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笔记
2010-08-01
贵州教育出版社
卢惠龙 著
387
“我的贵州”丛书。我的贵州,很亲切。我在贵州生活了六十年,是贵州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也养育了我的子女。贵州在我心中没法迁徙。我六岁来贵州,以后再也没有离开。收入《乡村笔记》的《贵阳印象》《寻常巷陌》《那是年少时》《往事如烟》等篇什,诉说了我在贵州的少年生活,那是难忘的。从学校出来以后,也一直在贵州工作,《乡村笔记》《夜归》是直接的纪录。后来,我在黔西南工作了十八年,在那里,度过了我一生中最宝贵的青壮年时期。那是很朴实、很充实、很踏实的日子。为了生计,我经常在那大山一隅奔波,走了全州三分之二的乡镇。了解、熟悉那里人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忧喜,他们的命运,于是,有了《乡村笔记》的“黔西南系列”中的文章,诸如《夜深深》等,它们多是记叙那些乡里人的,那里的波澜.那里的变迁。在这个系列中,《最后一座碾坊》,是我个人比较满意的,也可能代表了我小说创作的水准。
贵阳篇贵阳印象寻常巷陌那是年少时城西轶事大街小巷往事如烟邻居乡村笔记夜归此情可待成追忆逃脱不了的女巫街市姑娘音乐记忆山寨素描彪悍之魅来去景云山凝冻年关风雪漫天神秘阿嘉莎饥饿是一种尖叫悠游背街那年那月雨丝如期而至花溪,难解之缘市声淡出黔西南篇红纸伞印象也是荷塘又是红袍挂枝时车站小照夜深深牛王省亲山里山夕卜一把折叠伞最后一座碾坊酒店里佳音高高的大青山张之洞与安龙鲁布革启示我遥远的鲁布革……人物篇评论篇
那时候,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沉醉在一些游戏、玩乐中,这应该是少年的天性。我们爱玩一种叫“克郎球”的比赛,四个人围在球桌边上,每人手持一根木棍,看谁先把木子打进洞去。谁先打完谁就是赢家。学校里有两三张球桌,打起来方便,只是看谁先去“霸占”球桌而已。当然,我们更爱的是踢皮球,下课十分钟也是不会放过的。学校小小的院落里,一下课,大家就在那里玩,带球过人,守门、射门,很是热闹。我们还通过报纸,关心起外界的足球赛事。我记得,有一年是英国足球队获得欧洲冠军。他们可以用脚背停球,我们觉得非常了不起。那时贵阳有个“星火”足球队,那些队员几乎都是我们的偶像。我们班的周昌黔在班上是打得最好的,他也进了“星火”队,他的特长是会从旁边铲球,一点不怕受伤。他是我们班的骄傲。我们在放学之后,就一窝蜂地朝六广门体育场跑去。一路要经过毓秀路、永乐路,从一个木材市场那儿进体育场。路上经常听见别的学校的人在高声喊:“一二三四五六七,毓秀小学得第一!”我们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来到体育场,马上拉开架式,把人分成两边,开始比赛。人多的时候,也有替补的人站在一边等待。这时候,谁上谁不上,都要听球主的,谁有小皮球,谁是老大。我经常得不到上场,说我打球爱打“高射炮”,没多少用。我只好在球场边等。眼看天慢慢黑下去,我心里很着急。偶尔得上场,天也快黑了。球迎面而来,已经看不太清楚,伸出脚去,打不到球了。还有的时候我根本就得不到上场。到天黑尽时,自己捡起书包,流着眼泪回家,心里十分的屈辱,一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