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史纲
2010-1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金东雷
523
无
就中国传统之发展而言,清民之际乃是最重要的转型时代。这里的“民”不仅指狭义上的中华民国(北洋时代与南京时代又不同),也还包括了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帝制崩溃乃是一大转折,由此所开辟者非仅一朝一代之“更名换姓”,更具备我文明中国之步人现代世界的标志性意义。虽然我们能看到的历史进程极其有限,但自清帝逊位、民国肇创之后,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毛泽东曾有意援用中华民国之名号,充分体现出其作为历史过程自觉者的伟人意识,可终究抵不过劝进者“开天辟地”的创新而最后重新更定国号。不过“民”之一字却始终未易,也可见出“清民易代”的长效性。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史意识的逐渐恢复,大陆学界对民国一代学术也给予了高度认同,除了编撰学案、结集成史之外,重印昔贤经典、接续学术传统。
《英国文学史纲》绪言部分将英国文学分为四个时期:草创期、意大利文化影响期、法兰西文化影响期和近代新时期。这四个时期又分十个时代,分别以盎格鲁-撒克逊、盎格鲁-诺曼、乔叟、莎士比亚、清教徒、古典主义、约翰逊、浪漫主义、维多利亚和现代命名。全书就是这么依次写来,不过在乔叟和莎士比亚之间,作者还增加了“民间文学”和“文艺复兴”两章。最后三章(浪漫主义、维多利亚和现代)篇幅最长,占全书的一半以上。现代部分的“爱尔兰文学复兴”写得比较饱满。《英国文学史纲》每章都以某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开始,然后介绍主要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对作家的思想和风格也有或长或短的评点。
金东雷,名震,江苏吴县人。曾担任天津《大公报》副刊编辑,兼任《国闻周刊》编辑。著有《英国文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以及《东庐诗草》等。
吴序张序傅序自序凡例绪言第一章 盎格罗·萨克逊时代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异教徒的诗第三节 基督教的文学第二章 盎格罗·诺曼时代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传奇文学第三节 歌曲第三章 乔叟的时代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英国文学近世期的开山祖师第三节 乔叟同时的几个作家第四节 苏格兰的著作家第四章 民间文学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中世纪的戏剧第五章 文艺复兴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英国的文艺复兴第三节 宗教改革第四节 新的文学第六章 莎士比亚的时代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斯宾塞和其他诗人第三节 培根和其他散文作家第四节 “大学派”小说家第五节 翻译文学第六节 戏剧的进步第七节 英国文学的皇帝第八节 戏剧的衰落第七章 清教徒时代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革命的大诗人第三节 散文的代表作家第四节 其他的散文作家第五节 诗的派别第八章 古典主义时代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散文第三节 诗歌第四节 戏剧第九章 约翰孙时代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小说的萌芽第三节 约翰孙博士与他的一派的作家第四节 新的古典主义派作家第十章 浪漫主义时代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诗歌第三节 湖畔诗人第四节 司格脱第五节 拜伦爵士第六节 雪莱第七节 基慈第八节 其他诗人第九节 散文作家与其作风第十节 查理司·兰姆第十一节 地·昆散第十二节 其他散文作家第十三节 小说第十一章 维多利亚时代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文学的趋势第三节 丁尼生第四节 勃朗吟第五节 其他的诗人第六节 盖莱尔第七节 麦蔻莱第八节 勒斯金第九节 安诺德第十节 其他散文作家第十一节 写实主义的概况第十二节 狄根斯第十三节 莎克莱第十四节 伊莉奥脱第十五节 梅笛斯第十六节 哈代第十七节 其他小说家第十二章 现代文学第一节 社会的背景第二节 文学的趋势第三节 吉伯林第四节 威尔斯第五节 高尔斯华绥第六节 莫爱尔第七节 巴讷脱第八节 劳伦斯第九节 其他各派小说家第十节 王尔德第十一节 戏剧第十二节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戏剧作家第十三节 萧伯纳和他的一派的戏剧作家第十四节 诗歌第十五节 耆老派诗人第十六节 爱尔兰文艺复兴派第十七节 大战派第十八节 影像派附录英国文学大事表
第一章 盎格罗·萨克逊时代第三节 基督教的文学瑞特文的故事——上面说过,英国古代文学迄今还可考证的是些基督教僧侣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现在硕果仅存而珍藏着在英国古寺院中的,以《瑞特文》(Caedmon)和《瑞恩好夫》(Cynewulf)二书为最有价值。这两种名著,都是作成于北生姆勃来(Northumbria),因为当时北生姆勃来的地方教堂林立,几世纪来的宗教和教育都在那里滋生繁盛,俨然做了当时文化的中心区。英吉利和拉丁基督教文化的交接也便在那处起始。《瑞特文》诗为一个黑衣派的和尚叫做培德②(Beda,公元六七三年生,七三五年死)的所写的。起先他写一部英国人的宗教史,是科学与哲学的总汇。后来他才写一个住在活脱背(Whit-by)的北方僧寺中被人尊为“宗教之祖”的瑞特文的事迹。瑞特文的意思就是牧羊人。内容讲到一个牧羊人在傍晚的时候,人家都在寺里轮流着鸣角唱歌,独有他一个人当盛筵初设之时便避到马厩里去,因为他不能唱歌,只得逃避在别处去看守些牛羊。有一回,当他看守牛羊倦极时,躺下来睡着了。在睡梦中,他看见有一人立在身畔招呼他,并且唤着他的名字说:“瑞特文,您唱些歌给我听听。”瑞特文回答他说:“我不知道歌如何唱法,所以每逢开筵,便要逃避,我实在不懂唱歌。”
《英国文学史纲》:民国学术丛刊
无
刚入手,装订很差,我感觉这本书很快就会脱页,只能看几次的货
如果只是想买对英国文学史有一个简单扼要的了解,不想读英文版,不想读大部头,那么这本书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本书诞生于民国时期,作者由于我的孤陋寡闻并未曾听说过。但我很喜欢他文字的风格,不罗嗦,逻辑清楚。作者将英国自上古到当时的文学历史分为四个大时期,十几个小时期,并对每一个时期有着很明确的时间界定,这点深得我心。
对于每个时期,作者的讲述顺序也基本是固定的:先是时代国家背景,再是分文学体裁讲述代表作家,重要的作家讲述生平概要,不重要的作家则只讲述代表作品。看似简单粗暴,但对于初入门者十分受用。
唯一的一点不足是,因为产生于民国,所以翻译出的作家名字和现在通用的名字很不一样,经常产生穿越的感觉。
韩寒曾经批判很多文学名著其实没有意义,有一段时间我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认为这是韩寒太偏激,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文学,接触了一些文学史著作,对韩寒的说法深表赞同,因为很多所谓的文学名著真的很差,不管是文笔还是思想,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并不是因为作品本身,而是因为别的因素的需要,或者说有人为了迎合或者引导,别有用心地炮制了一批所谓名著。比如说现在的文学史,还有这种思想的影子。这本书写成于民国,是一本文学意义上——和现在通行的文学史比较——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