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最是吴歈声动天

刘志宏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刘志宏  

页数:

22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昆曲,因其历史之悠久,艺术之精妙,体系之完备,及其对后起剧种之影响,在中国戏剧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中国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成就与文化价值超越了国界和民族,已成为全人类所认识和选赏。

作者简介

  刘志宏,1968年生,江苏盐城人。1989年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2008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于2008年4月担任台湾戏曲学院新编昆剧《孟姜女》大陆巡演笛师,现任职于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讲中国戏剧史、中国昆曲艺术欣赏等课程。发表论文十数篇,主持、参与各级研究课题近十项。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昆曲简史第一章 昆曲的起源第一节 顾坚与“昆山腔”第二节 魏良辅与“水磨调”第三节 梁辰鱼与《浣纱记》第二章 昆曲繁盛(上)第一节 汤显祖和“临川四梦”第二节 沈璟第三节 “汤沈之争第三章 昆曲繁盛(下)第一节 李玉与苏州派第二节 李渔与《闲情偶寄》第三节 洪异与《长生殿》第四节 孔尚任与《桃花扇》第四章 昆曲的衰弱与新生第一节 “花雅之争”与京剧的产生第二节 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部分 昆曲艺术解读第一章 昆曲的音乐体制第一节 曲牌第二节 工尺谱第三节 昆曲乐队第二章 昆曲的唱腔第一节 依字行腔的基础——汉字的四声第二节 字声与腔格的配合第三章 昆曲舞台表演艺术第一节 家门行当第二节 唱念做打第三节 昆曲脸谱第四节 昆曲服装第五节 昆曲砌末与演出场所第三部分 昆曲经典唱段集粹1.牡丹亭·游园·步步娇·醉扶归2.牡丹亭·游园·皂罗袍·好姐姐3.牡丹亭·惊梦·山坡羊4.牡丹亭·惊梦·山桃红5.牡丹亭·惊梦·绵搭絮6.牡丹亭·寻梦·懒画眉7.牡丹亭·寻梦·忒忒令8.牡丹亭·寻梦·嘉庆子9.牡丹亭·寻梦·品令10.牡丹亭·寻梦·豆叶黄11.牡丹亭·寻梦·江儿水12.牡丹亭·拾画·颜子乐13.牡丹亭·拾画·锦缠道14.牡丹亭·离魂·集贤宾15.紫钗记·折柳·寄生草(四支)16.紫钗记·阳关·解三酲(二支)17.邯郸梦·三醉·红绣鞋18.南柯记·瑶台·梁州第七19.玉簪记·琴挑·懒画眉(四支)20.玉簪记·琴挑·朝元歌(四支)21.玉簪记·秋江·小桃红22.千钟禄·惨睹·倾杯玉芙蓉……后记

章节摘录

  宋、金时期的化妆勾画得很粗糙,主要与当时的剧作重科诨与滑稽相关,简单的勾画更能塑造出滑稽的效果。元代脸谱有重大发展,据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明应王殿内的元代杂剧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看,演员的后排左起第三人,涂粉红脸,眉、眼均用黑墨作了浓重的描画,在眉、眼之间加了一道白粉,戴假髯,表现了元杂剧在塑造性格豪放或粗犷的正面人物形象方面的化妆的创造。  明、清两代,行当的分工越来越精细,戏曲表演艺术也有长足发展。早期的昆曲脸谱朴素、活泼、清朗,具有比较明显的装饰倾向;而到了清代中叶,地方戏逐渐兴起,净、丑两行的脸谱,也形成各地的差异。特别是京剧形成以后,许多剧种的艺术精粹被其吸收,脸谱艺术也获得空前发展,在谱式上更加多样化,在人物性格塑造上更加个性化,在图案上更加复杂化,色彩也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个阶段,不仅各剧种的脸谱有差异,在一个剧种里也已经形成不同的流派,勾画出各具特色的脸谱,如京剧中有徐宝成、何桂山、穆凤山、钱金福、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等名家,创制出不同风格的脸谱。  中国戏曲的程式化特征要求化妆能够通过对角色面部和头部的不同装扮,实现对这些类别人物各种生理状态的摹仿和表现。老生、小生.闺门旦、老旦、花旦、丑角等类别来区分各种人物,但并不是所有角色都浓墨重彩化妆的。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老生和小生都用“顶膛红”来化妆,但老生的红色多呈“倒Y”形,小生的“顶膛红”色则往往呈“半圆形”;老生挂髯口,小生不挂髯口,并需要以红色涂唇。老旦、青衣和花旦同样为“俊扮”,而老旦明显色彩暗淡许多。青衣、花旦为表现鬓发如乌云而在两鬓上下“贴片子”,脑门中央一块,左右各三,并且还要加上两个鬓角,同时在鬓发间插饰一定数量色彩鲜艳的“头面”、“点翠”;而老旦则以白、灰两色的“发鬏”来表现年龄较长,从而简洁地区分了不同年龄的人物。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兼及“丑”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最是吴歈声动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