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母亲

(苏)高尔基|译者:宋璐璐//杜刚 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

(苏)高尔基|译者:宋璐璐//杜刚  

页数:

199  

前言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无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灵魂驿站。它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精华,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交相辉映,构筑起世界文学的殿堂。文学名著描摹了人类社会的状态,是对人类社会的艺术表现与思考,它不仅时贯古今,而且地连八方,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现实和当代人的思想行为,道出了各个时代,各个空间的各种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风貌。所以文学名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学艺术,更是那些伟大的创作者们呕心沥血为我们所呈现的最真实也最自然的社会简史。读文学名著,是提高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著作的熏陶,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当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通过与名家的对话,伟大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就会浸润我们的灵魂,将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是高贵而迷人的,它既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

内容概要

出身贫苦的母亲曾经饱受丈夫的欺凌,过着屈辱的生活。在儿子巴威尔和其他革命者的影响下,母亲逐渐认识了真理,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冒着生命危险,走进工厂,走进农村,散发传单,播撒革命的种子…… 《母亲》是高尔基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写作的新文学的典范作品。它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把对未来的浪漫主义的向往与深刻的生活真实性结合起来;同时,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从而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作者简介

作者:(苏联)高尔基 编译:宋璐璐 杜刚

书籍目录

上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下部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章节摘录

插图:“请您原谅!”他用非常温和的声调冲着母亲说,“确实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他到外面去了。三天的时间,一想到那些不熟悉的让人害怕的人们要来,她就会心惊胆战,儿子此刻正在他们指引的道路上行走。当时正值十一月下旬。白天,一场细雪再次落在了冰冻的地上,所以能够清楚地听到儿子走出门去踏雪的脚步声。浓重的暮色,仿佛不怀好意地在窥探着什么,轻轻地靠近窗边。母亲用手扶住凳子,眼睛望着门外长时间地等待着。她在黑暗中站着,有些身上穿着奇怪衣服的恶人,弯腰屈背,向四周望着,从各个方向偷偷地溜过来。果然这样,有人摸索着墙壁在房子的四周走动。走路的声音从门洞里传了过来,母亲有点儿发抖,眉毛紧张地竖了起来。随后把门打开,一个头上戴有毛茸茸的大帽子的人第一个走进屋来。然后,一个非常高大的人弯腰进来,他把腰挺得笔直,深深地吐一口气,轻轻地把右手举起来,低沉且非常有力地说:“晚上好!”母亲默默地鞠了一躬。“巴威尔在家吗?”那大且又突鼓出来的灰色眼睛,朝着屋子周围看了一下,接着将一条腿搭在另外一条腿上,在椅子上不停地摇晃,问:“这所房屋是您自己的,还是向别人租的?”母亲与他面对面坐下,和他交谈了起来。巴威尔终于回家来了,另外还有两位青年男子,他们都是工厂中的工人。她认得他们两人。儿子向她温和地说:“茶炉是不是早已经生好了?简直太谢谢您啦。”“还要买点儿伏特加。”她提议说,不清楚应怎样向他感谢那种她还不知道的事理。“不用,这倒用不着!”巴威尔满脸含笑,亲切地对她说。她突然觉得,为了捉弄她,他有意把这样的危险夸大了。


编辑推荐

《母亲》是教育部《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母亲 PDF格式下载



给儿子买的,有导读和相关背景知识介绍,挺不错的!


必读的书目,可以拿来读一读,孩子觉得还好


书质量不错,是正版,值得购买。


给六年级的女儿买的。


女儿很喜欢,快递也还行。


买给初一的孩子的,不错的书


给孩子的一位很好的老师


给孩子买的,正版,质量不错,值得推荐


有小小的遗憾,这本书有点污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