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川博物馆之不屈战俘

樊建川 编 樊建川 黄河出版社 (2012-02出版)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樊建川 黄河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

樊建川 编  

页数:

156  

前言

本书图说和言说了抗战中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队官兵。 “抗俘”一词是我提出的,唯有此词,才能传达其形象,才能意会其魂魄。 书中图片大部分是当年日军随军记者的作品。作为一个虔诚的抗战文物收集者,我耗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厚积20余年,到手了数万件各色抗战文物。其中,日文版老画册如《历史写真》《支那事变写真》《日支那事变画册》《北支那事变画报》《国际情报写真》等就达上千册之多。为此,我曾潜入东京旧书店去摸底搜寻。我还购得大量当年日军官兵拍摄的私人影集,这些图片实在是存之不易、得之不易、专题汇集更不易。 考证写作这些短语小文,我只感觉到两个字:沉重。本职商人,业余写作,恐文粗字糙,怕辞不达意。“抗俘”问题,障碍丛生,风诡云谲,恐分寸拿捏不准,怕评价南辕北辙。“抗俘”这个领域,过去鲜有人迹,没有现成路径,缺乏指路标杆,我深一脚浅一脚走将过去,难免会有许多问题,见笑,见谅。 我对俘虏的最初理解来自1966年,那时我在上小学,为有一个南下干部的父亲自豪。一天,与一位伙伴争执,他当着许多同学的面说:“樊建川的爸爸是个俘虏兵。”惊诧之余,询问父亲,父亲不语。后来我才知道,父亲13岁即到旧军队当兵吃粮,抗战时期在阎锡山晋绥军中服役,与日军作战。1947年21岁的父亲被解放军俘虏,然后一直在人民军队中成长为炮兵连长,在解放战争中立过功,参加过开国大典的检阅,后来又到了朝鲜战场与美军打了三年仗。可是,他后来所有的光荣战斗经历、伤疤、奖章都不能掩盖“俘虏兵”这个“疵点”。 民族流传有序的历史书籍上,长期宣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条。 民国将军们佩戴的短剑上往往镌刻着这样的口号:不成功,便成仁。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俘虏是低下、屈辱、怯懦、可怜的混合代名词。因为你是瓦全者,因为你既未成功,也未成仁。 抗战中战死疆场的百万将士享受烈士荣光。 抗战中负伤挂彩的百万将士享受壮士荣光。 抗战中被俘的将士呢?他们的总数目也应是百万以上。他们慷慨从军出征了,他们上阵英勇与敌搏杀了,他们身不由己被日军俘虏了。这时,人们往往忽视或漠视他们。当时,许多部队甚至不愿统计他们,不愿上报本部被俘官兵数目。 不可否认的是,对待俘虏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采取了回避、隐匿、淡化、掩饰、失语的集体立场。 “抗俘”身受三重痛苦:敌方的残暴杀戮和残酷折磨,我方的深重鄙视和入骨误解,己方的无休止自责和无穷懊悔。三重苦难,一重沉于一重,如影相随,让“抗俘”生不如死,死沉深海。 “抗俘”生活在现实和精神的地狱里,生活在比地狱更为恐怖更为阴森的气氛之中。 收集到这些照片,让我认识了许多“抗俘”,久而久之,我看清楚了他们的表情,听瞳了他们的方言心声。他们也是我们的先辈,他们也是我们的先烈,他们也是赶走日本侵略军的民族英雄,他们是受了太多太多艰辛、苦难和误解的中国军人,他们也是我们今天幸福小康生活的奉献者、先驱者。 我们经常说:无数革命先烈是共和国的基石。 我认为,巨大的“抗俘”群体是安放基石的那片朴实的泥土。 我不敢设想:没有“抗俘”们舍身冲进万丈深渊,无畏瞠开地雷阵,70多年前我们能取得那场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由此,今天的芸芸众生与昨天的“抗俘”都有了直接间接的关系。 “抗俘”为拯救国家坠入地狱,久久地隐入历史和时间的黑洞。今天的我们能不能暂时推开眼前的喧哗与浮华,在忙碌与追索的路上停顿片刻—— 去看看他们! 2012年1月

内容概要

  《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建川博物馆之不屈战俘》图说和言说了抗战中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队官兵。书中图片大部分是当年日军随军记者的作品。作为一个虔诚的抗战文物收集者,我耗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厚积20余年,到手了数万件各色抗战文物。其中,日文版老画册如《历史写真》《支那事变写真》《日支那事变画册》《北支那事变画报》《国际情报写真》等就达上千册之多。为此,我曾潜入东京旧书店去摸底搜寻。我还购得大量当年日军官兵拍摄的私人影集,这些图片实在是存之不易、得之不易、专题汇集更不易。

作者简介

樊建川,1957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市。下过乡,当过兵,任过教,做过官。自幼迷恋收藏。1993年辞官经商。从事收藏近30年,其藏品种类繁多,有57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为全国个人收藏之最。重点是抗战文物和“文革”文物的收藏,此两项在国内位居前列。2005年,他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创建大型私人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震惊海内外,尤以8个抗战博物馆引人关注。现为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建川实业集团董事长、“建川博物馆聚落”馆长。出版有《一个人的抗战》、《“文革”瓷器图鉴》、《荻岛静夫日记》和《抗俘》等。

书籍目录

毋忘国耻不忘历史 一、壮士无疆 (一)巾帼英雄赵一曼 (二)民族英雄邓铁梅 (三)绝食殉国的抗日英雄巫恒通 (四)不辱使命蔡公时 (五)博得世界人士欣赏之“八百壮士” (六)惨烈的淞沪大战 (七)围困 (八)吃人的架势 (九)俊小鬼与丑大汉 (十)束缚 (十一)独立 (十二)日侨变凶兵 (十三)挺起胸膛 (十四)遮不住的眼睛 (十五)犀利的眼睛 (十六)正视凶神 (十七)尊严 (十八)一股犟劲儿 (十九)正义的申诉 (二十)挣扎 (二十一)飞翔的翅膀 (二十二)折翅的雄鹰 二、兵败悲曲 (一)懊悔 (二)现实与童话 (三)搜身 (四)作弄 (五)被俘的少尉罗瑛君 三、日军兽行 (一)牢笼 (二)1929年7月27日《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 (节选) (三)兽军暴行——日军对战俘的虐杀 (四)荻岛静夫的日记和影集 (五)吸血榨骨——从事苦役的战俘 (六)惨绝人寰——日军用战俘进行细菌试验 四、弹尽粮绝 (一)无助 (二)机枪手 (三)弹尽粮绝 (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五)寒冷 五、挺拔童军 (一)对手 (二)挺起的小胸脯 (三)小号手 (四)从军的三毛 (五)光头 六、战地玫瑰 (一)女卫生兵 (二)雾中花 (三)女便衣队长魏文全 (四)飒爽英姿五尺枪 (五)花木兰 (六)姐妹 (七)同命夫妻 (八)抗战女英雄——成本华 七、怆然风歌 (一)战火中的儿童 (二)红十字 (三)怒目相向 (四)偶然 (五)生命 (六)凝望 (七)无名战士 (八)军礼 (九)心声 (十)中国劳工诉讼 (十一)“花冈暴动”大队长——耿谆 (十二)五位健在的战俘来馆 日军在华部分集中营一览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37年淞沪会战进行了两个多月,在上海各界群众和爱国人士的支援下,负责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423名官兵,以卓越的胆识和机敏的指挥,坚守上海光复路四行仓库4昼夜,击退日军6次进攻,毙敌数百人,被当时的报纸媒体与楚汉相争时田横的八百义士作比较,被誉为“八百壮士”。日军久攻不下,恼羞成怒,威胁租界当局如不采取行动逼走中国军队,将不顾租界安危,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上海租界当局立即要求中国政府下令孤军撤退。掩护大部队后撤任务已经完成,谢晋元接到后撤命令后,退入租界被羁押在胶州路的“孤军营”内。日伪特务机关为收买谢晋元,曾派人以50万元、师长之职诱降,被谢晋元严辞拒绝。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汪伪特务用匕首刺死,时年37岁。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将手无寸铁退居租界的孤军全部押解到孝陵卫、杭州、新几内亚等地做苦工。 (六)惨烈的淞沪大战 1937年8月爆发的淞沪大战,是八年抗战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是役,中方投入军队百万,几乎是倾尽全国之陆海空精锐部队,曰方投入军队30余万,双方厮杀三个月,结果我方失利后撤。在这场举世闻名的战役中,我抗日战士伤亡达30万之众。30万是何等数目啊130万战士的躯体化为砖石,鲜血凝为沙浆,在中国江南田野上垒筑成了新的血肉长城。 2003年夏天,樊建川到台北一处历史纪念馆观光,看到该馆中有两块大的浮雕,一块的内容是武昌起义,另一块的内容就是淞沪大战。此役,日军死伤4)7余人。这对骄横霸道不可一世的“皇军”来说,是疼痛而又难堪的,让日本人在战争的初期就咀嚼了苦果。这场战役结束,日本统治集团中的聪明人已经明白,三个月战胜中国的所谓速战速决计划已成泡影。日本军方也感到中国军人并不像东北、华北的部队那样不堪一击,对抗日军队的战斗力和意志有了全新的评价。 由于淞沪大战的巨大规模,日本重要媒体《读卖新闻》社迅速派出“决死”记者,深入前线进行采访,这张照片正是其“杰作”之一。 在保卫中国军队首脑机关电台的战斗中,经过反复争夺,电台被日军占领,这五位士兵被俘。当时日本记者承认中国士兵进行了“顽强抵抗”。 烈日下,五位中国士兵被捆绑成串,蹒跚而行,三个日军趾高气昂,骑马押送。日本记者精心构思了这个画面,有意将高头大马的“皇军”占据了主要位置,大马、战刀、枪托、钢盔、马靴,组合成一种“皇军力量”。骑在大洋马上的“皇军”手指间还夹着一支香烟,更想传达“皇军”在镇静闲适中轻取胜利的意味。中国军人面对日本“决死”记者拍照的镜头,前面这位个子较细高的战士平静地正视镜头,缓步而行。而稍后这位矮壮的头部淌血的战士却将头扭开,由于当时目光强烈,其脸部显得比较模糊,但从轮廓上观察,仍能感到他桀骜不驯的表情。从行走姿态上看,他有种坚定铿锵的力度,加上头部受伤凝固的血痕,我们感觉到一种力量,这就是中国力量!

媒体关注与评论

樊建川抗战文物收藏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和铁的证据,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和伪满政府、汪伪政权的奴颜卑骨;更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抗击侵略者的伟大壮举,它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吕正操 一个贼,你问他承认不承认罪行,他至死都不会承认,因为他是贼。贼不承认,我们不要老管他,老跟他说也没用,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强大。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启功 有些人你不服不行,哪怕嘴上不服,心里得服,比如当代川人樊建川。这是一个执着坚韧从不言败的人,一个热情洋溢可持续亢奋的人,一个有着梦想又在追逐梦想的人,一个能创造奇迹的人。因为有了这个人,四川安仁镇诞生了这么一片蔚为壮观的博物馆群落,我们以及我们后人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古老而苦难民族的浩荡民间记忆。 ——著名作家 周梅森 在我们的同胞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目光是那么深邃,他们的胸怀是那么博大,他们的责任感是那么强烈,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民族的富强,为了人类的和平,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一个不断孕育优秀儿女的伟大民族,有理由拥有自己光明的未来。 ——人民日报记者 林治波


编辑推荐

《建川博物馆之不屈战俘》图说和言说了抗战中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队官兵,全面记录了“抗俘”的真实历史。

名人推荐

樊建川抗战文物收藏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和铁的证据,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和伪满政府、汪伪政权的奴颜卑骨;更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抗击侵略者的伟大壮举,它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吕正操 一个贼,你问他承认不承认罪行,他至死都不会承认,因为他是贼。贼不承认,我们不要老管他,老跟他说也没用,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强大。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启功 有些人你不服不行,哪怕嘴上不服,心里得服,比如当代川人樊建川。这是一个执着坚韧从不言败的人,一个热情洋溢可持续亢奋的人,一个有着梦想又在追逐梦想的人,一个能创造奇迹的人。因为有了这个人,四川安仁镇诞生了这么一片蔚为壮观的搏物馆群落,我们以及我们后人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古老而苦难民族的浩荡民间记忆。 ——著名作家 周梅森 在我们的同胞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目光是那么深邃,他们的胸怀是那么博大,他们的责任感是那么强烈,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民族的富强,为了人类的和平,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一个不断孕育优秀儿女的伟大民族,有理由拥有自己光明的未来。 ——人民日报记者 林治波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建川博物馆之不屈战俘 PDF格式下载



看看倒也无妨。其实我是冲着荻岛静夫的日记去的,结果应该是另一本。所以不建议购买,建议看看《荻岛静夫日记:一个侵华日军的战地实录 》。这本应该更有意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