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南希财智对话

孙伟,王立俊 主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孙伟,王立俊 主编  

页数:

237  

字数:

1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品牌·价值·忠诚 我很高兴南希能邀请我为本书作序。作为《南希财智对话》的往期嘉宾之一,我很清楚她是一名资深电视工作者,她是名副其实的职业电视人,她为自己的节目注入新奇、睿智与认同。本书中囊括的采访绝非肤浅的泛泛而谈,它们无一例外包含着深刻有益的洞见。 本书将为你开启一段灵感之旅。书中罗列了一系列中国企业家的个人故事,他们的人生由于不平凡的创业故事而熠熠生辉。在这些故事中,每位读者至少会找到一位引发共鸣的企业家。那位企业家将很可能成为该读者的榜样与启迪。因为本书的初衷便是激励和引导更多中国人加入企业家行列,同时帮助企业家们获得更多成功机遇。 请不要寄望在本书中发现任何晋升成功企业家的捷径或秘方。成功没有捷径,有的只是血汗和泪水。 成功企业家必须相信自己。通常,他们会面临挫折、拒绝甚至羞辱。在他们为梦想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时候,他们的大学同学都已得到了高薪工作。很少有知名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首战告捷的。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前,大部分人都有不止一次的失败经历。 成功企业家必须心怀梦想,有不懈追求的热情。仅仅渴望变得富有或出名是不够的,梦想还要有实质支撑。有时,梦想源于失望,源于为无数顾客解决难题的渴望。有时,梦想源自一种建设美好世界的愿景。但所有梦想都必须以顾客为中心。 最成功的企业家想法无穷,这些新想法能解决棘手困难,或者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当年在游览意大利时,他爱上了意式咖啡文化。但他更敏锐地发现,美国妇女在家庭以外缺乏一个安全舒适的场所用来放松或社交。舒尔茨并非发明了高品质咖啡,但他创造了“第三个场所”,在那里咖啡成为社交情境的润滑剂。 三十年来,舒尔茨持续为星巴克品牌注入活力,如今它已具世界级规模与影Ⅱ向力。他原本可以卖掉星巴克,另起炉灶。可是他却始终不渝,持续不断地改造着他创立的品牌。 此外,舒尔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份热情也融入了星巴克的基因里。品牌本身与其顾客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巩固了彼此的忠诚。现在,世界各地的顾客期待他们支持的企业能回馈社会,为解决全球问题尽一份力。 对我来说,舒尔茨是一位标杆式的企业家。他雄心壮志又脚踏实地。他不惜资本,为打造一个有社会关怀的世界级品牌倾尽一生。这样的人物在美国有,在中国亦然。 当今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渴望自立门户,在商海中乘风破浪。试问原因何在?有些只想快速发财致富,并寻求捷径。中国不需要道德败坏的创业者,他们卖假货、假药、毒牛奶给无辜消费者。中国要的是将自己视作人民公仆的企业家。他们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他们的企业为成千上万的市民提供公平薪资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向世界展现正面的中国形象,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在中国,做企业家不容易。用于投资和扩张的资金并非唾手可得,政策法规不时变更,审批不及时,官方文件手续复杂,以上种种增加了重重困难。更关键的一点也许在于,能作为模范标杆和指导顾问的企业家人数少之又少。 所有的限制与不足只会让本书所录的企业家成功故事愈加令人难忘。书中这些企业家从不被动等待机会垂青,他们主动创造命运,创造非凡。愿所有读者从中受益,启迪灵感! 约翰·奎尔奇博士,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头衔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校长兼教务长 前哈佛商学院资深副教务长 前伦敦商学院教务长

内容概要

南希·梅里尔是上海外语频道ICS的特聘外籍专家。她原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资深主持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深厚的采访功力。她曾经专访过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里根夫人南希·里根、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布什、印度已故总理拉吉夫·甘地和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等世界知名政要,并获得过四次“艾美奖”
提名,两次获“艾美奖”。在美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南希·梅里尔来到上海之后就爱上了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环境的急遽变化,令她既兴奋又有使命感。她不仅选择留在上海,更选择以自己独特的西方视角来对话国际商界领袖,在精彩的智慧碰撞中展现创富人生,并借她主持的《南希财智对话》节目介绍给自己在西方的观众们。南希在中国参与的节目曾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视优秀节目奖;第十一届“银鸽奖”广播影视类记录片。
孙伟、王立俊编著的《南希财智对话》将为你开启一段灵感之旅。《南希财智对话》中罗列了一系列中国企业家的个人故事,他们的人生由于不平凡的创业故事而熠熠生辉。在这些故事中,每位读者至少会找到一位引发共鸣的企业家。那位企业家将很可能成为该读者的榜样与启迪。因为本书的初衷便是激励和引导更多中国人加入企业家行列,同时帮助企业家们获得更多成功机遇。

书籍目录

序一 呼唤新的商业文明
序二 品牌·价值·忠诚
刘永行 行走就要变革
王均金 胆大包天
黄怒波 地产大亨的诗人情怀
汤子嘉 心变大了
王正华 钱一半是挣的,一半是省的
陈妙林 开元人
邓文迪 美国梦 中国情
于品海 “香港默多克”
江南春 等待电梯
羽西 人在东方
宋柯 他的音乐,让人感动
于冬 从米拉麦克斯到派拉蒙
李静 电视电商,一刻静不下来
刘强东 在美国再见
俞渝 价格战娱乐了刘先生,也娱乐了我
王微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卫哲 我没有互联网的DNA
张涛 大众的点评
徐潇 兄妹俩的钻石情缘
郭本恒 光明新掌门
葛文耀 上海制造
阎焱 这一个投资人
袁国良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陈晓 再见,国美
张同贵 商人的农夫梦
跋/南希 为什么

章节摘录

【编导手记】 人变小了,心变大了 因为和子嘉年纪相仿,而且见过好多次,所以我就更能够感觉的到他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而且很可爱。比如他会跟我打趣说,你微博的照片太美了,都认不出来了;他知道我怕狗,还故意跟他们家“发发”和“来发”说:“去,快去咬冬梅。”真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呀。 要了解一个人,我觉得最好是在旅途中,所以跟子嘉一起去甘肃和“子嘉班”的小朋友见面的四天行程中,我可以真切感受到这个“80后”大男孩的善良。其实,很多企业家做慈善都是流于表面,捐个款就完了,很少有亲力亲为的。 子嘉说他做慈善是缘于一个朋友给他说的一个故事:他一个朋友在贫困地区做支教,教的是小学生。在上课的最后一天,他问孩子们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结果,小朋友们都说想做村长。他朋友就问这些小朋友为什么想做村长呢?小朋友说,因为做村长可以有饱饭吃。 他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几点。一是社会差距太大,和“北广上”形成鲜明对比的贫困地区,居然连饱饭都没的吃;二是小朋友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做村长其实是为全村人服务的,应该是很有责任感的,而小朋友这样想的话,就是做村长是为了把国家资源占为己有。所以他觉得小朋友的心理建设是更需要的,这不是让他们脱贫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才会有“1加1”活动的想法。我记得同学们开了一个特殊的班会,“子嘉班”的小朋友和汤臣集团的员工结成了一对一的对子,一起聊天,一起交换礼物,一起做游戏。有个小姑娘在做游戏的时候哭了,因为她想到了在天上的父母。子嘉就跟小朋友聊起了自己父亲不在的事情,鼓励她从痛苦中走出来。 我觉得子嘉是一个感情丰富内心特别柔软的孩子。他父亲的离开让他一夜长大,而且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我问他,从小到大他是父母心里或者老师眼里很乖的那种孩子吗? 他说这个问题不回答。我想难道是因为他不是个乖孩子他才不愿意说吗?后来他解释了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因为他觉得从小到大有很多遗憾。因为太小的时候就出国,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没有得到很多父母的关爱,没有好好和父母相处。而在香港的时候,虽然在父母身边,但他很喜欢打篮球、打手球,他是学校校队的,所以他花了太多时间在运动上。早上七八点上课的话,他可以五六点就起来打球;下午四五点下课以后,他可以打到八九点才回家。就因为打球花了太多日寸间,所以他只有很少的时间和家人相处。 我想,在父亲过世后他一定想了很多,这些在他看来是非常大的遗憾,所以现在他会很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他也很后悔以前做的很幼稚的事情,以前在父亲身边,为了得到父亲的赞赏,他会帮公司做事。但是,他现在明白了,为公司做事是应该的,不应该为了得到父亲的表扬而去做,应该从对公司有帮助的角度出发去做事。他一直希望在父亲身边做事可以得到父亲的称赞,他希望父亲可以用骄傲的眼神看着他。可惜这样的希望不再有,成为了永远的遗憾。他希望公司可以壮大发展,这是他报答父母的方法,让自己不再有什么遗憾。 最佩服子嘉的就是他的毅力,很难想象他用了多大的毅力和坚持让自己从最胖的时候120公斤减到了70公斤。我想,每个想要减肥的女生看看子嘉减肥前后的照片,就会更有动力减肥的。我觉得子嘉对自己的评价很贴切——“人变小了,心变大了”。 范冬梅 【南希印象】 面对遗憾 从外人的角度看,二十九岁的汤子嘉已经拥有了一切。因为他的家族拥有庞大的房地产帝国汤臣集团,而他是集团的继承人。但已经发生的这一切,却让故事变得有些悲情。 一切都始于汤子嘉的父亲汤君年第一次见到浦东的那个时刻。当时,上海的浦东真的只是黄浦江对岸的一块农田,尚未被开放利用。就像所有具备远见卓识的人一样,汤君年看到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地,而是这片土地蕴含的潜力。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段历史,汤君年对于浦东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 2004年,汤君年因突发糖尿病并发症逝世。整个家族都非常震惊,之前根本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变成这样。整个公司也非常震惊,因为汤君年去世前并未留下任何关于公司发展的指示。现在,他的长子汤子嘉还只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他和他的母亲以及弟弟突然被推到前台,要扮演起管理家族企业的角色。 汤子嘉告诉我,他很清楚地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带他去看浦东的一草一木。说起那些高高的芦苇,一切好像都是昨天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想起了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那段美好的时光,那段奇妙的时光,但这些都结束得太快了。 汤子嘉十几岁的时候,他和弟弟汤珈铖被送去美国的寄宿制学校念书。用他的话说,那段时光对他和弟弟来说是非常寂寞的。他们想念自己的母亲徐枫。徐枫曾是台湾著名的功夫女星,结束了成功的演艺生涯之后,她成为了一名更大牌的电影制作人。作为演员的她,曾荣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而她制作的电影《霸王别姬》,也是国际影坛上的经典。 汤子嘉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显然,他与母亲以及弟弟的亲密关系,弥补了父亲离世带来的失落,但也只是一部分。对一个人来说,失去父母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难以弥补的遗憾。对于如此年轻的人来讲,这样的遗憾会在心里留下更大的伤痕。 汤子嘉告诉我,他有很多后悔的地方。后悔他没能更多与父亲沟通。他说他知道他的父亲爱他。听到他说的这些回忆,我深深为之动容。 我告诉他,当我们爱的人去世的时候,我们都会有遗憾。这是人的天性,你不得不承受这种深深的痛苦。 汤子嘉是个很棒的年轻人。他和他的母亲以及弟弟全面掌管公司,公司如今的状况甚至比汤君年健在的时候还要成功。汤君年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骄傲的。 P34-37

后记

为什么 南希·梅里尔 有时候,我宁愿我不曾知道“为什么”这个词。 在中文里,“为什么”直译过来就是“为了什么”。 我喜欢问问题,事实上,我热爱问问题。如果你想把采访作为工作,那么,好奇心或许是最可贵的一种品质。老实说,我觉得这是一种天生的东西,是一种你无法真正控制的东西。 在我女儿小的时候,她们老是问我:“为什么你会面对那些完全不认识的人,和他们聊他们的人生呢?为什么你会想要聆听别人的人生故事呢?为什么你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做一个正常的母亲呢?” , 我想,“为什么”肯定是个大家都会问的问题。 因此,很自然地。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一直是“你为什么来中国?”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也问过我自己。 是不是要说到我的童年呢?当时,我母亲把我们家房子装饰得很具中国风。或者说,尽管我当时还很小,她已经跟我解释了中国的历朝历代是怎么回事,教我如何通过一些明显的特征辨别绘画和艺术品是属于哪朝哪代的。 或者说,是我那个教中文的朱(音译)教授,他把亚洲的历史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和他的妻子邀请我们这些学生去他家,他的妻子会做地道的小吃。一边准备晚饭,一边为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是不是因为1986年的时候,我代表芝加哥的NBC电视台来中国采访邓小平先生?那本来应该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但很遗憾的是,那次采访未能如期进行。邓先生病了,我等待了十一天,希望他能迅速康复,但最后我还是不得不离开。 但在此之前,我看到了长城、紫禁城和一只出生不久的大熊猫。时代确实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北京是一片自行车的海洋;现在的北京是汽车和高楼的海洋。所有这些,都被认为是我们这个时代经济突飞猛进的例证。国际专家也把这一切称为“中国式奇迹”。 就像命运安排好的一样,二十五年之后,我回到了中国,在上海工作生活。我想,作为一个外国的电视主持人,我现在的这份工作真是再好不过了。 这真的不是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当我收到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邀请,来到上海担任其英语频道(ICS)主持人的时候——一方面让人感觉很棒,另一方面,其实也蛮顺理成章的。好像总有什么东西会把我带到这个国家。 只有一件事让我有些顾虑。我只能说几个中文词,就连这几个词说得也不怎么好。我知道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更多时候,我并不太知道。由于我的口音和差劲的发音,中国人可能没办法理解我说的话。 有时候,人生无关乎翻译,无关乎正确的措辞,无关乎对一种文化有正确的理解。我很明白这一点。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两年多前,从我来到上海的那一刻起,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就很好地接纳了我。然后,才有了后来的一切。因为一个金发老外在电视讲话是件很新鲜的事,所以大家觉得我很好认。“南希”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也很容易说出口,因为它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南面”和“西面”(注:南希初来上海时,她的名字曾被译作“南西”)。 现在,我们的节目《南希财智对话》在上海的外语频道(ICS)播出,剪辑过的版本也会在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CCTV NEWS)的《新财富》栏目里播出。因为这档节目,我得到了观众的各种认可。当他们在马路上、在商店里或者餐厅里见到我的时候,他们会告诉我,他们为什么喜欢某些嘉宾。他们会告诉我,为什么会把那些人当作榜样。他们会告诉我,为什么成功的商业故事会对他们有所触动。 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这就是一切。真的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我们的节目会采访各个不同领域最杰出的商业领袖。我们的目的非常清楚。我们努力想要用一种有趣和娱乐的方式让我们的观众获得知识,为他们提供信息。 这里又是一个关于“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是我? 我没有MBA学位,尽管我来自一个MBA的家庭,这些学位来自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我的小女儿和我是仅有的两个,身边的其他家族成员谈论的都是“底线”和“业绩水平”这样的词。 我的大女儿在斯坦福攻读MBA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平时说话的时候,都要用那些“商业术语”。我说:“你就不能像一个正常人~样说话Ⅱ马?” 真的有点像当时她们问我,为什么不能像一个正常的母亲一样——噢,我的天,历史就是这么重复的。 她的回答很迅速,说的时候语调很甜美:“妈妈,因为商业的语言现在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哦,她真是太对了,现在更是如此。全世界的重要新闻几乎都是关于商业的。全球化的结果就是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各自不同的经济制度,不同的行业以及那些杰出的商业领袖。这就是为什么《财智对话》能让我们的制作团队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们的观众有所收获。 “为什么”对我来说是全宇宙最重要的词,而不是“何事”、“何时”或“如何”。这些都是好词,很好的词,最好的词。它们是沟通交流的基础,存在于世上的每一种语言和每一种文化之中。 但对我来说,待你剥开“何事、何时、如-何”这几层之后,最终极的问题始终是“为什么”这个概念。当然,所有的这些词构成了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声音和思维过程。 但是对我来说,“为什么”是最美的词语。这也能够解释人的内心。思辨把我们和其他的生物区分开。这也让我们在听到高音C(High C)的时候会留下眼泪,看到婴孩和老人的时候会心软。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看到痛苦的场景时,我们会心碎。当我们看到人们有所成就的时候,我们会从内心的最深处发出呐喊。 我知道,坚信这一点的并不止我一个——实际上,我非常确信这一点。没有什么是可以确信的。 我为什么知道这一点呢?因为中国人民以一种深沉而又诚挚的方式接纳了我。他们的诚意接受让我深深感动,未来更多的文化交流也会让我受到启发。 通过电视这一媒介,我走进了许多人的家庭,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来说,这就是电视最好的一面。电视有这般魔力,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我感觉非常幸运。 如今,电视的魔力将以书的形式呈现,其中会有节目嘉宾精彩有趣的采访片段,会给人一定的启发。与我们节目的不同之处就是,其中还有我个人的印象和编导撰写的幕后故事。我们精心制作这本图书,衷心地希望,你们会和我们一样喜欢所有这一切。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外国人做的关于中国人的访谈,为什么会好看?我想是因为其中天然存在着碰撞,有文化上的,也有制度上的,我们从碰撞中感受到彼此的不同,然而这种碰撞不会变为隔阂,不会成为障碍,因为商业本身有着人性共通的、普适性的东西,同样精彩,同样感人,同样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人生。所以,我向读者们推荐这本书。 ——吴晓波(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编辑推荐

孙伟、王立俊编著的《南希财智对话》是上海容通传媒广告公司与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ICS)合作的一档财经人物访谈节目,受访嘉宾为中国企业家,访谈主要采取一访一的形式。本书将从此档节目中选取20人进行编排,采用图文并茂方式向读者展现每个人的丰富人生,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嘉宾简介、对话精选、编导手记、南希印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南希财智对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