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在火线上-穆沙拉夫回忆录

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页数:

334  

字数:

252000  

译者:

张春祥 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个窗口,展示了当代巴基斯坦的方方面面,以及作者在领导这个国家的过程中把扮演的角色。作者的人生充满激情,年轻时甚至可以说有些冲动,而始终如一的是作者不断致力于个人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由于过于直率和坦白,作者常常受到惩罚,这些性格,作者相信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

作者简介

作者:(巴基斯坦)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序幕:面对恐怖第一部分 成长初期 第1章 开往巴基斯坦的列车 第2章 定居卡拉奇 第3章 土耳奇:成长岁月 第4章 回家 第5章 离巢第二部分 军旅生涯 第6章 陶轮 第7章 进入火线 第8章 火线生涯 第9章 可怕的十年 第10章 从参谋长到首席执行官 第11章 卡尔吉尔冲突第三部分 劫持事件 第12章 飞回巴基斯坦的航班 第13章 阴谋 第14章 反政变 第15章 政治自杀解析第四部分 重建国家 第16章 巴基斯坦至上 第17章 探求民主 第18章 重建政治 第19章 振兴经济第五部分 反恐战争 第20章 改变世界的一天 第21章 奥马尔与奥萨马 第22章 战争降临巴基斯坦 第23章 追捕 第24章 收紧套索 第25章 群山中的“基地”组织 第26章 恐怖与宗教共生第六部分 巴基斯坦内外 第27章 核扩散 第28章 国际外交 第29章 社会领域 第30章 妇女解放 第31章 巴基斯坦的“软形象” 第32章 地震考验领导能力后记:反思中文版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2001年9月11日,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个平淡的日子,至少在阳光高照的时候是如此。那晚,我在卡拉奇,检查伟大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墓地花园修整工作的进展情况。待在我喜爱的卡拉奇市里让我心情很好,浑然不知地球另一端,另一起和飞机有关的事件即将改变我和巴基斯坦的命运轨迹,更不知道我们将被推到另一场战争,一场与幽灵的战争的最前沿。 差不多两年前,在我乘坐的飞机被劫持的那场危机里,我的军事秘书曾在我耳边低声说,飞行员请我到驾驶舱去。而此时此刻,他又来到我身边,低声说道:“有一架飞机撞到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一座大楼上。”我对世界贸易中心很熟悉。1993年,恐怖分子企图炸毁它,当时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六人遇难。袭击策划者之一拉姆齐·优素福事发后逃到巴基斯坦,1995年被我们的安全部门逮捕。 起初,我认为新闻所报道的只是一场意外,我想那架飞机一定是架小型私人飞机,我继续检查工作。但在我内心深处,我老觉得这次事件一定不同寻常。要么驾驶员太不称职,撞上这么一座摩天大楼;要么就是飞机发生故障,失控而撞上大楼。 回到家之后,我又叫来卡拉奇的军长,我们正聚精会神地讨论问题,这时我的军事秘书悄悄走进屋子,开始摆弄电视机。 “有什么着急的事?”我有点生气地问。 “长官,请您看电视。”他说。 他把电视调到CNN频道。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世贸中心的两座大楼冒着浓烟,有人从窗户跳下。人们陷入极度恐慌,场面十分混乱。撞上大楼的不是小型私人飞机,而是两架载满乘客和燃油的波音客机。飞机是被劫持后故意撞向世贸双塔的。这绝不可能是一场意外,而是一次故意的、厚颜无耻的恐怖主义行径。我还得知,还有两架飞机被劫持,一架撞上五角大楼,一架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当时的时事评论员称,在宾州坠毁的飞机的目标是白宫。这是一场战争。 我们一直盯着电视,一幢大楼坍塌,几分钟后,第二幢倒塌,这真是难以置信。飞机燃烧而产生的滚滚浓烟以及从全世界最高建筑飞落的尘埃和瓦砾,使场面看起来就像是核爆炸。 这起事件的暴行是显而易见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自己的土地上遭受打击,自己的飞机被用做袭击的导弹。这是一场悲剧,也是对超级大国自尊和自负的沉重打击,美国一定会像一只受伤的熊一样疯狂反击。如果犯罪者是“基地”组织,那么这只受伤的熊就一定会扑向我们。“基地”组织扎根于我们的邻国阿富汗,他们受到被全球公认为“无赖”的塔利班的庇护。不仅如此,我们是唯一与塔利班及其领袖毛拉奥马尔有外交关系的国家。“9·11”标志着我们将不可逆转地从过去走向未知的未来,世界将从此改变。 我去了省督府,外交部建议我发表声明,我很快按他们的建议做了,并在电视上发表讲话说,我们谴责这种卑鄙行径,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这令人惊骇的时刻,我们与美国站在一起,我们愿以各种方式帮助美国。 ··· 第二天早上,我在省督府主持召开重要会议,我的军事秘书告诉我,美国国务卿柯林·鲍威尔将军打电话找我。我说,过一会我给他打回去,但我的军事秘书坚持让我立即去听电话,于是我暂时离开会议厅。鲍威尔直截了当地说:“你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边,要么成为我们的敌人。”我把这看做是无理的最后通牒。但与某些报道所说的不同,我们的通话没有涉及任何细节。我告诉他,我们愿与美国站在一起打击恐怖主义。多年来,巴基斯坦也遭受恐怖主义危害,愿与别国一道对付恐怖主义。此外,我们并未磋商任何事情。这给了我时间去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 第二天我回到伊斯兰堡,正在美国访问的三军情报局局长打电话给我,向我汇报他和美国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的会谈情况。除了鲍威尔跟我打电话说的巴基斯坦必须决定与美国为友或为敌外,阿米蒂奇还在其丝毫没有外交辞令的讲话中说,如果巴基斯坦选择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那么巴基斯坦就准备好被炸回石器时代吧。这是令人震惊的公然威胁,但很明显,美国已经决定向恐怖分子反击,猛烈地反击。 我平心静气地把我们的选择从军事的角度做了分析,权衡利弊。感情可以用在起居室、媒体评论和电影里,但在这样的决策上绝不能感情用事。每位领导人做决策时都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他的决策将会决定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命运以及国家的未来。也正是在此时刻,领导者将面对强大的孤独感。他可以听取任何人的任何建议,但是到头来,做决定的只能是他自己。到那时他会发现必须由他解决关键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说说陈词滥调。 我做决断的基础总是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最大利益,巴基斯坦总是放在第一位。我把美国假想成我的对手,如果我们不支持美国,美方将激烈和愤怒地对我们做出反应。于是问题变成:如果我们不加入美国阵营,我们能够与之对立并承受住他们的打击吗?答案是“不”。我们不能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是我们的军事劣势。在强大的美国面前,我们的军队将被歼灭; 第二,是我们的经济劣势。我们没有石油,在美国的打击下我们没有能力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 第三,最糟糕的是我们的社会劣势。我们缺乏能使全民族立即积极行动起来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从各个角度看,我们都无法与美国抗衡。 我还分析了国家利益。首先,印度已经试图通过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而插手进来。如果我们不加入美国阵营,美国方面很可能接受印度的提议。那又会发生什么呢?印度将获得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黄金机会,印度人可能在克什米尔开展有限的攻势;或者,更有可能的是,他们将与美国和联合国一起,把克什米尔地区当前现状永久化。美国肯定乐于帮忙。 第二,我们国家的战略设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我们不想失去或者破坏成为核国家后所建立起来的与印度的军事均势。众所周知,一个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让美国坐立不安,美国人毫无疑问会利用这个机会入侵并摧毁我们的核武器。毋庸置疑,印度肯定会乐于全力帮助美国。 第三,我们用了半个多世纪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也将损失殆尽。 我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为了保护塔利班,我们自己遭殃,这是否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塔利班真的值得我们自取灭亡吗?答案是斩钉截铁的“不”。在苏联撤出阿富汗后,我们确实帮助过被美国无情抛弃的塔利班崛起。在初始阶段,美国甚至承认了塔利班政权。我们也曾期望,追求伊斯兰真谛、充满宗教狂热的塔利班能为遭到巨大破坏的阿富汗带来团结与和平,但他们把救世主般的狂热用错了地方。塔利班的狂热是被那些毫无见识的蒙昧主义神职人员反复灌输而形成的,与巴基斯坦大多数民众所信奉的温和、宽容、进步的伊斯兰精神相悖。 塔利班上台后,我们失去了对塔利班的影响力。他们给阿富汗带来的是墓地里的和平。然而,出于地缘战略的原因,我们仍然支持他们。如果我们和他们中断关系,我们国家西面将出现新的敌人,或者出现权力真空,而这种真空极有可能被由反巴基斯坦力量组成的北方联盟填补,而北方联盟会获得俄罗斯、印度和伊朗的支持。但现在,我们不必再受这些考虑制约,我们正面临新的、更致命的考虑。现在我们得和塔利班划清界线,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没有可能胜利。我们为什么要把国家利益系于一个注定将被击败的原始政权之上呢? P195-199


编辑推荐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可谓身处“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位。他两次差点被刺杀。他逮捕了670多名基地组织成员,虽然还有很多人潜藏在城市和山区里。“9·11”事件后,巴基斯坦在全球反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穆沙拉夫总统成为全球关注的人物。《在火线上:穆沙拉夫回忆录》是穆沙拉夫的自传,书中讲述了穆沙拉夫总统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及鲜为人知的反恐内幕,二十天内销量达70000册,可见《在火线上:穆沙拉夫回忆录》的吸引力之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在火线上-穆沙拉夫回忆录 PDF格式下载



当年明月曾总结过成为名将的几大要素,穆沙拉夫就是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名将。其实寻常人家的寻常日子中不也时时充满着矛盾与困惑吗,看看他是如何处理巴基斯坦的家长里短,也让我们换一种心境看待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吧。书中的文字平和而富有感情,看上去该是他自己写的,而不是“口述实录”之类的假货。


该书是部自述,回忆了穆沙拉夫成长的一生,对我们都有启发,深为其坎坷跌宕、丰富多彩的一生所折服,读者必将在这里领略到一位优秀政治家的风范!人格:刚强果断,坚定不屈方略:审时度势,和而不软


一个巴基斯坦真正需要的强人


了解中国战略盟友巴基斯坦的权威之作,并且因为包含印巴战争,克什米尔冲突,暗杀,政变,反恐,核扩散题材而具很强可读性。


穆沙拉夫下台了,此刻看这本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某个角度来讲,作者是位伟大的人,不仅在于他顺应了时事的发展,还在于他选择了独裁与民主之中的后者。无疑,这一点是令读者开心的,他的国民们开心的。


老实说,穆沙拉夫老兄的文笔可真不怎么样,干巴巴的!通篇都是对谢里夫为代表的文官政府的攻击和对自己的溢美之词.不过巴基斯坦的历史也就是这个样子,轮回般在军人管制和腐败的利益集团主导的文官政府(人民党和穆盟)之间切换.老穆在书中倒是说了实话,在巴基斯坦这个文盲遍地的国家,民主制度是个笑话.布托家是信德省的大地主,谢里夫家是旁遮普省的大资本家,所谓民主就是两家的轮流坐庄吧了.间或的就是老穆他们的军人管制,但军人们夺取政权后却不知怎样玩政治,往往几年后就不得不再把政权交回去.老穆就是这样.


收到这本书,发现有封面点旧,还好里面没事,马上浏览了一遍


之前看过贝布托的自传,对贝布托的总体还是持正面的态度。但是她的自传大部分是在为自己和家族的一切进行褒扬。而穆沙拉夫这本自传当然也对自己进行肯定,但是没有像贝布托一样太多的歌功颂德。建议大家和《东方的女儿——贝·布托自传》比较阅读。


书是好书,但很不好买,老是买不到。最后在卓越找到的,价格刚买时将近30了,后来落价很多,价钱无所谓,只是卓越不知道保护好商品,邮到我这里是书的表面明显旧了,还有划痕,还好里面好好的、


这本书和贝布托自传一起买的。两本都很旧。在卓越买了快20次书了,书的品相越来越差了。


可读性还行。可以和贝布托的自传对比着看。


送货速度蛮快的,但收到到的书可就实在不好恭维了,旧的就和旧书摊上淘来的!我也搞不懂这么破旧的书为何还在当新书卖?!回忆录的内容还不错,如果对巴基斯坦感兴趣值的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