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

[美] 朱诺·迪亚斯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美] 朱诺·迪亚斯  

页数:

256  

字数:

190000  

译者:

吴其尧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没有哪个多米尼加人到死还是处男。”这句话成了胖子奥斯卡摆脱不掉的诅咒。他身材臃肿、性情抑郁,饱受冷落和讥笑,生活里只有《奥特曼》、《星际争霸》和《神奇四侠》。对于女孩,他是自动绝缘体。在别人眼里,他是彻底的失败者。  当年,他的故乡多米尼加是军事独裁。外祖父曾是当地名流。在那里,“法律、信仰都不起作用,只有性”。为了保护女儿免受暴君摧残,他们家破人亡。  事隔多年,美国人奥斯卡返乡度假。他在最失意的时候意外地找到爱情,告别了处男,也在生命最辉煌的顶点告别了短暂的人生。

作者简介

朱诺·迪亚斯,1968年出生于多米尼加共和国,1974年随父母移民美国。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在书本中寻求精神慰藉。大学期间,在托尼·莫里森、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等著名作家的指导下,迪亚斯逐步走上创作之路。如今,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写作的副教授,兼《波士顿评论》的编辑。
  迪亚斯曾在1996年凭借短篇小说集《沉溺》一举成名。2007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一出版就得到广泛好评,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世界尽头贫民窟里的书呆子1974-1987  黄金时代  我们的主人公可不属于那些随处能遇到的多米尼加崽——他既不是什么本垒打击球手,也不是什么腾空球接球手,更不是那种下体护身永远发热的花花公子。  而且这家伙从来就没有多少女人缘(他真是太不多米尼加人了!),除了他小时候的某个时期。那年他七岁。在奥斯卡幸福的童年时光中,他有那么点卡萨诺瓦①的味道。就是那种还没上学的小男生,总是千方百计想去亲女孩子,跳默朗格舞的时候总往女孩子身后靠,抬起胯骨撞她们,这个小黑鬼老早就学会了小狗舞,一有机会就想跳。因为那时候,他(仍然)是一个“正常”的多米尼加男孩,在“典型”的多米尼加家庭长大,热血和臭味相投的朋友正将他脸上的粉刺隐隐催生出来。开舞会的时候——在那很久很久以前的七十年代,当华盛顿高地还不是华盛顿高地,当卑尔根大街①还没有笔直串联起一百个西班牙人的街区,那时候舞会可真是多啊——总会有哪个醉醺醺的亲戚,把奥斯卡一把推到某个小女孩身上,然后所有人都会哄然大笑,看着这两个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翘着屁股舞蹈。  你真该见见他,他妈妈在临终前叹息道。他是我们的小波尔菲利奥·鲁比罗萨②。  同龄的其他男孩都对女孩避之唯恐不及,仿佛她们是流感③重症患者。奥斯卡可不一样。这个小家伙就喜欢女的,“女朋友”一大把。(他是个小胖墩,大有越长越胖之势,不过他妈妈把他的发型和穿着都收拾得很齐整;在他头部比例大变之前,还是双眼炯炯、两颊粉嫩的可爱样儿,在他那些照片中都是如此。)据说女孩们——他姐姐洛拉的朋友、他妈妈的朋友,甚至他的邻居玛丽·科隆,一个三十来岁的邮局雇员,双唇红艳,走起路来好像屁股上挂了铃铛——都迷上了他。这孩子真不赖!(说他为人真挚却完全不被注意,岂不是很令人伤心?根本不会!)在多米尼加的时候,每当夏天回老家巴尼,他的表现糟透了,他常常站在外婆拉英卡家的屋前,对路过的女人大喊——你很漂亮!你很漂亮!——终于有一次,一个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友向他外婆告状,她就飞速关掉了流行乐唱片。该死的孩子!这儿可不是什么夜总会!  那可真是奥斯卡的黄金时代,并在他七岁那年的秋天达到了辉煌之巅,当时他正拥有两个小女友,那是他所经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三角恋爱。和玛丽察·查康以及奥尔加·波兰科。  玛丽察是洛拉的朋友。一头长发,纤柔娇媚,漂亮得可以去扮演幼年的德嘉·索瑞斯①。而奥尔加却不是家里任何人的朋友。她住在街区深处的一幢房子里,那儿塞满了波多黎各人,整天喝着啤酒在走廊上晃荡,对此她妈妈没少抱怨。(什么,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去酒吧!奥斯卡的妈妈愤怒地问。)奥尔加大概有九十来个堂表亲,几乎每个人都叫做赫克托或者路易斯或者万达之类的。因为她妈妈是个该死的酒鬼(用奥斯卡妈妈的话来说),奥尔加身上常常散发出尿昧,所以孩子们都喜欢叫她“酒香夫人”。  不管她是不是“酒香夫人”,奥斯卡就喜欢她的娴静,喜欢她愿意跟他摔跤并让他把自己摔倒,喜欢她对他的《星舰迷航》②兴趣浓厚。玛丽察简直太漂亮了,不需要什么动机,又总是见得到,而那纯粹是他灵机一动,决定同时向她们俩发动进攻。一开始,他假装和她们约会的是他心中的头号英雄谢扎姆③。而当她们应允之后,他就不玩假装了。不是谢扎姆——是奥斯卡。  那还是很纯真的年代,所以他们的关系只不过是肩并肩站在公共汽车站旁,暗地里牵牵手,再就是躲在街边的灌木丛后面郑重其事地吻一下嘴唇,先是和玛丽察,再是和奥尔加。(瞧这个小男子汉,他妈妈的朋友们说,这个男子汉。)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语言幽默,笔触精到,观察精妙……这本书让迪亚斯成为当代小说界最为非凡和出众的声音。  ——《纽约时报》  奥斯卡告诉我们一个悲哀的事实:遭受过摧残的人很难改善,而更可能以某种方式去摧残他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亚马逊  能碰上如此的杰作,是我们这代人的运气。  ——《观察家》


编辑推荐

  麻省理工学院写作教授十年一剑,一个失败者的人生突围,笑声中让人痛彻心扉。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Miramax影业高价竞得电影改编权  2007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出版,引起轰动。美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将它评为年度最佳小说;评论界一反常态,毫无分歧,一致对它大加赞赏。  2007年,它获得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  2008年,它又获得普利策奖,这在21世纪的美国文坛是头一遭。  2009年,Miramax影业高价竞得电影改编权。  同时,它成为各大榜单上的畅销书,感动着千千万万向往自由、渴望真爱的心灵。  语言幽默,笔触精到,观察精妙……这本书让迪亚斯成为当代小说界最为非凡和出众的声音。  ——《纽约时报》  奥斯卡告诉我们一个悲哀的事实:遭受过摧残的人很难改善,而更可能以某种方式去摧残他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亚马逊  能碰上如此的杰作,是我们这代人的运气。  ——《观察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 PDF格式下载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让人拿起就舍不得放下的书了!文字的节奏把握极其老道,就连大段的政治性议论都不能让读者烦闷。那个胖子奥斯卡在被注定了的短暂人生里终于开始呼啸狂奔,我只能紧紧跟随。作为故事背景的多米尼加曾经遭遇了那样的悲惨时代,那个家族,那些人们!当作者从远处带我们回望,在原来陌生的地方,悲悯与愤怒还有原生的激情无不沁入人心,让我们记得那个遥远的国度和那里的人们。


装裱一般,普利策奖作品


荒诞?一点儿也不。好奇这是历史还是虚构,就查了查那个国家,这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的故事,不仅仅是。


喜欢的要命!


朱诺.迪亚兹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写作教授。他花十年时间写了这本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获得了2008年度的普利策奖。在书后长长的鸣谢当中,能推出一点点他本人的生命事件。例如他感谢某某,将他带离深沉的黑暗,领他进入光明。例如他感谢某某为他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份工作。例如感谢某些人的支持和鼓励,他多次都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所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普通人,和大多数一个有着卑微的出生,有着混沌的青春,有着普通人的薄弱意志,有着脆弱的自尊,有着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是多米尼加人,他的主人公奥斯卡.瓦奥,以及主人公的家人也都是多米尼加的背景。奥斯卡.瓦奥确有其人。在鸣谢单里点出了这一点。瓦奥的一生的确短,在他初尝女人滋味的几天后,他的生命就结束了。他一生的纠结终于解开,因为艳阳四射的南美大地上的多米尼加国绝对不存在死时还是处男的人。在这个国家能使鬼推磨的是性。人人都早熟,人人都敞开门户,但我们的瓦奥不一样。他从小沉迷于科幻小说和卡通片。他缺乏通往女人世界的通道。如果把他从他的生活背景中单拎出来,他是个单纯,善良,可爱的孩子。但青春期或年青人用的是另一套标准。在人际交系,男女关系里他是个菜鸟,是个笨蛋的失败者。他处于另一个生存维度,不停地写作他的科幻小说,偶尔回到现实世界,为着自己肥胖的身形和笨拙的交往技能而烦恼。他不停地立志要改变生活方式去迎合,又不断地因看不到结果而放弃,暗恋的对象一次次地伤透他的心。他不属于这个以性为标准青年时代。人人鄙视挖苦他。

所以二十六岁那年,在他返回故乡圣多明各渡假时,单纯的他为爱摆上了生命。他爱上了黑势力上尉的妓女女友。被黑帮打死在玉米地里。听来简单滑稽的结局,但他是认真的。他动了爱情,认为这是值得的。

若单是这一个线索,恐怕小说也拿不上普利策。小说的视角一直延长到瓦奥的祖父一辈。涉及到政治。1930年至1960特鲁希略的高压恐怖专政。豪门旺族背景中的祖父一家被迫害至死。只因,特鲁希略这条雄性猎犬打起了他大女儿杰奎琳的主意。两个月大的小女儿贝莉,也就是瓦奥的母亲成为孤儿。

十几年后贝莉高贵的DNA铺展开来,出落得十分标致,被特鲁希略手上的土匪头子相中,并连累近乎至死,也是在玉米地,但她养母的祷告,在黑暗中为她辟开一条出路。全身一百六十多处的伤,她捡回一条命来。但内心从此改变了。

她被养母送到美国,举目无亲地开始所谓的新生活。洛拉是她的女儿,瓦奥的姐姐。也是故事叙述者之一。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几经变化。有洛拉的男友“我”的叙述,有洛拉“我”的叙述,以及其他。洛拉和贝莉的关系极为紧张,母亲不是辱骂就是动手打。洛拉意志坚强,无论在学业,体魂上都要破了拉美女人的诅咒,要成为优秀的独立的现代女性。夹杂着她相对而言还算有节制的混乱的私生活,她痛苦地挣扎着成为她想成为的角色。

小说的细节触及了有色人种和白人主流社会间的关系,美国与拉美小国的关系,原始本能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印欧混血人种与黑白混血人种之间的歧视,信仰与现实中间的冲突,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想了解细支 弱势 异国文化的这是一个好机会。

小说多次出现的异象如獴,如无脸的人,如作者所多次重复的诅咒的力量。这些都是南美文化中的一部分。多米尼加90%的人信奉天主教,其余则信仰基督和犹太教。也不知他们怎么平衡信仰与性的观念。


以失败的处男胖子做营销噱头真是糟蹋了这本书。
但,我是被这个卖点吸引的。
失意之人要在不如自己的人和事上找平衡。
鸡贼。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感觉一般般。有点励志的意思,就像电影《阿甘正传》。


荒唐的人生无须解释,有点悲凉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也许译者在寻找与原著相同的风格


装帧、印刷都还可以,希望译文也能过得去。


莫名其妙的一本书 枯燥乏味 翻译得晦涩 劝大家别买 我没看完就扔一边了


  Dude can write. In fact, this book is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that I've come across in a long time.
  
  Like the layers of an onion, Diaz peels back the layers of years to reveal the back history of Oscar and his sister Lola. And what a history it is! The Banana Curtain is unveiled and the horrors of Trujillo -- the raging narcissist and despoiler of women -- are unflinchingly revealed, creating shudders of revulsion and flashes of understanding in this reader.
  
  Junot Diaz creates a language and a tempo unlike any I've read before, peppered with Spanish colloquialisms, street talk, and video game terminology. Somehow, though, it works -- and works beautifully -- even if you don't know an "hola" from an "adios" or have never played a video game in your life (like myself).
  
  I will not soon forget Oscar Wao, the 300+ pound romantic, Lola, Yunior, or his mother and the Gangster and his ill-fated grandparents. The book is compulsively readable. For all of those who say that "the novel is dead", I say: read Junot Diaz!


  看这个书的感觉就是:可能某些对南美的文化感兴趣的死宅会觉得这本书很棒。
  
  这本书里充斥着相当数量的欧美宅向术语,时不时地来上一段:
  
  “主角这时想起了《某书》①,他把自己想作书中的“某某”,然后把对方当作书中的“某某某”。
  然后底下来一个注释:《某书》,某国作家某·某的著作。”
  
  看着这段话,没有读过那个《某书》的人不是都只好干瞪眼么……
  
  
  ---------------------然后说下翻译---------------------------
  
  翻译根本跟不上这本书的宅气吧……
  
  1,P9 《城堡赤龙》注③,D&D,Dugeones and Dragons,一种互动游戏。(译者注)
  ----------------------------
  吐槽:《龙与地下城》的搜索结果比《城堡赤龙》多一个数量级还多……
  
  2,P10 他却开始狼吞虎咽地阅读洛夫克拉夫特②,威尔士③,巴勒斯④,霍华德、亚历山大、赫伯特、阿西莫夫⑤,博瓦⑥以及海因莱茵⑦……
  --------------------------------
  既然洛夫克拉夫特、威尔士、阿西莫夫、海因莱茵都译者注了(虽然注的内容就是“美国作家”之类的),中间那三个是谁啊?怎么不注释了……
  
  3,P11 Margaret Weis 和 Tracy Hickman,都是美国悬疑小说家。下文中的雷斯特林是两人合著小说《龙矛》中的人物。(译者注)
  --------------------------------
  《龙矛》……根本Google不到这个译名啊……《龙枪》也有百万级的搜索结果啊,怎么避过去的……
  
  4,P32 《监视者》②,Watchmen,美国漫画。(译者注)
  -------------------------------------
  老师,《守望者》的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诶……
  
  5,P130 《歌剧院魅影》……
  --------------------------------------
  没有译者注,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歌剧魅影》,反正我搜不到上面这个名字……
  
  另外,还有好些个看不懂的句子,我也懒得抄了……就此别过吧~


   看这本书之前我充满了期待,看完后也证明了没有让我失望。
  
   首先来说说我最喜欢的姐姐洛拉。洛拉是身于美国的多米尼加人,一生没有见过抛弃母亲的父亲,由一人兼做数份工的母亲贝利西亚养大。洛拉虽然成绩优秀,聪明过人,但绝对不是书呆子,相反,她有思想,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突破常规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即使这路上有太多的坎坷。洛拉和妈妈贝利西亚的矛盾看似是不可调和的,因此洛拉也选择了违背妈妈的意愿而飞向自己的天空,但洛拉心底里还是很同情和可怜妈妈的,但却没有深深的爱,这能怪洛拉吗?最让我感动的是洛拉对弟弟奥斯卡深深的爱,她不断给奥斯卡鼓励,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也给奥斯卡以安慰和庇护,有这样一个姐姐,难道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
  
   妈妈贝利西亚的故事简直就是一个传奇。虽然生于显贵,但出生不久家庭就被独裁者击碎,而自己也被卖为奴隶。姨妈拉英卡将她养大,教给她读书,写字,礼仪,送她去贵族学校,但她却有一股散发自骨子里的野性,她注定不甘于平凡,不属于平庸。她追求过,叛逆过,疯狂过,无处没有留下她的足迹,无处不残留她的魅力。后逃亡去美国,生下一男一女后被抛弃,靠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这样的女人是不是很了不起?这似乎让我想起了《宠儿》和《愤怒的葡萄》里的母亲,都是那么坚强果敢,那么气场十足,那么动人,那么伟大!但是作为母亲,贝利西亚不能算是成功的,她有太强的自尊和控制欲,似乎希望女儿成为她的奴隶,而不是骄傲,而这让人不寒而栗。
  
   贝利西亚的养母拉英卡虽然篇幅不多,但却使人难以忘记。她对贝利西亚的爱与包容,足以感动无数人。她无私的付出,使得贝利西亚有了一个完整和幸福的童年,而不是被人家当做奴隶毁掉。她遇事冷静,总是以自己的祈祷去解决问题,没有她,就没有贝利西亚的未来。
  
   最后来谈谈小胖纸奥斯卡,奥斯卡童年似乎是最幸福的了,无忧无虑,桃花运也很好。但是越到后来越悲惨,奥斯卡是一个科幻控以及超级宅男加书呆子,他呆头呆脑的性格和臃肿的身材决定了他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而我对奥斯卡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这本书虽然以奥斯卡的名字命名,但对我来说,他的存在感却是最低的,甚至于说他串起了本书的线索也有点勉强。此书分几个年代来叙述,每个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独立的章节,其中母亲贝利西亚的章节是最精彩最奇幻的也是最沉重的,也让人沉迷其中。
  
   此书看似讲的是小胖子的一生,但其实里面贯穿了多米尼加几十年的历史。多米尼加的大独裁统治让人深恶痛绝,饱含多米尼加人民辛酸的过去。这里面也探讨爱,家庭以及责任,每个人都能从书中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
  
   如果人生可以如贝利西亚那样的精彩过,放任过,如洛拉那样的反抗过,抗争过,如奥斯卡那样的坚持过,努力过,那还有什么遗憾呢?如果你主动拥抱生活,生活将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摘自《生活周刊》 作者:走 走
  
    私心里,我很希望,这本名为《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的小说能在中国读者中,产生一连串的、持久弥散的涟漪效应。它反映的是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近代史。我想很多人,包括我,最初其实是不知道多米尼加共和国在哪里的。书中对极权主义的描述,如此清晰明了,又不像《1984》,存心要写成政治寓言。相比《1984》,它没有那么急切地渴望去影响历史,只是将一些道听途说,以一种客观新闻报道的方式呈现在大量的注解里,把1930-1960年间由美国扶持的特鲁希略家族的独裁统治,经由一个曾经贵为上流阶层的富豪之家的沦变过程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展现出整个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岛国的三代噩梦。
    如果说奥威尔的伟大在于他的预言,那么朱诺•迪亚斯的力量则在于他用文字为一个理应遭到谴责的时代立起了一座小碑。小说在修辞效果方面也是独树一帜:俏皮的直言不讳——在粗俗粗口与文学语言之间走钢丝般令人难忘的混杂文风;引人入胜的结构——从奥斯卡古怪的宅男脾气,以及二十八岁前从未有过性经验、特别不招女人待见的不可思议中产生出怀疑,引出“永远陷在爱情的悲剧当中”这一诅咒,再由这一主题上溯奥斯卡这个移民的多米尼加身世及家国历史,由此层层展现祖孙三代的绝望与恐惧;足以表现历史的细节——外祖父担心自己大女儿的美貌终将引起特鲁希略觊觎的那十几页,恐惧是如此细致、真实、可信;煽情的结局——奥斯卡终于爱上了一个妓女,她却是上尉的女人,为此他惨遭毒打,对“诅咒”的恐惧再次出现,但奥斯卡用自己生命最后的二十七天成功破咒,他赢得了女人发自内心的一次性爱,他用被枪决的方式,终极方式,死亡,克服了整个家族、整整三代人的恐惧。
    我们真的不需要了解一个恶魔一样的特鲁希略吗?虽然略萨在《公羊的节日》里已然有所展现,我们真的相信,特鲁希略只是一个我们通常只会在书里遇到的恐怖角色吗?作者曾言:“对死亡和怀疑,我在作品中用心良多。”它的文学性证明了这种努力,巧妙地避开了奥威尔式的纯粹意识形态构想。把角色写得是角色,而不是仅仅像一个概念。在我看来,让虚构得如此真实的人物去遗忘、去逃避,只是某种表象,就像苟延残喘的生命。作者给过奥斯卡一线生机,他被身为福音会教徒的出租车司机救出甘蔗地,就像他的母亲当年终于逃出甘蔗地一样。但奥斯卡用奇特的对爱情的信念找回了勇气,也许有人读后会觉得,他最后做出的选择是顽固的、无知的、愚蠢的,但我想,作者的用意,让奥斯卡求死的用意,不是为了奥斯卡自己,而是为了这一行为所象征的东西,对现实的反抗。
    历史的真正方向,或许就是,怀揣爱情,向死而生。让微弱的乐观主义之光,唤起零星的、瞬间的个人幸福,那种传承,对祖先命运的传承,不仅仅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精髓,也是任何时代都无法完全抹杀的某种永恒。
  
  


  这本书的叙述太精彩了,那种语调,那种携带着加勒比海浓烈下层气息的叙述彻底掩盖了知识分子的枯燥呆气。这是我最近看的最好的小说。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在个人的语调中叙述。 世界文明中心的作家是不是在衰落,这本书的作者生于“多米尼加共和国”,一个你几乎没有听说过的国家呵。
  昨天在上海作家协会参加一个酒会,其中有来自古巴的一位女作家有本书叫《加勒比的文化多音现象》,这个书名让我当即想到了《奥斯卡-瓦奥》这个宅男的叙述语调。


  我不太了解多米尼加的历史,所以无法去体会多米尼加人的生活,以及感受。但我了解专制制度,所以也多少能体会一下身处专制制度中的人民的感受吧。
  就像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一样吧,读了这本小说,我总会觉得多米尼加和墨西哥,巴西那样的国家差不太多,当然这都是电影中的印象。也许它也和印度,越南或者一些东南亚国家一样,有着类似的生活影像。当然这本书不是讨论该国风光的,这只是一本关于一个胖子和他家族的故事。
  这样一个200多页的作品,主人公其实并没有占大多数篇幅。书里从不同人的角度,讲了他们的故事,讲了他们的人生,讲了他们跟这个胖子的交集。实际,说得终究不是一个胖子的故事,还是告诉一堆人对于他们的生活的看法吧。是一个讲多米尼加式生活的故事。
  书里故事性确实不是那么强,并没有一读就被吸引的那种魅力,但是作者的语言就是不错。夸张,比喻,非常精彩!
  所以,读这本书,就冲着这个。
  若是抛开这个,真是可读可不读了。


  按照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的标准,《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绝对是一本过时的小说,因为里面的人物太多了,光是肤色就有四五种。顾教授欣赏的是那种用几百页的篇幅,描述一个人和一个苹果的关系的现代派小说。值得一提的是,此书还展示了史上最具规模的鸣谢名单,里面出现的人物比小说多几十倍,单是家族就有9个。
  
  这种打群架的架势充分展现了拉美人的重情义和爱热闹,因此小说写得茂盛一点也就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我在很大程度上认同顾彬教授的观点,现代派文学基本是以“向内转”和“重形式”架构起来的,如果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手法上就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前现代,而这又几可反证出作者残留的前现代思想。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学流派中,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前现代处境,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还让其焕发出生机的恐怕只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了。本书的作者朱诺•迪亚斯出生在多米尼加,自然也沾了些拉美亲戚的仙气,因此在叙述风格和语气上确实可以看出些老马尔克斯和富恩特斯等人的道骨仙风。
  
  然而6岁就移居至美国的经历又让他长期浸淫于美国人的物质文化,跟魔幻还有点距离。美国没有魔幻,只有玄幻和科幻,也就是奥斯卡喜欢看的那些小说和电影风格(其实从这里就可看出一些作者的师承),而拉美的魔幻是与生活紧密贴合的,二者有很大不同。
  
  所以,尽管小说中也出现了诅咒、圣物、没有脸的人等幻象,但与土生土长的拉美魔幻意象相比,像在冰箱上多放了一个星期。不过从颠来倒去的叙事风格,以及美洲说书人的大话喷子上还是能看出拉美遗风。
  
  当然,我们也可将这大话喷子与戴维•洛奇所谓的美国小说中的“少年侃”联系起来,而作者则接合了奥斯卡的美式宅男生活与拉美历史上的风云变幻,诸如此类,小说就像是《百年孤独》与《生活大爆炸》的简易混搭。
  
  美洲评书的特点是语速迅猛,便于作者扯淡和读者阅读。因此,小说顺滑得可以拿去做洗发水广告,为读者充分敞开了接受之门。与此同时,它又不乏历史的沉重,这本书真正的主角是多米尼加的近代历史,尤其是特鲁希略专制这一段历史。作者借用了一个新小说式的手法将这些历史穿插在轻盈幽默的叙事中,即——大量运用注释,从而造成一种日常叙事和历史叙事交织的互文效果。
  
  通过这一点,作者做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双丰收,既避免了手法老套的责难,也为小说叠加了分量。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上显而易见的文学抱负和专家偏爱的政治主题,更少不了美国人民对少数族裔文化和邻国的关注,把作者推到了一个文学界三好学生的位置,想不拿奖都难。所以,此书是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和普利策奖双料得主。
  出于对品钦这样的牛人被拒之于普利策奖门外的打抱不平,我对普奖历来有些成见,慨叹有时候小说的成功也跟选秀一样,观众、评委、发行商,那边都不能得罪,胡同口就那么大,你非得把自己削成魔鬼身材才钻得进去。
  
  不过,迪亚斯应被排除在那种得奖专业户之外。这个麻省理工的写作教授十年磨一剑,应当不可能仅仅只是为了拿自己故国的伤疤来博美国佬一笑。别忘记,书中真正的核心人物——大独裁者特鲁希略就是美国人制造出来的“怪胎”。由此,小说在嬉笑怒骂之外,显露了它的政治态度和文化内涵,它是对专制和不公的控诉,也是在宣泄淤积在人民心灵中的创痛。写者希望忘记,却使读者记住。那只蛰伏在中北美洲之间的小甲虫开始在读者心目中蠕动,在此之前,它只是美国人眼里的艳遇之地,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块标牌。
  
  至于奥斯卡•瓦奥,就像他在小说中的悲惨遭遇一样,作者对他也非常“不公”。除了给他起了个接近于奥斯卡•王尔德的骚包名字外,作者没给他多少好处。他虽忝列题目之中,却算不上是小说的主角。小说更多的篇幅被他母亲、姐姐、外公、外婆等人占据了,尽管正是这一路赶来,才有了这个可怜的胖子。而他那辛酸而漫长的破处经历,让人深刻体会到“没有那个多米尼加人到死还是处男”这句话中的悲剧意味。他不是处男,他是个传说。
  
  [美]朱诺•迪亚斯 著,吴其尧 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1月,25.00元。
  
  本文刊于【读品】96辑
                    
  【免费】订阅 点击http://blog.sina.com.cn/dupinjournal 网站订阅框。 或发邮件至dupinjournal@gmail.com订阅
                     
  【读品】下载请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dpjournal


  朱诺·迪亚斯形容自己是另一个普通而可怜的移民孩子,但是他的作品告诉了你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奥斯卡带着热情为哺育过他的土地、语言、文化活着,他所植根的一切将一个家族聚拢、拆开,他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也是多米尼加的历史……
  
  另一种方式书写历史
  
  采访、撰文/钟 蓓
  
  必须说,阅读《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并不是短暂而奇妙的事,尽管它获得了2008年普利策奖以及无数好评。据说,作者朱诺•迪亚斯(Junot Díaz)花了10年的时间才写好这部小说,但是它不厚,中译本只有区区的256页。
  
  为什么阅读一个好评无数的故事并不是短暂而奇妙的事呢?我的解释是,因为迪亚斯压根不仅仅只是想写一个故事,他的想法很多、主意很多、意图很多。小说主人公奥斯卡·瓦奥也就不仅是单纯的胖子,他的“臃肿”来自意义过多的负荷。于是,一个讲述多米尼加胖子的故事变成了一部多米尼加简史。瞧!迪亚斯是不是有野心而且很聪明呢?
  
  朱诺·迪亚斯坐在沙发上,微笑地对着镜头。这是他获奖之后接受若干采访、拍摄若干照片中的一瞬间。可能过一会儿,他就要去麻省理工学院的课堂上教学生们如何写作。他的黑色肌肤透露出他并非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就像小说主人公奥斯卡·瓦奥一样,迪亚斯也有一段悠远的移民经历——1968年,迪亚斯生于多米尼加,1974年随父母移居美国。
  
  “没有哪个多米尼加人到死还是处男。”这句话成为胖子奥斯卡·瓦奥摆脱不掉的诅咒。他身材臃肿、性情抑郁,饱受冷落和讥笑,生活里只有奥特曼、星际争霸和神奇四侠。女孩子们不喜欢这个奇特的胖子。在旁人看来,瓦奥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当年他的故乡多米尼加处于军事独裁者R.L.特鲁西略的统治之下时,瓦奥的外祖父一度是当地名流。不过在特鲁西略时期,法律、信仰都不起作用。想要活下去,只有把自己的女儿献给总统。为了保护孩子免受摧残,外祖父一家家破人亡。时隔多年,瓦奥返乡故里。在他最失意的时候,意外找到了爱情,告别了处子之身,也在自己生命最辉煌的顶点告别了短暂的人生。这就是迪亚斯写了10年的故事,瓦奥的姐姐洛拉和她的前男友尤尼尔的视角交替叙述,几代人的故事在新泽西和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轮番上演。
  
  如果你打算把奥斯卡·瓦奥的故事等同于朱诺·迪亚斯的故事,那就错了。对于很多人问起的这个问题,迪亚斯认为他不过是在“虚构”,虚构一个多米尼加胖男孩,和他自己的故事并没有太多的关联。
  
  “我经常讲故事。比起写作,我讲的故事多多了。写作是我的选择,它也选择了我,它是我阅读爱好的延伸。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告诉我,拉丁美洲的根对作家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我很赞同,拉丁美洲之根也增加了我的阅读体验。”迪亚斯说。
  
  迪亚斯塑造了奥斯卡·瓦奥的同时也回顾了多米尼加的历史。在繁杂的脚注里,历史的线索串起了一个家族的命运。“真正让我感到艰难的东西是有关历史的那堆素材。这涉及到很多历史材料的研究。”“我是个书呆子、老古板,所有的历史素材都在我的脑子里,我的兴趣就在于怎么让它们彼此相互有关联。”《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那些烦人的脚注其实是迪亚斯别有用心的添加,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和瓦奥被虚构出的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交相辉映,彼此是对方有趣的互补。虚实结合,这恐怕也是被书写的人类历史的本质。
  
  朱诺·迪亚斯最大的快乐是在书本里寻求精神上的快乐。上大学期间,在托尼·莫里森、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等著名作家的指导下,他走了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现在,迪亚斯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写作的副教授,以及《波士顿评论》的编辑。1996年,朱诺·迪亚斯凭借短篇小说集《沉溺》一举成名。《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是他的首部长篇小说。
  
   问:《周末画报》
   答:朱诺·迪亚斯
  
  问:事实上你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溺》出版后,就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这是否让你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时有很大的压力?
  
  答:我是一个残酷的人,有点儿自虐。在最初5年里,我自己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让我写作时没有一点愉悦。但是,没有快乐的写作是讲不好故事的。如果不是那些该死的压力,恐怕我都写了两本书了。当你放低标准,对自己更慷慨,你的思路就会打开。
  
  问:看上去你写的是奥斯卡•瓦奥的一生,但是贯彻始终的是多米尼加的历史,尤其是R.L.特鲁西略时期。我能认为你的野心是想写历史小说吗?
  
  答:我是在用一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写历史,尤其是小说中的注释,贯穿着多米尼加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推动故事前进的车轮。
  
  问:可以理解为这是本自传式的小说吗?既然瓦奥的人生经历和你的成长轨迹有诸多吻合之处。
  
  答:我认为我个人的成长与小说的主题是最无关的,但是这个问题是被问及最多的。我必须指出,我采用的是虚构的方式在写故事,这是小说家惯用的伎俩。在我开始创作这个故事前,我不认识故事里的任何人物。我觉得最搞笑的事情是,这个故事里在现实中唯一真实的人物是所有人物里看上去最假的!他来自我的生活,或许是位外来人,或许是神秘的猫鼬。
  
  问:对你而言,成为美国人意味着什么?
  
  答:这意味着很多事情同时都在发生,意味着个人与国家之间每天进行的搏斗,意味着我们如何自我定义。对我而言,成为一个美国人有多重意义。一个人可以带有他所在出生地的基因,也能吸收成长地的营养。
  
  问:你第一天上学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答:头几个月,我坐在教室的后面,被老师忽略,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会讲西班牙语。我记得我和很多孩子打架。与此同时,我们也的确都是些难搞的孩子,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哥哥、姐姐、妹妹。我们在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努力在社会上出人头地。但是刚去上学时的6个月是真正的人生冒险。
  
  问:你用了10年的时间写《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你会不会觉得花的时间太长了点儿?
  
  答:人们总是问,你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写一部小说是因为写作很困难吗?我喜欢问这个问题的人。当然,问这个问题比仔细读这本书、讨论这本书要容易得多。现在我希望的是下一本书不用花那么长的时间。我思考的是什么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什么是未来快要发生的?这些比已经发生得更重要。
  
  问:2009年,Miramax购买了《奥斯卡•瓦奥》的电影改编权。目前它进展到什么程度了?你会参与剧本创作吗?如果是,剧本创作会不会又花上你另一个10年?
  
  答:哈,谁知道呢。电影工业的耗时就是长得令人难以置信。今天我可以说“是的”,然后明天可能我就消失了。
  
  问:我们知道你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写作,教书的感觉如何?
  
  答: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教本科生,这些孩子是真的想学习。教研究生的感觉就差不少,因为很多研究生院的学生们出于我的名气申请上我的课,其实他们挺盲目的。面对他们,我常常觉得自己被要求仅仅是个有名望,然后能帮助他人实现梦想的助产士就够了。有时候我觉得我和研究生的关系可能更多地建立在那点儿我可怜的名声上,而非我的工作,这让我有些沮丧。只有很少的学生对创新的叙事方式有兴趣,大多数的只想着怎么能在《纽约客》上发表文章。
  
   《周末画报》第585期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是2008年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作者胡诺特·迪亚斯(Junot Diaz)生于1968年,6岁时随家人从多米尼加共和国移民美国,尽管在1996年就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并被出版界看好,但之后有将近10年的时光,他纠结在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怀疑当中。在奥普拉·温弗里的网站上,他对是什么让自己最终实现作家梦想侃侃而谈,更像是一个生动而诚恳的励志故事,毫不讳言这部不算太长的长篇小说是5年艰苦耕耘的结果,在此之前,75页的长度是他难以逾越的槛儿。话虽如此,他的首部长篇小说还是被认为提供了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
  
  獴在胡诺特·迪亚斯这本关于诅咒的小说中,它的每次出现都是咒语得到解除的象征。早年从非洲被带到中南美洲,最终这种非本地动物被视作本地的灵兽。迪亚斯的家族也流传着关于它的“真实传说”,他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大山里迷路两天两夜,是一只会说话的獴带她走出了山谷。你真信这些吗?本刊记者问他,“你知道,我是那种典型的在融合文化中养大的孩子,我妈一方面有旧世界的迷信,同时相信新世界的经验。我相信命运和诅咒,同时我也不信这些。”
  
  和作者一样,故事的主角奥斯卡·德莱昂从小从多米尼加去了美国,起初,在新泽西州的多米尼加人的社区,被单亲母亲按照一个正常的男子汉的样子培养,却因为7岁上一次三角恋的失败,而自哀自怜发展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一周7天坐在电脑前,最熟悉的伙伴是科幻剧以及电子游戏里的人物,最大的爱好是写科幻小说,最糟糕的是:没样儿——肥胖,满脸粉刺,却还是个多情的种子,议论女孩子却一个也没碰过,总是沉浸在要命的单相思中。
  
  
  这是奥斯卡的成长故事,同时另一条线索是关于他的家族受到的诅咒。诅咒和破咒的传说,深根植在加勒比海地区人文传统当中,奥斯卡相信,那个从他的外祖父母开始,一直影响到他的母亲和姐姐命运的诅咒,也如宿命般攀附在他身上,爱一个人总得不到回应就是证明。貌似如此,读者不难从字里行间读到,家族命运真正的安排者是多米尼加的独裁统治者特鲁希略和他的时代。所以有评论形容这部小说的特色是“略萨遇到了史波克船长(《星际迷航》的主人公)。”
  
  
  小说分别从奥斯卡的姐姐洛拉和她的前男友尤尼尔的视角交替叙述,几代人的故事在新泽西和多米尼加的首都圣多明各交替发生。胡诺特·迪亚斯掌握了符合当代阅读习惯的一种明快的节奏,而唯一形成羁绊的是可能是随书出现的大量的注解。迪亚斯自己写了很多关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常识性解释,如果说他的说书人的口吻读起来还算有趣的话,译注则带来又一重的眼花缭乱,不过总好过原版书读者不得不一边看书,一边查阅一个叫做“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注释.com”的网站,因为迪亚斯提到了大量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元素,虽然大部分来自美国,但把美国人都看晕了,谁让奥斯卡是宅男呢。话说回来,迪亚斯告诉本刊记者,他借此呈现的是官方历史之下的世界的样子。作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科学幻想世界对奥斯卡来说,可能来的比第一世界,第三世界更真切一些。
  
  专访作者胡诺特·迪亚斯
  问:奥斯卡·瓦奥和奥斯卡·王尔德有外型之上的联系吗?你在小说中只是提到人们给他起这个绰号是因为他的外型。
  
  迪亚斯:和奥斯卡·王尔德一样,奥斯卡·瓦奥在爱情面前总是遭遇悲剧性的命运。他们甚至因此而死,不是说因为爱情本身,而是他们和当时的社会法则的格格不入而受到摧残。这是生错时间和地点的两个人,王尔德的问题在现代没有那么严重,但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就给他招致了侮辱和损害,奥斯卡·瓦奥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爱情把他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现实中变得盲目。
  
  问:你很强调奥斯卡的偏黑肤色,你让他至死都保持处子之身,不知道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文化中,这样的安排究竟意味着什么?
  
  迪亚斯:奥斯卡·瓦奥是个倒霉孩子,我承认我对他很残酷,直到最后也不给他一个姑娘。但在现实中,他的命运比起那些从来没有机会爱过的人还不算太坏。我觉得我只是诚实地把我知道的那个世界反映出来。加勒比沿海地区在性的方面,我不知道你是否有所耳闻,在历史上犯下了可怕的罪行——曾经有步骤地强暴当地妇女和对非洲奴隶进行性掠夺,这也是长期受到谴责的一个话题。而对我们来说,从长达500年的强暴史所带来的精神折磨中逃离的一个办法,就是让性开放成为一种“美德”。我们在性方面的超然,是要隐藏在我们的人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些很久以前发生的事,至今仍在折磨着我们。
  
  
  问:这样写,你听到过来自祖国的批评之声吗?
  
  迪亚斯:我已经听到了一些评论,但是作为一个作家,有时就是要打破沉默,并且说出一些人不想听到的真相。当然我用的也是把虚的写实,把实的写虚的作家的那一套。在多米尼加,一些当权者认为我是局外人,因为我已经移民美国这么些年,我的多米尼加人的身份总是受到置疑,我不得不忍受,并将其视作一个长期的斗争。对我们来说,身份认同的困惑,不仅来自祖国还有你现在的居住地。许多在国外长大的多米尼加人更是厌倦了来自祖国的歧视,最后都懒得理它了。但我不,我拒绝让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来告诉我,我是多米尼加人还是不是。
  
  问:你现在和祖国保持怎样一种关系?
  
  迪亚斯:多米尼加始终在我心中,流淌在我的血液里,但同样我也有颗美国心。每年我至少回去三趟,我在美国的朋友最多的也是多米尼加裔的。刚刚的新年假期,我回圣多明各了,我从小长大的房子还在那儿。和家人呆上几天后,我通常会租辆车环着岛开,去接触一些陌生人,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岛上很漂亮,人也厚道,我喜欢和卡车司机和那些卖螃蟹的人聊天,我始终对他们的故事好奇。不过另一方面,我也明白,在多米尼加我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整个岛上几乎没什么书店,连盗版都没人看。作家要想出书除非自个掏腰包,你要说想当作家,跟你说想去要饭差不多。在美国要想成为作家要面临对你能力的考验,也可能无法成功,但起码有出版机会。
  
  问:奥斯卡的妈妈常常叹息和中国人断了联系,这在你生活中有什么典故吗?
  
  迪亚斯:我是“万隆原则”(注:1955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会议,提出了“亚非拉人民团结起来……”的说法)坚定的支持者。我最好的朋友是个华裔,我和他的家庭也走的很近。他的父亲在70年代带着30美元来到美国,最初在餐馆打工,他工作的方式在我听来不可思议,似乎从来不睡觉,从来不给自己花一分钱。而到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住在新泽西高档社区的成功商人。无论是作为新移民,还是作为艺术家,我都从他身上得到激励。他非常有自己的原则,拒绝美国人用种族主义的视角来定义他。从这家人那里,我还学会了吃中餐和看中国电影,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中国的历史和复杂性。
  
  问:从拉美文学传统中,你继承或者说刻意避免了什么吗?
  
  迪亚斯:我阅读的范围很广,从马尔克斯到罗伯托·波拉诺都有涉及。但同时,美国文学传统对我的影响和拉美的文学一样深,所以很难说清楚这个问题。有一点我比较明确的是,我避免参与到“对关于魔幻现实主义传统扬还是弃”的那些教条式的争论中。我觉得没必要以抽象的文学运动的名义而放弃使用某种文学技巧,我觉得用的着的,我就拿来为我所用。写作已经够苦的了。每当我被问到到底在那个阵营时,我就想说,我属于两个阵营不行么?世界很多作家给了我影响,拉尔夫·埃里森,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汤亭亭以及阿兰达蒂·洛伊等等。我的小说是每个我读过的作家的蒸馏物,而且我从反面的例子中学到的和正面的例子一样多。一些对我来说没什么意思的作家,比如厄普代克和契弗,我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
  
  


  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
  -----Hamlet, scene ii
  
  It’s been long that the academia especially those in sociology believe that self-recognition and identity are consolidated by dialectic interactions within one’s community. People spliced their mentality via the images that mirrored by their significant others----their parents. In this case, the controversial Freudian argument about one’s fetish with his or her heterosexual parent ----Oedipus complex backs the genuine conflicts that rooted in Oscar’s family, which he called it fuku (family curse) and his sister despised it as Life, so cruel yet so true.
  “These breasts have always embarrassed you and when you walk in public with her you are always conscious of them...Your father could never get enough of them, she always brags. But given the fact that he ran off on her after their 3rd year of marriage, it seemed in the end that he could.”(P.52) There is a sense of melancholy hided in the sarcasm, that is, the loneliness of a first-born daughter. Under her mother’s punch either physically or mentally, she yearned for a father with both hate and love, a new dictator who would abandon her mother but take her and her brother away with the circus. The absence of the father symbolized the incomplete sovereign of both Lola’s family and her value of the world.
  With the excuse of her mother’s cancer, she went astray and anarchy only to find her own identity, the sense of security and self-esteem that neither her family nor her country could ever offer. Unconsciously, she tought that her mother’s illness was just her chance to revenge, and that’s why she joked fuku equals to life, cynically yet bitterly.
  Traumatic life as they have had, she was struggling to distract herself to go off the track of her family’s endless tragedies epic. Keeping adding threads that are totally discords, she changed for the sake of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she fight her way out in burying and repressing her painful memories deep in her unconscious mind.
  Throughout the novel there are no other refined feature paragraphs like this chapter, which are sensitive, monolithic and sentimental. The monologue in these paragraphs are hamletic, combined with Spanglish prattles and even a little bit hysterical madness, since foreign yelling always has the insane effects to the reader acoustically.
  The unadulterated purity is poured all over between the lines. Like the declaration of freedom, Lola articulated her longing for love and intimacy in the idioglossia in order to find her own voice and her own way out. At the same time, she acts dorky like a typical alternative punk girl in a way to demonstrate her strength to her mother and her uniqueness to the community.
  “A punk chick. That’s what I became.”(P.54) ----an American label with the hardcore of the Dominican composure. She ran away, however, because of a boy, which is a self-evidenced fact that proved her unconscious inferiority as a female in her home culture, although a respectful virgin. She murmured and mourned with distraught hesitations and madness. Like fuku replied, a boy dropped by as a perfect dealer at the right place and right time. Then, she just traded her virginity in an American way to abandon the curbs and discriminations she felt in Dominican traditions which chains women in their family and community but encourages young males in sexual initiations. Ironically, when she did lost her virginity, she felt guilty and emasculated. “…as soon as I lost my virginity I lost my power…”(P.65) What she complained even more was the indifferences of her family when she compared with the White People who lost their cats. Finally, the clash of cultures burst, blazed but died out even faster. After the embarrassed yet dramatic reconcile with her mother, she found that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of love lies only in the ways of expression. “…And that’s when it hit the force of a hurricane …I was waiting to begin.” (P.75) Once again, Lola found her way at the crossing as fuku continued its magical spelling in her doomed miserable life. And this crossing was just another life and death question posted by her mother----her elder self. However inevitable, this time, she knew, since fuku is just like destiny, thus “The only way out is in”, and vice versa.
  
  Summer 2009 @ DukeReads Project
  
  


  这篇essay还没开始写 但先把我在看书的时候整理的注解发上来 如果刚开始读,一定要坚持下去 这些WORDS-SWITCH都是作者玩的小把戏
  
  推荐www.annotated-oscar-wao.com
  这个网站是一个美国读者为oscar做的注解。我在看到第三章的时候才知道它。所以前两章的注解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一般释义来自wikipedia和urbandict)从第三章以后网站上有的我就不再赘述,只有网站未提到的词汇&典故(it's alot!) 供参考。
  
  另,这份注解很简陋 没有页码 请查询的时候按下ctrl+f定位你想要的词汇。
  
  --------
  Galore 很多 放在名词后用使用
  Lickety split跑得非常快
  Cabaret(餐馆、夜总会等的)歌舞表演
  Guapa=cute
  Diabol=devil
  Bergenline Hispanic在哈德孙河以北的聚居区
  Captain trips 史提芬金的小说the stand里面的fictional virus
  Merengue 一种舞蹈?
  menage a trois 【法】三角家庭(指夫妇双方与一方的情人共居的家庭)
  dejah thoris 是美国作家Edgar Rice Burroughs火星系列丛书的女主之一
  maldita borracha = damned drunker
  badmash 【印英】流氓,地痞
  orchidaceous华丽的
  llorar=to cry
  pechonalidad=Spanish combination of Pecho (Chest) and Personalidad (Personality)... Used to describe a Woman's personality based on the size of her chest.
  Teta=Boob=breast
  Asesinar=murder
  Vergüenza=shame
  Jalar=pull
  Cuerpazo=huge bulk=sexy cuerpo(corpse)
  Jackpot (牌戏中)累积赌注;(赌博中)累积奖金 hit the jackpot
  Anointed One=chosen one
  Salchicha=sausage
  Borne fruit "My efforts have today borne fruit." And borne is used when the emphasis is on the birth-giver and the voice is active
  Per se是个拉丁语,意思是"本身,本质上",和by itself的意思差不多
  Homunculi 矮子homunculus
  Ciclón=cylone=气旋
  Jodido Spanish slang for "fucked," from the verb joder (to fuck).
  Gormenghast is an ancient city-state which primarily consists of a rambling and crumbling castle.
  Culo=butt
  Cibaeño 来自Dominican Republic el cibao省的人
  Criada=maid,servant
  Esponja=sponge
  Ladroncito= ladrón=thief
  El Jefe is a Spanish term meaning "the Chief" or "the Boss."
  Prieta = spanish word used to describe someone with dark features. Usually a mestizo with dark skin.
  Ahab is the tyrannical captain of the Pequod who is driven by a monomaniacal desire to kill Moby Dick
  
  Ramón Emeterio Betances y Alacán (April 8, 1827 – September 16, 1898) was a Puerto Rican nationalist. He was the primary instigator of the Grito de Lares revolution, and as such,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ather of the Puerto Ric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Since the Grito galvanized a burgeoning nationalist movement among Puerto Ricans, Betances is also considered "El Padre de la Patria" (Father of the Puerto Rican Nation). Because of his many donations and help to people in need, he also became known as "The Father of the Poor."
  By hook or by crook就是:想方设法达到目的,或去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Helado=frozen
  hook, line and sinker。 Sinker这里是指钓鱼的钓丝上铅做的坠子。它使钓丝深深下垂到水里。依此类推,hook一定是挂鱼饵的钩子,而line就是钓丝了。
  这个习惯用语的出典是一条愚蠢上钩的鱼饿得吞吃鱼饵时把挂鱼饵的钩子、钓丝和坠子都一并吞进肚里了。这个习惯用语跟刚才学的习惯用语lock, stock and barrel意思相近,都解释“统统地、一古脑儿地,” 但是它们的用途不同。Hook, line and sinker特别用来指象鱼那样愿者上勾的受骗上当的傻瓜,听了骗人的假话全盘接受信以为真。
  Dolo-Alone. Solo, for self.
  E.g. Going dolo.
  Strom Thurmond: He conducted the longest filibuster ever by a U.S. Senator in opposition to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57, at 24 hours and 18 minutes in length, nonstop.
  Mea culpa=my fault
  ELYSIUM 天堂
  MIDDEN粪堆
  Sapo=toad
  Abrazo=hug
  Hipolito mejia is a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Dominican Republic.
  Reconquista=reconquest
  Jueguito:derived from jugar(play)
  Paramour情夫;情妇
  Fall of arbenz arbenz是一个政客
  Coup d’etat 政变
  Sierra maestra 古巴的最高山系 盛产矿藏
  Mewl喵喵叫
  Ruefully 悲伤的
  Dicey冒险的
  Pendeja=dummy;nerd
  Chooch= the term is derived from the Italian word "ciuccio" and means jackass, dummy, idiot, or moron. A chooch is a person, who against better judgement, acts inappropriately.
  Ladron=thief
  Pipa=pipe
  Hambre=hunger
  Taza=cup,bowl
  Cakewalk=a piece of cake
  Bankroll=to support someone financially
  Pendejada=stupid things to say/do
  Pariguayo-Dominican Republic,slang 'nerd', party-watcher
  Novio/a=bf/gf
  Behest 命令
  Héctor Lavoe 来自puerto rico的 salsa音乐人
  Ideologue 理论家 空想家
  Guacanagari 1492年哥伦布登陆后遇到的酋长
  Dig 住所
  fielders choice 棒球术语 具体没看懂
  Pout 噘嘴
  Mutter 喃喃低语
  Hermanita 双胞胎姐妹之一 可与hermana联系记忆
  Lio=mess
  Porra=damn e.g. hijo de la porra
  Comehuevo: huevo=testicle; come是”comer -吃” 的变位 这是作者常用的一种codeswitch手法
  Desgraciado=unhappy unlucky
  Burbuja=bubble
  Candela=fire
  veterano=veteran
  Atahualpa 哥伦布时代前的INCA empire最后一个皇帝
  No me toques=don’t touch me (tocar)
  rapier - 一种细长的剑
  cardboard coaster 杯垫
  gobbledegook - 冗长费解的话;官腔;官样文章
  ruda=coarse
  echelon - 【军】梯次编队
  sim salabim=Harry August Jansen
  reinstate 回复原职
  goon 受雇暴徒
   Schadenfreude
  【德】因他人的不幸而感快乐;幸灾乐祸
  Highfalutin- 【美】【口】夸张的
  parigüayo=bystander
  in situ. 【拉】在原處situ;在原位置
  bonchiche=gossip 不知道这是哪国语
  rictus n.(人在疼痛等时的)龇牙咧嘴
  maricon 女人气的男人或者男同性恋
  pompadour
  1. (女子)高卷式发型
  2. (男子)蓬巴杜发型
  Machete (中南美印第安人的)大砍刀
  Atavistic-- 【生】隔代遗传的;返祖现象的
  pinion - 鸟翅的端部,翼梢,前翼, 小齿轮
  clavicle - 锁骨
  gloaming 夕幕
  metastasize 【医】(癌等向身体其他部分)转移
  cranium - 颅;头盖;头盖骨
  humerus - 【解】肱骨;肱部
  a Altagracia is the easternmost province of the Dominican Republic
  mensa=docile, meek, gentle
  Hypatia of Alexandria(约370-415)。已知第一位重要的女数学家。
  Conjunto=group
  Minion宠儿;宠仆;奴才;爪牙
  Running amok,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simply amok (also spelled amuck or amuk), is derived from the Malay/Indonesian/Filipino word amuk, meaning "mad with rage" (uncontrollable rage).
  Sinvergüencería 无耻
  latrine - 公共厕所
  A herculean task or ability is one that requires extremely great strength or effort.
  zilch - 无;零
  kamikaze 这个词一定要知道 感觉是日本文化一个很变态方面的核心体现
  1.(during World War II) a member of a special corps in the Japanese air force charged with the suicidal mission of crashing an aircraft laden with explosives into an enemy target, esp. a warship
  2. an airplane used for this purpose
  3. a person or thing that behaves in a wildly reckless or destructive manner: We were nearly run down by a kamikaze on a motorcycle.
  copacetic - 【俚】极好的;很棒的
  
  wetback - 【美】【口】非法入境的农业劳工(尤指非法入境的墨西哥劳工)
  
  ole=old 参考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ole
  
  Chacabana: type of shirt
  
  A tertulia is a social gathering with literary or artistic overtones, especially in Iberia or Latin America
  
  tarde venientibus ossa. For those who come late, only the bones 拉丁语
  
  COLMADO: Small store, sometimes located in part of someone's house, that sells foodstuffs, beer, rum, cleaning supplies, products for the house and。。。(blogspot打不开 只能看到这么多)
  
  Although commonly translated as 'farm', the word finca can have several meanings. It can mean a large country estate or a small rural property.
  
  vellum - 上等纸;羊皮纸
  viperous - 毒蛇般的
  golem - (犹太传说中的)有生命的泥人
  quemada=burned,burnt
  legerdemain - 戏法
  saving throw:In role-playing games, a saving throw is a roll of dic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magic, poison, or various other types of attacks are effective against a character or monster.
  Pájaro=wanker, 讨厌鬼
  Palomo: A dude that cannot get any girls for the life of him. Basically a "chump" or "AFC" in Spanish.
  


  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起初的确是对此书没报多大兴趣,正像前面人评论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我对美国文化都还没有彻底深入的了解过,我怎么会有心思去关系一个在世界地图上根本都不会引起人多大兴趣的Dominica。但是随着故事的渐渐深入,忽然发现,Dominican人对爱情的执着是如此的坚定。主人公Oscar,他的姐姐Lola,妈妈Beli,都是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抛弃一切的人。就算他们的爱人是多米尼加独裁者Trujillo的妹妹的情人,他们也宁愿冒着死的决心也要爱那个近乎被很多人认为不能爱的人。故事结尾出oscar被开枪杀死的时候,我也真的为这个民族的爱情观动容。书中也多次提到了这句话no Dominican died in virgin。书中用了很多的脏话,但是从整体看来,并不影响整本书的档次。
  
  但是作为一个男性读者,我对书中最感兴趣的还是Lola,光从字里行间中,并不能说她是一个绝世美女,但是,我却非常的喜欢她,至少,书中任何关于她的章节都换看的非常仔细。她是一个很独特的女孩,但是最后她选择嫁给一个Miami的富商时,终于她也与大多数的女孩一样殊途同归,看来多米尼加女孩对爱情和婚姻也是分的比较清楚的。为作者在书中的化身Yunior感到一点惋惜,最后他也没能追到Lola。
  
  再来说说作者Junot Diaz,作为一个以Spanish为母语的Dominican,6岁才移民来新泽西开始学习和应用英语,尽然能写出这本获得象征美国小说最高荣誉的Pulitzer奖的书,我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佩服他。听了他在fresh air的interview后觉对他更有兴趣了, 他说之所以他会在此书中运用大量的西班牙语,是为了让更多的美国人体会一下作为一个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在看英语时的感受。在interview中最有趣的地方是,他这几个月最享受的是在MIT任教时,有大量的学生跑来问他西班牙语在书中的意思,看着他们费解的表情,他感到很开心,因为当他在听他学生谈论物理时,他也是非常的费解。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你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刚兴趣,如果你对西班牙语刚兴趣,这本书非常值得你一看。


  今天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邪恶势力太强大了。很欣慰,oscar wao最后没有成为彻底的loser。喜欢lola。
  不爽的地方,夹杂了很多西语和莫名其妙的多米尼加政治历史,谁关心这个地图
  上找不到的小国?
  


  朱诺特·迪亚兹《奥斯卡·瓦奥的短暂而奇妙的生活》荣获2008普利策小说奖
  
  企鹅出版社旗下的Riverhead出版社于2007年9月6日正式出版了《奥斯卡·瓦奥的短暂而奇妙的生活》(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一书,随后即成为了2007年最受好评的图书。本书获得美国书评人协会小说奖,商业图书馆约翰·萨金特(John Sargent)小说奖,并被选为纽约图书馆“被铭记的书”之一。此外,迪亚兹的小说还被《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芝加哥太阳时报》、《纽约日报》等评委最佳小说。同时,本书也是《时代》、《人物》和《娱乐周刊》排名前十的图书。
  
  普利策小说奖是奖励美国作家所著的优秀小说,尤其是关于美国生活的作品。本奖项的奖金为10000美金,将于5月29日(周四)在哥伦比亚大学颁奖。
  
  朱诺特·迪亚兹(Junot Diaz)是多明尼加移民,居住在新泽西。去年出版后便获得评论界一致赞誉。迪亚兹视自己为读者多于作者。他说,他总是使自己独立于那些自言“不写作就会死”的作家之外,对他而言,不读书才会死。
  
  http://www.penguin.com.cn/cn_viewNews.php?news=109
  http://www.penguin.com.cn/en_viewNews.php?news=109


我只会说hola,连马里奥都没有玩过,坐等收我的书包裹。。希望能看懂


情节都很wild,慢慢看肯定看得懂的,故事都很精彩。


yea!!5 Stars:D


看到褶子哥的评论。。。终于共鸣了!


对顾斌的话,你只能当成是放pi。瓦奥的故事关键在叙述语调,来自加勒比海多声文化背景的个人化的语调。这是顾斌们所难以知道的。


叙述语调不一定代表了小说的好坏。


竟然采访到了他!呵呵,我觉得他很近“中国”,比如这篇访谈里,就像是在采访一个中国作家的感觉。
他的成名作《沉溺》也快出来了。


期待!
已经快读完了,不舍得读完


呵呵,这么喜欢?
刚才搜了一下《沉溺》,已经有十五国买了版权。。。


是啊,今天凌晨读完了,后面节奏那么快,居然不觉得虎头蛇尾,反而觉得不详尽是对奥斯卡的仁慈


对结尾同感


弱弱的问一句,在结尾奥斯卡和那个女人的那一段美丽时光是奥斯卡虚构的吧。没看仔细。


“尽管在1996年就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并被出版界看好,”不是说《沉溺》一出立刻引进轰动吗?


今天去听了作者的讲座。。竟然买了作者本人拿着阅读的此书!!!


一切没有什么意思的作家。。。厄普代克。。。额。。。


是不是在美国南部啊
感觉好多西班牙语单词和口音...


呃 主人公是来自多米尼加,所以很多很多西班牙语 另外主角喜欢指环王,小说里面很多术语都是引自托尔金的书,没有google应该会很头大 呵


都是西班牙语和科幻小说的引用,最后还影射到了The Matrix...(red pill, blue pill)


看的时候好多西班牙语看不懂 谢谢楼主


这是你写的?我这本书拿了两本,10页都没看


是啊 看这本书真是费事 光查资料就好久


刚下订单,我一定看不懂。。。。但是七块钱拿下的。。。看三页也行


据说好像是美国第一本能把英文和西班牙文结合的这么完美的小说····


有一点不是很明白·····就是书中提到,Dominican never died in virgin,这个有点被雷到了····处女处男在Dominica文化中有这么耻辱吗?


MIT MIT MIT!!


恩?请问你在美国什么大学??


呵呵,反正肯定不是MIT的


恩。刚看这本书觉得条理混乱,再看一点觉得把个人故事和国家历史叙述放在一起并不希奇(谁让我们自己国家历史那么长~~)但是看掉一半以后就被吸引了,他的写作特点就好像是多米尼克的真实写照,hot, unkempt, but fierce! Beautiful!不管什么悲剧都阻挡不了他们的爱;但是再多再重的爱还是逃脱不掉悲剧的命运。fuku.


我个人很喜欢这本小说,刚开始读以为是青春写作,看到一半,恍然,哦原来是女性写作,再看到最后,真相大白,K,是政治写作!
  
  没有政治,不可能获奖。普利策果然没有走眼。


说得不错,对西班牙语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我已经认得几个西班牙语的单词了。活活。


¡hola!


谁关心这个地图
  上找不到的小国? 小国不应被歧视撒^^


好消息,但我给信箱发的电子邮件怎么不回复啊?是不是直接删除了?哎


這是New York Times 2007的書單推薦。因為本身也在學西班牙語,多少感興趣拉丁美洲的生活。在美國,移民的生活總是卑微而又崇高的


a little bit hard to understand
the curse........


活活,说得真好。不读书才会死。同道同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