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气吞万里

麦老师 鹭江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鹭江  

作者:

麦老师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刘裕一手拉开了跌宕起伏的南北朝大幕。论文治,他的政策促成了“元嘉之治”的太平盛世;论武功,他使南方在乱战一百多年之后首次统一。两次北伐,奠定了南朝最大疆域,若不是最后一刻功亏一篑,第一个由南向北完成统一的就不会是朱元璋。让我们重温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再现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

作者简介

  麦老师,资深文史研究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文笔平中见奇,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不落俗套。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苦难童年
初生磨难
寄奴家世
京口古惑仔
昌道内战
元显扩军
孙恩起事
第二篇 初露锋芒
一鸣惊人
谢琰丧身
桓玄崛起
海盐之战
嗣之争功
蒜山之战
屡败孙恩
元显西讨
桓玄东进
北府倒戈
晋廷易主
白衣还乡
第三篇 反桓大计
道坚自缢
孙死卢继
桓玄弄权
重装上阵
灵宝登基
波澜涌动
英雄集结
京口举义
风云际会
罗落桥之战
覆舟山之战
楚帝遁逃
裂痕初现
起居注
一战桑落洲
峥嵘洲之战
仲文反正
枚回洲
桓振反攻
桓氏败亡
第四篇 刘公治晋
粤、川独立
姚兴割地
穆之献策
殷、桓谋反案
南燕立国
金刀太子
祖明乱政
北伐南燕
出兵大岘
甲骑具装
决战临朐
围攻广固
终结慕容
卢、徐北上
豫章之战
再战桑落洲
风雨飘摇
布防石头城
建康保卫战
荆州争夺战
三面张网
雷池、左里之战
卢、徐覆灭
刘毅一党
欲擒故纵
棋子的命运
奇袭江陵
牛牧寺
梦游症患者诸葛长民
是祸躲不过
朱龄石伐蜀
义熙土断
怀璧其罪
延之回书
刘裕的失算
平定荆、雍
督护歌
姚爸爸的烦恼
姚兴之死
后姚兴时代
第五篇 兴师北伐
放歌戏马台
七路兴师
势如破竹
找死与等死
光复洛阳
一位“皇帝”的诞生与覆灭
“九锡”事件
姚恢之乱
鏖战潼关
潜在强敌
北魏挑衅
弘农募粮
却月阵
姚绍丧命
青泥大捷
渭桥之战
姚秦末日
大会未央殿
天意从来未易知
第六篇 称帝篡位
关中之崩
北伐之谜
革晋鼎
永初岁月
后记 寄奴曾住
附录一 刘裕反桓檄文(出自《宋书武帝纪》)
附录二 刘裕年表

章节摘录

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三月,东晋帝国的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京口为其治所,在今江苏镇江),一位名叫刘翘的小功曹(相当于现在的文秘)心情很郁闷。郁闷的原因是本山大叔说的那句话:人还没死,钱已经花完了! 根据东晋帝国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在晋陵郡像刘翘这一级别的低级公务员,编制共有一百零八人,正好与水泊梁山鼎盛时的干部总数相当。虽然东晋帝国政府在给官员发工资时并不特别吝啬,但这样的芝麻小吏,薪水也实在不能太丰厚。当然,刘翘的工资比上固然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较之大部分小老百姓,他的生活不能算拮据。但人对贫富的感觉,并不仅仅来自于绝对收入,更来自于对比。看看他的老爹吧,刘靖,东安太守!再瞧瞧岳父赵裔,平原太守!夫妻俩可都是市长家里出来的公子、千金啊!目前的日子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太苦了,《宋书》直接用两个字概括:“家贫。”特别是现在,娄子赵氏已怀胎十月,刘家马上又要添丁进口了…… 其实东晋帝国这一年原本应该是隆和二年。但就在新年后不久,晋哀帝司马丕的生母周太妃突生重病。为了给母亲祈福消灾,司马丕便不顾改元在岁首的惯例,于二月宣布改年号为“兴宁”,大赦天下,想求一个兴盛安宁。 虽然俗话说“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但那讲的是天下一统的太平岁月,如今可大不相同。这一年的华夏大地上,即使不算那些草头王,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就有五个:东晋、前燕、前秦、前凉、代,年号有七个:隆和二年、兴宁元年、建熙四年、甘露五年、太始九年、太清元年、建国二十六年。而且这种状态自从司马家的一群王爷们为了争权夺利,不要命地自相残杀以来,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因此也害得老天爷对改元这档子事产生了审美疲劳,就像一个天天受贿的贪官老爷,已不大记得清有多少人行贿一样。结果,老天爷对司马丕的讨好顶多打了个不耐烦的哈欠,什么福也没有降,周太妃只撑到这年三月十七日(公元363年4月16日)便病死了。 司马丕很伤心,但朝中大臣如仆射江虨等一班老学究说了,只允许他表现出适度的伤痛。因为司马丕是从小宗入继大宗当上的皇帝,所以从礼法上讲,他的母亲已经变成了当朝太后褚蒜子,而不是周太妃了。既然只是死了个“婶娘”,自然不许太难过!和东晋的其他皇帝一样,司马丕只是被世族豪门们推出来的门面,既无魄力,又无实力,不敢像明世宗朱厚熄那样和大臣们玩一次“大礼仪”事件,只好妥协了。他原想服丧三年,大臣们不准!想服丧一年,大臣们也不准!最后定为服丧三个月。假如他知道司马皇家的终结者也在此刻诞生了,会不会更难过一点? 大人物的伤痛会有史书记录下来,广大芸芸众生则不会有这样的待遇,尽管他们感受到的哀伤一点也不会比大人物小。就在司马丕望着母亲周太妃无奈辞世的这一天,小公务员刘翘的妻子赵安宗正在承受着分娩的阵痛。很不幸,是难产,急坏了屋内的接生婆和屋外的刘翘。天色渐晚,当屋内终于响起婴儿的啼哭声时,妻子的呻吟和气息却渐渐消失了。关于刘裕的出生日期,史书上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宋书·武帝纪》认为,“晋哀帝兴宁元年岁次癸亥三月壬寅夜生”,即三月十七日,与周太妃的死在同一天,本文采用此说;《宋书·后妃传》记为,“晋哀帝兴宁元年四月二日生高祖”。 刘翘走进屋,眼前是非常冷酷的现实:二十一岁的妻子已经香消玉殒了!小公务员又把视线移向还在啼哭的男婴,目光里充满无奈与愤恨:要怎么养活他呢?那时候京口可没有超市,连“三鹿”都买不到。雇一个奶妈?光办理妻子的丧事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再加上这样一笔长期开销,对于早已人不敷出的刘翘家来说实在无法承受。而且这个孩子简直是个灾星,一出世就克死了娘,留下恐怕不吉利!想到此,刘翘心一横,牙一咬,抱起孩子走出了屋子…… 片刻之后,一个哺乳期的少妇急匆匆走进这个因刚刚死了女主人而显得有些阴郁的小屋。她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脸上怒形于色:“再难也不能扔掉孩子啊!这对得起我刚走的妹妹吗?”刘翘低着头,无言以对。见此情形,少妇道:“好吧,你不养,这个孩子交给我来养好了!” 于是,这个刚出生便死了娘,又被爹抛弃的孩子便寄养到了这位少妇家。这个孩子也因此得到小名——寄奴。他的大名,是刘裕。按《宋书·刘怀肃传》的说法,这位少妇是刘裕的从母。从母也就是母亲的姐妹,那么她应该也姓赵。有文章称,此人是刘裕的从叔刘万之妻杜氏,此说与《宋书·刘怀肃传》的记载相差很大,也与《宋书·符瑞志》中“皇妣既殂,养于舅氏,。改为寄奴焉”的记载相矛盾。 不论是赵氏还是杜氏,刘裕这位从母待他极好。她当时刚生下第二仑孩子刘怀敬不久,为了保证小寄奴有充足的营养,甚至给自己的儿子断了奶。很多年后,刘裕已成为极有权势的大人物,他特别照顾这位因自己而被亏待的表哥刘怀敬,授予他会稽太守之职(相当于绍兴市市长)。因为刘怀敬资质愚钝,能力低下,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刘裕不为所动,说:“故去的姨妈对我有再生大恩,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见《南史·列传七》)刘怀敬终因母亲的善举而频得好运,刘宋代晋之后又升任尚书(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金紫光禄大夫(荣誉加官,无实职)。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曾说过,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在历史上,我们也可以见到不少轻拍翅膀的蝴蝶:假如在那个晚上,刘裕的从母想的是“我家也不富裕”,南朝历史将失去最高亢豪迈的一章!我们将见不到辛稼轩词中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 P3-5

后记

在我很小的时候,人们的文娱活动还比较单调,即使只是和大人一道去看场露天电影,在那时也是珍贵的记忆。记得那时年幼无知,每见到荧幕上一个新角色出场,最常问大人的一句话就是:“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几个月前,似曾相识燕归来。我的一个不属于历史爱好者的朋友,听说我在写刘裕的传记,再次向我提出了这个童年时的经典问题:“刘裕是谁?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不禁语塞,是啊,如果说刘裕是谁我还可以解释一下,但他是好是坏这个问题,我真有能力正确回答吗? 老电影中的世界正如它的色彩一样,好人坏人,黑白分明。而且要辨别,难度也很低:甚至都不用去看他们做了什么事,只要看见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角色,就肯定是个好人;假如长得獐头鼠目或者面目狰狞,那一定是个打死也不冤的坏人,需要小心提防。 不过,这种识人方法虽然简便易学,但相应的适用范围也实在不广泛,对我回答朋友这个问题并无帮助。 首先,我和朋友一样,也没见过刘裕。古史中,对大人物外貌的描写,常常让人怀疑是遇见了乘UFO而来的外星人,什么“胸有四乳,目角鸟鼻”或是“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等,怎么看都非我族类。但对刘裕,史书只提过他的身高,连这类天外来客式的素描都没有留下。更何况,就算我们准确知道了刘裕的相貌,也同样毫无用处,因为他并没有生活在老电影里,他所生存的世界,虽然已经远去,但与我们一样,也是彩色的。在充斥着复杂色彩的真实世界中,真能找到纯黑或纯白的人生吗? 我也许可以说刘裕是个好人,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史实证明他的恩怨分明,他的艰苦朴素,他的勤政爱民,还有他对复兴华夏文化的努力,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他绝对是一个好皇帝。更不用说他矢志北进、恢复山河的英雄气概,与横扫千军、让羌胡丧胆的雄才伟略,更是挺起了在那个悲壮年代大汉民族最硬的一根脊梁!足以让后世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心潮澎湃! 但我们也有充分的史料昭示刘裕的邪恶。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大阴谋家,所谓“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之类口蜜腹剑’的花招,在同时代没有谁比他玩得更精熟。在刘裕龙飞九五的登天之路上,他的双手溅满了无数人的鲜血,其中不乏众多曾誓与他同生共死的战友以及更多的无辜者。他私心自用,为达到自身目的不惜伤害国家元气,最后又做出篡位与弑君这两项在古人看来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从而长久被后世史家非议。可以说,和刘裕曾犯下过的恶行比起来,世界绝大多数死囚的罪行根本就不值一提! 不过,这些事是否都能算做刘裕的罪恶,恐怕还值得商榷。因为正像一句俗语说的那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刘裕二十岁那年,在前秦官居太子洗马兼万年县令的慕容宝,为了劝他的父亲慕容垂忘一次恩负一次义,冠冕堂皇地宣称:“立大功者不顾小节,行大仁者不念小惠!”平心而论,慕容宝其人虽不足道,但这句话却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政治家这一特殊行业的实情,尽管这一实情往往被太多的人为因素有意掩盖。 政治家是这个世界上从业人数最少但实际影响力最大的职业之一,因为他们每一个大的举动,波及的通常是整个社会。 不言而喻,人类社会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工作对象,是由千千万万人通过经济、文化、血缘等种种错综繁复的纽带结合而成的,牵一发就要动全身。 不管多么有正义感的政治家,其推行政策的每一具体步骤,基本上都要靠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愿望,除非不做事,否则完全不让任何人受害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为了实现长远目标,政治家必须学会让理想适时地向现实妥协,哪怕现实是丑恶的,哪怕必须加入丑恶之中。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他只配做个愤青,撞个头破血流也无济于事,绝对当不了政治家。 实际上,这与军事上的以退为进也有几分相似。例如当国家遭到强大外敌入侵,并且强弱悬殊之时,“寸土必争”就只能作为爱国口号喊喊,在实际作战中对这一原则必须灵活掌握,必要时就得主动放弃一些土地,哪怕这看起来有卖国嫌疑,哪怕这会使一部分民众受到侵略者的蹂躏,因为最终的胜利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某位统帅不顾战局战况的不利,坚持一味死拼,那只能是先失人,后失地,最终什么也保不住,难逃失败。 虽然相似,可我们往往能对军事家的迂回策略抱宽容态度,对政治人物在政治上的类似行为却大多深为反感,这又作何解释呢?这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军事家的对手一般是外敌,而政治家的对手大部分是自己人。对敌人狠,大家容易接受,对自己人狠,就容易让人非议,尽管两者都是必需的。 二是一个理想的政治家应该是绝对理性的,但同时又应该能博得民众的好感。很麻烦的是这两项要求存在矛盾,过于理性的人常常显得冷血,一般不讨人喜欢。为了综合这两个条件,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往往内心颇为冷酷,而外表极具温情,能够利用民众的感情,而本身不被感情所利用,容易给人产生表里不一的感觉。虽然这与其说是虚伪,不如说是需要。 由于以上原因,对政治家私德的求全责备,正和“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样,是一种过分的,也是不合理的苛求。 不过,如果有人因此认为政治家都是不讲道德的,所以没有善恶之别,恐怕就和认为世界上的人都可以简单分为好人、坏人一样荒谬。政治家绝对是有道德高下的,例如他们的奋斗目标主要是为了造福于民,还是为了造福于己,或者人己两不误;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是完全不择手段,,还是尽量避免伤及民众等,这些差异都不是可以无视的。而且由于他们职业的特殊性,政治家的善恶对世界的影响通常会远远大于其他职业。只是他们的善恶不能简单套用常人的标准来衡量罢了。 那么,就让我们更换标准之后,重新审视刘裕的为人和他做过的事。 “惟阴移晋祚,迭弑二主,为南朝篡逆的首倡,实是名教罪人。”清末民初的蔡东藩先生在其所著的《南北朝演义》中,列举了刘裕的不少优点后,又用这句话,给刘裕一生做了一个否定的总结,而这一论点也差不多代表了古人对刘裕一般评价。 不过,对于前人掺杂了太多“家天下”观念的观点,我们没有必要一概盲从。依我看,刘裕篡位这件事其实无可厚非。皇天无亲,有能者居之。刘裕的能力超过司马家的任何一代皇帝,干得明显比他们称职,比他们更能治理国家,比他们更能关爱百姓,比他们更能抵御外侮,一言以蔽之:刘裕登上皇位对治下的大多数民众是一种福祉。 更何况早在刘裕崛起以前,司马皇家就已成为政坛的装饰材料,晋朝早已在实质上结束,它的实际灭亡并不是由刘裕造成的。刘裕的篡位只是揭去了罩在这个事实之上的那层薄薄的细纱而已。 让名实一致,也让百姓得利,这能算多大的罪? 、 刘裕真正不可原谅的罪行是他得寸进尺,在篡夺之余,又杀害了司马德宗与司马德文这对不幸的兄弟皇帝。 当然,死在刘裕手中的无辜冤魂多了去了,我也不认为曾经当过皇帝的人的命,就一定要比其他人高贵。晋安帝与晋恭帝的死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刘裕弑杀他们所造成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在改朝换代之际增加两个枉死鬼,而是大大毒化了中国传统中已经足够残忍的政治文化。 从此以后,一条本非真理的观念,被中国后世的帝王及帝王竞争者们在数百年间奉为金科玉律,并一丝不苟地遵照执行:在角逐天位的大棋局中,冠军将独得一切,亚军只有死路一条! 根据这条规则,帝王或帝王的竞争者们是不能失败的,一旦失败,便如一位睿智老妇人的总结:“求为匹夫而不可得!”如此巨大的反差,逼使所有投身这一行当的人们,都不得不打破所有的道德底线,为夺取或保住权位,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是两个草民打架,受损受伤的一般也就只限于他们自己。假如把规模放大,两个黑社会团伙火并,就会有很大的几率伤及无辜,同时砸点儿车子、烧点儿屋子,也就变成了平常事。何况能参与帝位角逐的竞争者们,一般说来,总是人类社会中那几个最具权势、最有能量的人,他们一旦不顾一切地把能量进行破坏性释放,“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灾难,就可以被很快创造出来!而且也因为统治者必须保住权位才能保全生命,所以后世才会有“宁予外人,不予家奴”的高论,才会有那么多精忠报国的英雄死于冤狱…… 这些发生于后世的事情,固然不能一股脑算在刘裕头上,但作为创造了这一规则的始作俑者,刘裕仍罪无可恕,而刘宋王朝自身的遭遇,也正应了孔夫子的名言:其无后乎! 综合来说,至少在刘裕生前,他建下的功业仍远远超过他犯下的过失,他的短暂统治,也为南朝的唯一一个盛世打好了基础,他的出现绝对是那个年代大汉民族的幸事与光荣!但最让人叹息的还是那一言难尽的身后事…… 在刘裕之后,南北双方暂时都无力打破已经形成的力量平衡与文化隔阂,中国南北对峙的局面又维持了一百多年。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一同无言地注视着建康的宫阙,看着一个个新主人昂然走进,又黯然退场,就像走马灯上的人偶,继续重复着王朝更替的古老故事。 只是,其中再也没有了刘裕,再也没有那份金戈铁马的壮志凌云。有的,是统治者们越来越多的醉生梦死和风花雪月,还有骨肉相残与尔虞我诈。 正像后来功业盖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告诫太子李治所说的:“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刘裕留给后人的精神与政治遗产,也非常无奈地被后来多数南朝帝王们有选择性地部分继承了。 他们多数没学会刘裕个性中的慷慨豪迈,却学会了刘裕处事时的阴险诡诈;他们多数没学会刘裕自奉时的节俭,却学会了刘裕赏赐时的挥霍;他们多数没学会刘裕让天下折服的军事指挥才能,却学会了刘裕为后人诟病的用人权术;他们多数没学会刘裕对百姓的爱民如子,却学会了刘裕对政敌的翻脸无情;他们多数没学会刘裕对敌国外邦的开疆拓土,却学会了刘裕对前朝皇族的赶尽杀绝! 于是,在此后的南朝历史的曲谱上,激昂向上的乐章越来越弱,终成绝响。“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的壮志凌云渐渐散去,只留下“玉树流光照后庭”的纸醉金迷。 在南北朝这出历史大戏中,南方政权就像一个过气的明星,从曾经的领衔主演,先沦为联合主演,再沦为侧身于历史大潮一旁的配角。南北分界线,由黄河南退至淮河,再退至长江,疆域缩小到不足刘裕时代的一半。 终于,在刘裕逝世一百六十七年之后,继承了北朝衣钵的大隋帝国,出动五十万大军,攻入了建康城,金陵王气,黯然收场。 难道我们的民族就不能继承一些好的东西吗? 又是六百一十五年过去,又是一个南北对立的危机时代,刘裕的故乡京口早已改名叫镇江府。一个一生都以收复故土、杀敌报国为目标,却无奈成为一代文豪的六十四岁老人到这里上任。烈士虽已暮年,依旧壮心不已。一天,他在积极备战之余,登上北固亭,想到这里就是曾大举北伐、威震天下的民族英雄刘裕的出生地,一时豪情澎湃,有感而发,写下了一曲传颂千古的豪放词章。 是的,这个老人叫辛弃疾,此作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终于释怀:汉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历无数次天翻地覆的磨难与挫折而不灭,即使暂时倒下也会重新站起,不是没有原因的。英雄气吞万里的豪情与业绩从来没有被人真正遗忘过,哪怕它在统治者那里被视若敝屣,暂时抛弃,也会有能代表民族脊梁的人们将它传承下去,华夏终究不会亡!且看辛稼轩词中,父老的耳口相传: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英雄一世,能长存于民众的口碑之中,足矣!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宋武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 ——崔浩 宋武帝刘裕自是定乱代兴之君。 ——李贽 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寄奴、元璋之绩,知其不远。 ——章太炎 二十四史中,人主得国之正,功业之高,汉高而外,当推宋武,不得以混壹之异,而有所轩轾也。 ——夏曾佑


编辑推荐

《气吞万里》编辑推荐:刘裕,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卓越的军事统帅之一。他的北伐,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著名词人辛弃疾曾用“气吞万里如虎”来形容。他执政时期的疆域为南朝最大疆域,他也是士族执政时期唯一一位草根皇帝。从赌徒到帝王,从一无所有到权倾朝野,宋武帝刘裕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可复制的道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气吞万里 PDF格式下载



气吞万里:刘裕北伐(文武全才辛弃疾盛赞,崔浩、李贽、章太炎、夏曾佑高度评价)


刘裕的北伐是历史上少有的成功的由南到北的北伐,仅次于朱元璋的北伐。正如辛弃疾说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刘裕,我爱死这书了


把刘裕的故事娓娓道来,现在很多写历史都是抄当年明月的风格,看的多了就觉得浅薄了


老师终于出书了,而且还是写的俺喜欢的刘裕,不能不买啊


麦老师的几本书都很赞。推论严谨、观点新颖。很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天步维艰、气吞万里到现在血色神州,一直再追,我是麦老师的粉丝


很难的的一部写南北朝历史的好书


专门跟帖数年 终于买到麦老师的书啦


写得不错,都标出了出处,有自己的考证,可读性强


语言写的比较风趣,内容也不错


书仔细地看了一遍,不错。


真的很好,同桌很喜欢


名家推荐,值得一读


不够荡气回肠


书的外面有点脏,而且刚买了就降价,小郁闷


全书看过了,总体上还是可以的,把宋武帝刘裕的一生陈述了一遍,书中的语言比较通俗,对于历史初学者来说正适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