本小说,心上跌宕起伏着故事人物的命运,身体和心灵慢慢地暖和过来,倦了,熄了灯,满足地睡去。
  
  书的世界,是一方辽阔而静谧的天地。
  
  “如果有人想用很小的空间,譬如一间屋子,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的历史,那他大概可以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为这间屋子精心挑选书籍。……。如果一个人想用很小的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历史,他有一个比屋子更好的放书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它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空间。”
  
    在读书中,我们脱去了繁喧的浮尘,平定了杂乱的心绪,清明了混沌的头脑。读书的时候,“表面的、平淡的、没有内容的物理时间”,在我们翻开书页的时刻开始,便有了意义。那是我们作为读者“一个人独有的与书对话和交流的深层时间”。在这种“隐秘的深层时间里”,我们“和书交互作用”,我们的“自我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曾经读过的书,都成就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许,我们不太记得那些陪伴我们走过青少年的书籍的模样,不记得那里面曾经记载着怎样的故事,但它们却已经“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古往今来,那么多的读书者,有的留下了自己和书的故事,有的留下了向他的魂灵伴侣表露心迹的一腔炽热,有些写下自己的书路感受为后来者提供帮挈以及勉励。《读书这么好的事》,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满是这样让人感动、着迷的故事和隽语。读时,仿若与同道中的友人切磋一番心得,而促膝相谈的对象有多为在人类精神世界的大师,与他们探讨读书趣乐,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按照作者自己的话来说——“这本小书篇幅不大,按比例来说,引用的文字却不算少”,但因着作者的悉心选撷、编写,读来,不仅不觉得有为让人反感的拼盘式的牵强附会,相反能因为他的用心,而感受到书中书外的诚意,的确“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式,一种在已经存在的书中,从其他人那里寻找自己的认同的情趣;比这种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致敬的方式;向读过的书,向那些书的作者致敬。”
  
  由于作者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在这本书里,他应该是以一个师长的立场,用着循循善诱的语气将他在读书中所获得心得,口耳相传地,告诉学生们,尤其是刚刚开始阅读的中学生。可以把这本小册子看作是写给初涉书海的青少年的航海指南,告诉你,读书有着怎样的益处和乐趣,激发起你对读书这件事的兴趣,充分地调动你的想象力,便使你有了畅游书海的热情和向往;提醒你,航海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海中哪些地方是暗礁,哪些地方是险滩。再接下来的事情,便交由你自己,去探索,去搏击风浪,去体验航海生活的妙不可言,这些是任何人无法替代你去完成的。
  
  尽管,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中学生,但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自己的心得的读书者,却也值得化上小半天的时间,读读这本小册子,这时它仿佛就又是一个海员俱乐部了,和那些熟悉的老朋友,陌生的新朋友,闲谈之中,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看自己的航海方向有没有误差,调整调整罗盘,回味回味自己一路驶来的故事,看到的风景。末了,即将合上书的时候,心怀真诚地向精神航海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前辈致以敬意,凭栏远眺,由衷地慨叹一声,“是啊,读书这么好的事。”


  我们会读书么?原谅我这么问。并不是想要说教,也没有任何指导可以给出,但是当我这么问自己,才遗憾地发现,读过的那些书,和没读过的书一样,其中有太多的乐趣被轻易地错过了。
  这是第二次看《读书这么好的事》的感觉——原来读书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一本好书不仅仅是白纸黑字,它是活的,它会在你的注视下醒过来,和你交谈,和你交心,把它生命的营养给你,改变你,丰富你。
   美好的事物并不是一本正经的,它自有它的庄严。读书也一样。作为教授和学者,本书的作者张新颖和读者分享的,并非他获得的那些深刻的读书“心得”、“见解”或者“观念”,而是一条可以走进书籍的灵魂深处的路途,他似乎在告诉读者该怎么走风景最美,但这只是假装,他其实在一遍遍诉说自己这一路上那种时时刻刻的欣喜若狂。
  这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它始终不是理论或者方法,它始终是感性的。正如书中所说,读书不要急于总结和归纳,那是最容易的事,我们更应该让那些感性的认识停留得久一些,因为它们最原生,最杂芜也最繁茂,于是也最宝贵。在这本书中,你就可以看到一个读书人最宝贵的经验,它们在热情地邀请你不要放弃“读书”这一人类特有的权利,邀请你通过书籍发现留在自己身上的“种子”,邀请你去体会读那些读不太懂的大书的乐趣,邀请你倾听全世界的大师对书籍迷恋的声音。
  我们会读书么?怎么会存在这个问题呢,不是我们识字太少,知识太少。新颖说,相反,是因为我们知道太多。人类的自负遮蔽了自己。老子问前来请教的南荣趎:“你怎么带着这么一大帮人来?”说的是带着满脑子想法去请教问题,很难获得解答。只有“虚心”——把心灵空出来,在“无知”的位置上去“胡思乱想”,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面对这样一本亲切的小书,和书籍历史中那些美妙的时刻和经典的心得面对面,和书中的大师面对面,和22幅世界经典藏书票传达的爱书之情面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忘记已有的读书习惯和偏好,忘记“畅销”和“过时”,忘记学历和身份,让书本中那些快乐的灵光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想,这是这一时代人面临不止纸质一种知识媒介所体现出来的正常形态,区分媒介各自特性优劣很重要,但把握自身需求尤其是心理上的才是关键。 ”
顶上去,牛B


嘿。有意思。


就是自己脑子里给别人跑马.


现在有很多人就是这样。读很多的书,知道很多事,认识很多物,但是有的仅是知识...


额,这位大侠,那你老人家到底看不看书啊?


我宁愿自己是“博学者的无知”。宁愿承受看尽人间纷繁后的混乱,也不要坐井观天!


照你说吃饭完全可以只吃馒头蔬菜之类够维持自己身体的正常运转就行了,没必要品评美食,也没必要住高楼大厦二层别墅,打个草屋能遮风避雨就足够了,喝只喝水,没必要喝茶喝红酒,穿只穿树皮草衣能够保温遮体即可,没必要穿什么丝绸棉布衣服啦,是不是?


不得不说,楼上是个标准乱插花工作者。


2008-08-27 15:25:50 feel177  我宁愿自己是“博学者的无知”。宁愿承受看尽人间纷繁后的混乱,也不要坐井观天
+++++++++++++++++++++++++++++
同意啊。即使浮光掠影也好过两眼一抹黑。即使被误导,但是看多了,慢慢沉淀了也许就明白了。不看,永远都只是空白。
于我,花架子总好过空架子。


乱插花和乱穿衣服也没什么两样
读书并不是多崇高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读书也变成了标准的消费行为


喜欢的就多读两遍,不喜欢的就扔一边,读书应该找到乐趣才好


不论如何,每个读书之人不管读什么样的一本书,对他来说,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就已足矣,,毕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判,某本书如何,某个人又如何! 就好比你的“读书插花论”,也颇有一番妙味。


嘿嘿,围观。


人这脑子是天生的,和读书多少没关系。糊涂蛋本来就是糊涂蛋,不要把他们糊涂的原因归结为读书太多。


……就好比一个女的,嫁不出去就是嫁不出去,不要把嫁不出去的原因归结为“我都读到博士了”。


活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方可成就一个人的智慧,从而有益于整个人类……


不读书的无知
读完的无知
一样


读书没有什么了不起


恩,我也很喜欢看科普类书籍,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绝大部分都买了,而且都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呵呵。


世界上强人很多的。既然有人能过目不忘,那么,一天读几本书也没什么大不了吧?
此外,这个世界闲人也很多。
至于书对人的影响,只要看书的人高兴,你这个旁观者又操什么心呢?子非鱼。
用自己觉得正确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楼主是想做“正义人士”么?
无聊。


谁能回答我一个问题?
你们从哪看出来我说读书是这么不好的事?


我想ls很多人都曲解lz的意思了,我认为lz并不是要一棒子打翻一船人的,只是说有些人读书为了读而读这个现象罢了。
社会的进步就是在于能允许不同的声音,表达观点又有什么错呢!
知识和判断力同样重要


说的不错说的不错,楼主八成是个读文科的,我念哲学系,见过老师同学们一写东西就跟留声机似的,平时生活里也甚是傻逼。
西方有句话,好像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傻逼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傻逼啊?


我是标准读理的。只是学得不好
大学里第二学位是中文。


呵呵,知行合一,这可是我们学校的校训啊,不错不错!


多读点读书,也许以后某天就会开窍啦。不读书,永远不会开窍。


我也觉得自己是个插花工作者...呵呵


比喻不恰当呐
谁说插花是越多越好?
至于人家刷书单子是为了虚荣,为了好看也无所谓
您自个明白就成了
脑残遍地都是
说什么并不能让他们开窍
他们看东西也只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
这也是没有错的


我比较看不起的是“想看”比“看过”还要多的插花人


你们说得饿跟这本书有关系么。。。。我汗


书到用时方恨少,真的要静下心来读几本书!


读书并不是都要接受书里的观点,而是知道别人的观点,让自己思考。


有些人读了挺多书,依然山呼万岁,有些人写了很多字,还是风花雪月。我自然无权批评这有什么不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吸收的知识并不怎么优秀。
+1


别以自己读了多少书为什么骄傲,也别以为自己没读多少书就觉得会比别人聪明,如果只是说一小部分这样的有只读不思考,也就是说如果不批判的吸收知识和思想的话,读到后来确实会糊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道理我看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吧?再说到知行合一这个东西,先干了在来说吧,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王守仁在玩和悟中找到的。或者说是他坚信并且成功了才提出来的。


哈哈,我的理解是:插花是门艺术,读书也是。
楼主这比喻,有点牵强。


你在骂人


有些人读了挺多书,依然山呼万岁,有些人写了很多字,还是风花雪月。
nod~
但lz读了那么多书 竟然也没有学会一件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最后一句错了,是男“他”


书是分三六九等的,人也一样


嗯.....书是别人的。读到我心里,就应该变成我的......


也不能这样说,量变才引起质变,也许你看到的这些人还在积累量的阶段,并不能否定别人有朝一日会产生质变。~~~~~~~~~抬头看路,低头做事。


楼主说的确实有道理


就这种书评居然被评“最有用”?有没有搞错 都去看看原书好伐


我属于那种一天标记好几本,或者好几天标记好几本的插花类。
唔,但你怎么知道我是在插花?
一般15个印张以下的书(计算印张比页数靠谱,可以大概估计这本书有多少字,书的版权页上一般都标记有本书的印张),一天可以读完。目前的无业状态+好的图书馆,我只为读书而读书,一天一两本是可以的,这是速度。
再来说过为读书而读书。我就喜欢插花,关你屁事。


就说啊,我写个评论,关你屁事。


我觉得有些人刷书单是人家确实看过的撒。可能是看了一眼觉得不好看就放下了。。。。而且我今天下午坐在图书馆里花了一个小时就翻完了这本书加白化文的一本小册子,还带写笔记的。。。。我从小就读书读得快,但是也有人读的慢一点。。。。。。另外,想看得多不能作为鄙视的理由吧。如果我是在小县城里,除了教辅书店和新华书店外没有别的渠道的话,可能我的书单里想看的书永远像星星那么多。


楼主就以已推人,仅此而已,切勿对号入座


这本书当年是写给初中生朋友看的,介绍性的书
LZ觉得无趣是好事,说明你真的比初中的自己成熟很多


封面设计很棒,薄薄一册,最适合随手翻阅。内容也不错,爱书的人应该都会喜欢吧。


读了那么多书,还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读书....


看过书了,装帧的很精美。
原来读书就是这样的,在回味那温趣的字里行间时,让精神享受着最大的暧昧!!


张新颖的文字我一直很喜欢的,有灵性。这么好的书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