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看图识字

陆灏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陆灏  

页数:

2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看图识字》共15篇,开篇《默存先生》和《北山楼藏西文书拾零》记录了作者与钱钟书、施蛰存两位文史老人的交往,是相当难得而又极可信赖的追忆文字;中间10篇为读中文书的札记,后3篇是关于西文书的札记。作者常不经意间掂出许多充满读书人闲读趣味的小掌故,把玩引申,发几句妙论,读来不仅趣味盎然,更添了几分学识涵养。

作者简介

陆灏,笔名安迪、柳叶,上海人。《文汇报》编辑。著有《东写西读》、《梵澄先生》(合著)。

书籍目录

默存先生北山楼藏西文书拾零风中人物·张嘉仪人生边上的事看图识字西厢短札太平笔记真假董其昌丙戌销夏录丁亥夏夜说鬼难为情小报消息伦敦寻访王尔德《面纱》书里书外“该死,我还以为她是英国人!”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杨绛先生在钱锺书先生和他们的独生女儿钱媛相继去世后,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写出了家庭回忆录《我们仨》。书还没上市,已有多家报纸选刊部分章节。我迫不及待地等着拜读,不仅因为钱先生是我从青年时代就景仰的大师,而且我还幸运地与钱先生有过两面之缘,通过几次信,有过几年短暂的交往。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这一生,如果有这么两次与敬仰的智者谈话,所愿已足!”一八十年代初,我在上大学期间开始接触钱锺书先生的著作,先是《围城》,再是《管锥编》,对先生的博学睿智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九九○年,我在旧书店淘到一本徐燕谋先生在四十年代末编写的英文散文选读,书前有钱先生的一篇英文序言。我知道,钱先生和徐先生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徐先生的旧体诗集也是钱先生作的序。当时我正在编《文汇读书周报》,就约请徐先生的学生陆谷孙先生翻译这篇文章。陆先生一口答应,但要我先征得钱先生同意。我冒昧写了一封信到社科院文学所转钱先生。过了几天,收到钱先生的回信,信中说:“我少年所作小文,均不值保存,自己亦早忘怀。承寄示一篇,不过其中末例。似不必劳谷孙先生大笔迻译,所谓‘割鸡焉用牛刀’。贵刊并无‘稿荒’之患,何至出此填空补白之下策!?”第二年下半年,我约请上海师范大学的林子清先生写了一篇回忆钱先生在暨南大学时期的文章。为了慎重起见,我把校样寄了一份给钱先生,请他定夺。钱先生在回信中说:“子清同志此文实可不写。盛情可感,而纪事多不确实,或出记忆之误,或出传闻之误。遵命删改一下,请子清同志过眼,并请他原谅。回忆是最靠不住的,我所谓‘创造性的回忆’。子清同志是忠厚老实人,对于暨南同事中的‘人际关系’实况,不甚看透,故把詹、李、方的话也删掉了。”所谓“詹、李、方”,指的是文中提到的当年暨南大学的教师詹文浒、李健吾和方光焘。钱先生在校样这一段的旁边批道:“都似可删。借人之口,所言亦非诚心,徒扯篇幅。”钱先生不仅把林先生的文章删去五分之一,还在很多段落旁作了批注,如林先生说有一次他看到钱先生在读《胡适文存》,读得哈哈大笑。钱先生删去这段话,在旁边写道:“恐无此事,《胡适文存》我在中学时阅过,到六年前才查一句引文。”后来我把钱先生改定的校样给林先生看,林先生扯着大嗓门说:“我可以对天发誓,钱先生那时看的肯定是《胡适文存》!”尽管如此,我还是尊重钱先生的意见,把那段话删去了。文章中还提到钱先生讲文学批评课时说,他的讲课内容与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有相似之处。钱先生删掉了这段文字,并在旁边写道:“并非事实,恐系误记。我只说朱先生的书主要利用法国Delacroix的PsychologiedeL'Art,而大家不知道。”钱先生把文中讲到他翻译毛泽东著怍的几句话也删了,旁批说:“此事不宜讲。译事乃‘集体工作’,故译本上无参加人姓名,中央政策,我怎好出头居功!”从报上选刊的章节看,杨先生在《我们仨》一书中倒没有回避此事,而有详细叙述,还说到钱先生在翻译毛选时,发现原文有个错,他坚持说:“孙猴儿从来未钻进牛魔王腹中。”负责毛选翻译工作的胡乔木从全国各地调了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查阅,证明钱先生的话是对的。毛主席得把原文修改两句。二钱先生有一次在电话中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但是下过《管锥编》这样一只金蛋的“母鸡”,谁又能不想见呢?终于让我逮着一个好机会。一九九一年秋天,陆谷孙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出版了上卷,因为书名是钱先生题写的,所以我就自告奋勇向陆先生提出,给钱先生送样书。凭词典这块“叩门砖”总可以叩开三里河南沙沟的钱家大门了吧。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钱先生答应召见。约定时间,我捧着词典来到钱先生家。出乎我意料的是,钱先生不仅没让我难堪,还特别热情地把我拉到沙发上坐下,问我多大。

后记

美国散文家E.B.怀特在给一位读者的回信中,说他的太太是位编辑:“编辑就是比作者更了解写作的人,不过自己却回避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同样也是编辑,对前一句话,我不敢说;对后一句,我却深有同感。当了多年编辑,经手的好文章太多,不仅回避了写作的欲望,也丢失了写作的胆量。偶尔应约写点小文章,也只求速朽而已。之所以有胆量在《东写西读》后,再一次把自己不成样的文字编辑成集,是因为怀特另一段话的鼓励。在一封信中,怀特提到作家鲍勃·本奇利,说:“他对我最主要的影响是,在我正不清楚能否成为作家的那段时间里,碰巧读到了他的作品,本奇利有力地证明了一点:即使你并非了不起的记者或小说家,你依然能使自己的文字发表出来。这一点让我精神振奋。”如果我的这本书,能够起到本奇利那样的作用,让更多人把自己的文字发表出来,那就并非一无是处了。记得小时候随父母参加亲戚聚会,散会时,得一一说再见。人多时,难免会遗漏一两位。后来,干脆大声说:“大家再见!”在我编辑或写作过程中,得到许许多多师友和读者的关心鼓励、支持指导,在此我也大声说一句:


编辑推荐

《看图识字》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看图识字 PDF格式下载



上海文人啊,挺好的文字


其实图仅几幅,文字也SoSo。


是书可读可赏,妙不可言,有暇一览,不负作者。


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有很多有关读书人的好玩故事,让我第一次有了一种舍不得读完书的感觉。立即又买了前一本《东写西读》。


喜欢柳叶公子的书 知识 趣味 情调~~


写得用心,有点上海人的较真劲。不像很多当今二吊子文人小品那样多是胡说八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