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董培新画说金庸

董培新,原著金庸 广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作者:

董培新,原著金庸  

页数:

143  

Tag标签:

无  

前言

20世纪50年代,当我正在《新晚报》撰写《书剑恩仇录》时,董培新先生在罗斌先生所办的《新报》与《蓝皮书》上为武侠小说画插画。他很欣赏我的小说,我也很欣赏他的绘画,当时我们都想,如果他能为我的小说绘插画,应当是相得益彰,大家都会欢喜,我们的读者也都会欢喜。可惜,这件事没能成为事实。罗斌先生很喜欢我的小说,他觉得我的小说很有内容和趣味,可以吸引大量读者。那时他在办一份很好的报纸:《新报》,我也在办一份很好的报纸:《明报》。这两份报纸都是新起的小型报,都卖一毛钱,在香港这小小的市场上自然发生了竞争。那时《明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成为政治上独立的知识分子所热爱的自由报纸。由于竞争的关系,罗斌先生不同意董培新给金庸的小说绘插画。当时给金庸小说绘插画的,主要是姜云行先生和王司马先生。姜云行先生用“云君”的笔名,他的画风细腻而生动,表现武侠小说中的动作和打斗很见功力。王司马先生的画风富于人情味,很能表现人物的情感,读者们往往为他的绘画所吸引,凝视画中的人物,神驰高山大漠,投入人物的欢乐和哀伤。王司马先生在风华正茂、得到万众欢迎的时候因癌症去世。云君先生也移民美洲,不再以他生动的绘画和我们相见。香港回归中国,《明报》与《新报》都换了主人。董培新先生提起画笔,绘出了不少金庸小说中的场面。那些场面是他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很久时日的。有的他已想了几十年,有的他反反复复地修改,改了布局,改了人物的面容。长期在心里酝酿的艺术作品,一出来果然不同凡响。

内容概要

  电影、电视剧中从未出现的画面,澎湃的张力,细致动人的笔墨,深刻的人物感情表达,鲜活的角色造型,将金庸故事的精华发挥得尽致淋漓。

作者简介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报社记者、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开截了中国当代文学新领域,广受当代读者欢迎,至今已蔚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曾获颁众多荣衔,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英国政府O.B.E勋衔及法国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高级骑士”勋章和“骑士勋位”荣誉勋章,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台北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名誉教授,并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公职。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广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四地出版,有英、法、意大利、希腊、日、韩、泰、越、印尼等多种译文。插图者简介:董培新,一九四二年出生于广西梧州,在广州长大。十五岁移居香港,同年随岭南派高奇峰弟子蔡大可当学徒,十六岁开始以画插图为职业,十九岁任香港仙鹤港联电影公司美术主任,是香港早期的电影美术指导,二十世纪七十J年代开始创作漫画,作品有《波士周时威》、《鞋底秋与烂命伦》、《豪放女》等等,高峰期拥有读者达百万,是当时香港知名的漫画家及插画家。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九九年间作画无数,估计不少于三十万张,曾令他自诩:“一生人画三世画。”作品发表于香港大部分的报章、杂志,合作过的作家包括倪匡、亦舒、古龙、高阳、卧龙生、诸葛青云等等。一九八九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一九九一年拜岭南派杨善深为师,研习中国画,以水墨淋漓泼写胸中的侠气豪情,其工笔亦有极为雅气的格调。二〇〇二年、二〇〇三年分别在温哥华UBC大学、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二〇〇五年三月,在金庸先生的首肯与鼓励下,遂开始了金庸小说的国画创作,并先后在广州、澳门、香港、温哥华举办“董培新绘金庸”画展,二〇〇八年三月在台北中山纪念馆展出。

书籍目录

偶像与同门师兄弟/蔡志忠
推荐文 好戏就在后头/刘天赐
推荐文 文字与绘画最完美的交汇/陶杰
推荐文 绘画与电影分镜头/程小东
情为何物
相煎何太急
问男儿何事千杯少
酬壮志刀里来火里去
奇诡江湖磨侠骨
昔时因
人心如面
意念草图
创作过程
书展花絮
董培新创作大事记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相信缘,一丝一缕的牵连,绕一个圈会结成一个绳结,可以结缘。1957年,那年15岁,从广州到了香港,寄住在一层挤了30多人的楼宇里。那时有线广播的木盒子“丽的呼声”,就是普罗大众文娱生活的泉源。中午时分,《将军令》曲子奏起,人们都会屏息静气地等待播音员胡章钊的声音。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呼喝声、喘息声、受伤的哼声,在空气中绘声绘影地描画出一个个画面。胡章钊活灵活现的说书技巧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鸳鸯刀骆冰脚上又中一刀,一拐一拐地死命抵抗,床上,重伤的奔雷手文泰来想挣扎爬起来。‘嘿’一声又倒下……”叮,叮,叮,叮……就这样,每天守在播音盒子前追听《书剑恩仇录》,成为我的生活习惯。真是太动听了,一小时的广播其实只讲述了极短的片段。终于按捺不下,跑到街上向租书店租来一套《书剑恩仇录》,从此与金庸武侠小说结下不解之缘。1958年,我找到第一份工作一一画小说插图。第一张画就是画“金庸”小说,记得是《射雕英雄前传》。那时候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还在《香港商报》发表,薄本单行本陆续出版,整个香港读者正在疯狂追读。一些漠视知识产权的出版商大量印制假金庸、假梁羽生武侠小说。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了这不道德行为的从犯。

媒体关注与评论

董培新先生提起画笔,绘出了不少金庸小说中的场面。那些场面是他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很久时日的。长期在心里酝酿的艺术作品,一出来果然不同凡响。  ——金庸董培新先生对金庸小说嗜爱琢磨了几十年,寝馈功深,了解深刻,创作动力充沛,积蓄既久,一经宣之于笔,自然不同凡响。  ——陈万雄(知名出版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董培新的画作,无论是构图、线条、神韵,都非常具水准。画人物,绝不同于画山水竹鸟,是需要百分之百的真实功夫。很高兴现在有个董培新,继续钻研于中国水墨人物画。  ——蔡志忠(知名漫画家,著有《老子说》、《庄子说》等一百多部经典漫画)武侠小说多“经典场面”,都是使读者难忘的。金庸小说写的尤其生动,画面在读者脑袋中形成了,人物也在画面里活动了。于是,在画家的腹中感受到的画面更有震撼力!  ——刘天赐(作家、媒体工作者,著有《小宝神功》)金庸的妙笔与董培新的丹青相遇,对于收藏家,是人生终极的另一场丰收。这本藏品,作家和画家都是绝不平凡的人,读金庸的小说,体会其中千仞壁立,百川汇海的意境,同时也不妨欣赏画家的演绎。  ——陶杰(作家、媒体工作者)在温哥华忽然间看到董培新的画,脑中就那么的一闪,他笔下金庸武侠人物,就像我脑海中想象的人物,他描绘的场面正如我构思中的电影镜头。  ——程小东(著名影视导演、武术指导、编剧)


编辑推荐

  《董培新画说金庸(画册)》由金庸先生作序,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先生、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著名导演程小东、香港作家陶杰、刘天赐撰文推荐。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写书名。  内地有许多画家曾尝试为金庸小说画插画,有的画家功力很深、构图很美,但他们都没有董培新先生的创作成功。只因为,虽然是极好的画家,但缺乏了在心中酝酿数十年的艺术培养。这数十年的酝酿、修正,使得艺术成熟了。这是自然的培养,天然的陶冶。《董培新画说金庸(画册)》里的每一幅画,都是董培新先生在读了金庸小说之后,在心中思考数十年或者十几年的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董培新画说金庸 PDF格式下载



画极好,但是装订让我痛心。好几幅尺寸大的都给从中一折,分成两页啦,就像好好的一妙龄女子,脸上生生给拉了一道,看上去真痛心。


感受如题,有些意境较为写实,但是有些画面过于粗糙。


很多图片,画的挺好的。还不错。


到货时间很长了点。上次托香港朋友在港买不到香港版的,这下可等到了!书名题签是吾乡贤达饶宗颐老先生,买这本书除了自己是金迷之外,也是冲着饶先生的墨宝!就是贵了点!


书画得漂亮,彩墨技法飘逸灵动,与小说内容相得益彰,喜欢!慢慢欣赏中。


粗看,刚拿到手.感觉画的太夸张了,也许是画家说称得写意的手法.画册上的画给我感觉还不如照片,没有感觉,看画还是要到画廊看.看画册像看连环画,还不如漫画好.装订是的严重的问题,很多里面大的画都分在两页上,并且书又不能完全展平,一副画就像楼上所说,美女脸上从上到下一刀疤. 阅读更多


此书估计除了金迷不会有人问津的,上次的怀旧版就定早了,结果后来甩货了,还是等价格下调再说了。


书不错,就是定价及折扣偏贵。虽说印刷不亚于港版,内容多于港版。但如果价格相当,港版也是一个选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