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魏晋玄学三大派/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刘玲|主编: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

刘玲|主编:金开诚  

页数:

136  

Tag标签:

无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古代思想宗教:魏晋玄学“三大派”》为丛书之一,介绍了魏晋玄学三大派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宗教:魏晋玄学“三大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书籍目录

一、玄学的缘起二、玄学的含义三、玄学的发展分期与内部派别四、东晋时期的玄学

章节摘录

(一)两汉经学的衰落与名教信仰危机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十三博士,官宦世家子弟们从小就要受五经思想教育。在当时,儒家经典实际上起到了充当最高法典的作用,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制定典章制度以及日常生活行为规范,都要依据儒家经典,儒学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两汉经学的盛行,适应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政治需要,使我国汉代成为历史上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民族繁盛的时期之·。 然而,东汉后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戚、宦官专权,社会政治黑暗,以及“党锢”等高压政策,使士人普遍出现精神信仰危机。东汉耒年的黄巾起义,给了东汉王朝以毁灭陛的打击,使东汉王朝迅速走向瓦解。相对应的,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经学也受到社会激烈变动的冲击而趋于衰微。随着政权的解体,上层统治的理论基础,即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也趋于消散,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礼治问题和名教信仰危机的出现。 当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名教危机的典型表现。东汉和帝初期,先是外戚窦宪专权,倾轧朝政,之后永元四年(92年),窦宪获罪自杀,窦氏势力被消灭,宦官又开始专政;后到安帝朝,外戚邓氏又擅权于朝野,邓氏势力被消灭后,阉党又再次得势;至少帝朝,太后阎氏又专权于朝政,阎氏被灭,宦官又开始执掌朝政……可以说整个东汉社会后期,一直处在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下,而且这种情况到桓帝、灵帝时期愈演愈烈,封建王朝的正统皇帝已然沦为政治上的傀儡,直至董卓废帝,天下大乱。 封建社会的君主是理想人格的典型,封建政权在君主的领导下定名分,立纲纪,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纲常伦理是名教最根本的问题。然而外戚、宦官专权,君臣失序,导致了汉王朝政治的崩溃,不能不说是当时最大的名教问题。此外,关于“孝悌”的观念,“服丧”的问题等等都有矛盾出现,诸多现实问题无法解决,必然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学说代表了传统的文化和价值,它和封建社会牢牢维系在一起,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以君主为中心的国家政权的发展,与士人的人生价值走向是一致的,“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士人的追求与国家政权是和谐的。然而,东汉后期,随着社会政治的日趋混乱,儒家所提倡的名教、礼法逐渐被打破,士人的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思想开始趋于多元化,开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与是非品评标准。儒家标准虽仍然被遵奉,但却不一定以其作为最高标准,诸子之学又逐渐兴起,儒家之外,道、法、名、兵、农等诸家思想又都活跃起来,儒家独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思想皈依。 两汉经学思想僵化,墨守成规,逐渐走进了死胡同,这为玄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汉代初年曾在政治统治上实行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自然的休养生息政策,并且在文化思想上也一度盛行黄老之学。如文学家贾谊,虽然在政治上具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其作品里充斥着明显的道家思想色彩,他的《新书》有很多地方继承并且发挥了道家学说,《鹏鸟赋》更具有浓烈的老庄意味,他说:“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嬗。勿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司马谈父子也曾崇尚黄老之术、道家言论,司马迁说其父“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自序》)。这当然对极其崇敬其父的司马迁有一定的影响。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其他学说的著作,可以说是汉初集黄老之学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东汉高诱说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淮南子注·序》)而两汉末的扬雄则是两汉道家文化源流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班固说其:“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汉书·扬雄传》)扬雄著有《太玄经》,思想内容上以“玄”为理论核心,运用大量天文历法术语知识通过“观象于天,俯察于地”的思考与摹比,抽象出“玄”范畴,作为解释宇宙万物生化的根本,在哲学论点与思辨方式上为后来的玄学开路,他建立了两汉时期第一个完备的儒道调和的太玄理论体系。扬雄提出的这个宇宙万物“玄”本体,正好是从老子以“道”为本体过渡到玄学以“无”为本体的中间环节,他极力地强调了作为万物之本体的“玄”是一种玄妙莫测、难以捉摸的东西,从而提高了老子“道”本体的哲学抽象程度,这无疑为“玄学”的出现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P8-18


编辑推荐

刘玲编著的《魏晋玄学三大派》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魏晋玄学三大派的有关内容。具体有:玄学的缘起、玄学的含义、玄学的发展分期与内部派别、东晋时期的玄学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魏晋玄学三大派/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