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的俄国文化地图

汪之成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发行有限公司(上海锦绣文章)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发行有限公司(上海锦绣文章)  

作者:

汪之成  

页数:

151  

Tag标签:

无  

前言

近代上海之所以号称“东方巴黎”,之所以被称为“十里洋场”,都是因为这里受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影响浓重,城市建筑有浓郁的西洋风格,特别是居住着数量可观的外国人。外国人来沪最早始于明代,总量以当代为最多外国人来到上海,可以追溯到明代。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受徐光启邀谎来过上海,建立教堂,发展信徒,拓展传教事业。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潘国光在上海居住过28年,建立教堂,收徒传教,影响相当广远。1832年(道光三十二年),英国商人林德赛和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受东印度公司派遣,到中国沿海考察,也到过上海,但没有长留。1843年,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以后,英租界(1845年)、美租界(1848年)、法租界(1849年)相继辟设,随后英美租界合并(1863年),外国人来沪渐多,居留的时间也较前为长。1843年上海登记在案的外国人为26人,1846年超过100人,1850年超过2001人。1853年以前,上海比较严格实行华洋分居,租界发展不快,外侨增长缓慢。1853~,小刀会起义爆发以后,县城被小刀会占领,大量华人涌入租界,华洋分居变成华洋混处,租界城市化速度加快,外国人数也逐渐增多。1860年,上海外侨超过600人,1865年超过2000人,1895年超过5000人,1905年超过1万,1915年超过2万,1925年超过3万,1931年超过6万人,后几年保持在六七万之间。1937年八一三事变以后,大批日本人涌来,上海外侨总数迅速膨胀,1942年达到高峰,为150931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侨、西方侨民大批回国,上海外侨数量锐减,到1949年底还有不到3万人。

内容概要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记录从上海开埠到今,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发生、发展,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精彩场面,展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主要面向来沪参观的海内外人士,全书通过轻松的笔触,以讲故事的生动方式,将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这个东方国际化都市所呈现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历史发展的脉络是经线,人物、故事、社会生活、地标景观等是纬线,经纬交织,明珠璀璨,立体展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海纳百川的巨大包容性。

作者简介

汪之成,外侨史学家,斯拉夫学家。原上海社科院欧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系该领域国际学术界的主要专家之一,曾多次出国学术访问,如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等。主要著作有《上海俄侨史》(1993)、《俄侨音乐家在上海(1920s-1940s)》(2007)、《近代上海俄国侨民生活》(2008)、《上海俄侨史》(俄立版)(2008)等。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一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总序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壹 旅沪外侨中的特殊一族——俄国人 1、来沪较晚 2、增速最快 3、无根之人 4、从“穷困潦倒”到“衣冠楚楚” 5、上海国际都市文化的台柱 6、俄侨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7、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8、入籍俄侨,回归苏联 9、白俄难民,撤离上海贰 北方来客——“罗宋人”在上海 1、俄国驻沪总领事馆及格罗谢其人其事 2、开创与主营中国电信事业半个世纪——大北电报公司 3、开中外合资银行之先河一华俄道胜银行 4、联结远东与欧洲的纽带——义勇舰队公司 5、集邮珍品_一俄国客邮局发行的纪念邮票 6、轰动中城的不速之客——斯塔尔克白俄难民船队抵沪始末 7、顽强的格列博夫及其远东哥萨克军团余部 8、租界的“守护者”——上海万国商团俄国联队 9、“一·二八”事变与法租界俄国义勇队 10、同舟共济——上海俄侨的社会团体及慈善机构 11、圣母大堂与圣尼古拉斯教堂 12、面向旁人,拯救难民——俄国正教会医院 13、上海的“涅瓦大街”——俄商与霞飞路的崛起叁 难忘的记忆——俄国人的生活习俗 1、高雅端庄的衣着服饰 2、三六九等的居所 3、“绅士风度”与“女士优先” 4、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婚礼习俗 5、恪守教规的生育丧葬习俗 6、难民生涯使俄罗斯人更迷信 7、因地而异的俄人圣诞——新年习俗 8、最隆重的宗教节日——“帕斯哈”(复活节) 9、“罗宋大菜”风靡上海 10、霞飞路上的“山东帮”,入乡随俗的“罗宋汤” 11、罗宋面包——闻香寻踪 12、“伏特加”与俄人的饮酒习俗 13、“萨莫瓦尔”与俄人的“茶道” 14、红红火火30年——俄罗斯的咖啡文化在上海肆 上海国际舞台的瑰宝——俄罗斯艺术 1、南京大戏院与以俄籍乐师为主体的工部局音乐队 2、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拓荒者——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中的俄籍教授 3、“空中云雀”——苏石林 4、礼查饭店与叶尔莫尔爵士乐队 5、华懋饭店中的沙俄宫廷演奏冢 6、汇中饭店与别尔沙茨基五重奏组 7、伦斯特列姆爵士乐队在百乐门 8、浪漫曲演唱大师——韦尔京斯基 9、大光明和世界男低音歌王夏里亚宾 10、“夜莺”的美妙歌喉,“雄鹰”的矫健舞步一普拉托夫哥萨克合唱团 11、白雪皑皑高加索,春潮澎湃伏尔加——扎罗夫顿河哥萨克合唱团 12、合唱指挥大师马申及捷列克哥萨克合唱团 13、“雷雨”中的繁漪——普里贝特科娃及其上海俄国话剧团 14、兰心大戏院与缤纷璀璨的俄罗斯歌剧演出 15、蜚声上海艺坛的俄罗斯古典芭蕾舞 16、国际饭店的“舞后”——俄罗斯通俗舞蹈家 17、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国际舞台——上海俄侨乐圣阿甫夏洛穆夫 18、俄国文化的载体,侨民生活的写照——上海俄侨报刊一瞥伍 当代上海与俄罗斯文化 1、精湛技艺诠释经典剧目,视觉与听觉的完美享受——俄罗斯古典芭蕾舞重返上海舞台 2、老歌陈酿,怀念流金岁月;多彩艳丽,舞艺热烈剽悍——令人如痴如醉的俄罗斯民族风情歌舞 3、惊心动魄,激情刺激——世界顶级的俄罗斯大马戏陆 附录 1、大事年表 2、标志性建筑 3、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1843年上海辟为通商口岸后,先后在沪定居的有来自58个国家的外侨,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外侨总数已逾6万,其中约四分之一为俄侨。然与其他各国外侨相比,俄人显为一特殊的群体。1 来沪较晚在上海租界形成之初的20年内,没有一个俄国人在沪定居。最早在上海居留的俄人,是那些原先住在汉口的俄国茶商。19世纪60年代起,俄商开始在汉口收购红茶,并设厂制成砖茶,由水路沿江而下,运至上海,再经海道转运出口至俄国。汉口俄商为处理繁忙的贸易业务,常到作为主要中转站的上海,并在上海逗留一段时间;而一些著名的俄国茶行,如百昌洋行、顺丰洋行和新泰洋行等,还在上海设立分行或代理号,其所雇之行员便成为在沪居住的俄国侨民。然自1865年至1890年代初,上海每年平均仅有4名俄侨。19世纪末起,俄侨人数开始缓慢增加,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公共租界的俄侨大体在360人左右。与其他各国外侨相比,俄侨人数仍较少,且大多互不往来,既无社团组织,亦罕见共同参与之社会活动,更无艺人旅居沪埠。


编辑推荐

《上海的俄国文化地图》: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的俄国文化地图 PDF格式下载



内容还是不错的,黑白图片比较逊色,版面过于拥挤,阅读不方便,书价太贵了,性价比不高。晕菜,这书真好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