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杂花生树

叶兆言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叶兆言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前言

  父亲在世时,喜欢在吃饭桌上,与我谈书。他一生坎坷,很长时间里,除了阅读,没别的事能做。读书过程中产生什么想法,没人诉说,便逮住了儿子胡乱议论。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一天天长大,听众成为对手,常为书中某个章节与父亲说半天。奇文共赏,疑义相析,有时竟然吵得面红耳赤。父亲去世以后,我感到一种寂寞,看到一本好书,忍不住就感叹,父亲若在,免不了又要争几句。  去年夏天迁入新居,花很大的功夫整理藏书。这是个力气活,挥汗如雨,蓬头垢面,累得差不多要犯心脏病。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父亲藏书的受惠者,多少年来贪得无厌,书一本接一本买,一本接一本看,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活脱是个不明白事理的土财主。书多也会成为一种拖累,阅读往往只是一种习惯。好在清理旧书可以重温过去,可以抚摸历史,那些熟悉的图书表面,已落满时间的灰尘。  灰尘可以抹去,时光却不能倒流。这本书中的内容,分别发表在两个刊物上,它们是《收获》和《作家》。八年前曾结集出版,新版在内容上做了调整。我读书很杂,感想太多太乱,此类文章断断续续写了不少,读者也许早已不耐烦。  知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我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没有编辑朋友的督促和鼓励,就没有这本书,借此机会,表示深深的谢意。  二00九年十月十一日河西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文化散文集,收录作品九篇,包括《周氏兄弟》、《阅读吴宓》、《革命文豪高尔基》、《〈围城〉里的笑声》、《闹着玩的文人》、《人,岁月,生活》、《江南女人》、《江南文人》、《从解手说起》等。主要探讨了现代知识者和文化人的人格、心灵与性情,从中生发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随着作者的阅读历程,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文化人物、文化现象,包括高尔基等对中国一个时期的文学产生影响的人物,纷纷跃然纸上,使本书更像是一本近现代文学史话的随谈。对于了解这段历史而又对它抱有兴趣的读者,《杂花生树》不失为书桌旁一杯香醇可心的咖啡。但对不甚熟悉此间过往的读者,则像是在听一个陌生的权威(作者的气度闲适而权威,且他确有那权威的理由)述评一群陌生人的旧事。本书语言畅达、俗白,少雕琢;恬淡中不乏戏谑。散文中大量是百姓人家的浅易口语,绝少那种为夸耀学问而故意拿腔拿调的句式。

作者简介

叶兆言,一九五七年出生,南京人。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叶兆言作品自选集》三种,以及各种选本。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苏珊的微笑》等,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等。

书籍目录

自序周氏兄弟阅读吴宓革命文豪高尔基围城里的笑声闹着玩的文人人,岁月,生活江南女子江南文人从解手说起

章节摘录

  一百年前,一个美国学者预测未来的发展,认定中国会发生激烈的革命,古老文化传统很可能被毁灭,孔子的偶像将不复存在。这个忧心忡忡的美国佬就是吴宓的恩师白璧德,他的焦虑传染给了他的学生,结果吴宓的一生,都取保守姿态,以维护中国文化传统为己任。除了保守,吴宓信奉好好主义,对人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敬若神明。他画了一个简图,把苏格拉底、犹太耶稣、印度佛陀,以及中国孔子,概括为人类文化的精华。世界的文明大厦靠这四根柱子支撑,缺了任何一根都可能倾斜,基于这样的观点,吴宓打算写出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这本书没有写出来,也不可能完成,因为基本的观点并非吴宓独创,他志大才疏,充其量只是一个好学生,一生都在宣传老师的观点。  吴宓出过一本诗集,自恃很高,给学生上课,常以自己诗歌为例。他成不了哲人,也算不上一个优秀诗人,中国旧诗太伟大,出人头地十分困难。吴宓的弟子郑朝宗先生曾说吴宓的诗,“限于天赋,造诣并不甚高”,但是他的诗集长短都收,优劣并存,还配有插图,加上注,更像一部有韵自传,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就是这种风格。吴宓一生并不满足于诗人称号,他更大的理想是当一名小说家,写一本能和《红楼梦》媲美的小说《新旧因缘》。在吴宓日记中,常提到某人某事可入《新旧因缘》,毛彦文和朱君毅分手,把自己的一大沓情书奉送给了吴宓,供他日后写小说参考。可惜这部小说压根没动过笔,他总是说要写,或许计划太庞大,结果也就是说说而已。  吴宓一生,为女人耗费了太多心血,无论潇洒的新派作家,还是风流的旧派文人,在花心方面都无法和他相比。他一生都在强烈追求异性的爱,和死心塌地维护旧道德一样,这种过分的冲动,很容易被人造成误解。况且,保守和浪漫本来就尖锐对立,很难想像两者会如此有机地集合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一九二一年八月,留学归来的吴宓没休息两天,便匆匆赶往杭州见陈心一。自订年谱中,他对这次见面,做了一番极具戏剧性的描述。到了陈家,稍坐,从未谋面的陈心一被引出来相见,大家默默相对,“至多十五分钟以后”,毛彦文来了,“神采飞扬,态度活泼”,说要去北京上学,正好路过,没想到遇上了他。吴宓在年谱中,故意淡化了陈心一,说那天她“无多言语”,主要是毛彦文在说话。下午四点钟,毛告辞,吴宓紧接着也告辞,当天就返回上海。十三天以后,吴宓和陈心一结婚。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的开始,两位女主角初次亮相,同时出场。陈心一和毛彦文是吴宓生命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女人,陈为吴宓生了三个女儿,毛则是他至死不渝的情人。知道吴宓身世的人,读到这段文字,肯定会有所感叹。不过,这文字做了手脚,事实是,吴宓当天并没有离开杭州,而是留了下来,一待就是三天。根据吴宓日记的记载,他五日回国抵达上海,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次日回家看父母,八日去了杭州。日记中和陈心一的见面是这么写的:  最后心一出,与宓一见如故,一若久已识面者然。宓殊欣慰,坐谈久之……四时许,岳丈命心一至西湖游览。并肩坐小艇中,荡漾湖中。景至清幽,殊快适。  在“一见如故”和“殊欣慰”下面,吴宓都加点表示注重。第二天,两人一起游了西湖,乘小艇,湖中一日,涉历名胜地方多处,吃茶数次,又在壶春楼午饭,并且“一切均由心—做东”。  是日之游,较昨日之游尤乐。家国身世友朋之事,随意所倾,无所不谈……此日之清福,为十余年来所未数得者矣。  吴宓日记中,此三日无一字谈到毛彦文。根据他的风格,如此重要之事不会不记,因此毛在自编年谱中的出现,很可能是杜撰。吴宓一生中,最喜欢和别人诉说与毛彦文的爱情故事,说多了,难免加工,临了,自己也会被加工的东西所蒙蔽。吴宓一生都在唱爱情高调,稍不仔细,就会上他的当。以今天的观点看,吴宓当年的婚姻态度很有问题,既迫不及待,又敷衍了事。一九一九年三月,正在美国留学的吴宓,因为看见玻璃橱窗上的裸体美人招牌,和陈寅恪等一起“共论西洋风俗之坏”,谈到“巴黎之裸体美人戏园”,第一次听说“秘室之中,云雨之事,任人观览。至于男与男交,女与女交,人与犬交,穷形尽相”。这番议论,当然带着批判,然而内心深处对异性的渴望,也跃然纸上。当天的日记中,经过批判,吴宓笔锋一转,振振有词地写道:  盖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大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夫情欲如河水,无所宣泄,则必泛滥溃决。如以不婚为教,则其结果,普通人趋于逾闲荡检,肆无忌惮。即高明之人,亦流于乖僻郁愁,abnormal perversion……  宓更掬诚以告我国中之少年男女,日公等而欲完贞德而求乐生也,则毋采邪说,及时婚嫁,用情于正道。一与之齐,终身不改。离婚断不可为训。自由结婚,本无此物,而不婚与迟婚,欺人行事,斫志廉耻,更不可慕名强效。  日记中的洋文是_陛反常行为”,吴宓虽然是外国文学教授,日记中的洋文却并不多见。他不可能像郁达夫那样直露地表达性的苦闷,爱情这两个字,也暂时想不到。有朋友寄照片来,托他在留学生中寻找佳婿,他竟然自荐,吓得对方连声说不,觉得他“思想甚多谬误,望速自检查身心”。这个细节说明了身在异乡的吴宓魂不守合,这种心情下,也是留美的陈心一弟弟为其姐择婿找到他时,他显得有些心急,好友一番“回国后,可恣意选择对象”的劝阻也顾不上,毫不犹豫答应下来。成为爱情至上主义者是后来的事情,此时的吴宓对婚姻听天由命。一方面,他慎重地转托友人朱君毅的未婚妻毛彦文在国内打听陈心一的情况,毛和陈是同校同学,当时并非知友,毛很认真地探听了消息,对陈进行一番考察,然后通过未婚夫向吴宓汇报,大致意思是人还不错,交朋友可以,贸然订婚则没有这种必要。另一方面,吴宓又很草率地决定先订婚,好友陈寅恪的观点似乎影响了他的婚姻态度,陈寅恪觉得一个男人,学问不如人,这是很可耻的,大丈夫娶妻不如人,又有什么难为情。  既然如此,不就是找个老婆,何苦顶真。吴宓评价自己,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结婚七年以后,吴宓突然忽发奇想,开始大谈爱情,他决定和陈心一离婚,开始对毛彦文的漫长追逐。毛是他朋友的未婚妻,是妻子的同学兼好友,吴宓和陈心一结婚以后,毛是他家的常客。朱君毅和毛彦文后来闹翻了,死活不肯和毛成为夫妻,给毛造成了很大痛苦,吴宓最初作为中间人,往返于两人之间,本来只是救火,临了,却引火烧身,把自己烧得半死。吴宓是在一种很尴尬的状态下离婚的。陈心一不能接受娥皇女英的暗示,这种大小老婆的如意算盘,也不可能为毛彦文所接受,在一开始,毛只是一位被动的第三者,吴宓郑重其事地表达了爱意,毛毫不含糊地一口拒绝。在男女问题上,吴宓始终自以为是,改不了一厢情愿的老毛病。他的离婚和结婚一样草率,也许内心深处真的是不太爱陈心一,他感到委屈,不是自己好端端的家庭被拆散了,而是这种拆散之后,毛彦文仍然不肯老老实实就范。吴宓对毛的追逐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一场伟大的爱情马拉松,中间包含了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全是写小说的好材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杂花生树 PDF格式下载



杂花生树(叶兆言非虚构作品系列) 好书!


叶兆言的文字越来越规范,读起来总有一种想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历史的搜集有自己的观点。


这本书才读了一天就已经消去一半,像故事一样的文人间的历史加深了对五四乃至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的外国文学的理解。


好书,喜欢的作家喜欢的书,读来很有趣味。


读过两遍了,文章朴实无华,情真意切,作者一贯的风格。


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文字


就像名人轶事一样,如果对名人背后的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感兴趣,可以看看!


叶兆言先生的书非常吸引人,我常读得废寝忘食。今天我想评质量问题,但又不知该怎么跟贵网站联系,所以在这里留言,很觉得对不起叶先生。当当网发给我的书无论纸质还是包装都令人不太满意,我可能已买过几千块钱的书了吧,可是很多次都页面脏兮兮的或折角,甚至破损,请贵网提高书籍本身的质量啊。


我打开书以后,大吃一惊,封面是《杂花生树》,内容是《陈旧人物》,联系换货,还得自己花钱寄到北京,加上邮寄费用,比原价还贵,又费时费力,我一次买了三本叶先生的书,原先也买过几本书,很喜欢叶先生的书,上海书店出版社太不负责了。


叶先生的这本书,尽现他的文字风格,浅显通顺,将相关小史娓娓道来,好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