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嘉庆旌德县志清道光旌德县续志

旌德县地方志办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旌德县地方志办  

页数:

1052  

内容概要

  嘉庆《旌德县志》和道光《旌德县续志》,提要钩元,考古证今,是一部由名家纂修,内容全面、翔实,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旧志佳构,是旌德历代官方提供的地情资料大全。但它毕竟脱胎于封建时代,其中封建伦理、迷信荒诞、有悖人性等诸多糟粕显而易见,尤其是隆仪盛典、殿庑位次、释奠礼乐、夫死殉节、未婚守志等颇嫌冗赘。然而,这些鲜活翔实的史料,却也有助于我们对封建社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这方面来看,同样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嘉道旌德县志全书约84万余字,经标点校勘、统一体例、整理编卷,予以出版发行,让子孙得以继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世界能够更多地了解旌德,为研究古代旌德提供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通俗易读的地情百科全书。

书籍目录

《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前言《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出版说明清嘉庆《旌德县志》道光《旌德县续志》提要旌德县志重印旌德县嘉道旧志序重修旌德县志序原序 明万历原序 清顺治原序 清乾隆原序 清乾隆旌德县志目录旌德县志凡例十八条旌德县志纂修衔名旌德县志原修姓氏图引图跋卷之一 疆域沿革星野广袤形胜山川河道古迹风俗卷之二 建置城池官治公宇仓廒邮铺营卫街衢坊都坊表桥梁路卷之三 学校学规学宫历代隆仪国朝盛典殿庑位次释奠礼乐群祀学额……旌德县续志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柳山 在县北十里。世传柳相公居此,故名。南有石室,是其遗迹。按柳本星名。《尔雅·释天》昧谓之柳,其次为鹑火,其辰在午,固南方文明之象也。以兹山绵亘鸿庞,少崤拔之势,昔人特于其巅建天柱塔,为文笔峰。其名之为柳者,殆冀其上应星辰,以为闺邑人文之助欤!  玉屏山 在乔亭,横嶂十里,五曜竞秀,为邑之北障。  墩子山 乔亭村祖山。  反诚山 在椿岭西,为汤村祖山。  凤台山 在十四都汤村。其峰高耸,状如凤头,为椿峰八景之一。  佛子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上有瑞莲古刹。  石壁山 一名文山,距县二十五里。两山对峙,一水中分,迂回曲折,长六七里许。旧路在半山,悬崖千丈。宋胡安定、周竹坡诸公有题咏。人多畏其险峻,别往他道。明嘉靖初,李默以吏部郎左迁宁国府通判,署县事,命比丘募缘,下剧山石,缘溪开道,遂为通衢。中途建石亭,筑战楼一座。先是天井山劫盗时出,至是盗患始息。石壁上镌有“钦免养马”,并罗近溪手书“高山流水”字,至今尚存。宋周紫芝《入石壁》诗:“两峰夹天高,一水绕山麓。鸟道绕山腰,下临千仞谷。仰观寸草青,千章罗巨木。不知谁凿空,穿穴入山腹。平生蜀遭难,耳目见闻熟。兹山亦险巇,初未挂史牍。了知天宇间,万险自重复。岁宴雪霜多,归途戒当速。“《出石壁》诗:“倚空出崭岩,平地石龃龉。修途缭危磴,十里无寸土。山高不见日,雾重自成雨。入壁天始明,出壁日已午。青苍断崖谷,开豁见天字。稻田棋局方,梯山种禾黍。道旁两三家,稍稍闻笑语。始知在人寰,邂逅得徒旅。仆倦饥欲啼,游子欢自许。何当把春犁,带月耕垅亩。闭门了残年,危蹬不复取。”国朝施闰章《石壁》诗:“抗策凌峭缅,秋霖方滞淫。轻飚扇微凉,亭午荡层阴。上有千仞峰,下有百尺浔。飞泉泻丛薄,百响腾崎嵌。既中清商曲,还伤游子心。嘒嘒玄蝉息,嗷嗷哀猿吟。昔有伶伦客,誊言山水音。道远谁见录,寂寥故难任。抚弦发孤唱,日昃寒岩深。”歙汪膺繁《过三溪石壁》诗:“未经神禹力,奇险不堪论,涧水人流影,苍山石作根。隙才通日月,阴欲变朝昏。虎迹秋来遍,人家早闭门。”  天井山在县北三十里,山岭巨石峭峻,中有飞泉自上而下,从两窍中出,俗呼为龙鼻。下有潭,澄澈无底,深不可测。中有祥云古刹。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清嘉庆旌德县志清道光旌德县续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