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峡日志

颜长江 上海锦绣文章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  

作者:

颜长江  

页数:

37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当三峡成为全中国摄影家注目的焦点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三峡的影像。在这些影像中,颜长江的“三峡”以一种非常化的独特的个人视点,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 这是三峡吗?这些影像与我们的习惯发生着冲撞。 “我,本生于秭归,即屈子、昭君之故里,长自三斗坪,即今三峡工程建立之处。少小出峡,老大未回。……忽闻黄牛岩下炮声隆,三峡工程已开工,时至今日,清库鼓声动地来,三峡旧筑将拆空(多在一百七十五米淹没线以下),明年人月,水位正式上涨,三峡将为之大变。 我急急启程,与其说是正式邀游,不如说是庄重告别,这最后的三峡,这三峡的最后…… 我只能在剧烈晃悠着的三峡之中晃悠,我无法下以朝圣兼之以祭奠的心情,尽力纪录我此刻的真实感受……” 颜长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作者简介

颜长江,广东梅县,1968年生于湖北省秭归县。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现居广州,任《羊城晚报》图片总监。出版有《广东大裂变》等著作。2002年至今,“三峡”、“夜间动物园”和“纸人”系列摄影作品在中国平遥北京上海广州、连州和韩国首尔、法国巴黎 日本东京、

章节摘录

  缘起  我祖上颜回是山东曲阜陋巷人。我父亲颜亮亨是广东梅县中华街人,我母亲郑必珍是湖北宜都县观音桥人。我于1968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陈家坝。那时,我父亲是宜昌县三斗坪中学教师,我母亲是陈家坝耕读中学教师。母亲怀了十一个月整才生下我,我生下来是九斤三两。我父亲当时被枪管住劳动,闻讯之后想了一百多个名字,最后俯瞰峡江而取其终归大海之意,赐我长江这个好名字。我在茅坪长到九个月就去了峡外的外祖母家,四岁时又到后来成为坝址的三斗坪生活了三个月。我最初的也是零碎的人生记忆多与此地有关。这些零碎如下——  我在母亲的肩上或手中,恨路漫漫其修远,不时哭闹,后来见到一座高高的宝塔,还有阿姨逗我开心;  父亲带我下乡家访,我们好像站在村前树下,农人的话语像阳光一样响亮,眼前的田园很明亮很美丽,让我微微晕眩;  父亲在山坡上劳动,我手握着大瓷缸,摘着草莓;归途中,父亲和农民说话,农民肩上扛着红薯藤(做种用),春泥和新叶的气息充满我鼻子;  我在满是蝌蚪的溪流中用泥巴筑大坝,可能因此有了下一个情节:学校炊事员用杆秤!给我们打白饭,父亲湍着饭放在二楼(木地板!)宿舍桌子上,他开始用竹板打我手心,我则盯着桌上的白饭;  父亲在船上和船工下棋,我则到船尾看自己的屎一坨坨掉进大江里;我们又走上岸,码头上苦力们拉着板车,电动钢缆为板车助一下力,苫力们的呻吟声和钢缆的咿呀声……  父亲和我在宜昌上了一艘小机动船,那时我不关心峡谷与岸上,却记住了散乱的长条凳和其上坐着的乡民吱吱喳喳的话音,还有船的颤抖与轮机的轰鸣声;  父亲带我去学校边的地质大队看电影一长大后才明白这地方怎会有地质大队;  我依稀记得当时三斗坪的长江很宽,景色很朴素;我依稀记得我们走在江边,滩涂的礁石很多很黑暗。


编辑推荐

  《三峡日志》是《纸上纪录片 在路上系列》的第二《三峡日志》。《三峡日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已成永远的三峡。作者颜长江是生于三峡长于三峡的三峡儿子。他用自己的镜头和以日记的形式,定格了还没有变成巨大的水库,还没有实现“高峡出平湖”的魔幻梦想的三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峡日志 PDF格式下载



全套都值得购买收藏,好书。


三峡是我心里永远的情结
在《城画》上看到颜长江老师的专栏就很喜欢,后来看到这本书,毫不犹豫买了
还在读,内容很私人,不好评论,每人喜好不同吧,对我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向喜欢这本书的朋友推荐一下仲林的《神秀三峡》,虽然分类算一本旅游手册不过内容绝对不是旅游手册的内容


文字和图片很不错,值得阅读。呵呵


内容丰富,脉胳清晰。情感真挚,缺点是印刷粗糙。


看了《城市画报》的专栏,感觉很有意境的文章,从而搜了这个书,但是里面的内容过于私人化了,做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大。有些零散,有些东一句西一句。


唉。。。没见过这么酸腐做着的。此书居然半文半白,作者中文水平又低,却喜欢装智慧。读起来一个感觉,不伦不类!作者在书中经常写道胶卷用完了,他还是个专业媒体工作者,无语。。。有些照片不错,但此出版社显然不会出版摄影书籍,图片印刷质量太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