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
1970-1
黄山书社
(法)罗曼·罗兰|改编:卢娟
201
《名人传》中的人物分别是19世纪的音乐天才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和19世纪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虽然他们的国籍、地位和从事的领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伟大的天才、痛苦的经历、顽强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他们都为了追求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20世纪初,欧洲正处于“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罗曼·罗兰创作了《名人传》,他就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经历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曾这样评价《名人传》:“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 如今,在我们这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人们逃避崇高,甘愿平庸。或许《名人传》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尴尬,因为这些伟人崇高的一生就像一面明镜,完全暴露了我们的卑微与渺小。它非常好地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耳聋的贝多芬忍受着与世隔绝的孤独,谱写了一曲曲“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琪罗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执著和对神的信仰,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杰出的作品;坚强的托尔斯泰用饱含着对劳苦大众的爱的笔墨,描绘了世间百态,抨击了社会的虚伪和堕落,向世人传达了自己的信仰:“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谁都渴望成功,但却缺少了一份持之以恒的勇气。也许,急功近利会让我们获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名垂青史。因此,读读《名人传》吧,让我们在伟人精神的涤荡中向着未来勇敢奋进!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写。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
”。作者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非凡勇气。他们承担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以及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谱写了一首别样的“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书信集
贝多芬多言录
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传(上篇)
米开朗琪罗传(下篇)
后记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传
贝多芬传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 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艰辛的童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祖父是荷兰人,后移居德国,曾担任当地宫廷乐长。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最初嫁给了一个男佣,丈夫死后改嫁,与贝多芬的父亲结婚。 贝多芬从小长得就很结实,天生一副运动员的骨架。一张土红色宽大的脸,隆起的额头占去了一半,他乌黑的头发异常的浓密粗硬,总是蓬乱地堆在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不大的眼睛,总闪烁着一股奇异的光,摄人心魄。特别是当他兴奋或愤怒的时候,那光便在眼中流转,仿佛奇妙的思想在起伏荡漾。他的鼻子短短方方,酷似狮子的鼻子。牙齿异常坚固,似乎可以嗑破核桃。这张脸给人的整体印象,不能算是俊美,但据他的一个朋友回忆:“他的微笑很美,谈话时总是一副很可爱、令人高兴的神情!”但他的笑很短暂,稍纵即逝,通常的表情是忧郁,那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哀伤。在他临死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他总是喜欢独自一人坐在一家酒店的墙角,叼着长烟斗,双眼紧闭:朋友跟他说话时,他悲哀地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册,示意朋友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面部表情变化无常,时而平静舒缓,时而肌肉隆起、血管膨胀、怒目圆睁,癫狂而可怕,就像莎士比亚剧中的李尔王。 贝多芬的童年并不幸福,不像莫扎特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4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他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整天强迫孩子练琴,甚至常常三更半夜酗酒回家后,还把孩子从睡梦中拖起来拉琴。不满8岁的贝多芬就被迫在波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11岁时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艰辛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为生的道路,同时也形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1787年,他热爱的母亲因肺病去世了,贝多芬伤心不已,而且总以为自己也染上了与母亲同样的疾病,莫名的忧郁开始折磨他的精神和肉体。17岁时,他就成了一家之主,负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而且有关人士担心他父亲酗酒挥霍,就将养老金交给贝多芬代为收领,对此,他感到无比羞愧。这些事,都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为了维持生计,贝多芬找了一份家教,也因此,他遇上了让他珍视一生的布罗伊宁一家。这个家中有一个比贝多芬小两岁的可爱女孩——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贝多芬负责教她音乐和诗歌。在文艺女神轻柔的呵护下,两个懵懂的年轻人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后来埃莱奥诺雷嫁给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了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晚年,他们三人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这从他们往来的书信中可以看出来。当三人老了的时候,彼此间的感情格外动人,心灵也仍然保持着当年的童真。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的悲惨,但对于生养他的故乡,他永远保留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他几乎终生都住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可也从未忘却过莱茵河畔的故乡。在他的生命中,莱茵河仿佛是一位庄严的父亲,赋予他人性和灵魂。他的思想和力量在其中流淌、欢腾……这儿是他漂泊心灵的栖息地。无数次的魂牵梦绕,他回到了故乡——和风轻拂的草原上,满地盛开着鲜花,莱茵河畔的白杨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寂静而湍急的河流中,贪婪地吮吸着养分;远远近近的村落、教堂和墓地,懒洋洋地注视着这一片土地;抬眼望去,在河流隐没的地方,群峰映入蓝色的天空,像一副笔墨山水画,山巅矗立着废旧的古堡,显出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一心忠于这里,直到生命终了。贝多芬在给朋友的信中曾经说道:“我的家乡,我出生的地方,在我眼中她始终是那样的壮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时一模一样。” 耳聋的愁苦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欧洲。那段日子,贝多芬的整颗心几乎都被这疯狂的战争占据着、折磨着。当时贝多芬正就读于波恩大学,那是一个新思想汇聚的大舞台,慷慨激昂的诗歌,激起了年轻学子如痴如醉的热情。1792年11月,正当战事蔓延到波恩的时候,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
《名人传》一个故事之所以人尽皆知,是因为它饱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其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中外,是因为它时时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当它们汇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间最神圣的文学殿堂。畅游其间,我们将跟全世界的人们一起,欣赏美丽、感悟真谛,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
这款书非常的好,我家宝宝非常喜欢看。
小孩读物~~~
应该把故事讲得吸引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