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法]皮埃尔·绿蒂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3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法]皮埃尔·绿蒂  

页数:

226  

译者:

马利红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古以来,人类任何形式的出游、远游,都是基于认知和发现的需要,出于交流和变革的欲望,都是为了追寻更美好的生活。诚如史家所言,“哲学精神多半形成于旅游家经验的思考之中”,①中西文明的发展与相互认知,亦可以说,始于彼此间的造访、出游。事实上,自人类一出现在地球上,这种察访、出游就开始了,可谓云游四方。“游”,是与人类自身文明的生长同步进行的。“游”,或漫游、或察访、或远征,不仅可使游者颐养性情、磨砺心志,增添美德和才气,而且能使游者获取新知,是认识自我和他者,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方式。最初的西方游历家、探险家、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则构筑了中西文明往来交流的桥梁,不论他们因着何种机缘、出于何种目的来到中国,都无一例外地在探索新知、寻求交流的欲望下,或者在一种好奇心、想象力的驱动下,写出了种种不同的“游历中国”的记游(包括日记、通讯、报告、回忆等)之类的作品。

内容概要

  《在北京最后的日子》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抵达黄海,第二部分前往北京,第三部分在皇城,第四部分重返宁海等等。

作者简介

作者:(法)皮埃尔·绿蒂 译者:马利虹皮埃尔·绿蒂(Pierre Loti,1850-1923),19世纪末20年代初法国文坛的大作家,以写海外风情擅长,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土,享有世界声誉。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原序(代)第一部分 抵达黄海第二部分 前往北京第三部分 在皇城第四部分 重返宁海第五部分 春天的北京第六部分 去帝王陵第七部分 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章节摘录

是无足轻重的,但如今欧洲人的眼睛已经转向了它,这片海域,开始静谧地焕发出光彩。这就是黄海,渤海湾,人们由此可入北京。庞大的战斗舰队已经汇集在一起,虽然仍无任何战争逼近的迹象,但它们必须在此候命。在这九月晴好的天气里,我们在黄海上行进已有两三天了。昨天和前天,挂着席帆的船只与我们交错而过,朝着朝鲜的方向驶去,遥远的海岸和岛屿隐约可见。不过,此刻,我们四周海平线的范围内却空空如也。从深夜开始,船速减慢了,以免明晨过早驶入等待我们的舰队中,因为我们的到来势必会受到舰队隆重的欢迎。五点钟,天刚蒙蒙亮,轻快的军号声响起,像每天早晨一样唤醒了我们的水兵。今天比平时要早起一个小时,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去清洗装甲舰,在经过四十五天的海上航行后,舰身已有些龌龊了。水兵们一直以来所能看到的只有寥廓的天空,然而今天,站在高处的旗望水兵注意到天际的黑烟——这从低处看不到的小小煤云表明那里有许多舰队;这烟是那些钢铁巨轮排放的,像是空前庞大的舰队在呼吸,我们将很快加入进去。先是全体船员洗浴,接着就清洗巨轮。水兵们光着上身,赤着脚在刚刚来临的晨曦中泼溅着水花;尽管长时间超负荷地工作,他们却丝毫不觉得累,这艘承载他们的巨轮反倒显得更累些。此外,在所有匆促起航的战舰中,“勇武号”(1e Red-outable)是唯一一艘途经酷热的红海海域而没有死亡和重伤人员的船只。现在,太阳升起来了,那橘黄的圆盘缓缓地升起在死寂的海面上,海平线轮廓分明。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是根据法国作家绿蒂的私人日记汇编而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是钱林森主编的“走近中国”文化译丛中的一种。全书共七章,如实记录了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京周围的方方面面。作者如同扛着一台黑白摄像机,把他在中国一路行来,尤其是进入北京的所见所闻细致入微地尽收于镜头之中。全书色彩灰白暗淡,间或交叉回忆的生动色彩,呈现出中国之美的凋零和消亡,一点点地解构、重构了西方人眼里神秘魔幻的中国,令人震撼不已。书中虽然有美化法国侵略军的倾向,但也谴责了战争的非人性和毁灭性。


编辑推荐

《在北京最后的日子》是《走进中国》文化译丛。描述了曾击败自然主义大师左拉,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海军上校兼作家,见证大清帝国的衰亡历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PDF格式下载



值得一读的史料吧!?客观,公正。


非常好的一部作品,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对整个中国的现状有个很清楚的认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