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六次非演讲

e.e.卡明斯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e.e.卡明斯  

译者:

张定浩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有了人,就有了文学。自有了文学,就有了关于文学的言说。自有了这些言说,人类文明的家园便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瞥见了大干世界。 口传文化时代,人们口口相传谈论文学;印刷文化时代,人们记录下自己的文学感言,付梓出版;今天的电子媒介文化时代,尽管文学这一古老的形式面临严峻挑战,但文学的话语仍作为不可多得的生存智慧,不断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爱,对社会的关切,对人自身的洞察。 基于这一判断,我们策划了“名家文学讲坛”书系。 在一个实用主义和实利关怀甚嚣尘上的时期,被冷落了的文学涵养及其精神熏陶反倒变得异常重要了。此书系意在收罗国外知名思想家和学者的精彩篇什,展现文学思想的博大精深,由此开启一个通向人类精神家园的门径。此一讲坛吁请天下文学爱好者们齐聚那里,聆听各路方家坐而论道,发表有关文学的奇思妙想。 我想,此“讲坛”意义毋庸赘言。 作为主编,我诚邀各位读者带着自己的知识行囊上路,在绵延不绝的文字旅程中,去分享那妙不可言的文之悦1 2008年岁末于古城南京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别出心裁、充满诗意的小书,卡明斯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通过六次“非演讲”讲述了作者的家庭,他的成长,他的诗歌理念与奇思妙想,以及对影响他创作的诗人们的评价,辅以大量经典的诗歌赏析。书中处处闪耀着奇思妙想的火花,在奇特的形式外壳之下,卡明斯显示出卓越的抒情才能和艺术敏感。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e.e.卡明斯 译者:张定浩e.e.卡明斯(1894—1962),美国著名实验派诗人、画家、评论家、作家和剧作家。1894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书香人家,受教于剑桥拉丁语学校和哈佛大学。他深受达达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对诗歌进行彻底改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卡明斯式诗歌模式。他的作品包括大约2900首诗歌、两本自传体小说、四个剧本、一些杂文以及很多绘画。被认为是20世纪诗歌的一个著名代言人。

书籍目录

第一次非演讲:我&我的父母 第二次非演讲:我&他们的儿子 第三次非演讲:我&自我发现 第四次非演讲:我&你&是 第五次非演讲:我&现在&他 第六次非演讲:我&是&圣诞老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是在家里出生的。这句开场白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既然是一次非演讲,你们或许也不会和我计较。 你们当中有些人无法想象“家”的含意,不明白一个“家”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了让他们明白,我要说,家是一种隐私的概念。然而——隐私是什么?你们可能从未听说过。即使(时不时地)真有墙环绕在你们周围,也形同虚设;那些墙不过是冒牌的硬家伙,不断被那些纯属捕掠式的视听联合体所渗透。你貌似可以栖息的任何地方,其实一直受制于某种残忍且贪婪之物,它无处不在。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一所房子,竟然能成为某种特殊之地,专属于个人,独一无二——这个想法一定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我要你们相信,房子、宇宙、你,乃至任何物体,其坚固可靠都仅仅只是表面:实际上(你们是现实主义者,没什么能骗得了你们),每一个表面上的固态都是大量孔洞的集合——就拿房子来说,房子越大,孔洞就越多;既然一所现代房屋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地容纳一切的物,免得它们被落在外面,那么,有关存在、现时、单独乃至自我这样的概念,就毫无容身之地。你们或许要问,当一个人(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立即去往五十个地方时,他还干吗非要待在这里?当一个人旋一个按钮就能置身于任何时候时,他哪还顾得上此刻的存在?当一个非常伟大的政府仁慈地挥霍数以亿计自命为美元的东西,以免任何地方有任何人会有片刻时间独自待着,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什么能诱使一个人去渴望孤独?至于成为你自己——作为替代,你能成为成百、上千乃至亿万个他人,这种情况下,你到底为什么还要成为你自己呢?在一个可互换自我的时代,要成为自己,这个特殊想法简直可笑极了。 很好。但就我而言,诗,乃至每一样其他的艺术,从来都只属于个人的问题,这一点确切无疑。如果诗不过是随便的什么事情——就像空投一颗原子弹——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那么随便什么人都能成为诗人,只要不计后果地去做那必须的随便什么事情就好了。然而,诗(恰好)是存在,而非行动。如果你打算追随诗人的召唤,即便是远远地追随,(在这儿,一如既往,我的话完全基于个人偏见)你们也必须从那个可度量的行动的宇宙中走出来,进入不可度量的存在的小屋。我非常清楚,无论我们所谓的文明滑往何方,对于“非存在者”,唯有奖赏,而无惩罚。但如果诗是你的目标,你必须忘记所有的惩罚和奖赏,忘记所有的义务、责任、负担等等无休止的自我设定,而只需记住一件事:你的天命和定数,只取决于你自己,而非他人。没有人能替你活,你也同样没法替他人活。汤姆们可以是迪克们,迪克们也可以是哈里们,但他们终究没有一个可以成为你。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人世间最令人畏惧的责任。如果你能担当,那就担当起来——去做一个艺术家。如果你不能,那也得振作起来,去干点别的工作,不要枉费此生。 我的家正对着坎布里奇市中心,是一幢雅致坚固的宅邸,屋后有一个椭圆形的大草坪,被壮丽的白松树篱环绕。门前则矗立着两棵高大的苹果树,每逢春天,这些巨人就忠实地把它们那个芬芳的世界托向我的房间,我生活于斯,幻想于斯。窗下,有一个盛大的玫瑰园,每逢初夏,花儿们便盎然怒放:那是“矮胖”查尔德的礼物,他是我父母的密友——曾为我施过洗礼(这是我后来才听说的),并且,(我也是后来才发现)他就是那个编过《英格兰和苏格兰民谣》的查尔德。我还曾孩子气地炫耀过一件白色毛衣,那上面有一个红色大写字母“H”,是我妈妈亲手绣的,代表着哈佛。

后记

卡明斯的诗,相当难译。当年林以亮编选《美国诗选》,译者除他自己之外,还约请了张爱玲、余光中、邢光祖、梁实秋、夏菁五位,全都是兼通中西的文学大家,然而以此六人之力,尚且对卡明斯敬而远之。林以亮在《美国诗选》的序中如是说:“翻译上的困难更逼使编者在取舍上有时不免选择了容易译的和可以译的诗人及他们的作品,而放弃了技术上有不可克服的困难的作品。比较上说来,现代诗就要比接近传统的诗难译得多。艾略特之终于被放弃,和庞德和卡明斯等诗人的作品只好割爱,原因都在这里了。” 他又说:“这并不是说译者在翻译各诗人时仅根据这几本选集中所常见的诗就动手翻译。事实上,几位译者都是拿几位诗人的全集从头到尾熟读,然后才开始工作的。如果不浸润于他们的作品中,不熟悉他们的风格、特征、长处和缺点,一个译者真有无从下手之苦。所以除了少数例外,一个诗人往往由一个人担任翻译。然后这位译者日以继夜不停地和那位诗人在心灵上沟通,在这过程中,岁月就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 他们的诚实与认真,每每令我动容。 眼前的这本小书,并不是纯粹的卡明斯诗选,它是卡明斯1952年诺顿讲座的结集,这一年卡明斯五十八岁。哈佛大学的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讲座,是一个诞生于1925年的著名年度诗学讲座,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稍有中断外,几乎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当世最值得尊敬的艺术大师,给他们六次演讲的时间,和世人自由分享他们对于最广阔意义上的诗的理解。每年的诺顿讲座,首先会以录音的方式保存,随即会陆续整理出版,其中我们熟悉的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翁贝托·艾柯、米沃什、帕慕克等人的诺顿讲座,相继有中译本付梓,几乎都是著译俱佳的珍品。 卡明斯的诺顿演讲和他的诗一样,有其极具个性的特点。在他的第一次演讲开始的时候,他和听众约定,用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来尝试回答一个古老而永恒的问题,即“我是谁”一一他一直最有兴趣做的事;用剩下的十五分钟时间,来完完整整地读一些他最心爱的诗;而关于诗歌的朗读(他自己的诗和别人的诗)将贯穿这六次演讲,从而构成一部属于业余爱好者的诗选,一部由他深爱的诗歌组成的选集。也就是说,是两样深不见底的内容构成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即人和诗。 翻译的过程并不轻松,前后也花费了我一年多的时间。关于卡明斯的中文资料很少,其中李达三、谈德义的中英对照的《康明思的诗》,虽然选诗不多,但从语法构成上很好地解析了卡明斯诗歌的特点,让我获益良多;此外我主要参考的是美国密歇根州伟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为卡明斯专设的纪念和研究网站http://www.gvsu.edu/english/cummings/Index.htm,它的翔实精深让我感受到美国人对于卡明斯的那种深沉热爱;英文世界里关于卡明斯的研究专著浩如烟海,其中Charles Norman的卡明斯传记The Magic-Maker.e.e.cummings,和Norman Friedman的卡明斯诗歌研究专著e.e.cummings:The Art of His Poetry,是我在翻译中阅读过的两部英文著作。 书中所涉及的诗歌,我参看了但凡可以找到的中译本,在此我要向这些先行的译者表示感谢,但最终,对于大多数诗歌我都选择了重译。 这本书的翻译得益于周鸣之小姐的推荐,在翻译过程中祝柯柳小姐帮我校对了近半数的译稿,包慧怡小姐帮忙翻译了其中的一首法语诗,在此要向她们一并致谢。 张定浩 2012年10月于上海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六场非同寻常的奇迹般的讲演……一幅审美自画像,一场卡明斯先生作为作家之“存在”的界定。丰饶的创意,刚健的情绪以及蓬勃的警句,共同表达出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的教义。 ——《大西洋》杂志(Atlantic) 通过他的诗、画,以及人本身,e.e.卡明斯多年来一直令我们欣悦不已,以至于他内在严肃的一面,他的专注热诚,均为人所忽略……《我:六次非演讲》,会有助于使他更加引人瞩目;这是一个男人的自传,他通过在一个奇异时代的种种奇异的越轨,保持住了对自我的忠诚。此外,他所具备的如此彻底的创造性,使得即便是在演讲(他称之为非演讲)中,也能够提供给我们新的审美经验……甚至罕见地,得以如此坦诚和令人振奋地呈现出一个创造者的殿堂。 ——《星期六评论》(Saturday Review) 非演讲过程中的灵光闪现,朗读诗歌时的坚定语调,一如既往的惊艳与新鲜,持久和充沛,以及构成卡明斯著作的诸多根深蒂固的资源,在《我》中,被一再地清澈呈现,这足以令《我》成为一次赐福。 ——《新英格兰季刊》(New England Quarterly)


编辑推荐

名家文学讲坛的新鲜之作《名家文学讲坛•我:六次非演讲》,美国诗坛顽童的自传性演讲,卡明斯乐此不疲地歌咏着爱情、春天、温情,卡明斯花样翻新地实验着各种诗歌形式,卡明斯在《名家文学讲坛•我:六次非演讲》中讲诉了自己一生中奇奇怪怪的逸事。《名家文学讲坛•我:六次非演讲》是卡明斯1952年诺顿讲座的结集。哈佛大学的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讲座,是一个诞生于1925年的著名的年度诗学讲座,除了二战期间稍有中断外,几乎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当世最值得尊敬的艺术大师,给他们六次演讲的时间,和世人自由分享他们对于最广阔意义上的诗的理解。每年的诺顿讲座,首先会以录音的方式保存,随即会陆续整理出版,其中我们熟悉的有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翁贝托•埃科、米沃什、帕慕克等人的诺顿讲座。

名人推荐

六场非同寻常的奇迹般的讲演……一幅审美自画像,一场卡明斯先生作为作家之“存在”的界定。丰饶的创意,刚健的情绪以及蓬勃的警句,共同表达出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的教义。——《大西洋》杂志(Atlantic)通过他的诗、画,以及人本身,e.e.卡明斯多年来一直令我们欣悦不已,以至于他内在严肃的一面,他的专注热诚,均为人所忽略……《我:六次非演讲》,会有助于使他更加引人瞩目;这是一个男人的自传,他通过在一个奇异时代的种种奇异的越轨,保持住了对自我的忠诚。此外,他所具备的如此彻底的创造性,使得即便是在演讲(他称之为非演讲)中,也能够提供给我们新的审美经验……甚至罕见地,得以如此坦诚和令人振奋地呈现出一个创造者的殿堂。——《星期六评论》(Saturday Review)非演讲过程中的灵光闪现,朗读诗歌时的坚定语调,一如既往的惊艳与新鲜,持久和充沛,以及构成卡明斯著作的诸多根深蒂固的资源,在《我》中,被一再地清澈呈现,这足以令《我》成为一次赐福。——《新英格兰季刊》(New England Quarterly)一本何等的书,一位何等的诗人,一个何等的人,一名何等的爱国者,一个何等自豪的国族,他是其中最初也是唯一的公民——不,他不曾发现新泽西,核裂变和卢可牌人造黄油的发现也与他无干,他发现的仅仅是他自己。——威廉•萨洛扬,《民族》周刊(Nation)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六次非演讲 PDF格式下载



在这个小书里,卡明斯宛如缪斯附身,讲述的不仅是家庭、成长,更有他的诗学理念。特别推荐经典诗歌赏析部分,译者参考采纳的译本,多是译坛前辈如朱生豪、梁宗岱、朱湘、袁可嘉等的名译,含金量相当高。


特别是文中的诗句字体又细印得又浅,这是在坑害老年人啊,当然青少年也要当心,译林咋变这样了呢?


系列的书都好,就是得随个人喜好,这本就不太读得下去,有点玩世不恭的口吻,读起来不舒服


e.e cummings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高,这本书是打开cummings的一把钥匙,它足够的独特,也因而足够美丽隽永,于我,是一场华美的旅行,封面的设计很好,简洁明快,译者的译序也很不错,值得入手


还没怎么看,但喜欢作者的语调.


有意思的小书!是演讲,却比演讲更具诗意,穿插了许多美妙的小诗;不是演讲,却比一场演讲更善于娓娓道来,卡明斯永远能给读者新鲜感。书的封面也是卡明斯的画作,又是一个惊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