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藏书系 二十年目睹之怪状
2010-12
吉林出版集团
(清)吴趼人
307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认为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一条中间道路,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国学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为此,国人已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我们在呼吸外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故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冷静思考,明确了传统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地位,沿袭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可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当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们只有安身立命,谋求维新。《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阐发新意,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 整理国故,是为了获得长足进步。只有长足进步,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为了弘扬国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精心为您编纂了这套“国学典藏”丛书。这套丛书精选了历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经、史、子、集中选取精华部分,予以汇编。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进国学的画廊,感受国学独到的智慧。 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愿此套丛书让您领略传统国学风景的同时,与圣人促膝对话,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多识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们也希望借着伟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
吴趼人的这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所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勾画出中法战争后至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状。
作者:(清)吴研人 编者:《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
第一回 楔子第二回 守常经不使疏逾戚 睹怪状几疑贼是官第三回 走穷途忽遇良朋 谈仁路初闻怪状第四回 吴继之正言规好友 苟观察致敬送嘉宾第五回 珠宝店巨金骗去 州县官实价开来第六回 彻底寻根表明骗子 穷形极相画出旗人第七回 代谋差营兵受殊礼 吃倒帐钱侩大遭殃第八回 隔纸窗偷觑骗子形 接家书暗落思亲泪第九回 诗翁画客狼狈为奸 怨女痴男鸳鸯并命第十回 老伯母强作周旋话 恶洋奴欺凌同族人第十一回 纱窗外潜身窥贼迹 房门前瞥眼睹奇形第十二回 查私货关员被累 行酒令席上生风第十三回 拟禁烟痛陈快论 睹赃物暗尾佳人第十四回 宦海茫茫穷官自缢 烽烟渺渺兵舰先沉第十五回 论善士微言议赈捐 见招贴书生谈会党第十六回 观演水雷书生论战事 接来电信游子忽心惊第十七回 整归装游子走长途 抵家门慈亲喜无恙第十八回 恣疯狂家庭现陉状 避险恶母子议离乡第十九回 具酒食博来满座欢声 变田产惹出一场恶气第二十回 神出鬼没母子动身 冷嘲热谑世伯受窘第二十一回 作引线官场通赌棍 嗔直言巡抚报黄堂第二十二回 论狂士撩起忧国心 接电信再惊游子魄第二十三回 老伯母遗言嘱兼祧 师兄弟挑灯谈换贴第二十四回 臧获私逃酿出三条性命 翰林伸手装成八面威风第二十五回 引书义破除迷信 较资财衅起家庭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欢 老捕役潜身拿臬使第二十七回 管神机营王爷撤差 升镇国公小的交运第二十八回 办礼物携资走上海 控影射遣伙出京师第二十九回 送出洋强盗读西书 卖轮船局员造私货第三十回 试开车保民船下水 误纪年制造局编书第三?一回 论江湖揭破伪术 小勾留惊遇故人第三十二回 轻性命天伦遭惨变 豁眼界北里试嬉游第三十三回 假风雅当筵呈丑态 真义侠拯人出火坑第三十四回 蓬荜中喜逢贤女子 市井上结识老书生第三十五回 声罪恶当面绝交 聆怪论笑肠几断第三十六回 阻进身兄遭弟谮 破奸谋妇弃夫逃第三十七回 说大话谬引同宗 写佳画偏留笑柄第三十八回 画士攘诗一何老脸 官场问案高坐盲人第三十九回 老寒酸峻辞干馆 小书生妙改新词第四十回 披画图即席题词 发电信促归阅卷第四十一回 破资财穷形极相 感知己沥胆披肝第四十二回 露关节同考装疯 人文闱童生射猎第四十三回 试乡科文闱放榜 上母寿戏彩称觞第四十四回 苟观察被捉归公馆 吴令尹奉委署江都第四十五回 评古董?客巧欺蒙 送忤逆县官托访察第四十六回 翻旧案借券作酬劳 告卖缺县丞难总督第四十七回 恣儿戏末秩侮上官 忒轻生荐人代抵命第四十八回 内外吏胥神奸狙猾 风尘妓女豪侠多情第四十九回 串外人同胞遭晦气 擒词藻嫖界有机关第五十回 溯本源赌徒充骗子 走长江舅氏召夫人第五十一回 喜滋滋限期营篷室 乱哄哄连夜出吴淞第五十二回 酸风醋浪拆散鸳鸯 半夜三更几疑鬼魅第五十三回 变幻离奇治家无术 误交朋友失路堪怜第五十四回 告冒饷把弟卖把兄 戕委员乃侄陷乃叔第五十五回 箕踞忘形军门被逐 设施已毕医士脱逃第五十六回 施奇计奸夫变凶手 翻新样淫妇建牌坊第五十七回 充苦力乡人得奇遇 发狂怒老父责顽儿第五十八回 陡发财一朝成眷属 狂骚扰遍地索强梁第五十九回 干儿子贪得被拐出洋 戈什哈神通能撤人任第六十回 谈官况令尹弃官 乱著书遗名被骂第六十一回 因赌博人棘闱舞弊 误虚惊制造局班兵第六十二回 大惊小怪何来强盗潜踪 上张下罗也算商人团体第六十三回 设骗局财神遭小劫 谋复任臧获托空谈第六十四回 无意功名官照何妨是假 纵非因果恶人到底成空第六十五回 一盛一衰世情商冷暖 忽从忽违辩语出温?第六十六回 妙转圜行贿买蜚言 猜哑谜当筵宣谑语第六十七回 论鬼蜮挑灯谈宦海 冒风涛航海走天津第六十八回 笑荒唐戏提大王尾 恣嚣威打破小子头第六十九回 责孝道家庭变态 权寄宿野店行沽第七十回 惠雪舫游说翰苑 周辅成误娶填房第七十一回 周太史出都逃妇难 焦侍郎人粤走官场第七十二回 逞强项再登幕府 走风尘初入京师第七十三回 书院课文不成师弟 家庭变起难为祖孙第七十四回 符弥轩逆伦几酿案 车文琴设谜赏春灯第七十五回 巧遮饰贽见运机心 先预防嫖界开新面第七十六回 急功名愚人受骗 遭薄幸淑女蒙冤第七十七回 泼婆娘赔礼人娼家 阔老官叫局用文案第七十八回 巧蒙蔽到处有机谋 报恩施沿街夸显耀第七十九回 论丧礼痛砭陋俗 祝冥寿惹出奇谈第八十回 贩丫头学政蒙羞 遇马扁富翁中计第八十一回 真愚昧惨陷官刑 假聪明贻讥外族第八十二回 紊伦常名分费商量 报涓埃夫妻勤伺候第八十三回 误联婚家庭闹意见 施诡计幕客逞机谋第八十四回 接木移花丫环充小姐弄巧成拙牯岭属他人第八十五回 恋花丛公子扶丧 定药方医生论病第八十六回 旌孝子瞒天撒大谎 洞世故透底论人情第八十七回 遇恶姑淑媛受苦 设密计观察谋差第八十八回 劝堕节翁姑齐屈膝 谐好事媒妁得甜头第八十九回 舌剑唇枪难回节烈 忿深怨绝顿改坚贞第九十回 差池臭味郎舅成仇 巴结功深葭莩复合第九十一回 老夫人舌端调反目 赵师母手版误呈词第九十二回 谋保全拟参僚属 巧运动赶出冤家第九十三回 调度才高抚台运泥土 被参冤抑观察走津门第九十四回 图恢复冒当河工差 巧逢迎垄断银元局第九十五回 苟观察就医游上海 少夫人拜佛到西湖第九十六回 教供词巧存体面 写借据别出心裁第九十七回 孝堂上伺候竟奔忙 亲族中冒名巧顶替第九十八回 巧攘夺弟妇作夫人 遇机缘僚属充西席第九十九回 老叔祖娓娓讲官箴 少大人殷殷求仆从第一百回 巧机缘一旦得功名 乱巴结几番成笑话第一百一回 王医生淋漓谈父子 梁顶粪恩爱割夫妻第一百二回 温月江义让夫人 裘致禄孽遗妇子第一百三回 亲尝汤药媚倒老爷 婢学夫人难为媳妇第一百四回 良夫人毒打亲家母 承舅爷巧赚朱博如第一百五回 巧心计暗地运机谋 真脓包当场写伏辩第一百六回 符弥轩调虎离山 金秀英迁莺出谷第一百七回 觑天良不关疏戚 蓦地里忽遇强梁第一百八回 负屈含冤贤令尹结果 风流云散怪现状收场
新小说社记者接到了死里逃生的手书及九死一生的笔记,不忍埋没了他,就将他逐期刊布出来。阅者须知:自此以后之文,便是九死一生的手笔及死里逃生的批评了。 我是好好的一个人,生平并未遭过大风大浪,叫个甚么九死一生呢?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二十年之久,在此中过来,未曾被第一种所蚀,未曾被第二种所啖,未曾被第三种所攫,居然被我都避了过去,还不算是九死一生么?记得我十五岁那年,我父亲从杭州商号里寄信回来,说是身上有病,叫我到杭州去。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忽然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姓尤,表字云岫,本是我父亲在家时最知己的朋友,想着托他伴我出门。于是叫我亲身去拜访云岫,他一口应允了。别过了母亲,上了轮船,到了杭州。两人一路问到我父亲的店里,哪知我父亲已经先一个时辰咽了气了。 那时店中有一位当手,姓张,表字鼎臣。他拉我到一问房内,问我道:“你父亲已是没了,你胸中有甚么主意呢?”“世伯,我是小孩子,没有主意的。”“同你来的那位尤公,是世好么?”“是。”“你父亲后事,我一个人担负不起,总要有个人商量方好。你年纪又轻,那姓尤的,我恐怕他靠不住。”“世伯何以知道他靠不住呢?”“我是阅历多了,有点看得出来。你想还有甚么人可靠的呢?”“有一位家伯,可以打个电报请他来一趟。”张摇头道:“不妙,不妙!你父亲在时最怕他,他来了就哕唣的了不得。”我心中此时暗暗打主意,这张鼎臣我从前未曾见过他,未知他平日为人如何。想来伯父总是自己人,岂有办大事不请自家人,反靠外人之理。想罢,便道:“请世伯一定打个电报给家伯罢。”张道:“既如此,我照办就是了。然而你父亲临终时,并不曾提到你伯父呢。”我说:“此时只怕是我父亲病中偶然忘了。”张叹了一口气,便起身出来了。 到了晚间,我在灵床旁边守着,尤云岫走来,悄悄问道:“今日张鼎臣同你说些甚么?”我说:“他问我讨主意,我说没有主意。”尤顿足道:“你叫他同我商量呀!他是个素不相识的人,知道他靠得住不呢!好歹我来监督着他。以后你必要叫他同我商量。”说着,去了。 大殓过后,我在父亲房内,找出一个小小的皮箱,里面有百十来块洋钱,想来何不先寄回去母亲使用呢!想罢,便出来与云岫商量。云岫道:“正该如此。你交给我,等我同你带到上海,托人带回去罢。”“应该寄多少呢?”“自然是愈多愈好呀。”便拿出来一百三十二元交给他,他即日就动身到上海,可是这一去,他便在上海耽搁住,再也不回杭州。 又过了十多天,我的伯父来了,哭了一场。张鼎臣拉我到他房里问道:“若把一切货物盘顶与别人,连收回各种账目,除去此次开销,大约还有万金之谱。可要告诉你伯父吗?”我说:“自然要告诉的。”张鼎臣又叹口气,走了出来,同我伯父说些闲话。 那时我因为刻讣帖的人来了,就同那刻字人说话。我伯父看见了,问道:“这讣帖底稿,是哪个起的呢?”我说道:“就是侄儿起的。”我的伯父说道:“这才是吾家千里驹呢!这讣帖居然是大大方方的,一点也没有弄错。”张鼎臣看着我,笑了一笑。伯父又指着讣帖当中一句问我道:“你父亲今年四十五岁;,自然应该作‘享寿四十五岁’,为甚你却写做春秋四十五岁’呢?”我说道:“侄儿从前看见古时的墓志碑铭,多有用‘春秋’两个字的,所以借来用用,倒觉得笼统些,又大方。”伯父回过脸来,对张鼎臣道:“这小小年纪,难得他这等留心呢。”说着,又躺下去吃烟。 商量停当,次日张鼎臣便将这话传将出来,就有人来问。过了一个多月,事情都停妥了,便扶了灵柩,先到上海。只有张鼎臣因为盘店的事,还留在杭州,约定在上海等他。我们到了上海,寻着了云岫。等了几天,张鼎臣来了,把账目、银钱都交代出来,总共有八千两银子,还有十条十两重的赤金。我一总接过来,交与伯父。过了两天,张鼎臣去了。临去时,执着我的手,嘱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读礼,一切事情,不可轻易信人。 此时我急着要回去。怎奈伯父说在上海有事,足足耽搁了四个月。到了年底,方才扶着灵柩回家乡去,即时择日安葬。新年初四五日,我伯父便动身回南京去了。 我母子二人,在家中过了半年。原来我母亲将银子一齐都交给伯父带到上海,存放在妥当钱庄里生息去了,我一向未知;到了此时,我母亲方才告诉我,叫我写信去支取利息。写了好几封信,却没有回音。我又问起托云岫寄回来的钱,原来一文也未曾接到。急急走去寻着云岫,问他缘故,他涨红了脸说道:“那时我一到上海,就交给信局寄来的,还有信局收条为凭呢。”说罢,就乱翻一阵,却翻不出来。又对我说道:“只怕是你母亲收到了用完了,忘记了罢。”我道:“家母年纪又不很大,哪里会善忘到这么着。”云岫道:“这件事幸而碰到我,如果碰到别人,还要骂你撒赖呢!”我想想这件事本来没有凭据,不便多说,把这事搁起。 我母亲道:“别的事情且不必说,只是此刻没有钱用。你父亲剩下的五千银子,都叫你伯父带到上海去了,却连回信也没有。好歹你亲自到南京走一遭,取了存折支了利钱寄回来。你在外面,谋个事。” 我听了母亲的话,便凑了些盘缠,附了轮船,先到了上海。人栈歇了一天,拟坐了长江轮船往南京去。我见天阴月黑,没有什么好看,便回到房里去睡觉。睡到半夜时,忽然隔壁房内,人声鼎沸起来,把我闹醒了。只见围了一大堆人,在那里吵。内中有一个广东人,在那里指手画脚说话。我便走上一步,请问甚事。他说这房里的搭客,偷了他的东西。我又问:“是哪一个偷东西呢?”广东人指着一个道:“就是他!”我看那人生得圆圆的一团白面,唇上还留着两撇八字胡子,鼻上戴着一副玳瑁边墨晶眼镜。我心中暗想,这等人如何会偷东西。心中正这么想着,一时船上买办来了,账房的人也到了。 那买办问那广东人道:“你捉着赃没有呢?”那广东人道:“赃是没有,然而我知道一定是他。”买办道:“有甚么凭据呢?”那广东人又对众人说道:“你们众人一定说我错疑了人了。我父子两人同来。我们已经睡了,忽听得我儿子叫了一声有贼。我一骨碌爬起来看时,两件熟罗长衫没了;一个小闹钟也不见了;衣箱的锁也几乎撬开了。我便追出来,转个弯要进里面,便见这个人在当路站着……”买办抢着说道:“当路站着,如何便可说他做贼呢?”广东人道:“他在那里代做贼的望风呢。”买办道:“晚上睡不着,出去望望也是常事,怎么便说他望风?”广东人冷笑道:“但是今夜天阴月黑,他为甚还戴着墨晶眼镜?” 我听到这里,暗想这广东人好机警。只见那广东人又对那人说道:“好了,还我东西便罢。不然就让我在你房里搜一搜。”那人怒道:“我是奉了上海道的公事,到南京见制台的,房里多是要紧文书物件,你敢乱动么!”广东人回过头来对买办道:“得罪了客人,是我的事,与你无干。”又走上_步对那人道:“你让我搜么?”那人大怒,回头叫两个底下人道:“你们还不给我撵这王八蛋出去!” 只见那广东人,伸手在他床底下一搜,拉出一个网篮来,七横八竖地放着十七八杆鸦片烟枪,八九支铜水烟筒。众人一见,一齐乱嚷起来。细看时,我所用的一支烟筒,也在里面。此时那人却是目瞪口呆,一言不发。当下买办便沉下脸来,叫茶房来把他看管着。要了他的钥匙,开他的衣箱检搜。只见里面单的夹的男女衣服不少;还有两支银水烟筒,一个金豆蔻盒,一定是赃物无疑。 搜了半天,却不见那广东人的东西。广东人便喝着问道:“我的长衫放在哪里了?”那人到了此时,便说道:“你的东西不是我偷的,你要东西跟我来。”此时茶房已经将他双手反绑了。众人就跟着他去。那人便对广东人说道:“你的东西在舱面呢,我带你去取罢。”只见那人走到一堆篷布旁边,说道:“东西在这个里面。”果然两件长衫堆在一处,那小钟还在那里滴答滴答走着呢。P2-4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暴露社会黑暗的小说,被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吴趼人,又名吴沃尧,自署我佛山人。 本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商业活动为线索,把他的所遇、所见、所闻,以众多的短小故事连缀而成。小说共108同,描写了189件“怪现状”,从中刻画了十里洋场的众生相,用速写式的笔法,勾勒出瘟官、悍吏、赌徒、狂生、强盗、惯窃、斗方名士、江湖庸医、纨绔子弟、洋行买办以及外国冒险家的丑恶嘴脸,给世人展现了一幅漫画人物的长廊画卷。尖刻、犀利地揭露了封建官僚家庭的罪恶和道德的沦丧。