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词用韵研究

魏慧斌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

魏慧斌  

页数:

326  

内容概要

宋代是近代汉语的开端,宋代语音上承隋唐《切韵》音系,下接元代《中原音韵》音系,是汉语语音由中古音发展到近代音的重要阶段。两宋断代的语音研究对于了解汉语语音变化,建立汉语语音史有重要意义。宋代可资语音研究的材料非常丰富,有诗文用韵、韵书韵图、直音反切、译音对音等。与上述材料相比,宋词用韵具有独特的价值:一、词用口语入韵,反映了宋代口语的实际面貌;二、押韵现象丰富,某些通押现象反映了宋代韵母的各种语音变化;三、词作时间跨度较长,韵段数量多,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韵母系统面貌。前辈学者对宋词用韵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限于客观条件和研究手段,多以个别地区或词人群体为对象,未能充分占有材料进行穷尽式的考察,因而各家结论间存在一些分歧。

作者简介

魏慧斌,男,1977年10月生,江西安远人,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研究,发表宋词用韵研究相关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材料 四、研究方法第二章 词律及校勘 一、韵例的讨论 二、韵字校勘第三章 计算机辅助研究和数理统计方法 一、计算机辅助研究 二、数理统计方法第四章 韵系 一、阴声韵 二、阳声韵 三、入声韵第五章 异部通押 一、阴声韵部间的通押 二、阳声韵部间的通押 三、人声韵部间的通押 四、阴入通押第六章 宋词用韵所反映的宋代方音 一、福建词人歌萧通押 二、湖南词人尤侯韵唇音字不押入鱼模 三、南方词人用韵梗、臻摄阳声大量通押 四、江浙地区部分梗摄字有文白两读现象 五、小结第七章 宋词用韵所反映的语音变化 一、入声韵尾的变化 二、闭口韵尾的消变 三、上去通押与浊上变去 四、两宋词韵的变化第八章 结语 一、结论 二、宋词用韵系统的性质 三、宋词用韵的横向比较 四、宋词用韵的纵向比较 五、尚待改进的问题附录一 独押韵谱 一、阴声韵 二、阳声韵 三、入声韵附录二 通押韵谱

章节摘录

  5.人机互动的作用  传统诗词用韵研究中使用的是明代陈澧发明的丝贯绳引法,学者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做卡片等资料性工作中,以《全宋词》为例,共收入词人1330余家的近20000首词作,韵段2642个。这些海量数据由手工完成,需要耗费很大的时日。而且人力有时而穷,大量机械性的重复爬剔工作,难免会出现种种讹误。  计算机辅助研究的作用是减轻工作量,使得学者更有余裕来进行其他的研究;二是使得学者能轻松地掌握海量韵段的通押情况,能在最快的时间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分类研究、查询、比较和统计。但是多音字干扰、通押韵段的判断等多种复杂现象,需要学者凭借自己的音韵学知识加以解决。  二、数理统计方法  在研究诗文用韵时,常常遇到如何区分通押和合韵的问题。一般来说,用韵研究存在一个假设前提:诗人总是按照某个语音系统来押韵的,音感相同的韵之间允许通押,音感不同的韵之间一般不通押(实际上这里的音感相同与否也是我们后人推理分析出来的,并不是古人自己的感觉,我们主要用《切韵》和其他古代的一些韵书,以及我们现代汉语的读音来推理韵腹和韵尾是否相同或者相近)。如果后者偶然有通押,则可能是这个语音系统之外的因素表现,例如方音人韵或者仿古现象;但是如果通押超过一定程度,我们一般认为在作者韵部系统中,通押的双方趋同了。通押现象是汉语语音史上讨论音变的重要文献证据,也是归纳韵部的最重要依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通押到何种程度算合韵,各家学者存在很大的分歧。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宋词用韵研究 PDF格式下载



有韵脚的东西就是流行的东西,中国外国都一样


写宋词的必备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